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客航天首次完成火箭20米懸停回收 數月後高空飛行

2021-01-11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史雨軒】

「在可回收火箭的路上,相信我們一定會創造更多屬於中國的裡程碑。」翎客航天CEO胡振宇表示。

此前在2019年3月27日下午4時許,該火箭企業(LinkSpace)公裡級可回收火箭「新航線小寶貝」(NewLine Baby,工程代號RLV-T5)在無系留保護的情況下,起飛至20米高度,實現懸停動作,飛行總共持續35秒,並平穩著陸在回收試驗場中心區域。

胡振宇稱,該型火箭首次在強外幹擾狀態下,完成自由狀態下低空飛行高精度回收,標誌著「中國首個可回收火箭」試驗成功。

觀察者網注意到,最近兩年,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嶄露頭角,包括長光衛星、零壹空間(OneSpace)、藍箭航天(LandSpace)等。

儘管零壹空間、藍箭航天發射先後失敗,但航天專家黃志澄表示,我國民營航天企業目前正處於初步階段,要對他們有較大的包容心。

(圖源:微博@翎客航天)

「數月後進行高空飛行

2日,胡振宇在微博中補充道,此次試驗,火箭首次在平均5級(瞬時6-7級)側風的強外幹擾下自由飛行,並實現了優於40cm的著陸精度。

他同時披露,高空飛行將在數月後進行。

據「快科技」2日報導,「新航線小寶貝」全箭高度8.1米,起飛質量1.5噸,動力系統採用5臺可變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聯組成。

該箭總體構型、著陸機構等部分核心技術,以及控制算法框架及試驗研製流程,可繼承至翎客航天首型商業運載火箭「新航線一號」(NewLine-1)。

(圖源:微博@胡振宇)

「繼SpaceX、藍色起源之後第三」

早在1月8日,翎客航天便刊文稱,第5代可回收火箭驗證機「新航線小寶貝」,在山東龍口火箭基地成功完成系留保護下的懸停飛行試驗,取得研製過程中最重要的突破。

文章介紹,定點懸停是火箭回收至關重要的環節,嫦娥落月的最後階段採用了類似技術。它代表發動機矢量推力的能力、快速深度調節的能力、導航控制算法的魯棒性、全箭各系統的高可靠性等。

本次試驗的「新航線小寶貝」火箭定高和定位精度達到±0.05米,飛行彈道和控制精度均符合預期,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翎客航天認為,研發「新航線小寶貝」火箭驗證機,讓其實現重要突破。

項目從內部立項開始,經過設計、製造、總裝、靜態點火、地面試車等,到懸停飛行試驗成功,僅用8個月時間。

「新航線小寶貝」的研發,使該團隊一躍成為目前世界排名第三的可回收火箭研製團隊,前兩名分別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包括蚱蜢驗證火箭、獵鷹9號及獵鷹重型)和藍色起源(Blue Origin,包括新謝潑德號火箭)

2019年1月,在系留保護下的首次懸停試驗(圖源:微煙臺)

