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往比鄰星:準備加速到近光速

2020-12-03 大科技雜誌社

我們正準備把宇宙飛船送到4光年外的另一個恆星系統。

如果你這一刻離開地球,以光速飛行,你會在讀到這句話結尾之前到達月球;到太陽,則需要8分鐘。

要抵達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比鄰星(或叫半人馬座),以光速飛行,需要4年3個月左右時間;乘最快的火箭,也至少需要8萬年。

但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打算在未來10年到20年內,把人類的宇宙飛船發射到比鄰星;它們將以接近光速飛行,20年內抵達目的地。該計劃由美國矽谷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資助,是在2016年4月的一次有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出席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的。

這個「突破攝星」計劃曾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如果成功了,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計劃。不過很多人打賭,這只是一些人心血來潮罷了,很快就會偃旗息鼓的。現在3年過去了,該計劃到底怎麼樣了呢?

「突破攝星」計劃的設想

在宇宙中,恆星之間的距離動輒是以光年計的,要想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到達另一個恆星系,需要以接近光速飛行才成。但能把太空飛行器推進到接近光速,現有的技術非常有限。

雖然技術有限,但科學家並沒有放棄。事實上,幾十年來對太空飛行器的動力只有一個選擇——光帆。正如迎面吹來的風可以對帆施加壓力,從而推動船隻,光束也可以驅動物體運動。把太空飛行器製造得足夠輕,上面綁一塊帆,用強大的光源對著它照射,在幾乎沒有任何阻力的太空,就能將它加速到相當大的速度。

藝術家想像中的「突破攝星」計劃。

太陽帆就是為了利用太陽光而設計的,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在給伽利略的信中最先提到過這一想法。但是,要想將物體加速到接近光速,太陽光還是太弱了,我們需要用能量比它強數百萬倍的雷射。

「突破攝星」計劃的設想是:在圍繞地球的軌道上部署數百艘小型宇宙飛船,每艘都配備有一個光帆以及記錄、傳輸信息所需的最少硬體。在地面則布置一個巨大的雷射陣列。雷射束將聚焦於太空飛行器的光帆上,將它們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大約每秒6萬千米)——這個速度是傳統太空飛行器的數千倍。20年後,這些飛船將到達比鄰星,屆時向我們發回有關該恆星系統中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的圖像。

要實現這個計劃,在技術上面臨許多挑戰:必須發明一種能接收千兆瓦雷射而不自燃的材料;必須製造出足夠輕但又足夠精密的電子設備,能將圖像發射回4光年外的地球;還要確保地球上的雷射精確擊中小光帆,讓它們以極快的速度從地球加速離開,飛往目的地;最後,還必須建造一個巨大的電源,為雷射發射器提供電力。

下面來看看參加該計劃的科學家團隊將如何克服這些技術障礙。

技術上巨大的挑戰

團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製造一種輕質的光帆。「突破攝星」計劃要求光帆的覆蓋面積大約10平方米,但重量不超過1克。這意味著它的厚度小於100納米,只及蜘蛛絲直徑的幾十分之一。生產這種薄紗狀的膜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但要確保它在強雷射的照射下不被燒掉,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關鍵是,材料幾乎不能吸收任何入射光,而是像鏡子一樣把光反射掉。目前最亮的金屬能將99%的入射光反射掉,而「突破攝星」計劃中使用的光帆需要反射超過99.999%的入射光。製造光帆的材料要同時滿足低密度、高反射率和低吸收率。目前滿足這些條件的有三個候選者:一個是二氧化矽(也就是石英);第二個是二硫化鉬;第三個是金剛石。當然,這些材料都要切割成薄膜狀。假如選用金剛石材料做光帆,想像一下,天空中飄著一顆顆大「鑽石」,那將是非常壯觀的。

科學家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對這些材料進行研究,估計明年左右會有結果。

與此同時,雷射陣列的建造也取得了進展。「突破攝星」計劃需要一個功率約60千兆瓦的電力系統,相當於20個核電站,相比之下,一支普通雷射筆功率大約是5毫瓦,而一束足以讓飛行員晃眼的雷射只需要幾瓦的功率。

