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公元1280年,揚州的官方武庫辭退了一批很有經驗的調配火藥的老手技師,原因是這些技師全是南方人,官方信不過,所以乾脆就簡單粗暴地全部開除掉,又請了一些北方人進來工作。
不過這些北方人全是沒有什麼從業經驗的新人蛋子。殊不知,調配火藥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那些新人蛋子們工作時又太過疏忽大意,研磨硫磺時像濺口水一樣搞得火星四濺而不管。終於在某一天濺出了大禍,火星點燃了附近的火槍,這些火槍又點燃了別的火槍,別的火槍又點燃了一些火炮,火炮又點燃了別的火炮,整個武庫一時之間竟是發生了大爆炸!
這場大爆炸威力巨大猶如火山爆發般,幾乎炸動了整個揚州。城中人們以為打仗了,紛紛慌亂逃出,有的甚至逃到了百裡之外。城中軍隊也是匆忙出動,四處戒嚴。這場釋放了山崩海嘯般能量的大爆炸以及導致的後續巨大騷動,折騰了揚州城一天一夜才停歇。
宋末元初的詞人周密撰寫的《癸辛雜識·前集》將此次事故稱之為「炮禍」,書中曾有如此描述:「碾硫之際,光焰倏起;既而延燎火槍,奮起迅如驚蛇,方玩以為笑,未幾透入炮房,諸炮並發,大聲如山崩海嘯,傾城駭恐,」……「事定按視,則守兵百人皆糜碎無餘,楹棟悉寸裂,或為炮風扇至十餘裡外,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餘,四比居民二百餘家,悉罹奇禍,此亦非常之變也。」
書中「火槍」、「炮風」等字眼明顯可見,由此說明,中國的火藥武器,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
當代許多人可能都認為火藥發源於中國,但火藥武器是近代歐洲才發展起來的,中國在這方面一直落後於歐洲,中國的火藥技術也只會應用於鞭炮的製作等等。
上述這些觀點,有些是事實,有些就是想當然了。
看歷史,要辯證性地去看。一段歷史的發展,我們不能只看結果便以此推斷它的全部發展階段。
火藥發源於中國是事實,中國近代的火藥武器發展落後於歐洲近代也是事實,但我們就不能以此推斷中國古代的火藥武器發展一直落後於歐洲。中國的火藥技術只會應用於鞭炮更是想當然的無稽之談。
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戰爭的驅動,有戰爭便有應用於戰爭的需求和技術。而火藥作為能引發高強度和大規模殺傷的東西,應用於戰爭符合正常的且必然的邏輯發展。古代中國戰爭頻發,肯定有著大量的戰爭技術需求,而中華民族又向以勤勞聰明著稱,豈能不將火藥瘋狂地應用於武器發展?
事實上,在1488年歐洲發明經典火炮之前,中國的火藥武器技術一直遙遙領先於歐洲,此後直至18世紀初期,東西方處於並駕齊驅的發展階段,只有到了軍事大分流之後的19世紀,西方的火器技術才徹底跑在了前面。
火藥武器的出現
火藥武器的出現,其實也可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火藥的出現,其後才是火器的出現。
從「火藥」這個名字命名就看得出來,火藥的發明並不是為了應用於戰爭,而是為了研發丹藥。火藥起源於煉丹術,目的是為了制出長生不老之藥,於是在古代煉丹家鍥而不捨的努力下,於偶然間搗鼓出來了火藥的配方,甚至不小心製造出了爆炸。
說白了,火藥是製藥的副產品,所以才被稱之為「火藥」。
既然火藥能產生爆炸性的殺傷力,聰明的中國人肯定不會放過。
宋代路振的《九國志》曾經記載,晚唐904年間,著名的軍事將領楊行密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時,「發機飛火,燒龍沙」,後世人猜測,這就是說的「火藥箭」。因此,火藥箭算是歷史上第一批投入軍事使用的火器。
看到沒,從隋唐時期興盛起來的煉丹術中出現了火藥,再到晚唐期間的第一批火器出現,這個時間間隔並不是很久,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們對於戰爭武器的變革創新還是很積極的,一直在力求新技術的融合,甚至不惜向煉丹家們求教。
火藥配方被用作軍事的最早記錄,是在1044年的軍事經典《武經總要》中,它記錄了三個火藥配方,以硫、硝的含量不同來區分,再加入一些諸如鉛白、黃蠟、松脂等輔助性配料。
包括《武經總要》記錄在內的早期火藥武器,大多利用的是火藥的燃燒性能,而沒有充分利用到火藥的爆炸性能。早期的火器例如「火禽」、「火箭飛鼠」、「火磚」、「火葫蘆」、「伏魔飛火棍」、「火蒺藜」、「燒天烈火彈」等等,從它們頗有雜耍玄幻意味的命名就可看出,當時的火藥更多是作為可燃物來發展。
因為摸索更具爆炸性能的穩定的火藥配方需要時間,所以當時的火藥並不能立即用來製造火槍、火炮和炸藥。這就不能怪當時的中國儒家學者不喜歡運用新技術,只是沒有更加成熟的火藥配方而已。然而就算如此,那個時期出現過的火器就已經五花八門甚至眼花繚亂了,軍事發明家們對於火藥的瘋狂熱衷可見一斑。
宋朝的火器發展
火器歷史上第一個爆發性發展的時期應該在宋朝。
這是由宋朝兇險的國際生存環境決定的。
這之前,有很多關於宋朝重文抑武的說話,這類說法太籠統,也不太確切。
兩宋時期,國家先後面臨遼國、西夏、金國和蒙古等諸多強敵的軍事打擊,崛起的對手一個比一個強,如果宋朝真的是純粹意義上地重文抑武,整個國家根本就沒法長久生存下去。
