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韓沁珂1
「5、4、3、2、1,點火!」
隨著口令下達,公裡級可回收火箭RLV-T5(Reusable Launch Vehicle-Test N0.5)點火升空,至20米處完成了懸停動作,並在數秒後平穩著陸至回收試驗場中心區域。
實時回傳的數據顯示,這次試驗在平均風速5級、瞬時風速6-7級的強外幹擾環境下,實現了落點精度優於40cm的控制效果。
日前,在位於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翎客航天完成了RLV-T5的首次自由狀態下的低空飛行回收試驗。
翎客航天的資料顯示,RLV-T5全箭高度8.1米,起飛質量1.5噸,動力系統採用5臺可變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聯組成。該箭總體構型、著陸機構等部分核心技術,以及控制算法框架及試驗研製流程,可繼承至翎客航天首型商業運載火箭新航線一號(NewLine-1)。
繼2018年1月實現RLV-T3型火箭低空回收及平移之後,翎客航天於2018年3月開始了RLV-T5可回收火箭研製工作,以進一步驗證火箭「公裡級」回收技術。
同年5月,該型火箭完成了方案詳細設計並正式投產;6月,包括火箭總裝車間、火箭綜合保障車、地面固定試車工位、火箭回收試驗場等在內的配套地面系統投產;10月,火箭完成了首次地面全系統熱試車。
今年1月,RLV-T5型火箭進行了首次系留狀態下的定高定點懸停飛行試驗,在三級風以下的外部環境中完成了±0.05米的定高及定位精度。
定點懸停是火箭回收技術驗證中的重要環節,用於驗證發動機矢量推力、快速深度調節能力、算法控制能力以及全箭各系統是否滿足回收所需的基本條件。
此前,美國公司SpaceX曾通過「蚱蜢」火箭(Grasshopper)進行垂直起降的回收技術驗證。
作為首個完成回收火箭再發射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在2015年12月完成了獵鷹9號一級火箭的首次陸地回收。次年4月,又完成了首次海上回收。2017年,這家公司將回收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送入太空。
獵鷹9號運載火箭Block 5型,被稱為「目前最理想的可回收運載火箭」和「有可能跨進重複使用100次門檻的火箭」。
除了SpaceX,還有多家公司及機構公布了自己的可回收火箭研發計劃。
2018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曾公布中國新型可回收火箭的相關研究進展,並表示該火箭將在「長徵八號」的基礎上進行研製。它將採用於「獵鷹」系列類似的子級整體垂直反推回收的方式,能有效實現火箭部件的再利用,有效降低成本。預計採用回收技術的「長徵八號」火箭,最早將於2021年進行首飛。
作為中國較早成立的民營航天公司之一,翎客航天於2014年在深圳註冊成立。當年獲得了來自天使投資人楊寧領投的300萬元、以及天使匯上被認購的515萬元。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領域的第一筆投資。
隨著藍箭航天、星際榮耀、零壹空間等眾多「新玩家」的加入,近年來,民營火箭公司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目標。
與星際榮耀、藍箭航天在液氧甲烷發動機及火箭方面動作不斷不同,翎客航天側重於突破可回收火箭技術。按照該公司介紹,目前,它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火箭懸停飛行的技術團隊。
翎客航天表示,除了正在進行試驗的RLV-T5火箭,公司亞軌道可回收火箭RLV-T6型的研製工作也已啟動,預計最快於今年年底將完成全箭總裝工作並公開亮相。
按照計劃,RLV-T6將向科研、軍用、商用領域提供靈活可靠的發射服務,並將傳統的亞軌道固體探空火箭發射成本降低至目前的五分之一以下。
翎客航天面向微小衛星發射的小型商業運載火箭新航線一號,研製工作也在推進,計劃於2021年左右完成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