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小鵬汽車在廣州車展上宣布,將率先在全球量產搭載雷射雷達技術的電動車。引發了特斯拉和小鵬這一對老冤家的互懟。因為馬斯拉早斷言,「雷射雷達對電動汽車的價值為零,傻瓜才用雷射雷達」,順帶著,馬斯克還翻了下舊帳,對小鵬技術的原創性發了些議論。李小鵬自然不服軟,回懟對方「明年要小心被打得找不到東」。
說實話,因為對技術外行,大多數人對蔚來、理想、小鵬的技術實力,沒有本質認知。只能從股價、股東、銷量等外在數據,判斷這些企業真正實力。更令人困惑的是,儘管討論國內電動新勢力與特斯拉的競爭,是網絡上非常熱議的話題,但沒幾個人真正懂得,他們到底爭的是什麼?是產能、智能還是技術、路線或是自動駕駛。不過從馬斯克這般在乎小鵬的表現上看,人們倒是對國內電動新勢力,尤其是小鵬汽車多了幾分信心。
有人形容未來的電動汽車,是裝了四個輪子的大手機,我覺得這個形容恰當。因為可以肯定未來電動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的技術和生態,肯定比車輛硬體重要。跟手機行業的發展類似,未來很多汽車製造商會成為組裝廠,而供應鏈廠商可能成為真正的主角。日本電產公司董事長永守重信近日表示,採用該公司電機產品的全球車企數量今年二季度時有15家,到三季度已上升到了22家。而電池廠商更集中,可能出現上百車企,使用同一電池供應商的局面,電動車其它硬體情形也差不多。就是說,未來電動車企業的競爭,本質是一群組裝廠在競爭,他們爭的是什麼呢?
參照手機產業的發展規律,掌握晶片和系統生態的蘋果、高通和谷歌處在產業鏈的頂端,各個手機廠商競爭的是整合和營銷能力,而整合和營銷又高度依賴供應鏈。晶片、屏幕、鏡頭、存儲等供應鏈對手機廠商舉足輕重,幾百家手機廠商利潤還不如蘋果一家。手機廠商是表現光鮮,地位甚至不如供應鏈強勢。由此看來,電動汽車如果真是裝了四個輪子的大手機,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結果可能不會如大家想像的重要,組裝廠角色而已。
那麼,未來電動汽車競爭的核心在哪裡呢?華為輪值CEO近日表示,除了四個輪子和車殼、座椅,電動汽車的所有技術華為都擁有。仔細掂量這話,還真有幾分道理。晶片和系統都是華為強項,海思有各類晶片設計能力,鴻蒙是新一代物聯網作業系統,圍繞5G通訊展開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雲服務、高精地圖等,華為都有深厚的技術儲備,非一般企業能比,更不是所謂電動新勢力們短期能達到的。所以未來,電動車企業競爭到核心階段,轉過頭依賴供應鏈可能性較大。
特斯拉和小鵬互懟,大概是電動新能源車企發展在此階段的市場現狀。華為想靜靜,待摸到電動汽車發展的脈搏,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的局面,可能超出所有人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