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日舉辦的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青島雲路新進「殺入」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作為一個屢次在新材料領域取得重大研發突破,解決過「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企業,青島雲路到底有何來頭?
記者了解到,青島雲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地處即墨區藍村街道。
公司主營產品為採用極端製造技術製備的軟磁新材料,目前已形成非晶合金薄帶及製品、微米級球形金屬粉末及製品、納米晶超薄帶及製品三大系列產品,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力配送、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核能電力、醫療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其中,產品非晶合金薄帶是國家戰略性節能環保新材料,自2018年至今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應用於全球56家電網公司,並在軌道交通、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領域廣泛應用;產品微米級球形金屬粉末已在特斯拉等知名新能源汽車中使用;產品納米晶超薄帶技術已達全球領先,2020年已成功實現進口替代,為華為、中興等高端智慧型手機解決無線充電材料供貨,並解決了我國重大科學領域應用的關鍵材料「卡脖子」難題。
非晶行業的產銷均居全球第一
非晶合金被稱為「金屬玻璃」或「液態金屬」,具有優異的導磁導電性、耐蝕性、耐高溫等性能,非晶合金薄帶作為非晶合金主要呈現形式之一,是將熔融鋼水以每秒百萬度急速冷卻、一次成型為厚度僅有約0.03mm的薄帶。
非晶產業作為世界公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性產業,目前廣泛應用於配電變壓器,可使空載損耗較傳統變壓器降低70-80%,是國家倡導的節能環保的新材料。非晶產業涉及多學科交叉滲透,技術準入門檻較高,20世紀之前非晶技術壟斷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手中,公司自2008年啟動非晶研發項目以來,歷經十餘年累計投入8餘億元,一路攻堅克難、自主研發,完全實現了非晶材料的進口替代,至2018和2019年非晶產量和銷量已居全球首位。
公司非晶合金薄帶在配電領域、以地鐵、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用戶工程領域應用廣泛。在配電領域,公司服務於全球56家電網公司,暢銷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逐步拓展其在地鐵、數據中心等新基建用戶工程領域應用。
此外,自2018年起,公司從非晶合金帶材的材料供應商開始向產業鏈下遊拓展發展,已成為非晶變壓器產業綜合方案的提供商。2019年首次研發生產出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非晶立體卷鐵心,經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鑑定,產品的設計工藝、智能製造、技術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領了全球配電變壓器行業的變革。
超薄納米晶解決了國家「卡脖子」難題
納米晶主要指鐵基納米晶合金,是由鐵、矽、硼和少量的銅、鈮等元素經快速凝固工藝形成非晶態合金後,再經過適當退火,形成具有納米級微晶體和非晶混合組織結構的材料。納米晶材料主要用於製作高端共模電感、高頻變壓器、各類電流互感器以及高端磁放大器等產品。相關鐵芯器件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能管理系統、驅動系統、手機無線充電模塊、軌道交通、除塵電源、光伏發電併網逆變器、數字電子產品、電網中的智能電錶等。
以往,厚度在14微米以下的納米晶材料一度成為國內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卡脖子」禁區。2019年,公司將納米晶超薄帶做到了行業最薄最寬。厚度上,公司在國內首次突破厚度14微米的納米晶超薄帶批量生產技術,實現了進口替代;寬度上達到了150mm,實現了行業領先。同時,公司在國內首創單次連鑄生產超薄納米晶3噸以上的精密連鑄生產技術,可實現單次連鑄生產超薄納米晶3噸以上,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厚度14微米是個什麼概念?企業工作人員介紹,14微米大約只有頭髮絲的1/6。
磁性粉末擁有國內最先進生產線
磁性金屬粉末是用氣體霧化裝置等工藝設備將金屬溶液進行破碎、霧化後得到的粉末狀材料,通常用於製作不同類型的磁芯,磁芯是電感元件的核心部件之一,磁性粉末的成分、純度、形貌等關鍵特性決定了磁芯的性能。主要應用於家電、光伏、通訊、電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破碎粉末和高端霧化粉是雲路兩大粉末系列產品。其中非晶、納米晶破碎粉末銷量已居全球第一。高端氣霧化粉優越的性能特點,使客戶在使用過程中性能波動性較小,可為客戶提供特需定製粉末,具備和客戶聯合開發市場能力。
公司自主研製了國內先進的連鑄氣霧化金屬粉末生產線,該產線可實現單噴次連續生產2噸,遠高於國內其他企業。
記者 | 王萌
原標題:《華為、特斯拉都用他們家的材料!即墨這家新晉「獨角獸」什麼來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