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攝星」計劃穩步推進!我們將以20%光速衝出太陽系

2020-09-05 天下小梁

1995年,麥耶和奎洛茲發現了人類史上的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他兩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從此,人類開始迎來了系外行星發現的爆發期,20多年來,數千顆系外行星被我們發現,這其中更是有一部分類地行星,超級地球,這意味著宇宙中類似地球一樣的生命星球是很常見的。

2016年,一顆比較特殊的系外行星被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發現,這是一顆「宜居行星」,這極有可能是距離人類最近的一顆系外行星,因為它距離我們只有4.22光年,這顆行星就是比鄰星b。

比鄰星比較特殊,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電影《流浪地球》人類文明的目的地就是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比鄰星並不是一顆單獨的恆星,它和另外兩顆恆星組成了大名鼎鼎的「半人馬座三星系統」。這個三星系統是《三體》裡三體人的母星系統,但是現實中的這個三體系統並不是一個混沌系統,所以比鄰星b的環境並沒有那麼惡劣。

根據觀測計算,科學家們認為比鄰星b的質量下限是1.27倍的地球質量,其表面溫度約為-39攝氏度,其軌道的半長軸約為0.05個天文單位,這意味著它已經被它的母恆星潮汐鎖定了。從被潮汐鎖定的月球我們就能知道,比鄰星b一定是處於極冷和極熱之間的狀態,在這兩種狀態之間的區域內,必然會擁有一個溫度適宜的「晨昏線」,這個區域將極有可能是宜居的。

除此以外,假如比鄰星b要是有足夠的濃厚的大氣層,那麼行星上就會發生明顯的熱量傳導效應,這就會導致其宜居範圍的進一步擴大。但是NASA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比鄰星b極大概率不會存在濃厚大氣,因為它距離恆星太近了,近到它的大氣流失速度超過地球流失速度的萬倍以上。這意味著,比鄰星b極有可能是一顆光禿禿的裸體行星。

在我們人類隔著無盡空間對著比鄰星b「評頭論足」時,有些人正在為前往比鄰星做著最大努力。2016年4月12號,當時還健在的史蒂芬霍金和超級富豪米爾納宣布了振奮人心的「突破攝星」計劃。

這個計劃希望發明一種名為「星片」的光帆驅動探測器,人類可以利用地球上的雷射陣列對其進行加速。在理想狀態下,光帆探測器的速度將達到0.2倍的光速,約60000千米/秒。在這樣的速度下,只需要大約20年,探測器就能夠從地球衝出太陽繫到達比鄰星系統收集數據。在達到後,光帆探測器將會用4年的時間將其所探測到的數據傳回地球。

假如計劃成功,這些0.2倍光速前進的探測器,將會在短時間內超過人類目前最遠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成為人類文明第一批衝出太陽系的人造物。不僅如此,假如人類在這20年內不發生技術爆炸,這批光帆探測器將成為第一批達到其他恆星系的人造物體。

如今是2020年,「突破攝星」計劃的發起人霍金已經離開了我們兩年多了,但是令人興奮的是,這個計劃依舊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據估測,整個「突破攝星」計劃將會花費上百億美元,不算前期準備,任務周期將會長達25年以上。更加重要的是,這個不會產生一分錢經濟回報的賠本計劃並沒有因為霍金的離開而停止腳步,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富豪和機構正在加入這個計劃,其中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將有可能參與這個計劃。

科學家預計,最早在2050年之前,這批承載著霍金遺志的光帆探測器,將攜帶著人類對星辰大海最美好的祝願飛往比鄰星!

