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2020-12-03 舊時的樓臺

引言:

明代有許許多多的火器,最早出現在明洪武年間,並發揚於永樂年間。明代的火器研製和火器的配置在當時14世紀到15世紀都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 而在15世紀中葉以後,西方的火炮、火槍得到較快發展,而明朝後期因各種原因導致研發力量衰退從而讓出了火器的世界領先地位。但在整個明朝時代,火器的研發及其在戰爭中的戰術使用都處在世界前沿。可以說,是明朝激發了火器的黃金時代,引領世界走上了熱兵器時代。也是因明朝的衰弱拱手讓出了世界的舞臺中心,從而導致中國在熱武器時代的國力衰退。

l 火器運用於戰爭始於元代

元代成吉思汗非常重視軍事科技的發展,他在消滅金朝之後就將大批的漢人、契丹人、女真人的工匠收入軍中製造軍械,在成吉思汗規劃常備軍時,就把大炮軍也給規劃了進來,當時就製造出了火炮和攻城火油桶。在攻打南宋時候,更是使用了最先進的火球。在蒙古大軍進攻歐洲時,成吉思汗之孫拔都率軍,攜火炮、火藥箭橫掃整個歐洲的各個城邦,在萊格尼查附近的瓦爾施塔德戰役中,使用了火藥箭和集束火箭等火器,大敗波蘭和日耳曼的聯軍。

13世紀到14世紀,蒙古部隊在歐洲的攻城戰中也大量的使用了火器。最終導致提起蒙古騎兵談虎色變,還稱之為「上帝之鞭」。在元軍東徵日本時,有《八幡愚童訓》記載說:

元軍「飛鐵炮,火光閃閃,聲震如雷,使人肝膽俱裂,眼昏耳聾,茫然不知所措」。

元代後期,除了火炮、火箭、火球以外,還發明了單人可使用的火銃,各國也是因此體會到火器在戰爭之中的重要作用,戰爭利器開始登上世界舞臺

l 火器在明朝初年蓬勃發展

元末明初的時候,農民起義並不怎麼用火器。因為火器操作非常複雜,其技術含量很大。因此使用火器的專業士兵部隊很難煉成。但是,朱元璋在與元朝的交戰之中敏銳地發現了火器的重要作用,他是元末明初的各路起義軍中最倚重火器的人,其步兵裝備中火器佔比10%,即使是蒙古鐵騎遇到朱元璋的部隊也是無可奈何。因此,在洪武年間就湧現出了大量的新式火器裝備。例如碗口銃、洪武鐵炮、手銃等,並逐步淘汰了元鐵銃等元代火器。火器在戰爭中不斷發揮其作用,它的技術研發與戰爭運用方式在明朝初年蓬勃發展

元末明太祖時期,火銃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並在朱元璋建國和統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朱元璋很早就建立起一支火器兵部隊,其在洪都爭奪戰中發揮關鍵作用。當時,陳友諒60萬大軍逼近洪都,而朱元璋只有2萬部隊(一說是4萬),鄧愈在城牆被敵方攻破的情況下毫不慌張,而是派了一些火器兵上去,以火銃排射很快就壓制住了陳軍的進攻。而洪都守將朱文正也率主力趕來,修好城門,並把陳軍成功擊退。此役,火銃嶄露頭角發揮巨大作用,狠狠的打擊了陳友諒的部隊,甚至在他逃跑時還被打中了幾槍。

之後,洪武帝就率大軍趕到消滅了陳友諒,並回師攻擊張士誠。在攻擊有「第一堅城」美稱的平江時,洪武帝修建了大型木塔,派火器兵在上面日夜不停的用火銃和襄陽炮轟擊。我無法想像冷兵器時代當時的場景,張軍在拼命守城,上有大炮轟擊、下有士兵衝擊,整個城池地動山搖、雷聲陣陣。這場戰爭結束後,木塔上的士兵才下來,整個城池變成了人間地獄,火器之利對戰爭留下了深刻影響。

在火器戰術使用方法方面,14世紀名將沐英發明了先進的「火槍三段擊」,《明太祖實錄》記載沐英平定雲南思倫發之亂的情況。當時,思倫發大軍以大象布陣,沐英:「乃下令軍中置火銃神機箭為三行,列陣中。俟象進,則前行,銃箭俱發;若不退,則次行繼之;又不退,則三行繼之」。

而這種步兵火器戰術比歐洲「北方雄獅」古斯塔夫大帝發明了橫掃歐洲的「六排三段擊」早了近300年(17世紀)。

在明初無論是火器裝備還是火器戰術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並因其在戰爭中的作用而蓬勃發展。

l 火器在永樂年間正式成為軍隊核心裝備

雖然火器在戰爭中獲得了很大的效果,但因其製作複雜(純手工製作)、操作難(沒有瞄準設備)、故障多(火藥不穩定)等特點,在戰爭中遠未成為主流,更無法替代冷兵器的作用。而永樂大帝卻很大地影響了火器的發展與方向。

