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2021-01-18 澎湃新聞
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2020-08-18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MMC 中國航海博物館

編者按丨

2020年7月5日,中國航海博物館傾力打造的『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正式開幕。這是國內首個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臨時文物展覽,薈萃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力圖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

除了精彩的展覽,『中國航海火器』系列推文也正式上線,以期讓觀眾進一步了解航海火器背後鮮為人知的航海故事。

『中國航海火器』第5期,我們將介紹的是「一窩蜂」,一種古代集束火箭。

賞·重量級展品

「一窩蜂」通常由32支火藥箭組成,這些火藥箭被放入特製木桶中,由一根總線來連接各火藥箭,這樣總線一燃,可以使眾箭齊發,達到大面積的殺傷敵人效果。「一窩蜂」發射距離可達三百步,並廣泛應用在水戰中。

展廳展出的「一窩蜂」

古代士兵使用「一窩蜂」時,先將其放在船上或者地面上,點燃總引線,使桶內火箭發射出來。32支火箭發射出來,似一條條火龍噴射而出,來殺傷遠處敵軍。

觀·「一窩蜂」演變

宋代 發明火藥箭

我國是最早發明火藥箭的國家,早在宋代就已經製造出了火藥箭。據北宋曾公亮編寫的《武經總要》記載道:「火箭,施火藥於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藥輕重,以弓力為準。」到12世紀,金朝人發明了飛火槍,這是我國一種較早的火藥箭。

陳家島海戰中南宋水軍所用的火箭及結構

金人發明的飛火槍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火箭火器

元明 小型集束火箭

但單支火藥箭射擊面積較小,殺傷力不大。因此在元明之際,我國火器製造者又研製出集束火箭。早先的集束火箭體積較小,火藥箭數量也少,通常大概在3-10支左右,這種集束火箭基本上是單個士兵攜帶的。茅元儀的《武備志》記載一種小竹筒箭,原文如下:「每筒藏短火箭10支,長九寸,亦以毒藥塗鏃,重不過二斤,每兵可負四、五筒……發時舉竹筒稍昂,可至200步,勿謂箭小而忽之也。」根據這則史料記載,這種小型集束火箭,因為重量小,單兵可以攜帶。

《兵錄》中記載的小竹筒箭

明代 大型集束火箭

明代還有多種大集束火箭,其中,「一窩蜂」就是典型代表。「一窩蜂」具有體積大,裝載火箭多,總火藥線一燃,瞬時發射,可以大面積殺傷敵人,這就彌補了單發火箭和小集束火箭在攻擊面積上的缺點。

《武備志》中「一窩蜂」多發火箭及結構

除「一窩蜂」外,明代還有「白虎齊奔箭」「群豹齊奔箭」「長蛇破敵箭」等大集束火箭。這些集束火箭樣式繁多,廣泛應用在水陸戰場上,是明軍重要的火器裝備。

明代火箭技術還不斷對外傳播,遠傳到東亞、東南亞、阿拉伯及西歐等國。現存在韓國戰爭紀念館的「火車」就是根據中國的集束火箭技術更改而成,是中國古代火器製造技術外傳的真實見證。

韓國戰爭紀念館展廳展出的「火車」

探·水戰運用

明朝艦隊 抗擊倭寇

「一窩蜂」廣泛被明朝水師用在水戰中,據《武備志》記載道:「每桶三十二支,用之南北水陸、靡所不宜」。嘉靖年間,倭寇屢屢進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明朝艦隊廣泛裝備火箭、「一窩蜂」等火器,抗擊倭寇侵略,並對抗倭戰爭勝利起到關鍵性作用。

參考文獻丨

1、(明)何汝賓:《兵錄》,清刻本。

2、(明)茅元儀:《武備志》,華世出版社,1984年版。

3、王兆春:《中國火器通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4、潘吉星:《中國火藥史》,上海遠東出版社,2016年版。

