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太空飛行器的定位

2020-10-22 老賀故事


我們所處的宇宙,是在不停的轉動著,存在一個慣性,太空飛行器如何在太空中定位,這涉及到坐標和導航,因此這是兩個必須處理好的問題。

宇宙中任何一個物體都在一定的慣性系裡運動,這個慣性系,相對於其中運動著的物體都是靜止的。


如我們在一列高鐵上,高鐵以每秒100米的速度前進,而我們也在以同樣速度前進,但列車如果不晃動不看窗外就會感覺不到,所以高鐵相對我們就是靜止的。我們在高鐵裡走來走去,蹦跳嬉鬧,只是相對高鐵在做運動,與其他參照系毫無關係。

但在高鐵裡就沒法確定東南西北,只能確定上下左右,要確定東南西北就需要在高鐵慣性系以外尋找參照系,比如知道珠穆朗瑪峰在西南方向,我們朝那邊開就是西南。

在太陽系這個慣性系,太陽就是這個系的老大,相對我們就是靜止的。

我們地球圍繞著太陽運動,遠日點為1.52億公裡,近日點為1.47億公裡,這是相對太陽而言。其實太陽也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質點公轉,每秒為250公裡,約2.5億年轉一圈。因此太陽在銀河系這個慣性系裡,銀河這個16萬光年的大圓盤就是相對靜止的。

我們在太陽系裡面運行,與太陽在銀河系公轉毫無關係,因為我們也在跟著公轉。

所以我們的探測器在太陽系裡飛行,在太陽系裡確定坐標就行了。要出太陽系,就不能以太陽系的天體來參照了。

人類太空飛行器現在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呢,所以只是在太陽系這個慣性系裡相對太陽做一些運動而已,這與宇宙在運動毫無關係。

雖然如此,為了更精準的深空導航,對於遠距離飛行的探測器,科學家們還是會用太陽系外的一些天體為坐標,來確定太空飛行器的走向。

定位實際上就是確定自己和目標的坐標,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在地球上導航和定位,就是以地球為慣性系,地球相對這個慣性系裡的物體就是靜止不動的。

現在有了咱們的北鬥導航系統,就是利用在空間能夠掃描全範圍覆蓋地球的多個導航衛星,根據人類把地球按經緯度劃分出的每一個坐標點進行實時定位。


一般來說在太陽系裡航行,我們只要以太陽為基點,就可以測算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和目標所在的位置。

航天探測器都是無人自動控制,只要在導航系統中設定了目標位置就行了,它就會按照設定好的目標航向飛到既定的地方。

當然說是容易,做起來其實沒有這麼簡單,比如我們要去的任何天體都是在圍繞著太陽公轉,一些衛星還圍繞著行星公轉,這就要精密計算出它們的軌道,並與飛到那裡的時間相吻合。

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會受到路途各種引力的影響,有時還要採用引力彈功效應提速,這樣航向和速度都會變化和偏差,這就要有糾正機制和深空網絡的指令,而飛行器飛遠了這種指令會延遲,就要計算提前量和預測等等。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探測器要出太陽系,就必須以太陽系外的天體來參照了。

實際上,現在航天界在太陽系裡面航行也已經開始採用銀河系座標了,這個坐標就是脈衝星

脈衝星是上世紀科學界發現的一種特殊天體,是中子星的一種,自轉速度非常快,可達一秒鐘千轉以上。由於其自轉軸和磁場射線方向有一定的角度,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脈衝星旋轉起來從磁場射出的強大能量流就會隨著自轉,像燈塔一樣掃射太空。

這種能量掃過地球,被地球所捕捉,就發現了脈衝星。

現在人類已經發現了兩千多顆脈衝星,分布在銀河系的各個方向,由於它們像恆星一樣位置的相對固定,不斷的發射著像脈搏一樣既有規律又準確的電磁脈衝,成為了人類航天的指路明燈。

