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引熱議的張小平去了家什麼公司?它曾只有兩名員工,現在不缺錢

2021-01-11 大河報網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引發熱議。

▲一篇文章引發熱議 圖據網絡

文章中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跳槽去了一家名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後,被該研究所以紅頭文件方式「喊話」,稱其離職「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要求張小平返回研究所。

▲文章中所發的文件截圖 圖據紫竹張先生微信公眾號

此事很快被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方面闢謠,不過,張小平的去向依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這家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究竟什麼來頭?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闢謠

「他離職不會對研究工作造成任何影響」

9月27日,針對網上那篇文章,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相關負責人通過紅新聞回應,張小平確實是辭職了,但他沒有脫密就走了。「單位只是履行一個正常的程序要求他回來脫密,因為國家保密規定要求,要到其他單位就業必須脫密。但由於工作人員可能不太了解情況,為了讓他回來脫密,在文件措辭上進行了渲染,誇大了他的個人貢獻。然後有人把這個文件曬出來了,由此引發了這個事件。」

該負責人說,張小平是一個普通的設計師,並非真有這麼大的個人貢獻,他的離職不會對研究工作造成任何影響。

據新京報報導,張小平今年上半年入職的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

揭秘張小平入職的新公司

CEO是清華MBA,公司一度招不到人

張小平的新公司「藍箭航天」位於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的榮華南路。紅星新聞記者此前曾經過此處,當時在現場看到,該公司和開發區的很多創業公司一樣,租用兩層樓,低調地藏身在寫字樓裡。

據媒體公開報導,亦莊經濟開發區是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的所在地,為了擁抱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搶奪航天科研人才,很多民營航天企業和藍箭航天一樣,選址於此。

▲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藍箭航天向紅星新聞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屬於最早一批民營航天企業,包括北京研發中心和西安研發中心。2017年12月,成功點火1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自稱是繼Space X和Blue Origin之後全球第三家自主掌握液發技術的民營航天公司;今年4月9日,宣布完成B輪2億元融資,累計獲得各類投資超過5億元。

藍箭航天CEO張昌武告訴紅星新聞,今年8月下旬,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在西安完成總裝,「這個節點對中國航天很有意義。最後一根螺絲擰上,中國第一枚民營運載火箭就產生了。」

▲「朱雀一號」完成總裝並正式進入發射準備階段 受訪者供圖

張昌武擁有清華大學MBA學位,曾先後在滙豐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從事金融投資工作。2013年左右,他聽身邊朋友談論民營航天時開始關注該領域,隨後他找到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曾在歐洲航天局工作15年的吳樹範。

▲張昌武 受訪者供圖

兩人商量後,決定創立一家民營火箭公司。「當時就想參考Space X的模式,利用國內豐富工程師的資源,去做一件以前沒有的事情。」 張昌武說。

2015年6月,他和吳樹範一起在亦莊成立北京藍箭科技有限公司。「民營航天能不能做?到底多大程度去做?多長時間能做出來?」張昌武記得,剛創業那會,腦子裡總是不斷冒出這些疑問,很長一段時間也無人解答。

創業之初,張昌武感到最難的是說服投資人和工程師。政策不明朗,投資人不敢貿然進入,公司的發展遇到了阻礙。航天工程師多集中於航天研究院,他們工作嚴謹,很難被創業者的情懷打動。很長時間裡,招不到員工,公司包括張昌武在內只有2名員工。

亦莊另一家民營航天公司「零壹空間「的CEO舒暢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據央視公開報導,2014年下半年,舒暢幾乎每天都泡在航天某院附近的一家咖啡廳,約各個環節的技術人員談民營火箭的可行性;在那家咖啡廳裡,他被拒絕了四五十次。

跳槽的不止一個張小平

「公司大部分技術人員都從研究所出來的」

其實,不止張小平一個人從國企研究所跳槽到民營航天企業。

崔深山之前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主要負責太空飛行器結構系統研製。2018年初,他跳槽到亦莊的民營航天公司「星際榮耀」。在他看來,公司集結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技術人才,立志成為民營航天領域的代表,很有吸引力。

「公司大部分技術人員都是從國企研究所出來的。現在社會選擇很多,只要有能力哪裡都可以安身。這邊比較自由,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力。當然工作節奏快壓力也大,工作效率更高。」 崔深山告訴紅星新聞。

鮑啟林是今年剛從北航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求學幾年,他見證民營航天從概念階段到快速發展,求職思路也從最初的航天院擴展到民營航天企業。他認為,在民營航天企業可以在更短時間獲得更快進步,對個人成長有幫助。「正逢民營航天的春天,就抓住機會試試。」

星際榮耀的大部分員工像崔深山一樣都有相關研究方面的經驗。崔深山告訴紅星新聞,他進入民營航天企業最大的感受是「快」,一方面,民營航天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民營航天企業項目研製節奏飛快。