強敵環伺,維持穩定有戰鬥力的軍隊系統是國家生存之本,宋朝的統治階層又不全是蠢蛋,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事實上,宋朝一直在推動軍事技術的革新。那個時期,出現了遠距離弓弩、有古代機槍之稱的新型速射弩盒、大型炮弩、雙活塞壓力型火焰噴射器等怪物型武器,還改進了劍、矛和盔甲等傳統武器裝備的製造技術。當然,最重要的是火器技術的突飛猛進。
北宋時期,政府相當重視軍事技術發展,火藥便在此時成為官方研究和改進的對象。
公元970年,一個叫馮繼升的發明家被兵器製造局的官員請去試演「火藥箭」,試演成功,得到朝廷賞賜。
公元1000年,神衛水軍隊長唐福被皇帝召見,表演了自己發明的火藥箭、火藥罐和火蒺藜,也得到厚賞。
公元1002年,地方團練使石普向朝廷試演他新發明的火球和火藥箭,得到皇帝賞識,下令在北宋境內大力推廣這項軍事技術。
諸如此類例子,官修《宋史》中記載了許多,宋朝一度將火器的製造列為常規的軍備政策,開封府內的軍備作坊裡還有相當數量的專業火藥匠。據史書文獻記載,僅是1083年一年,北宋朝廷就向軍營分別挑撥了10萬支和25萬支火藥箭。
戰爭刺激著武器的更新換代。
隨著宋朝與遼國、西夏以及後來的金國之間的戰爭越來越頻繁,火器技術作為一種新式的武器技術,它的發展當然也會得到強烈刺激,作為火器底層技術的火藥配方也是越發成熟。
從燃燒殺傷發展到爆炸殺傷,就成了火器技術發展的一種必然。
於是,南宋年間,在對抗金朝的戰爭中,出現了火槍。
原始的火槍,是第一種真正的爆炸性火器。
槍炮的出現
文獻記載的關於「火槍」出現的最早記錄,是在1132年的德安之圍。當時宋軍的指揮官叫「陳規」,他下令火槍兵:「託住天橋,爭一丈有餘不能到城。其戰棚上下方欲施用火槍、撞槍、鉤鐮之次,其天橋腳下人倒推,並牽拽竹索人倒拽天橋急回,五十餘步方住。」
注意,這裡的「火槍」已經是一種人員殺傷武器,其殺傷距離起碼是一丈之外,這在冷兵器盛行的古代已經足夠震撼。
有了火槍這種超出極致的單兵殺傷武器,軍事發明家們就想,能不能搞出一種針對人群甚至是城牆的大型火槍呢?就是一發子彈打出去,就能殺傷一片人甚至摧毀一堵城牆。於是乎,就有了子彈更大、射程更遠、爆炸更強的火炮。
早在《武經總要》中,就有關於「霹靂炮」的原始記錄。13世紀初,火炮已經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殺傷性武器。
1221年的金軍圍攻宋軍的蘄州之戰,鐵火炮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記錄中。據說這種古代的戰爭怪物,是金軍偷師一位叫鐵李的獵狐人。鐵李為了生計,用陶罐炮炸狐狸,金軍為了攻下南宋,則用鐵火炮攻城。
當然,宋軍這邊的火器裝備同樣驚人:蒺藜火炮三千門、皮大炮兩萬門、弩火藥箭和引火藥箭各上千支等。
城中守將趙與榕曾記載:「番賊攻擊西北樓,橫流炮十有三座,每一炮繼以一鐵火炮,其聲大如霹靂。其日對炮,市兵賈用因拽炮被金賊以鐵火炮所傷,頭目面霹碎不見一半。」
當時的火炮戰爭何其慘烈,你能想像那是1221年的攻城戰?雙方炮火你來我往,響聲震天,好不熱鬧!
至少在聲勢上,火炮讓那時的戰爭有了近現代戰爭的雛形。
無數的史實擺在眼前,我們當然可以說,中國不僅發明了火藥,也發明了槍炮。
那麼,中國之外的世界,火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在中亞和西亞,可靠的記載顯示,火器出現於14世紀晚期,印度則是15世紀的1442年才有火器姍姍來遲,落後中國500多年,實在太慢。
歐洲呢?
直到1382年以後,俄羅斯的文獻中才有火器出現。西歐世界稍微早一點,中世紀的技術專家託馬斯·奧森有個說法,最早是在1326年出現火器。
而歐洲最早出現的火器,沒有任何火藥底層技術前期發展的痕跡,一上來就是早期集火器技術於大成的槍炮武器,用屁股想也知道,這是從中國傳播過來的軍事技術。
科學史學家李約瑟也認為,關於早期槍炮火器所有的探索和試驗工作都由中國完成了,西方世界得到的是比較成熟的槍炮技術。
我們要知道的是,徵服宋朝的蒙古人,同時也在打遍歐亞大陸無敵手,是蒙古軍隊的進軍軌跡,讓槍炮技術沿著這條軌跡到了歐洲。
由此我們應該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發明了火藥,也發明了槍炮,這是古代中國將火藥技術應用於軍事的最大成果,中國的先賢們無疑是喜歡探索和創新的,絲毫不亞於歐洲的發明創造家們。
中國的槍炮技術曾經獨步天下,領先世界幾個世紀,歐洲的戰爭家們,繼承的是中國的槍炮技術,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火藥技術。而且他們是花了幾百年時間才逐漸追上中國,直到18和19世紀的軍事大分流之後,才開始領先於中國。(這些內容我會放到下篇講解)
世界歷史的發展,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領先,也沒有一蹴而就的落後。歷史,遵循的是事實邏輯的規律,從來不是你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