就像古代行船在黑咕隆咚茫茫大海,看到遠方熟悉的燈塔,就知道到了哪裡應該怎麼走了。


相關焦點

  • 航天知識科普
    打開APP 航天知識科普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20-11-24 11:15:37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
  • 我們手機的定位用GPS,那麼太空飛行器遠在太空,我們如何定位呢?
    在我們現代社會,我們的手機全部都有GPS定位系統,無論你處在哪一個角落,總有那麼幾個衛星可以定位得到你的位置,基本上只要有手機在身上,我們根本不害怕自己找不到方向。那麼當我們把時間退回幾個世紀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們是如何對自己的方向,或者是行車行船的方向進行判斷的呢?
  • 如何預測太空飛行器飛行中的空氣密度
    在太空飛行器著陸的最後幾分鐘裡,它以高超音速穿過大氣層。太空飛行器外的空氣密度對它的下降角和撞擊特定著陸點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但是能夠承受惡劣高超音速條件的空氣密度傳感器並不常見。來自荷蘭的一名學生與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一名航空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種可以在飛行器上運行的算法,它能提供重要的實時數據輔助操縱飛行器,特別是在關鍵的下降和著陸階段。
  • 與科幻作家郝景芳一起傳播科學知識 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其計劃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
  • 太空飛行器為何「黃袍加身」?尊貴or保溫?
    美國的GPS衛星(圖源:britannica.com)小知識後周時期,宋太祖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並被部下們披上了一件黃袍,從此開始自稱天子,爭奪天下。由於發射成本高昂,太空飛行器上所安裝每一件設備的重量都是經過科學家們精心計算的。所以,這一身黃袍當然不是裝飾品啦!它們主要用於控制溫度,防止由於溫度過高或過低而出現太空飛行器儀器失靈的現象,是保證太空飛行器得以正常工作的重要防護設備之一。那麼,這些黃金外衣控制溫度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我們繼續看下去吧!為什麼需要調控太空飛行器的體溫?
  • 少兒科普教育系列之:地球的坐標如何定位?
    本文就給青少年朋友們推薦一款教學定位產品:北鬥小精靈(北鬥啟航),一起感受來自太空的電波。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大的球體。如何描述地球上的精確位置呢?05北鬥小精靈北鬥小精靈是一款面向青少年科普航天北鬥知識的專業產品。
  • 我的恐龍棘背龍圖鑑 科普知識分享
    18183首頁 我的恐龍 我的恐龍棘背龍圖鑑 科普知識分享 我的恐龍棘背龍圖鑑 科普知識分享 來源:18183 作者
  • 科普 | 在月球上,還能使用高精度的定位導航系統嗎?
    這些被輻射到太空中的強大的信號,足以被在月球附近裝有相當緊湊的接收器的太空飛行器讀取。通過計算,在月球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將能夠在任何給定時間「看到」 5至13個衛星的信號,定位精度能達到 200 到 300 米。在計算中,GNSS系統實現了定位導航。
  • 科普文章要有科學性
    科普文章是用於宣傳科學技術知識的,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質方面起重要作用。這類文章必須要把科學性、知識性和通俗性、趣味性很好地結合起來。科普文章如果錯誤地宣傳科技知識,甚至宣揚假科學、偽科學,則失去其存在價值,甚至造成負面影響。
  • 航天知識丨太空飛行器的概念與分類
    在前文《》中我們了解到火箭的任務就是把有效載荷即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本文將簡要介紹太空飛行器的概念與分類太空飛行器是指在稠密大氣層之外環繞地球,或在行星際空間、恆星際空間運行的各種飛行器,又稱為空間飛行器。太空飛行器可以分為無人太空飛行器與載人太空飛行器。無人太空飛行器按是否繞地球飛行又分為人造地球衛星和空間探測器兩類。載人太空飛行器又可分為載人飛船、空間站、太空梭和空天飛機。
  • [科普快車]這些你不知道的航天小知識
    您對航天知識是否是否充滿好奇?這些您不知道的航天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失重情況下航天員如何睡覺?航天員在睡袋中漂浮著,用繩子將人倒掛在牆上、牆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側面沒有感覺。空間用抗輻照玻璃蓋片,這是太空飛行器的「護身鎧甲」,能讓太陽能電池方陣免受太空中高能粒子和有害射線的撞擊。為什麼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天氣條件對於航天發射至關重要。