雷射照射部署在地球軌道上的小型宇宙飛船,將其推離軌道,在10分鐘內使其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之後就不需要雷射推動了。以這個速度,飛船將在20分鐘後飛越火星,7小時內通過冥王星,20年後到達比鄰星。

科學家最初的設想是製造一臺巨大的雷射器,但後來發現製造一組較小的雷射器陣列似乎更可行。其原理是,將每個雷射器製造的「小」雷射經過多次反射、折射後,合併成一束「大」的雷射束,再發射出去。製造雷射器的技術是成熟的,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一束束雷射精確合併的問題。

接下去就將建造宇宙飛船。這些微型飛行器上要求裝一個電源、一個用於航向修正的微型推進器、一架相機以及一個將這些圖像傳回地球的強大發射器,但每個飛行器的總質量不能超過1克。

要實現這一點絕非易事。不過,好在我們已經有能力製造質量為克量級的微型人造衛星。目前的主要障礙是如何讓信號發射回地球,這可能需要在地球上建立一個巨大的信號接收站,另外還要在微型宇宙飛船上安裝一個高功率的信號發射器。

克服這些困難可能需要10到20年左右的時間。

打響星際戰爭的第一槍?

這些小飛船在太空中要漫遊20多年,途中要經過許多小星系,可能會遇到許多未知的危險,加上小飛船速度又快,很難避免一些想不到的險情,其最大的危險是撞上小行星。在太陽系內,這還好辦,一方面這些小飛船自身攜帶有微型推進器,可以及時改變航向;另一方面還可以用地面的強雷射轟擊小行星,將其推開。但要是太遠了,就沒轍了。地球上的雷射夠不著,飛船又不能跟地面進行實時通訊(因為信號來回說不定就要好幾個月),所以航向也不能及時糾正。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好在小飛船一次發射數百艘,只要最後有一艘順利到達即可,所以即便中途大多數「遇難」,也沒關係。

「突破攝星」計劃的一項重要使命是實地考察另一個恆星系統以及那裡適宜居住的行星世界。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環繞恆星半人馬座運行的一顆系外行星——比鄰星b,它是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這一發現一度讓參與該計劃的科學家大為振奮,但後來的研究表明,恆星半人馬座很容易發生強烈的X射線爆和紫外線爆,所以其行星比鄰星b不太可能適宜居住。

儘管如此,一些人認為,人類的飛行器一旦進入星際空間,將更容易發現和接收外星人的信號,所以將大大增加與外星生命接觸的機會。

但要不要跟外星人接觸,這本身又是有爭議的問題。包括霍金、馬斯克(美國私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CEO)和科幻作家劉欣慈在內的許多名人都警告說,跟外星人接觸有很大的危險性。因為從宇宙範圍來看,人類文明不一定是最高級的;萬一外星文明比我們更強大,外星人發現我們之後,把我們當作低等物種來看待(就像歐洲殖民者當年把美洲印第安人當作野蠻人),地球上的人類也許面臨著被奴役甚至種族滅絕的危險。

而人類在星際空間的活動恰恰可能會提醒不友好的外星人注意到我們的存在,並洩露了我們的藏身之處——地球——的位置。「突破攝星」計劃的反對者甚至認為,該計劃本身即可被視為一種戰爭行為:一個微型艦隊穿越星際空間,試圖尋找未來的殖民地。

但支持者卻認為這種想法是荒謬的。他們說,任何先進的外星人可能早就從我們數十年來散播到太空的廣播、電視等無線電波中了解到我們的存在,我們的藏身之地早已洩露出去。再說,我們的宇航飛船做得那麼小,飛得又那麼快,即使存在技術先進的外星人,也很難被他們發現。

撇開跟外星人接觸是禍是福的爭論,「突破攝星」計劃的意義在於,它是繼阿波羅探月計劃以來人類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險計劃,如果獲得成功,那將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相關焦點

