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翎客航天成功進行首次自由飛行回收試驗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中國翎客航天成功進行首次自由飛行回收試驗

2019-04-03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4月1日消息,深圳市翎客航天技術有限公司CEO胡振宇在微博宣布,中國新一代可重複火箭首次自由飛行試驗即將正式發布,隨後該實驗過程的視頻全程被公布在微博上,證實了@翎客航天 新一代可重複火箭(RLV-T5)成功進行首次自由飛行回收試驗。

具體來說,此次試驗在3月27日舉行,火箭短暫起飛至高度20米處,飛行全程持續35秒,並完美降落至發射場中心處,試驗相當成功。

RLV-T5是翎客航天用於驗證火箭回收技術的原型火箭,全箭總高8.1米,起飛重量1.5噸,動力系統採用5臺可變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聯形式。

可重複火箭進行短途升空回收試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驗證方法,知名民營航天公司SpaceX就曾使用「蚱蜢火箭」多次多高度度地進行試驗,首次騰空高度僅有2米,但最終憑藉著多次試驗積累下來的豐富經驗,SpaceX成功開發除了可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系列火箭。

此前在2019年1月翎客航天剛剛完成可回收火箭懸停飛行試驗,官方稱自己為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三的可回收火箭研製團隊,前兩名為SpaceX和藍色起源。此外,官方表示翎客航天(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在飛行的火箭上採用神經網絡控制算法的團隊,而該項目從內部立項開始,經過設計、製造、總裝、靜態點火、地面試車等,再到懸停飛行試驗成功,僅用8個月時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翎客航天首次完成火箭20米懸停回收 數月後高空飛行
    【文/觀察者網史雨軒】 「在可回收火箭的路上,相信我們一定會創造更多屬於中國的裡程碑。」翎客航天CEO胡振宇表示。 胡振宇稱,該型火箭首次在強外幹擾狀態下,完成自由狀態下低空飛行高精度回收,標誌著「中國首個可回收火箭」試驗成功。 觀察者網注意到,最近兩年,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嶄露頭角,包括長光衛星、零壹空間(OneSpace)、藍箭航天(LandSpace)等。
  • 中國首個可回收民營火箭要來了,翎客航天已完成其首次低空飛行試驗
    日前,在位於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翎客航天完成了RLV-T5的首次自由狀態下的低空飛行回收試驗。翎客航天的資料顯示,RLV-T5全箭高度8.1米,起飛質量1.5噸,動力系統採用5臺可變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聯組成。該箭總體構型、著陸機構等部分核心技術,以及控制算法框架及試驗研製流程,可繼承至翎客航天首型商業運載火箭新航線一號(NewLine-1)。
  • 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完成第2次發射回收試驗 高度40米
    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完成「第二跳」。4月19日16時許,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翎客航天」)在山東龍口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飛行時間30秒,飛行高度40米,是首次自由飛行高度的兩倍。翎客航天成立於2014年,從事可重複發射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發。
  • 翎客航天CTO:回收火箭與Space X的差距還較大
    3月27日,翎客航天在山東龍口成功完成公裡級可回收火箭首次自由狀態下的低空飛行回收試驗。4月2日,翎客航天聯合創始人楚龍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火箭回收最關鍵的兩個技術難點在這次試驗中得到充分驗證,但火箭重量與Space X等公司比還有較大差距。
  • 翎客航天推動技術快速迭代 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兩連跳」
    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兩連跳」  本報記者 楊學聰  2019年4月19日16時許,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完成了RLV—T5型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  至此,翎客航天繼2018年1月份實現RLV—T3型火箭低空回收及平移,2019年1月份實現RLV—T5型火箭懸停飛行試驗後,在國內的火箭回收技術領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裡程碑。  近年來,全球民營航天市場發展迅速。2015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次成功實現火箭回收。
  • 中國民營可回收火箭第3次發射及回收試驗成功|組圖
    新京報訊 8月10日10時35分,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翎客航天在位於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鎮的火箭基地進行公裡級可回收火箭RLV-T5第3次發射及回收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回收試驗飛行時間50秒,目標高度300米,實際飛行高度302米,落地精度7釐米。
  • 翎客航天會是中國的SpaceX?
    8月11日消息,中國火箭民企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三次低空飛行及回收試驗,飛行高度300米,落點精度優於7釐米,點火時間50秒。這是繼今年7月25日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酒泉順利發射升空後,中國民營航天帶來的又一個好消息。
  • 我國民營可回收火箭RLV-T5完成首次低空回收試驗 專家解析技術特點
    2019年3月27日,@翎客航天 新一代可重複火箭(RLV-T5)成功進行首次自由飛行回收試驗、高度20米、時長35秒。(拖拽/保存可查看原尺寸大圖)(科技日報4月4日報導)我國商業火箭公司翎客航天(LinkSpace)4月2日宣布,其研製的RLV-T5可回收火箭於3月27日完成首次低空飛行回收試驗。據介紹,在位於山東龍口的試驗場裡,該火箭在六級大風中飛行至20米高,懸停近10秒,之後垂直下降,落在著陸場中心。
