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77 年的 WOW!訊號以來,第二個。
❞在澳大利亞的帕克斯望遠鏡於 2019 年 4 月和 5 月探測到 980MHz 的窄頻無線電波,這個訊號來自比鄰星。
研究人員仍在梳理這一發現並預計發表論文。
為什麼說可能是人造訊號?帕克斯望遠鏡是斥資 1 億美元的「突破聆聽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尋找來自太陽系以外的無線電訊號,該訊號僅出現短暫一次後就再也沒有被檢測到,而該 980MHz 訊號通常不是人造衛星及太空船的常用頻段。
「突破聆聽計劃」一直在探測不尋常的無線電訊號。
事實上來自地球人造衛星的無線電波多如牛毛、太陽的自然無線電波以及太陽系外的來源也非常多。
但是這個訊號似乎直接來自比鄰星,而且這種限制窄頻的行為,以目前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似乎只能依賴科學的力量才能達成。
「這是自 1977 年的 WOW!訊號以來,第二個可能的「人造」訊息。」
Wow!訊號是美國天文學家傑裡·R·埃曼(Jerry R. Ehman)在1977年8月16日檢測到的一個明顯的窄頻無線電訊號,當時他使用的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大耳朵電波望遠鏡。這個信號的特徵顯示並非是來自類地行星和太陽系內的信號,並且大耳朵完整且持續觀測了72秒鐘,但是之後再也沒有收到這種訊號,並且當談到SETI的成果時,許多媒體都會聚焦在此一事件上。來源:WIKI現在該訊息被稱為「突破聆聽候選 1 號(Breakthrough Listen Candidate-1,簡稱 BLC-1)」。
天文學家表示目前人類還不知道有什麼自然方法能將無線電波壓至窄頻發送,或許電漿物理中還有一些未知的機制可以解釋這種現象,但是就現階段來說,只有人為技術辦得到。
比鄰星附近有行星嗎?比鄰星附近其實有兩顆行星的存在。
比鄰星b與其所屬的南門二三星系統想像圖。來源:wiki其中一顆(比鄰星 b)的公轉周期僅 11 天,距離其母恆星雖近,但該恆星較為黯淡,其行星表面的平衡溫度也未達攝氏 0 度,同時由於比鄰星是一顆焰星,亮度變化劇烈,在比鄰星 b 上一日中所接收到的 X 射線總量,是地球的 500 倍以上,較不易孕育生命。
比鄰星 c 則是一顆五倍地球質量的類地行星,與母恆星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 1.5 倍,公轉一周要耗時五年多,其行星表面平衡溫度低至 39K(-234℃ ),似乎也是個死寂寒冷的地方。
後續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及《衛報》的報導,BLC-1 的相關資料是由一位不具名的科學家所透露。
預計於 2021 年初產出相應論文,屆時或許會有更多的說明。
👇分享、點讚、在看,這次一定給個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