  • 飛往比鄰星:準備加速到近光速
    我們正準備把宇宙飛船送到4光年外的另一個恆星系統。如果你這一刻離開地球,以光速飛行,你會在讀到這句話結尾之前到達月球;到太陽,則需要8分鐘。要抵達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比鄰星(或叫半人馬座),以光速飛行,需要4年3個月左右時間;乘最快的火箭,也至少需要8萬年。
  • 光速旅行的幾種方案,其中之一是近光速唯一理論方案
    而火箭需要攜帶3萬噸氦和2萬噸氘作為核聚變燃料,但這遠遠不夠,僅僅只能飛往6光年之外的巴納德星。核聚變最多能把7/1000的質量轉化為能量,飛船最終可以達到的極限速度是每秒3.7萬公裡,用這個人速度飛往近鄰巴納德星需要五十多年時間。
  • 世界上最快太空探測器飛往比鄰星需要多少時間?答案結果令人吃驚
    目前人類到過地球之外的星球只有月球。雖然我們還沒有能力遠行,但是我們的一些無人太空探測器可以飛得很遠,替人類探測遙遠的宇宙世界。克卜勒望遠鏡半人馬座的比鄰星是我們太陽系的鄰居,距離太陽4.22光年。比鄰星的距離4.22光年就3.992×10^13公裡。
  • 到達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需要多久
    雖然太陽的光和熱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但它終有燃燒殆盡的一天,到了那一天,人類想要繼續繁衍和延續文明,就不得不離開太陽系,尋找另一顆恆星照耀的另一個家園。在其他恆星係為人類找到新的棲息地,首批移民將面臨無數困難,但是,這一切都取決於他們能否首先到達系外行星。
  • 半人馬座比鄰星!我們來了!
    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宇宙學家菲利普·魯賓(Philip Lubin)提出一個頗為大膽的計劃——用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雷射器做動力,將只有一枚郵票大小的「納米帆船」加速到光速的20%,這樣只需20年就能飛到比鄰星!
  • 科學家詳解比鄰星附近的宜居星球
    歐洲南方天文臺公布了一項重要發現,科學家們在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除太陽外)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引發廣泛關注。比鄰星位於半人馬座,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最新研究確認其周圍存在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並且由於到恆星的距離適中,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很有可能較為溫和,從而能夠允許水體以液態形式在其地表存在。
  • 為什麼比鄰星不大可能出現生命,科學家找到答案
    在大劉開始寫《三體》之前,比鄰星的的行星尚未發現,因為這顆名為Proxima b的行星是2016年歐南天文臺用徑向速度法發現的,它距離比鄰星大約0.05AU,大約是750萬千米,大約是水星軌道半徑的十分之一多點。
  • 為什麼要飛往比鄰星?
    電影情節取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在遙遠的未來,太陽面臨死亡,地球不再安全,於是人類決定帶著地球前往新的家園——比鄰星。這部電影中有許多硬科幻情節,比如:在未來,太陽真的會爆炸嗎?人類為何要飛向比鄰星?
  • 比鄰星b星球有液態水?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該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圍繞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軌道運行,且根據這顆行星所處的位置推測,該星球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科學家們將地球的這個「堂兄弟」稱作「比鄰星b」。  儘管該恆星系統與我們堪稱宇宙間的近鄰,但它仍然遠在4.2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之外,如此遙遠的距離,我們有可能拜訪這個新「現身」的行星嗎?
  • 科學家疑探測到來自比鄰星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科學家疑探測到來自比鄰星的神秘無線電信號,2019年4月至5月的觀測中,澳大利亞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一個來自比鄰星方向的、尚未有解釋的無線電信號,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BLC-1。比鄰星是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距離僅為4.2光年。儘管這個信號很微弱,研究團隊用來過濾人類產生的數百萬個信號的所有測試。
  • 人類有什麼辦法可以到達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