▲星際榮耀「雙曲線-1S」準備發射現場 圖據星際榮耀微信公號

除了人才湧入,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據媒體公開報導,去年已有17家相關企業獲得投資,總額高於21.6億元人民幣,民營航天成了新風口;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合作加強,自主研發加快,更多合作項目和發射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星際榮耀今年6月30日完成A輪融資,據媒體報導,它此前已經累計獲得各類投資逾6億元,資方包括中信聚信、博鈺城、久泰藍山、襄陽正奇等。

星際榮耀宣傳公關負責人姚博文告訴紅星新聞,星際榮耀在融資中沒有遇到特別大的困難,A輪融資期間他們經常一天要接待七八位投資人,「資本主動向我們流入,而不是我們去網羅資本。」

張昌武說,因為火箭研發的周期比較長,2015年到2016年要從市場中拿足夠多的錢來做運載火箭是比較難的,但是今年下半年開始,情況發生了變化,「仿佛進入收穫的季節。」張昌武說,目前藍箭航天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來支持未來的研發和市場開拓。

國家相關利好政策陸續出臺

近幾年,多家民營航天企業相繼成立

2014年,工信部發布了《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較為健全的軍民融合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軍工與民口資源的互動共享基本實現,先進軍用技術在民用領域的轉化和應用比例大幅提高,社會資本進入軍工領域取得新進展,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同一年,國務院60號文件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民用遙感衛星數據政策,加強政府採購服務,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

2017年,國防科工局《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將支撐太空、網絡、海洋等重點新興領域建設寫入意見中。

軍民融合推進力度加大,相關配套細則逐漸出臺,諸多技術人才相繼湧入民營航天。據《財經》報導,從融資和估值來看,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星際榮耀已經成為目前眾多民營航天企業的第一梯隊,備受市場的關注。除此之外,還包括翎客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深藍航天等。

▲零壹空間的第二枚「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國家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圖據零壹空間微信公眾號

從時間上看,這些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大多成立於2014年到2017年。這期間中國軍民融合文件頻出,政策逐漸清晰,嗅覺敏銳的金融業者開始進入行業創業。「現在是發展民營火箭最好的時代。」在今年4月的首屆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張昌武說。

「未來運載火箭可能就像高鐵一樣。」張昌武告訴紅星新聞,新的太空生意剛剛起步,現在首先是「修路」,誰找到入口,誰就能拔得頭籌。作為最早踏入浪潮的創業者之一,張昌武對民營航天的發展充滿信心。

