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 10:58 來源:經濟日報
參與互動翎客航天推動技術快速迭代
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兩連跳」
本報記者 楊學聰
2019年4月19日16時許,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完成了RLV—T5型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而僅僅20多天前,這家公司剛在同一個地點完成了中國新一代可回收火箭的「第一跳」。
從首跳升空至20米處完成10秒懸停動作並平穩著陸、落點精度優於50釐米,到第二跳飛行高度40米、飛行時間30秒、回收落點精度優於30釐米,兩次跳躍間的「跨越」有目共睹。這家2014年成立、從事可重複發射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發的年輕企業,用「小步快跑」的技術迭代,讓世人刮目相看。
至此,翎客航天繼2018年1月份實現RLV—T3型火箭低空回收及平移,2019年1月份實現RLV—T5型火箭懸停飛行試驗後,在國內的火箭回收技術領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裡程碑。
近年來,全球民營航天市場發展迅速。2015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次成功實現火箭回收。此後,隨著火箭回收技術的不斷成熟,能多次使用的火箭不斷拉低火箭發射的市場價格,使普通人的航天夢不再遙不可及。
2015年6月份,翎客航天在國內率先啟動了可回收火箭的研製,明確了火箭回收的技術主線,並開展了數百次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2018年3月份,其正式啟動工程代號為RLV—T5的可回收火箭研製工作。
2018年5月份,翎客航天RLV—T5型火箭完成了方案詳細設計並正式投產。全箭高度8.1米,起飛質量1.5噸,動力系統採用5臺可變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聯組成。2019年1月初,RLV—T5型火箭進行了首次定高定點懸停飛行試驗。此後完成的「兩連跳」試驗,均是火箭垂直回收環節的最後一步。
「第一次試驗成功只能說明在原理上走通了,但該技術的成熟性和系統的可靠性需通過若干次試驗驗證。」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楚龍飛表示,這次試驗主要還是考核全部系統的可靠性與可重複性。飛行試驗結束後,測控人員對飛行數據進行分析,為翎客航天后續百米級和公裡級飛行試驗奠定了基礎。
「兩連跳」接連告捷,不僅意味著我國可回收火箭技術在工程化驗證的過程中達到了新高度,也意味著接下來的幾個月,還會有更多的「跳躍」值得期待。
據了解,目前翎客航天已經啟動亞軌道可回收火箭RLV—T6的研製工作,預計最快於今年年底完成全箭總裝工作。
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