相關焦點

  • 翎客航天推動技術快速迭代 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兩連跳」
    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兩連跳」  本報記者 楊學聰  2019年4月19日16時許,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完成了RLV—T5型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而僅僅20多天前,這家公司剛在同一個地點完成了中國新一代可回收火箭的「第一跳」。  從首跳升空至20米處完成10秒懸停動作並平穩著陸、落點精度優於50釐米,到第二跳飛行高度40米、飛行時間30秒、回收落點精度優於30釐米,兩次跳躍間的「跨越」有目共睹。這家2014年成立、從事可重複發射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發的年輕企業,用「小步快跑」的技術迭代,讓世人刮目相看。
  • 中國翎客航天成功進行首次自由飛行回收試驗
    4月1日消息,深圳市翎客航天技術有限公司CEO胡振宇在微博宣布,中國新一代可重複火箭首次自由飛行試驗即將正式發布,隨後該實驗過程的視頻全程被公布在微博上,證實了@翎客航天 新一代可重複火箭(RLV-T5)
  • 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完成第2次發射回收試驗 高度40米
    4月19日16時許,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翎客航天」)在山東龍口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飛行時間30秒,飛行高度40米,是首次自由飛行高度的兩倍。翎客航天成立於2014年,從事可重複發射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發。
  • 中國首個可回收民營火箭要來了,翎客航天已完成其首次低空飛行試驗
    隨著口令下達,公裡級可回收火箭RLV-T5(Reusable Launch Vehicle-Test N0.5)點火升空,至20米處完成了懸停動作,並在數秒後平穩著陸至回收試驗場中心區域。實時回傳的數據顯示,這次試驗在平均風速5級、瞬時風速6-7級的強外幹擾環境下,實現了落點精度優於40cm的控制效果。
  • 我國民營可回收火箭RLV-T5完成首次低空回收試驗 專家解析技術特點
    2019年3月27日,@翎客航天 新一代可重複火箭(RLV-T5)成功進行首次自由飛行回收試驗、高度20米、時長35秒。(拖拽/保存可查看原尺寸大圖)(科技日報4月4日報導)我國商業火箭公司翎客航天(LinkSpace)4月2日宣布,其研製的RLV-T5可回收火箭於3月27日完成首次低空飛行回收試驗。據介紹,在位於山東龍口的試驗場裡,該火箭在六級大風中飛行至20米高,懸停近10秒,之後垂直下降,落在著陸場中心。
  • 翎客航天會是中國的SpaceX?
    8月11日消息,中國火箭民企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三次低空飛行及回收試驗,飛行高度300米,落點精度優於7釐米,點火時間50秒。這是繼今年7月25日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酒泉順利發射升空後,中國民營航天帶來的又一個好消息。
  • 翎客航天CTO:回收火箭與Space X的差距還較大
    3月27日,翎客航天在山東龍口成功完成公裡級可回收火箭首次自由狀態下的低空飛行回收試驗。4月2日,翎客航天聯合創始人楚龍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火箭回收最關鍵的兩個技術難點在這次試驗中得到充分驗證,但火箭重量與Space X等公司比還有較大差距。
  • 專訪翎客航天CEO:重複使用火箭必須做,這不是為了搶名頭
    翎客航天成立於2014年,從事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研發和商業化,面向亞軌道商業發射市場。今年曾進行3次低空飛行及回收試驗,高度分別為20米、40米和300米。儘管業內專家認為,該試驗只是可回收領域的初步試驗,離SpaceX的水平仍有距離。
  • 中國民營可回收火箭第3次發射及回收試驗成功|組圖
    新京報訊 8月10日10時35分,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翎客航天在位於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鎮的火箭基地進行公裡級可回收火箭RLV-T5第3次發射及回收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回收試驗飛行時間50秒,目標高度300米,實際飛行高度302米,落地精度7釐米。
  • 義大利航天局ALTEC公司代表團與翎客航天洽商合作事宜
    △  ALTEC公司總經理(左一)與維珍銀河公司創始人合影此次與翎客航天洽談期間,ALTEC公司總經理就翎客航天亞軌道可回收火箭RLV-T6表達了極大的興趣與關注亞軌道火箭一般為單級火箭,採用可回收技術可以實現全箭約95%以上(除整流罩以外)成本的回收,因此,相較於傳統意義上一次性火箭,可復用技術在亞軌道領域的優勢將更為明顯。
  • 頭部民營航天企業紮根 特色「火箭街區」亮相北京亦莊