在永樂大帝在靖難時,由於被盛庸用火炮狠狠地打擊過,深刻認識到火器的威力,於是明成祖朱棣就在稱帝後建立了神機營,並因此確立了「要你命三板斧戰鬥系統」。神機營下轄戰車、步兵和騎兵三營,在戰爭開始前先戰車營用火炮和射程較遠的火銃進行炮火全覆蓋式轟擊,然後步兵營手持火銃萬槍齊發,全面火力壓制掃射,最後由騎兵營手持射程較近的三眼銃(早期是純狼牙棒,後發明三眼銃,三眼銃打光火藥後就作為狼牙棒使用了)衝鋒到敵人軍前一陣猛射,接著掄起狼牙棒收拾殘敵。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炮騎、步炮協同作戰戰術,歐洲在18世紀腓特烈大帝才發明這樣的火器戰術,而拿破崙將此炮騎協同戰術發揚光大,還聲稱「炮火乃戰爭之神」。明成祖憑藉著神機營的這招戰術五徵蒙古,打得對方哭爹喊娘。從此以後,火器正式確立了它的地位,邁上了歷史舞臺。

而在後來的「北京保衛戰」中,于謙力挽狂瀾的自信,就是由於神機營的出現。正統十四年,因土木堡之變導致京城空虛,瓦剌軍在也先的帶領下長驅直入直逼王都。于謙採用誘敵深入的方法,先派石亨預先埋伏於德勝門外道路兩旁的空房中,待瓦剌軍被少量精騎引誘進入伏擊圈時,立刻指揮神機營突發火炮、火銃,大敗瓦剌軍,而有「鐵元帥」之稱的也先的弟弟孛羅也中炮身亡。

在永樂大帝建立神機營之後,火器成為軍隊的核心裝備,並逐漸在戰爭中不斷創造以少勝多的優秀戰例。從而讓火器的發展越來越規範、火器戰術越來越強大。

l 明末,火器的擁有成為明朝必勝的把握

火器逐步發展到明末時期,在各戰爭中越來越多在戰場上見到了它的身影。它充分發揮了熱武器的優勢,成為明朝在戰爭中必勝的信心。而同時,西方也經歷火器革命,技術不斷發展,在1521年的中葡屯門海戰和1523年的中葡西草灣之戰中明朝雖然勝利了,但對西班牙火炮留下了深刻影響。明朝虛心學習並成功改良了這種可後膛裝彈的弗朗機火炮,這種火炮不僅可以步兵使用,還改良成騎兵也可使用,從明嘉靖至萬曆年間,明軍大概裝備了四、五萬門佛郎機之多。

在抗倭戰場上,戚繼光就大量使用火器裝備,鳥銃、佛郎機大顯身手。橫嶼之戰中明軍全殲島上的倭寇,而己方傷亡才13人,其秘訣就在於大將軍炮先進行海陸全覆蓋轟炸,將敵船和大營都打爛,地面部隊收拾殘局,這是非常經典的炮步協同作戰戰術

火器在明代各場戰爭中不斷發揮其重要作用。抗倭援朝的關鍵戰役「平壤之戰」,李如松打破了七星門就用的是大將軍炮。而一開始炮擊用的是佛郎機(連髮型,一擊十發),讓日本人小西行長摸不著頭腦。因為日本人覺得大炮應該單發,所以,他就吃了火器技術的虧。明朝火器技術不斷發展,子母銃的發明讓大炮上升了一個層次,成為連發的大炮。在使用的時候,把子銃往母銃裡一塞,點燃後就發射。一炮射出,拉出子銃、塞入原料,又可以發射了,這種大炮在戰場上大大提高攻擊力,讓明軍所向披靡。

在明末時期,吳三桂成為三藩中最強者的關鍵在於其擁有關寧鐵騎。關寧鐵騎配置三眼神銃,它是一種很厲害的火器,槍管突出,純鐵打造,一開始就在炮管裡塞了炮彈。如果三炮放完了,那麼換個方向豎著拿,手中拿的鐵榔頭打遍天下無敵手。這種可遠戰又可近戰的戰爭利器,使得三千關寧鐵騎便足以輕鬆掃蕩一萬騎兵,從而成為八旗軍的噩夢。

l 結語:

