近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文章大意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企業挖走,而該名科研人員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我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他的離職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還影響了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文章稱:據爆料,張小平的待遇是12萬一年,跳槽後加入了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達到百萬。
文章之所以能火爆,小編認為有幾個重要的關鍵詞:國企人才的流失、國企與民企的待遇差別、登月項目。
由於當前人們對國企深化改革的關注,對民企與國企並行發展、混改發展的關注,在這些背景下,刷屏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官方回應張小平離職事件
昨晚,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發布《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
聲明稱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為2年。但張小平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聲明表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承辦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承辦人因急於達到讓其回所脫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一些誤解、誤讀。
聲明全文如下: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
近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事件引發社會較大範圍關注。為回應公眾關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張小平個人基本情況
張小平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
二、張小平脫密期內離職情況
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出於愛惜人才考慮,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了多次溝通和挽留,但其離職意向堅決,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
由於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為2年。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談話,向其解讀離職流程及脫密期管理規定,告知其須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回單位履行脫密義務。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三、《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相關說明
鑑於以上情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張小平繼續履行聘用合同,按脫密期管理規定回所脫密。
2018年9月17日,根據律師意見,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承辦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承辦人因急於達到讓其回所脫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該材料經張小平個人朋友圈發布後,擴散到網絡上,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和一些誤解、誤讀,產生了不良影響。今後,我們將加強內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嚴格、嚴謹,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2018年9月27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實行脫密期管理。涉密人員在脫密期內,應當按照規定履行保密義務,不得違反規定就業,不得以任何方式洩露國家秘密。
人民日報評「張小平離職」:這三種用人傾向要不得
公眾對此事的關注,網友對此事的討論,也折射出選人用人上一些有著普遍性的關切。這樣的關切,集中在三種用人傾向上。
第一種是:日常工作中,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這不是說張小平的單位就一定不尊重人才了。畢竟已有後續報導澄清:張小平職位沒那麼低,研究員相當於正教授級,屬於「國企底層」的說法並不客觀;他年薪或可達稅後20萬而非稅前12萬,在系統中也非低薪了。然而,張小平這顆石子投入職場中,激起的共鳴是普遍性,這說明類似的職場「被忽視感」並非個案:明明對單位重要,但無法在績效、榮譽上體現。正向激勵缺失,劣幣驅逐良幣就會產生。不幹活、少幹活,活得一點不差,必然扭曲職場環境,對企業發展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第二種是:日常愛留不留,「發現了才追悔莫及」,又極儘可能阻止人才自由流動。
沒有比西安航天動力研究中心更清楚張小平的「使用價值」,也可以肯定的是,張小平的離去是因為「更能實現自身價值」。然而,是什麼導致了原單位既不能在事前準確衡量其價值,又在事後誇大他的價值,甚至不惜用「影響載人登月」這樣措辭呢?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的答覆可知,這是單位在提起法律仲裁時,故意誇大其作用和貢獻,試圖留人。換句話說,誇大他的作用,並非愛才,而是為「卡人」。以「惜才」之名阻止人才的自由流動,與人們真正所期望的尊重人才,顯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種傾向就是,用人「情感管理」的缺失。
如第六研究院院長回應的:「但因優秀的骨幹較多,所以對全局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這樣的表述也許符合事實,但與好的用人管理學還有差距。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被重視。現代管理學更傾向於認為:企業對每一個人才,若能表達那種他「不可或缺」的需求感,恰恰可以激發其歸屬感,讓其全心全意工作。畢竟,沒有人希望成為看不見的原子,「悄無聲息」地存在,優秀人才更是如此。
人民日報評論認為:張小平的離職以及引發的討論,無非是再次給「人才觀」敲響警鐘,只有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勵機制,真正為每一個人才提供幹事創業的舞臺,才能留得住人。這不僅要從根本上扭轉「你不幹有的是人幹」的土圍子思想,還要進一步推動企業管理思想的更新。不僅要推崇績效管理,也要學會情感管理,讓每一個人才都有被需要的職業尊榮感。
這家「想上天」的民營火箭公司是什麼來頭?