5、(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湖南科技出版社,2017年版。

6、白晨光:《大明水師三百年》,臺海出版社,2018年版。

7、(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 化學及相關技術 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

8、(加)塞繆爾.霍利:《壬辰戰爭》,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年版。

END

來源 | 陳列展示部

供稿 | 李學茂

原標題:《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航海火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偉大發明,冷兵器時代的必殺技:火箭
    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從而有了「火箭」之名。從唐末到宋初火藥武器開始使用,但由於其配方和製作方法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不足以作為推進的燃料。
  • 中國古代攻城器械中,雲梯算什麼?看看朱元璋玩過的一窩蜂火箭桶
    周文王的「攻城槌」不僅象徵著古人對力學的基礎應用,其木輪和軸承結構等設計還濃縮著中國早期「科學家」的心血。而當我們翻開中國古代戰爭史,除了烽火和硝煙以外,還能看到更多在「數理化」等科技的基礎上在戰爭中的運用。 到了明朝,一種名為「呂公車」的大型器械對攻城的方式做了優化,從單純撞門變為直接翻越城牆。
  • 中國古代,其實就已經有「火箭」了
    中國古代火箭中國古代的「火箭」有四大部分,即箭頭、箭杆、箭羽和火藥筒。其中,火藥筒的外殼由竹筒或硬紙筒製成,裡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有小孔,以便將導火線引出來。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從而向前推動火箭。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箭頭的殺傷力可以穿透人體,等同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的作用是用來平衡,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箭杆則等同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火箭誕生以後,在中國很快被應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
  • 細數古代戰亂中的各種火器,古代火箭很厲害
    火藥是古代中國人的偉大發明,是古代帝王們沉迷於煉製長生不老藥的過程中發明的配方。大約在晚唐時期,火藥才開始被用作戰爭,而最早使用的火器是火箭和火炮。那個年代的火箭和火炮與現代軍事上的火箭、火炮是完全兩回事,雖然技術含量並不高,但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 明代火器的實力,介紹明朝出現過的火器!
    明代火器從其分類來看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都較小,一般筒內裝填鉛彈和鐵彈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均有此類出土的實物陳列)。
  • 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一):木鳶、木牛流馬、魔輪…中國古代黑科技之三 | 木牛流馬上次我們說了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傳說,這次我們的故事又和諸葛丞相有關,要從草船借箭說起。話說很多小朋友會睜大求知的眼睛問到:「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呢?」其實啊,火箭一直要到我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才會出現,曹操還早了700年呢。
  • 古代中國只將火藥應用於鞭炮?淺析中國歷史中的火器槍炮發達史
    火藥發源於中國是事實,中國近代的火藥武器發展落後於歐洲近代也是事實,但我們就不能以此推斷中國古代的火藥武器發展一直落後於歐洲。中國的火藥技術只會應用於鞭炮更是想當然的無稽之談。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戰爭的驅動,有戰爭便有應用於戰爭的需求和技術。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
    ■熊劍平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大業的完成,古代中國火器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社會經濟的繁榮,鋼鐵冶煉業的進步,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對外交流的拓展,尤其是外敵入侵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等,極大刺激了明代火器技術的發展。