    目前地球發射的星際探測器,也主要是通過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和減速,無法提供這麼龐大的化學能源。第二是時間,目前的探測器,在經過了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之後,最快的速度達到了23公裡/秒,也即光速的13000分之一,即人類以這個當前最快速度到達比鄰星,也需要5萬多年。
  • NASA帶你體驗近光速旅行,你準備好了嗎?
    這意味著,如果你準備星際旅行,那麼最好的選擇是長途跋涉(一代普通飛船)或者找到一種可以實現持續加速直至達到光速(相對論速度)的推進方式。該視頻以星際旅行者的參考指南的形式呈現,並以下述信息開始:「您剛剛完成了飛船加速的最後階段,現在它可以以接近光速飛行了。我們不太確定您是如何實現的,但是恭喜!在下一個旅程開始之前,您需要觀看這個短視頻以了解更多近光速安全的注意事項、旅行時間以及宇宙中熱門目的地之間的距離。
  • 比鄰星如同太陽系的「隔壁鄰居」,以「筋鬥雲」去那裡需多長時間
    我們的地球位於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常有人形容比鄰星就如同太陽系的「後院」或「隔牆鄰居」,那麼間隔的這道牆有多遠呢?其實遠達4.22光年,如果我們想去這個最近的鄰居家串串門,用多長時間才能翻越這道「牆」呢?
  • 科學家疑探測到比鄰星發射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去年,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來自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方向的神秘無線電信號。攝影:A. CHERNEY,CSIRO撰文:NADIA DRAKE  尋找地球外生命訊息的天文學者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一個尚未解釋的無線電信號似乎來自比鄰星的方向。比鄰星是一顆距離太陽最近的小型紅色恆星,距離太陽4.2光年。
  • 為什麼比鄰星不太可能有生命,現在天文學家找到證據了!
    太陽系最近的鄰居-半人馬座三星系中的C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鄰星,從劉慈欣的《三體》科幻小說走紅以後,一直都是個熱門話題,當然天文學家同樣懷疑它可能存在一個生命行星,所以關注度極高,但最近天文學家的發現,這個夢可能要破滅了!
  • 如果比鄰星有文明存在並且在打仗,人類能夠坐山觀虎鬥嗎?
    或者說,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如果存在文明,而且正在發生戰爭,我們能看到或者了解到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事實上,人類現在還很難看到太陽系以外的事物,不管是肉眼看還是用望遠鏡看,看到的恆星都只是一個亮點。
  •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這顆行星幾天前才被確認。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證實了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的存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最小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
  • 科學家接收到比鄰星的神秘無線電波,使用982兆赫的狹窄頻譜!
    信號,在經過很長時間的定位以後,終於確認了這段奇怪的信號源是1800光年外的一顆行星發送出來的,既然「突破聆聽計劃」已經進行了多年時間,顯然科學家更希望信號源能更接近地球,讓人類有時間對信號進行處理和反饋,於是科學家把射電望遠鏡對準了4.22光年以外的比鄰星。
  • 比鄰星,發來可能的人造訊號
    ❞在澳大利亞的帕克斯望遠鏡於 2019 年 4 月和 5 月探測到 980MHz 的窄頻無線電波,這個訊號來自比鄰星。研究人員仍在梳理這一發現並預計發表論文。為什麼說可能是人造訊號?但是這個訊號似乎直接來自比鄰星,而且這種限制窄頻的行為,以目前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似乎只能依賴科學的力量才能達成。「這是自 1977 年的 WOW!訊號以來,第二個可能的「人造」訊息。」
  • 「突破攝星」計劃穩步推進!我們將以20%光速衝出太陽系
    比鄰星比較特殊,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電影《流浪地球》人類文明的目的地就是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比鄰星並不是一顆單獨的恆星,它和另外兩顆恆星組成了大名鼎鼎的「半人馬座三星系統」。但是NASA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比鄰星b極大概率不會存在濃厚大氣,因為它距離恆星太近了,近到它的大氣流失速度超過地球流失速度的萬倍以上。這意味著,比鄰星b極有可能是一顆光禿禿的裸體行星。在我們人類隔著無盡空間對著比鄰星b「評頭論足」時,有些人正在為前往比鄰星做著最大努力。2016年4月12號,當時還健在的史蒂芬霍金和超級富豪米爾納宣布了振奮人心的「突破攝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