相關焦點

  • 終於要出太陽系?「突破攝星」計劃穩步推進,人類將達20%光速
    2016年4月12號,當時還健在的史蒂芬霍金和超級富豪米爾納宣布了振奮人心的「突破攝星」計劃。在這樣的速度下,只需要大約20年,探測器就能夠從地球衝出太陽繫到達比鄰星系統收集數據。在達到後,光帆探測器將會用4年的時間將其所探測到的數據傳回地球。
  • 霍金和他的突破攝星計劃
    鄭永春:【霍金已逝,他的突破攝星計劃才剛剛開始】   北京時間2016年4月13日8點零8分,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紐約發布了一條微博,宣布將啟動一個超級科研項目:建造一個雷射推進的微型星際飛行器,預計最快用20年抵達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
  • 神秘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
    北京時間4月13日8點零8分,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紐約發布了一條微博,宣布將啟動一個超級科研項目:建造一個雷射推進的微型星際飛行器,預計最快用20年抵達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霍金的微博原文如下:我在紐約向中國的各位問好!
  • 霍金遺願實現在望:「突破攝星」飛行器即將「乘光」飛往半人馬座α星
    「這是在解決人類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是孤獨的嗎?」項目執行董事、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負責人沃登(S. Pete Worden)表示,「如果我們在附近的恆星系統中找到一顆有生命的行星,將成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屆時,我們也能更好地了解,生命在宇宙中是多麼稀有珍貴。和人們熟悉的、動輒要靠載重數十噸的重型火箭發射的探測器不同,「突破攝星」並不會動用這些龐然大物。
  • 霍金:「星晶片」可達光速1/5,20年到達半人馬座α星系
    這塊邊長約1釐米、厚度約兩三毫米的四邊形透明狀物體實際上是一個迷你外空探測器,它是當今世界炙手可熱的「突破攝星」計劃要驗證的概念之一,學名「星晶片」。「事實上,幾個月前我們已經推出星晶片較早的版本,並把它放在拉脫維亞的一顆衛星上,用印度的推進器送入太空。」
  • 霍金:突破攝星計劃進行中!
    有兩個其中A星和B星比我們的太陽大,距離我們大約4.3光年,而C星則是比鄰星,它離我們最近了,大約是4.24光年。 因此電影中的情節就是,當人類失去太陽時,將地球運送到比鄰星這裡,讓比鄰星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當然,這只是電影中的情節。
  • 要飛出太陽系,一定要掌握可控核聚變嗎?
    有哪些技術能讓飛船衝出太陽系?幾年前一條「「突破攝星」計劃推進!人類將以20%光速衝出太陽系!」的新聞走紅於網絡,說的是霍金主導實施了一個探測比鄰星的計劃,使用的是郵票大小的微型晶片探測器,然後在地球上雷射陣列將其推進到光速的20%,預計將在20年內到達比鄰星。
  • 要飛出太陽系,一定要掌握可控核聚變嗎?其實還有一條捷徑
    有哪些技術能讓飛船衝出太陽系?幾年前一條「「突破攝星」計劃推進!人類將以20%光速衝出太陽系!」的新聞走紅於網絡,說的是霍金主導實施了一個探測比鄰星的計劃,使用的是郵票大小的微型晶片探測器,然後在地球上雷射陣列將其推進到光速的20%,預計將在20年內到達比鄰星。
  • 要飛出太陽系,一定要掌握可控核聚變嗎?其實還有一條捷徑!
    整個奧爾特雲半徑高達2光年,所以想讓飛船飛出真正的太陽系,除了無限的等待,就是不斷的提高人類的推進技術!有哪些技術能讓飛船衝出太陽系?幾年前一條「「突破攝星」計劃推進!人類將以20%光速衝出太陽系!」的新聞走紅於網絡,說的是霍金主導實施了一個探測比鄰星的計劃,使用的是郵票大小的微型晶片探測器,然後在地球上雷射陣列將其推進到光速的20%,預計將在20年內到達比鄰星。
  • 半人馬座比鄰星!我們來了!
    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宇宙學家菲利普·魯賓(Philip Lubin)提出一個頗為大膽的計劃——用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雷射器做動力,將只有一枚郵票大小的「納米帆船」加速到光速的20%,這樣只需20年就能飛到比鄰星!
  • 史上最快的人造物體:4克太空飛行器被加速到20%光速,通信一次需8年
    編者按:從經濟角度看,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探測器最佳動力選擇是雷射帆加速,在地球上建立一個雷射裝置,精確打到雷射帆上,理論上可以將一個4克重的雷射帆探測器加速到20%的光速。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10期霍金提出的突破攝星計劃已提出4年了,如今進展如何?我們不妨來看看。
  • 前往火星要6個月,去比鄰星要7萬年,什麼能源能助人類突破太陽系
    一旦其中一個能夠實現突破,那麼我們飛出太陽系的那一天也指日可待了。核動力火箭雖然人類的探測器已經開始嘗試利用核裂變的方式發電了,但想利用核能給整個火箭供電,仍然還只是個概念。目前來說,火箭燃料還是以液氫較為常見,另外如甲烷、偏二甲肼等也都有使用。
  • 飛往比鄰星:準備加速到近光速
