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經濟角度看,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探測器最佳動力選擇是雷射帆加速,在地球上建立一個雷射裝置,精確打到雷射帆上,理論上可以將一個4克重的雷射帆探測器加速到20%的光速。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10期
霍金提出的突破攝星計劃已提出4年了,如今進展如何?我們不妨來看看。該計劃的目標是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系統發送一個探測器(群),可能是多個微型太空飛行器,也可能是一個,通過使用光帆和定向能量(雷射)陣列來驅動。根據科學家的估算,一個小型太空飛行器通過這兩個技術配合可以加速到光速20%,這樣我們就能夠在20年內抵達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
圖片解讀:突破攝星採用兩個技術:大型帆面和雷射推進
圖片解讀:恆星之間的通訊技術受到距離上的限制,我們與4光年外的太空飛行器通訊,一個來回就要8年以上
20年對於一個人的一生而言是可預期的,如果按照傳統的太空飛行器速度,需要數萬年才行。突破攝星計劃目前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太空飛行器系統,微型太空飛行器需要光帆;第二部分是通信,負責這一塊的是Kevin LG Parkin博士。我們要向和正在以20%光速飛行的太空飛行器進行通信,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太空飛行器的研發遇到了困難,但通信問題則是更大的挑戰,目前的方案是建立一個直徑4.1的雷射發射器,一旦太空飛行器抵達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後,可向地球傳遞信息。這個陣列將嵌入在船帆中,該陣列將以1.02微米的波長向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傳輸數據。雷射鏈路是目標星際之間建立通信的最佳方法之一,該技術目前也應用在衛星間雷射通信上。雷射的特點是利用波長短的光作為載體,可減少天線直徑,安裝在太空飛行器上的雷射通信帆開展後為4.1米,極高頻率可提升通信容量。
圖片解讀:雷射帆推進需要精確雷射發射裝置精確指向帆面
2013年,美國宇航局利用月球探測器演示了雷射通信技術,即便是遠在38萬公裡之外也能達到622兆每秒的傳輸速度。如果將這個技術用在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探測器上,可建立與地球之間緊密而持續的光束鏈路。但這個方法有個問題,需要非常精確地指向地球才行,如果指向歪了,那麼雷射通信鏈路也建立不起來。要讓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探測器找到地球,就需要先定位好太陽的位置,從4光年外之外看太陽和地球,兩者之間的視差非常非常小,束寬僅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的十分之一。因此探測器需要先定位好太陽的位置,然後根據地球的相對位置找到地球,最終將雷射精確指向地球。
從經濟角度看,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探測器最佳動力選擇是雷射帆加速,在地球上建立一個雷射裝置,精確打到雷射帆上,理論上可以將一個4克重的雷射帆探測器加速到20%的光速。持續20年的雷射加速電力成本大約為600萬美元。科學家還設想了在下行鏈路上設置多個中繼探測器,可減少丟失重要數據的風險。
圖片解讀:雷射帆是目前能將4克探測器加速到20%光速的方法
如果所有的技術都攻克,我們還面臨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雙向光信號信息一個來回需要8.48年,宇宙中最快的就是光速,4.24光年外的探測器也需要8年多的時間才能進行一次有反饋的通信。從理論上看,我們花20年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傳遞會信號需要4年,最快我們在啟航之後的24年才能看到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圖像。如果我們要調整一下觀測半人馬座阿爾發星的攝像頭角度,就再等8年。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