  • 從水滸中的「火箭」,淺說中國古代火箭的起源及發展
    那麼,宋代歷史上真的有火箭嗎?如果有,又是什麼樣呢?後來有改進發展嗎?帶著這些問題,聊一聊中國古代火箭的歷史。一、火箭的起源在三國之前,中國還沒有「火箭」一詞,那時候,火和箭還是分開的。直到三國時期的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的陳倉之戰中,中國歷史上才第一次出現「火箭」。這一點,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以及《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有提及。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國古代「震天雷」「火龍出水」式火箭
    中國、古希臘、埃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古代飛行神話傳說中,有許多流傳廣泛,著名的,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中國流傳於民間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的天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銀河的起源》中的銀河,都是古代人類對宇宙天體的生動想像的描繪。眾周所知的中國美麗神話《嫦娥奔月》,創造出栩栩如生的會飛的仙女嫦娥,表現了人類最早的登月幻想。
  • 帝國時代3的日本火器真那麼強?大明:見過我的火箭和佛郎機嗎?
    帝國時代3的時代已經是火器的時代,除了阿茲特克之外,包括蘇族和易洛魁這樣的北美印第安民族都擁有強大的火器。而日本民族在帝國時代3中的火器輸出也頗為驚人,那麼真正歷史上,戰國日本的火器真有那麼強嗎?讓我們來看看帝國時代3遊戲中焙烙火矢的攻擊方式,是發射出火箭攻擊敵人。雖然中國在唐末就發明了火箭,但直到19世紀,得之印度的康格裡夫火箭技術仍然對英軍有很大幫助,足見火箭技術在古代甚至近代的戰爭中是有其實用性的。那麼,焙烙玉是被改裝成火箭了嗎?
  • 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但在整個明朝時代,火器的研發及其在戰爭中的戰術使用都處在世界前沿。可以說,是明朝激發了火器的黃金時代,引領世界走上了熱兵器時代。也是因明朝的衰弱拱手讓出了世界的舞臺中心,從而導致中國在熱武器時代的國力衰退。
  • 中華熱兵談之火箭概論:從古代引火箭的衰落到經典火箭的誕生
    事實證明,自從唐代煉丹家無意之中發明了黑火藥之後,中國人不僅僅拿它來製作煙火,還製造了各種各樣的熱兵器,除了火炮之外,火箭也在中國熱兵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關於黑火藥和火箭之間的關係,很多人可能會錯誤的認為,火箭在黑火藥出現之後才被運用於戰場,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認識,因為火箭的歷史發展遠比黑火藥要早得多,黑火藥只是火箭的一種重要助推劑。
  • 古代的火器神火飛鴉大家有聽說過嗎
    神火飛鴉不知道大家有聽說過神火飛鴉這個東西,神火飛鴉是明代的一種火器,可不是遊戲裡的神火飛鴉。大家不要搞混亂了哦。神火飛鴉類似於現在的飛彈,但是不帶制導性。也就是說他飛到哪裡就在哪裡爆炸,完全無法控制和預測,而且只能向前飛。
  • 康熙以後,中國不再仿造西方火炮,火器衰落
    在他最近出版的《古兵雕蟲》一書中,他延續了自己感興趣的軍事技術史、冷兵器以及火器研究。這個訪談,也主要圍繞這些方面展開。澎湃新聞:中國古代的小說、評書等通俗文藝作品中經常出現各類貌似威力無窮的兵器,時常還不乏細緻的描寫,這些兵器有多少是存在實物,還是說僅僅出於作者的想像?鍾少異:中國古代小說中確實有一些名將的武器,其實是小說家的藝術創造,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 最罕見冷兵器,美國鯊魚刀最兇狠,我國這款價值連城
    古代兵器發展分為冷兵器時代和火器時代,冷兵器時代又分為三個階段,最早起源於石器時代,大多是石制兵器。第二個階段是青銅時代,除了少量夏代沿用下來的石制兵器之外,其他兵器都是青銅材質。第三個階段是鐵器時代,鐵兵器開始廣泛使用。火藥發明以前,所有的兵器都稱作冷兵器。火藥發明之後,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
  • 古代中國33項世界之最,中國人之驕傲!
    四大發明人人皆知,但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少個世界之最,你未必說的上來! 1 最早種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就已經種植水稻和粟。
  • 手榴彈的運作原理丨火器
    火器
  • 明朝火器有多牛?先進程度曾驚豔世界,清朝卻一件都造不出來
    人類進入熱武器時代,歷史不過兩三百年,但中國發明火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火藥本身可以用來製造煙花,自然也能在戰爭中運用。早在宋元時期,火藥就開始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到了明代,中國火器的發展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火炮對抗的大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