  • 義大利航天局ALTEC公司代表團與翎客航天洽商合作事宜
    △  ALTEC公司總經理(左一)與維珍銀河公司創始人合影此次與翎客航天洽談期間,ALTEC公司總經理就翎客航天亞軌道可回收火箭RLV-T6表達了極大的興趣與關注亞軌道可回收火箭也有廣泛的應用領域:軍用:高超聲速試驗、臨近空間飛行器、靶彈等;民(商)用:衛星測試、商業合作等;科研:微重力試驗、大氣模型探測及資料庫等。
  • 專訪翎客航天CEO:重複使用火箭必須做,這不是為了搶名頭
    在火箭民企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翎客航天」)CEO楚龍飛看來,「未來火箭如果不重複使用,真的就幹不下去了,不光火箭幹不下去,由火箭支撐起來的整個行業都不會有大的發展。成千上萬顆衛星的發射市場,一定得基於極低的發射成本。」
  • 「七釐米」精確度,中國可回收技術再突破,打破歐美的壟斷
    近日,中國的新型可回收火箭亮相,吸引眾多好奇的目光。9月18日,在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一枚高達8.1米的小型火箭相當引人注目,這是由北京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RLV-T5可回收火箭,這家公司也是國內率先實現火箭軟著陸回收試驗和國內目前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團隊。
  • 頭部民營航天企業紮根 特色「火箭街區」亮相北京亦莊
    2019年以來,開發區商業航天企業不斷有新動作,顯示出較強的活力:4月,凌空天行的「天行Ⅰ-1」火箭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試驗載荷任務;5月,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8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20秒試車成功;6月,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300N雙組元姿控發動機熱試車取得成功;7月
  •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回收固液混合發動機的探空火箭
    我國首次將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成功進行發射和回收。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消息證實,12月5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該校宇航學院15位大學生設計研製的「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 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並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李江濤、鄧怡)5日下午,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喜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設計研製的「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獲得成功,這是中國首次成功發射和回收以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探空火箭。
  • "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成功
    "北航二號"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探空火箭飛行試驗成功 2008年12月05日 19: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
  • 中國航天發射數超美國 排名世界第一
    原標題:中國航天發射數量超越美國排名世界第一【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近日撰文稱,中國在2018年首次在航天火箭發射數量上超越美國,在這一指標上躍居世界第一。該雜誌根據12月中旬的數據統計計算得出,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35次,而美國只有30次。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火箭,發射,空間站,太空人,馬斯克,太空,獵鷹,太空梭,設計,商業,成功,發動機,回收,逃逸,貨運,國際,飛行,公司,2011,聯盟,直播,波音,人類,航天員,項目,俄羅斯,航天服,復用,Space,退役,對接,首次,火星,運載火箭,艙內,著陸,失敗,首飛,能力,逃逸塔,Crew,一級,重複使用,CCP,加壓艙,試驗,軌道,技術,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爆炸,太陽能,萬美元,成本,Dragon,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要求,該版本在成功發射7次後可進行載人試驗。這或許能讓已被特斯拉困境搞得焦頭爛額的馬斯克感到一絲安慰:雖然產能和資金仍困擾著特斯拉,但在商業火箭領域,SpaceX已經建立了明顯的優勢。運載火箭,這個原被認為是「國家隊」之間角逐的賽場,現在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
  • 「科技史上的今天」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成功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完成預定的空間科學試驗之後,21日凌晨3時41分,飛船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文章來源:http://www.lssdjt.com/d/19891117.htm
  • 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 | 深網
    與很多行業不同,商業航天具有極強的政策牽引性,相較於2002年誕生的SpaceX,國內眾多的商業衛星和火箭公司,直到2015年以後才隨著政策的開放相繼成立。今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首次被列入新基建範圍,加之北鬥組網、「天問」升空、龍飛船對接國際空間站等一系列重大航天事件,商業航天重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