明代的火器在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當我回眸歷史,在看到存有的各種明代神奇火器時,不禁為明代那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感嘆。明代擁有最優秀的創造能力,以及最優秀的火炮製造能力,無論是火器裝備還是火器戰術都在當時的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但是,明末的腐敗以及內戰導致火器技術及戰術止步不前,特別是清朝的閉關鎖國反而讓中國逐步退出了熱武器時代,甚為遺憾。假如中國能夠一直保持火器這戰爭利器的領先地位,世界也將為之而改變吧!

l 參考書錄:

《明史》

《明實錄》

相關焦點

  • 明代火器的實力,介紹明朝出現過的火器!
    當時的噴射火器(古代火箭)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樣式繁多,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此間多使用的火箭種類有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代軍隊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曾使用火箭作戰。
  • 古代中國只將火藥應用於鞭炮?淺析中國歷史中的火器槍炮發達史
    當時的火炮戰爭何其慘烈,你能想像那是1221年的攻城戰?雙方炮火你來我往,響聲震天,好不熱鬧!至少在聲勢上,火炮讓那時的戰爭有了近現代戰爭的雛形。無數的史實擺在眼前,我們當然可以說,中國不僅發明了火藥,也發明了槍炮。
  • 元至順三年銅火銃是現代槍炮祖先(圖)
    宋元時期,火藥基本原料的成分已有較合理的定量配比,在軍事上得到應用,出現了早期的火藥武器,其中火銃就是元代發明的先進的管狀火器。 火銃是元和明前期對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的通稱,是現代槍炮的祖先。宋、金時已出現用竹筒裝填火藥發射鐵、鉛和石制的球形彈丸,元代工匠發展了管狀火器技術,造出金屬的新型武器——火銃。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
    ■熊劍平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大業的完成,古代中國火器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社會經濟的繁榮,鋼鐵冶煉業的進步,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對外交流的拓展,尤其是外敵入侵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等,極大刺激了明代火器技術的發展。
  • 從變革軍隊、創建神機營,到改善國防,聊聊火銃對明代的軍事影響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火器研製家趙士楨在《進神器疏》中說:「成祖文皇帝,三犁虜廷,廷置神機諸營,專習槍炮……」。永樂十一年(1413年)十月,朱棣曉諭安遠侯柳升說:「神機炮兵之利器攻戰所不闕者,必操習精熟,然後臨機得用,爾提督不可不嚴」。
  • 從「冷兵器」到「佛郎機炮」:為何明代的海軍兵器,達到了高峰?
    從中國古代海軍開始產生的春秋到五代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雖然到後期開始使用原油縱火等,但整個看來冷兵器佔主導地位。從北宋開始到1940年前的清朝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火器逐步裝備於艦船、用於水戰和海戰,到明代正式出現了艦炮,水雷、魚雷和兩級火箭的雛形,達到了我國古代海軍兵器發展的高峰。
  • 影響後世槍械的早期火器——火繩槍,被稱為現代槍械之祖
    不過有意思的是,如今所有的槍械,不管是最優秀的、最普通的,還是最爛的現代槍械,其「祖先」都能追溯到同一種古老的火器——火繩槍。火繩槍火繩槍堪稱是現代扳機類槍械的鼻祖,它具有槍械的三個重要特徵——槍管、這些不足之處限制了火繩槍的使用和傳播,使其沒能將弓箭和十字弩淘汰,在戰場上的作用也不高,因此歐洲制槍工匠們,沒有停下自己探索的腳步,而是繼續尋求彌補火繩槍缺點的方法。作為一種用火繩點燃的火器,火繩槍的性能和使用受天氣因素的影響很大,怕風、怕潮、怕雨,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火藥池內的引火藥。
  • 被譽為「古今第一戰具」的火器,為何在明朝時期從鼎盛走向沒落?
    一、火藥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其本身就被賦予了傳奇色彩,而在火藥的基礎上,又進行一系列火器的研發。自此火藥開始向世界舞臺進發,使得多國獲得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加速了世界歷史演變的進程。在明朝最初的時候,明朝自主創造了地雷和水雷以及火炮等十分多的火器。