目前我國的航天系統中,國有航天佔據主導地位,國企也是佔了大頭,頂尖的航天人才幾乎都在體制內,工作穩定,很少有願意出來加入高風險的創業公司的。
那麼,這家把能影響中國登月進程的張小平招致麾下的藍箭航天是有什麼魅力呢?
藍箭航天成立於2015年,從事火箭研製和運營。據今年8月的報導,藍箭的首枚入軌火箭「朱雀一號」擬定今年第四季度發射,將搭載商業衛星「未來號」。如果未來各項工作順利,「朱雀一號」將是國內首枚實現發射衛星入軌的民營火箭。
藍箭所處行業屬於商業航空領域,商業航空四個字,可以說是所有男孩的夢想。
就商業航天的前景來說,預計到2020年,也就是兩年後,發射服務市場需求是大概在800億美元左右。這還只是基於目前已有的衛星市場的發展需求測算出來的規模。
在這個前提下,藍箭航天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創想天使基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在2017年更是先後完成了上市公司金風科技(002202.SZ)領投的B輪融資和浙江湖州市軍民融合專項基金超2億元的資金支持。
可以說是很不差錢了。
根據爆料可知,張小平在原研究所待遇是年薪12萬,離職後進入藍箭航空年薪直接上升到百萬級別,這……,大概就是奇瑞QQ和特斯拉的等級差距吧。
這家公司的不差錢,估計跟創始人嫻熟的資本運作能力脫不開關係。根據工商信息查詢工具企查查可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為目前公司CEO張昌武。
張昌武並不是和張小平一樣的技術人員,他是標準的金融圈人士。
是不是很有金融feel?看來技術男和金融精英這兩種角色混搭的效果也不錯呀。
張昌武畢業於理工男的搖籃清華大學,擁有MBA學位,先後在滙豐銀行運營部、西班牙桑坦德銀行亞太區戰略部工作,主要從事汽車金融等領域,有著豐富的投資運營管理經驗。
他還參與過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在國內的一系列股權投資,及投資後的股權管理,在國際合作及企業戰略規劃領域有較深的積累。
張昌武曾在今年4月份的首屆中國航天大會上說:「現在是發展民營火箭最好的時代。」
除了張昌武,藍箭航天其他幾位合伙人身上的科研色彩顯然更濃厚:
藍箭航天董事長王建蒙,是原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
藍箭航天CTO吳樹範,曾在歐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是宇航系統高級工程師。
目前藍箭航天有兩個研發中心在北京和西安,還在湖州有一個智能製造基地。公司近200名員工中,從事研發的工作人員佔到三分之二。
不過,根據工商信息查詢工具企查查顯示,在這家公司裡能拿到月薪兩萬五以上的,也只佔1.83%而已。
就算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沒有麵包可還行?
小夥伴們,你們支持張小平繼續回到研究所工作,還是待在民營企業呢?歡迎到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來源 | 金融街偵探、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評論等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推薦閱讀:(點擊下方藍字)
重磅頭條:2018(第六屆)蘇商大會 / 2018數字江蘇峰會 / 第三屆金茉莉 / 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 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WIMS名城會 / 十九大報告 / 蘇商產融家指數報告 / 江浙特色小鎮論壇 / 雲南遊學 / 江蘇發展大會
蘇商講壇: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 遠東蔣錫培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三胞楊懷珍 / 康得新徐曙 / 格力董明珠 / 亨通崔根良 / 徐工王民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大亞陳曉龍 / 康得新鍾玉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 南京金箔江寶全 / 菲尼克斯顧建黨
一學六會:走進長電科技 / 走進勝利精密 / 走進大亞科技集團 /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 問道蘇州津津長發集團 / 走進吳通控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