  • 小米Note2隧道內定位導航是怎麼實現的?
    最近發布的小米Note2,在這方面具備了一項「黑科技」——SAP輔助定位。即便沒有衛星信號、過隧道時,也能實現定位。那麼GPS和SAP有什麼區別,SAP又是如何實現無信號定位的呢?小米公司技術團隊在官方論壇為我們進行了科普:1、出現手機GPS信號不穩定的原因是什麼呢?
  • 科普氣象知識
    「氣象工作太神奇了,收穫了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來自魯迅小學的參觀學生說。據悉,柯橋區氣象災害展示與體驗活動站是我區唯一一個氣象科普館,於2017年底正式改造完成,除基礎性的氣象科普知識展示外,著重突出了全球氣候演變和氣象災害的視覺感及互動性,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氣象災害影響,加深對氣象災害的認識。「此次參觀活動是氣象科普館升級改造後首次對外開放。」
  • 史上最快的人造物體:4克太空飛行器被加速到20%光速,通信一次需8年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10期霍金提出的突破攝星計劃已提出4年了,如今進展如何?我們不妨來看看。該計劃的目標是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系統發送一個探測器(群),可能是多個微型太空飛行器,也可能是一個,通過使用光帆和定向能量(雷射)陣列來驅動。
  • 「一起讀科普雜誌」蓄電池——太空飛行器的供電法寶
    人類早期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大多依靠蓄電池供電,例如蘇聯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和我國研製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就直接使用蓄電池供電,帶來的結果就是使用壽命較短。隨著科技的發展,此後研製的大多數太空飛行器都使用了太陽能電池提供電力,它們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在衛星或飛船等太空飛行器上安裝一塊、兩塊或多塊太陽能電池帆板,將太陽光的能量轉換為電能,為太空飛行器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
  • 科普知識| 「天上之水」何處來?太空供水真有才!
    「天上之水」並不是同一個渠道而來,根據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型號和任務不同,其來源也不一樣。最簡單粗暴的一種,就是通過地面攜帶和貨運飛船補給而來的水,取自地球。太空是一個無水環境,為了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載人太空飛行器必須向航天員供氧、供食和供水。通常,載人太空飛行器都有專門的供水系統,專為航天員提供飲用水和衛生用水,並為生命保障系統提供設備用水。在一些特定的任務中,還需提供動物、植物用水及實驗用水。
  • 科普知識(二十九)
    科普知識(二十九) 2019-09-02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 2020-11-09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科技館攜手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開展「衛星定位計劃」主題科普活動
    為傳承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迎接全國科普日的到來,9 月 20 日重慶科技館攜手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共同開展科學·家系列「衛星定位計劃」主題科普活動,15 組親子家庭參加活動。首先,親子家庭來到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研究成果展廳,技術人員為親子家庭分享北鬥的建設歷程、定位原理和功能作用。隨後,親子家庭觀看北鬥宣傳片,參觀北鬥定位終端,深刻認識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 原創 | 科普·手機·飛行模式和衛星定位與行程卡的關係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藍色小字「擺譜人」加關注 可免費收到推送[老朋友]點擊右上角 ··· 轉發或分享本內容    《擺譜人》公眾號發表了文章:原創 | 科普·定位.行程卡的統一諮詢答疑(重磅)。    手機裡的衛星定位。手機裡的衛星定位晶片,國產手機基本上都是同時支持我國北鬥和美國GPS,蘋果手機早期不支持北鬥,現在的也開始支持了。以後我所說的衛星定位或導航,都統稱衛星定位或導航,不再說哪個國家的衛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