  • 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這是國內首個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臨時文物展覽,薈萃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力圖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除了精彩的展覽,『中國航海火器』系列推文也正式上線,以期讓觀眾進一步了解航海火器背後鮮為人知的航海故事。『中國航海火器』第5期,我們將介紹的是「一窩蜂」,一種古代集束火箭。
  • 明朝火器有多牛?先進程度曾驚豔世界,清朝卻一件都造不出來
    人類進入熱武器時代,歷史不過兩三百年,但中國發明火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火藥本身可以用來製造煙花,自然也能在戰爭中運用。早在宋元時期,火藥就開始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到了明代,中國火器的發展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火炮對抗的大水戰。
  • 康熙以後,中國不再仿造西方火炮,火器衰落
    宋、明兩朝,兵書撰著之豐創造了「世界之最」,而在實際戰場上則疲弱不振,屢戰屢敗,與此不無關係。了解了中國古代實戰陣法與陣法理論之間存在的悖反現象,有助於我們對中國古代陣法研究採取正確的態度,這就是必須以實戰為依歸,力求把握其實戰性特點,切忌墮入傳統陣法理論神秘化、複雜化的誤區。澎湃新聞:說到陣法,讓人聯想到戰車。
  • 歐陸戰爭5火器時代中國怎麼過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歐陸戰爭5中火器時代中國的打法介紹,這是一個火器時代的速通打法,各位可以嘗試一下,不太適用於新手,速通對配置要求會高一些,下面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各位玩家~
  • 明朝火器又被鄙視了!弗朗機火炮的炸膛率居然有90%?
    明代名將戚繼光評價佛郎機「此乃天下通有利器,今所以重圖者,舊制之未盡精微也。」明軍炮隊。相對傳統的明代火炮(注意鐵箍)佛郎機作為一種新式的火炮,除了填裝方式與之前中國的傳統火器大不相同之外,還增加了準星裝置
  • 中世紀的神秘黑科技 《火器文明》生化人揭秘
    放血療法後,瘟疫病人慘白的臉色,糅合在流言中誕生的怪物,就是現代意義的吸血鬼。 由於生化人本身也是血肉之軀,領主們對他們進行改造以後,還聘請專門的工匠為他們打造裝備,以便更久的延長他們的壽命。可是,當你也身處那個時代的時候,面臨著這種抉擇的時候,是否會停下自己徵服世界的腳步?
  • 最強戰爭利器 《戰爭與文明》工業坦克來襲[多圖]
    大型戰爭策略手遊《戰爭與文明》最受期待的版本已正式開啟了,工業時代全面開放。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軍事全面升級,更加先進現代化的兵種和建築登場了,而最受領主鍾意的莫過於坦克的登場,無敵的戰爭利器來了!坦克的出現讓工業時代的戰鬥更加多樣化,在槍炮流之外也衍生出更加全面靈活,更易操作的坦克流。
  • 槍矛,中國古代兵器刺兵之首,在明清暮色中逐漸消亡
    作為刺兵之首,它富有獨特魅力的傳奇一生,幾乎可以稱為中華古典軍事文明史的縮影。時至今日,提起槍矛,仍能令許多軍事愛好者熱血沸騰。(上圖)明代畫家仇英所繪《抗倭圖卷》中,可見大批執長槍的明軍的英姿明清時期是火器大發展時期。火器日漸精良,無論是射程還是殺傷都擁有絕對優勢,尤其是明代中晚期最為顯著,開始出現冷兵器輔助火器的現象。
  • 帝國時代3的日本火器真那麼強?大明:見過我的火箭和佛郎機嗎?
    帝國時代3的時代已經是火器的時代,除了阿茲特克之外,包括蘇族和易洛魁這樣的北美印第安民族都擁有強大的火器。而日本民族在帝國時代3中的火器輸出也頗為驚人,那麼真正歷史上,戰國日本的火器真有那麼強嗎?一般陶具繫上繩子,通過圓形擺動利用離心力投擲,殺傷敵兵,同時可以引燃周圍的木質結構,類似於現代的燃燒彈。戰國時期的日本海戰主要是在內海、近海的海戰,更加特別化。對於船體上建造了很大的木質城牆的結構,向建築間隙不斷的投擲爆炸物加以引燃的戰術比較有效。因此村上水軍,乃美水軍,児玉水軍等瀨戶內海的水軍廣泛使用焙烙玉。
  • 當科學遇上魔法《槍炮與魔法》今日震撼首測
    《槍炮與魔法》是由天拓遊戲自主研發的2D回合制RPG頁遊。遊戲以科技文明的人類帝國與魔法文明的精靈帝國之間的曠世之戰為背景,講述了文明之間互相碰撞後的一段傳奇故事。《槍炮與魔法》今日正式在3737遊戲平臺開啟測試,邀你一同感受現代文明與古老魔法的華麗碰撞。
  • 古老天琴從壯鄉登上世界大舞臺
    日前的一次文化活動中,記者與龍州天琴非遺傳承人李海燕不期而遇,聽她聊天琴是如何從最初的藏在「深閨無人識」,到唱響國內外大舞臺,其間又走過了怎樣的傳承之路。  時隔多年,李海燕依然清晰地記得初次登上大舞臺時的興奮與激動,尤其是《唱天謠》一戰成名之後,演出邀約紛至沓來。「天琴現在成為了非遺文化對外傳播的使者。」李海燕說,音樂無國界,雖然很多人可能聽不懂歌詞的內容,卻能讓人在彈奏聲與唱詞中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