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中我們了解到火箭的任務就是把有效載荷即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本文將簡要介紹太空飛行器的概念與分類。太空飛行器是指在稠密大氣層之外環繞地球,或在行星際空間、恆星際空間運行的各種飛行器,又稱為空間飛行器。太空飛行器可以分為無人太空飛行器與載人太空飛行器。無人太空飛行器按是否繞地球飛行又分為人造地球衛星和空間探測器兩類。載人太空飛行器又可分為載人飛船、空間站、太空梭和空天飛機。
太空飛行器的分類
人造地球衛星是環繞地球運行的無人太空飛行器,簡稱人造衛星。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太空飛行器。人造衛星按運行軌道區分為低軌道衛星、中高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衛星、地球靜止衛星、太陽同步衛星、大橢圓軌道衛星和極軌道衛星(對於衛星軌道我們將在後文中詳細介紹)。人們更多地是按用途把人造衛星分為科學衛星、應用衛星和技術試驗衛星。
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例如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34;號。
斯普特尼克1號的1:1等比例模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應用衛星是直接為國民經濟和軍事服務的衛星。在所有人造衛星中其種類最多,發射數量也最多,例如&34;導航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圖片來源:谷歌)
技術試驗衛星是進行新技術試驗或為應用衛星進行試驗的衛星。
空間探測器也稱深空探測器,是用於探測地球以外天體和星際空間的無人太空飛行器。空間探測器的基本構造多與人造地球衛星相近,但探測器通常用於執行某一特定探測或調查的任務,因而會攜帶相應的特殊設備。
月球與人類關係密切,也是離地球距離最近的天體,因此它是人類進行空間探測的首選目標。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並進行了月球實地考察。例如我國的嫦娥四號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軟著陸。
嫦娥四號(圖片來源:谷歌)
在行星和行星際探測方面,歐、美、蘇聯和日本等國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對太陽系內多個天體及其星際之間進行了探測。其中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已經離開太陽系成為恆星際探測器。
藝術家描繪的旅行者1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載人飛船是載乘航天員的飛船,又稱宇宙飛船,是載人太空飛行器的一種。載人飛船能保障航天員在外層空間執行航天任務並返回地面。衛星式載人飛船繞低地球軌道運行,如我國的&34;飛船,登月載人飛船用於載運登月航天員,如美國的&34;飛船。目前尚在研究階段的還有行星際載人飛船。
阿波羅15號飛於月球軌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訪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和載人飛船相比,空間站並不一定會搭載著航天員發射升空,也不一定會具備推進和著陸用的設備,但空間站有適合人類長時間居住的設計,可以作為航天員在太空停留和工作的場所。目前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是美國主導,多國參與建造的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發現號太空梭攝於2011年3月7日(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空梭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太空梭結合了飛機與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太空飛行器。迄今只有美國與前蘇聯曾經製造能進入近地軌道的太空梭,並曾實際成功發射並回收,而美國是唯一曾以太空梭成功進行載人任務的國家。太空梭在軌道上運行時,可進行釋放衛星、回收及維修衛星、各種微重力科學實驗等多種任務。美國共生產過五架太空梭,損毀兩架,剩餘三架也全部退役。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空天飛機是一種新型的航天運輸系統,在大氣層內與大氣層外均可飛行,是集航空器、太空飛行器於一體的航空航天飛行器,亦可以作為載人太空飛行器,可以重複使用。空天飛機上同時有飛機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起飛時也不使用火箭助推器,可以像飛行器一樣從飛機場跑道上起飛,以高超音速在大氣層飛行,直接衝出大氣層外,成為太空飛行器,降落時亦可以像飛機一樣在飛機場跑道上降落。目前世界多國都在研究空天飛機,但沒有獲得實質成功。
X-33空天飛機想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