來源:紅星新聞 編輯:徐華美

相關焦點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9月27日,一篇自媒體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屏朋友圈,瞬間將航天科研人員張小平、其曾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以及目前供職的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推向風口。文章中還暗示其離職是因薪酬低、不受重視,而加入民營航天公司後卻是年薪百萬的待遇,直指國企研究院人才機制低效的問題,並且批評了航天國企內的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文章引發了關於航空航天以及相關領域研究所、國企人才機制和效能問題的討論。
  • 張小平離職背後:中國兩大航天集團為何成不了NASA?
    9月27日,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  文章大意為:原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此前在該單位不受重視,年薪只有12萬,提出辭職也沒引起領導重視。
  • 「張小平」刷爆朋友圈!他離職影響中國登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深夜回應
    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並引發熱議:文章中稱,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跳槽去了一家名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後,被該研究所以紅頭文件方式「喊話」,稱其離職「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 航天人才張小平離職風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劍指研究所、國企的人才機制和低效。27日下午,張小平原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張小平個人的離職不存在影響研發任務的問題,但是研究機構也會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加強內部管理 張小平:肯定不能回原單位
    張小平發聲:壓力很大,肯定不能回原單位了9月28日下午,媒體記者聯繫上張小平,他表示,該事件受到媒體關注後,壓力很大,現在不方便透露更多情況,相關的脫密手續也「正在處理」,而自己現在「肯定不能回原單位了,也回不去了」。
  • 張小平事件的有效事實和分析
    劉志讓還稱:「張小平的離職不存在影響任務的問題」,「研究院的技術骨幹很多,張小平主要搞論證、研發和理論計算,水平是有的,但因優秀的骨幹較多,所以對全局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是研究院也會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信息三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在官網2018年9月27日連夜發布張小平離職事件情況說明。
  • 漲知識|「老東家」為何要求張小平回研究所「脫密」?
    澎湃新聞發現,現實管理中,涉密人員如何履行脫密義務,往往是用人單位和離職人員的爭議所在,具體執行中並無統一規定。比如2011年刊登於《人才資源開發》的一篇文章曾對涉密人員離職前脫密義務的履行進行解析。文章披露了一則真實案例。於某曾在中航工業西安某公司工作十餘年,系該公司重點涉密人員。
  • 公司粗暴發工作證後大批員工離職,離職手續辦理流程怎麼走?
    9月5日,一段電子廠發證時扔在地上讓員工去撿的視頻引發關注,當天有多人將該視頻上傳到抖音平臺,引發網友熱議。這一幕曝光後,網友們的怒火被點燃了。有網友怒斥,都是爹生娘養的孩子,這種行為就是在侮辱人格。還有網友指出,這足以體現,這家公司在企業文化上就不尊重員工。
  • 新東家回應「辭職影響登月」:中國航天大方向不受幾個人影響
    近日,一篇名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網絡文章引發熱議。據文中公布的一份「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文件,航天研究員張小平此前任職單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稱他是相關火箭發動機項目的靈魂人物,其離職甚至「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
  • 離職證明有什麼用 離職證明怎麼寫 離職證明公司不給開怎麼辦
    離職是職工都會經歷的一步,在辦理離職手續的時候,一般公司是需要給離職證明的,那麼離職證明有什麼用?離職證明的內容也會給下一份工作的入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離職證明有什麼用,順便來說說離職證明怎麼寫比較好以及離職證明公司不給開怎麼辦。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公告:張小平系國家重要涉密人員 離職前需經2年...
    文章稱,張小平離職跳槽去了一家名為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京藍箭)後,被該研究所以紅頭文件方式「喊話」:張小平離職直接影響中國登月工程,故要求張小平返回研究所。張小平離職影響中國登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同日在官網發布《張小平離職事件情況說明》,其中提到張小平在今年3月辭職,但因系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據相關法律法規,離職前需經過2年的脫密期,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較大隱患。
  • 亞馬遜Audible公司兩名高管離職 或與騷擾調查有關
    近日,據報導,亞馬遜旗下一家音頻圖書公司Audible在本周一,有兩名高管離職。本周一,Audible CEO唐·卡茨(Don Katz)宣布,首席內容官安德魯·蓋伊(Andrew Gaies)和首席營收官威爾·洛佩斯(Will Lopes)已經離職。
  •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回應張小平離職: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9月27日晚,針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官網發布一則情況說明,稱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同時在說明中稱張小平作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離職同時未履行脫密義務,這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 張小平跳槽背後: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兩三年換一波
    對此,航天技術專家、遠望智庫高級研究員黃志澄指出,儘管自己不了解「張小平離職」的前因後果,但此事折射出我國在大力發展商業航天事業過程中遭遇的國企和民企之間的矛盾。航天國企人才「流失」嚴重公文稱,離職前,張小平任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對其工作的重要性,公文用了「靈魂人物」「不可替代」來形容。
  • 螞蟻員工身價暴漲千萬!離職員工看到這內心五味雜陳……
    據了解,比如一位螞蟻P7的員工,平均持股的數量約在3萬到4萬股,即使不上市,按照目前內部股的股價,身家也在千萬左右。當然級別越高,身家越高。有螞蟻前員工表示,在螞蟻的這幾年,確實體會到了什麼叫「風速」,風口上的企業成長速度確實蠻嚇人的。但另一方面,員工的付出和犧牲也是超乎常人。
  • 新員工入職4天要辭職,拿離職證明被拒絕:公司不是想來就來的
    很多人在離職之後都會拿到一份離職證明,這既能夠證明自己工作經歷的真實性,也是為了表明自己已經離職,但是當入職之後,突然收到了更好的offer該怎麼辦呢?這位網友的身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網友表示自己剛入職新公司沒幾天,但是卻突然收到了更好的工作機會,這位員工並不想要輕易放棄這樣的機會,但是自己現如今已經在這家公司辦理了入職手續,之前的離職證明也已經交給了hr,而且這家公司的薪資待遇雖然比起另一家來稍有差距,但是整體實力也是不錯的,況且公司的領導和同事還很是喜歡自己,然而這位員工還是想要去另一家更好的公司入職。
  • 百萬年薪挖走「影響中國登月」的人,這家民營企業什麼來頭?
    人民日報評論認為:張小平的離職以及引發的討論,無非是再次給「人才觀」敲響警鐘,只有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勵機制,真正為每一個人才提供幹事創業的舞臺,才能留得住人。這不僅要從根本上扭轉「你不幹有的是人幹」的土圍子思想,還要進一步推動企業管理思想的更新。
  • 離職事情,不在員工,而在企業,4種原因分享給你
    每年年底的時候,都是公司人員變動最厲害的時候,這個也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每年人都會有新的目標和打算,今天分享的內容是關於員工離職的事情。員工離職員工為什麼離職其實員工離職每天都有發生,也是職場上一個正常的現象,也是見怪不怪了。
  • 起底FF|前員工:只要賈躍亭在,就造不出車來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這棟房子有許多用途:它既是新員工的臨時招待所,又能充當公司的會議室,還是舉辦一些活動的豪華會所,裡面有私人廚師隨時準備奉上大餐。一位消息人士稱,2000 美元一瓶的威士忌和葡萄酒是在這個俱樂部聚會的標配。這個俱樂部會所的極盡奢華與法拉第未來的垂死掙扎形成鮮明對比。本月,又一批高管從公司離職,留下賈躍亭這位孤家寡人去挽救自己本已不堪的企業家形象。
  • 一個人離職就可能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六院院長稱系「炒作」
    今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文章稱,一名研究員、副主任設計師從「航天601所」離職後跳槽到一家民營企業,原來待遇是12萬元一年,現在年薪達百萬。最近單位發公文要他回去,因為其負責最關鍵技術崗位,是發動機研製的靈魂人物,甚至有可能直接影響中國載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