    但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打算在未來10年到20年內,把人類的宇宙飛船發射到比鄰星;它們將以接近光速飛行,20年內抵達目的地。該計劃由美國矽谷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資助,是在2016年4月的一次有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出席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的。這個「突破攝星」計劃曾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如果成功了,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計劃。
  • 飛往比鄰星:準備加速到近光速
    但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打算在未來10年到20年內,把人類的宇宙飛船發射到比鄰星;它們將以接近光速飛行,20年內抵達目的地。該計劃由美國矽谷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資助,是在2016年4月的一次有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出席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的。這個「突破攝星」計劃曾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
  • 人類的繁衍速度驚人,霍金曾推出「突破攝行」計劃,意圖殖民外星。
    人類探測天空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甚至決定人類是否還有未來。第三個觀點:星際旅行是人類一個長期目標,霍金還與企業家米尓納推出了長期研發計劃----『突破攝星』,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探索跟考量人類移居太空的可能性。『突破攝星』計劃將向離地球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送探測器。
  • 「星際迷航」不是夢,先進空間推進問題解析
    「突破攝星」計劃4月12日霍金和米爾納共同宣布啟動「突破攝星」的計劃,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尋找太陽系外宜居星球為目標的太空探索計劃。從該項目網站上公布的信息我們可以得知:「突破攝星」計劃的目標任務是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Centauri)。核心內容是納米探測器(Nanocrafts)和地面雷射推進裝置(Light Beamer)。納米探測器包含星芯(StarChip)和光帆(Lightsail)兩個主要部分。
  • 美國打造「百年星艦」欲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圖)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開展一項名為「百年星艦」的宇宙探索計劃,希望在百年內能夠讓人類衝出太陽系,抵達其他遙遠的星球。「百年星艦」計劃合作單位、美國伊卡魯斯星際組織負責人亞當·克羅爾說,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火星,或是火星的兩個衛星。挑戰是新的推進系統與定居火星的生命維持系統。「我們將致力於打造持續百年太空飛行的星際飛船,以及可行性星際技術。」由於目標遙遠,太空人幾乎不可能返回地球。按照計劃,飛船將搭載適合人類長期生活在宇宙的生命維持系統,在到達目標星球後,在那裡建立一個人類的星際殖民地。
  • 人類永遠無法飛出太陽系?科學家為什麼這麼說
    在《三體》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即人類為了自保,將太陽系用「慢霧」給包裹住。這樣一來,人類就等於是「故步自封」,向宇宙中的其它文明宣告自己將永遠生活在太陽系中,直到太陽系毀滅都不會離開。這樣做也意味著,人類不會對其它文明構成威脅,也希望其它文明不要來打擾人類和侵犯地球。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 星 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當然,冷不是問題,如果火爐溫度不夠,我們拉近點不就行了 ? 因此,比鄰星同樣存在自己的宜居帶。所謂宜居帶,就是恆星周圍的一定範圍,水可以以液態形式存在的距離。在太陽系,以地球為標準,這個宜居帶在距太陽 1.5 億公裡的位置,而在比鄰星,這個距離將大大縮短至 700 萬公裡。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α星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整個三體文明經歷200多輪重生與毀滅,有的只發展到了石器時代,而有的則發展到了蒸汽時代,最終,在第220輪文明中,三體人幸運地發展到量子時代,召集起星際艦隊,開始向太陽系逃亡。如果按照2部小說的設定,當三體人到達「氦閃」過後的太陽系,或許會想起途中遇到的那個眼熟的藍色星球?而地球人衝出太陽系後,肯定也會覺得自己來錯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