    繼「5G城市」「無廢城市」等場景之後,在2019年10月31日舉行的北京亦莊創新發布上,著力建設「場景新城」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開發區」,也稱「北京亦莊」)又發布了「飛天」場景。開發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開發區的商業航天產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產業綜合實力,並初步形成了產業生態。甚至區內的一個特色街區,因為商業火箭企業聚集而被稱作「火箭街區」。
  •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回收固液混合發動機的探空火箭
    我國首次將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成功進行發射和回收。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消息證實,12月5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該校宇航學院15位大學生設計研製的「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李江濤、鄧怡)5日下午,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喜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設計研製的「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獲得成功,這是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和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火箭,發射,空間站,太空人,馬斯克,太空,獵鷹,太空梭,設計,商業,成功,發動機,回收,逃逸,貨運,國際,飛行,公司,2011,聯盟,直播,波音,人類,航天員,項目,俄羅斯,航天服,復用,Space,退役,對接,首次,火星,運載火箭,艙內,著陸,失敗,首飛,能力,逃逸塔,Crew,一級,重複使用,CCP,加壓艙,試驗,軌道,技術,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爆炸,太陽能,萬美元,成本,Dragon,
  • 我國多個可回收火箭型號同時研發,先入軌將會是國家隊還是民企?
    ,第一家是世界首富傑夫·貝佐斯旗下的藍色起源,他們在2015年11月就完成了「新謝潑德」火箭的回收。而同年的12月21日,spacex的獵鷹9號也完成了火箭回收,並且是世界首次火箭入軌後的回收。新謝潑德火箭回收成功我國當然也有可回收火箭的研發計劃,如民營企業翎客航天的
  • 火箭回收重複使用技術是蘇聯率先實現的?馬斯克:我就看了場電影
    而巨型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完成任務之後,將整體返回,降落在加長跑道的機場上。只不過由於蘇聯的解體,其國力大為衰弱,無力再進行新的研究,而這枚火箭現在也只能在倉庫裡追憶蘇聯航天事業曾經的輝煌了。大家都知道,「獵鷹」9的回收技術驗證火箭是「蚱蜢」,但是在「蚱蜢」之前,已有一家美國公司實現過類似的技術,它就是麥道公司「三角快帆」。早在1993年8月18日,三角快帆就成功進行了首次垂直起飛和降落試驗。
  • 國產平流層浮空器首次實現安全往返"臨近空間"
    原標題: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據上海觀察3月30日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
  • 淺談火箭回收如何融入中國航天,火箭回收具有發展緊迫性要求嗎?
    此次,墜落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殘骸落地後,騰起了棕色煙霧,說明殘骸中依然有燃料存儲。這次的不明物墜落事件直接讓一些網友更加關注氫氧航空發動機、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火箭回收。除了翎客航天,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的長徵八號R預計在明年首飛。2019年11月長徵八號已經總裝測試,並預計在今年首飛,可回收版本的長徵八號R也離的不遠了。很多網友認為,火箭回收的難點在飛控技術上,其實,對於我們來說火箭回收最核心的技術應該是航空發動機。
  • 「七釐米」精確度,中國可回收技術再突破,打破歐美的壟斷
    ,因為火箭可回收技術的成熟被不斷拉低,這使得人類從大航海時代跨入大航天時代變得翹首可待,火箭可回收技術也成了各個國家重點研究的領域。近日,中國的新型可回收火箭亮相,吸引眾多好奇的目光。9月18日,在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一枚高達8.1米的小型火箭相當引人注目,這是由北京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RLV-T5可回收火箭,這家公司也是國內率先實現火箭軟著陸回收試驗和國內目前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團隊。
  • 8月11日,美國飛船將執行一次危險機動,懸停小行星上方40米
    來自NASA最新消息稱,美國東部時間8月11日,OSIRIS-Rex將進行一次危險機動,到時OSIRIS-Rex號飛船將下潛到一個名字為「夜鶯」採樣點上空,懸停40米高空。,比火箭速度還要快幾十倍,此外,此次採礦演習任務由OSIRIS-Rex號飛船自動完成,稍不小心就會讓昂貴飛船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