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又被鄙視了!弗朗機火炮的炸膛率居然有90%?

2020-12-04 明軍把總說歷史

中國人有句話叫「沒有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兒」,你自己既然不了解這塊,那在那裡胡說什麼呢?還打著「客觀理智」的旗號把別人掛起來,不如先看看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知識水平。

自從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問世之後,關於明朝火器的爭論是一刻都沒有停止,從原先的「明朝火器天下第一」到現在的「明朝火器垃圾到極點」。有人可能會說什麼「極端明吹」導致自己對明朝「路轉黑」,說這種話的人,你就別給別人扣飯圈帽子了,因為你自己的思維也是飯圈思維。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事實是改變不了的,你讓別人的言論牽著你的鼻子走,然後罔顧歷史事實,歪曲污衊歷史(比如老朱的鞋拔子臉),把對於歷史的評價當成自己的發洩方式,現在又把鍋甩到「明粉」頭上,你自己覺得你的行為可以被別人接受嗎。

明軍。

今天我看到有人說,明末的「弗朗機火炮」炸膛率達到了90%,從前有人罵明朝的火器爛,我忍了,有人說明朝的鳥銃打不穿清軍的重甲,我也忍了,還有人說努爾哈赤時代的後金軍隊火器比明軍先進,我還忍了。今天看到了這句話,我忍不了了。

明軍鳥銃打不穿後金軍的重甲也是暴論。

從最基本的思維邏輯來說,恐怕是從金屬槍管型射擊武器(元朝中後期)出現到今天,就沒有一種武器的炸膛率能達到90%,這位老兄,你知道炸膛率90%是什麼概念嗎?也就是生產十架佛郎機,得有九架不能用,你真的以為明國的銀子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或者說您知道弗朗機是什麼東西嗎?

這一精妙火器由嘉靖年間傳入。
黃崖關長城出土的佛郎機(銅質)

弗朗機,原先是明朝人對於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稱謂,於是便把繳獲自葡萄牙人的火炮也稱為佛郎機。弗朗機是一種後膛加農炮,是用子銃輪流裝藥,按入炮腹之中,實際上就避免了火炮內膛和火藥鉛子接觸,大大降低了發生炸膛的可能性,更何況,無論哪種佛朗機火炮,炮身之外都有鐵箍,所以這樣雙重保險的火炮,即使仍然有炸膛的風險,那又怎麼會上升到90%這樣高的比例呢?明代名將戚繼光評價佛郎機「此乃天下通有利器,今所以重圖者,舊制之未盡精微也。

明軍炮隊。
彈丸。

他在自己的著作《紀效新書》之中,也列出了弗朗機的用途如守城「照垛不拘一垛幾人,俱向外立定,視賊來,遠則佛狼機,近則鳥銃,再近打石子等類,難以預料。」大福船裝備「大發貢一門,大佛狼機六座,碗口銃三個,噴筒六十個,鳥嘴銃十把,煙罐一百個,弩箭五百枝,藥弩十張..... 」海滄船裝備「大佛狼機四座,碗口銃三個,鳥嘴銃六把,噴筒五十個...... 」守城「次派神兵,先將本城內衝要處所共幾處,每處量其險要,該用佛狼機幾座,大銃幾個,於各多所分抽其多者撥充,其餘照各所地方城身均派。」守城「各神兵照派過垛口所在,每一架處搭高廠「一個,將佛狼機等銃在其下,遇警火草時時點候,鉛子銃心裝蓋停當,藥線裝收乾燥,其一應木馬、鉛子、石子、銃送等項,俱照本府舊日為緊急軍務事頭行內數目,件件完足,聽不時查點。

銅火器。
子銃。

這裡並未列完,但仍可以看出此時大小佛郎機已經成為明軍火器部隊的重要裝備之一,試想,如果明朝製造的佛郎機的炸膛率達到了90%,那這種失敗的火器是怎麼混進明軍軍營之中的呢?

相對傳統的明代火炮(注意鐵箍)

佛郎機作為一種新式的火炮,除了填裝方式與之前中國的傳統火器大不相同之外,還增加了準星裝置,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說「...... (佛郎機)必用鐵閂者,佳其妙處在今添出前後二照星,後柄稍從低,庶不礙託面,以目照對其準,在放銃之人,用一目眇看,後照星孔中對前照星,前照星孔中對所打之物。」這一創新性的設計無疑增加了火炮的射擊精度。

傳統的明軍火炮(以前膛火器為主)
虎蹲炮。

佛郎機對於明代火器發展的最大意義在於,推動了明中後期火炮的「佛郎機化」,比如戚繼光設計的無敵大將軍炮,就使用了子銃這一裝置「打放時,只須大將軍母體按照高下, 限以枕木,入子銃發之,發畢,隨用一人之力可以取出,又入一子銃雲。一發五百子,擊寬二十丈。」可以對密集衝鋒的步兵騎兵產生巨大的殺傷,除此之外還有發熕炮(大佛郎機)、百子佛郎機、連珠佛郎機,包括最後的神威飛電大將軍炮(吸收了佛朗機、紅夷炮、以及一部分中國傳統火器的優點)成為明末抗清戰場上的利器。

相關焦點

  • 明代火器的實力,介紹明朝出現過的火器!
    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種頗多,形式複雜。當時的噴射火器(古代火箭)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樣式繁多,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此間多使用的火箭種類有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由於火器的蓬勃發展,明代軍隊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與建文帝爭奪帝位時,就曾使用火箭作戰。
  • 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引言:明代有許許多多的火器,最早出現在明洪武年間,並發揚於永樂年間。明代的火器研製和火器的配置在當時14世紀到15世紀都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 而在15世紀中葉以後,西方的火炮、火槍得到較快發展,而明朝後期因各種原因導致研發力量衰退從而讓出了火器的世界領先地位。
  • 被譽為「古今第一戰具」的火器,為何在明朝時期從鼎盛走向沒落?
    而這大炮的引進和仿製,也正是明朝在軍事要塞之中,很長時間沒有被滿清攻下的原因之一,也由此可見當時火炮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火炮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明朝廷對火器的研製和應用逐步擴大化,這也大大提高了明朝軍隊的戰鬥力。
  • 明朝擁有「紅夷大炮」,還被使用刀劍的八旗軍吊打,這是為何?
    我國在明朝時期就對火器很重視,明朝嘉靖年間,葡萄牙把佛郎機炮的火炮帶入中國,而且我們就很快掌握了該技術的研製當時明軍製造火器的技術也算是世界一流的。可是,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明朝在製作火器方面的技術就沒有進步。在歐洲,製造火器的技術進入了高峰期。就在這個時候,中西方國家在火器方面就拉開了差距。
  • 八千斤重炮竟打不過英國一桿槍,清朝重炮實在是火炮中的恥辱!
    明朝末期,中國從西方引進了紅夷大炮,到了清朝被改名「紅衣大炮」,這種炮在清朝一直都在造,名字越來越好聽,什麼「神威大將軍」「神武大將軍」,重量越來越重,什麼八千斤炮,一萬斤炮,可火炮的性能卻一代不如一代。清軍入關後,以紅衣大炮破潼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即把炮口瞄向偏安一隅的南明。揚州之戰,攻守雙方都動用了火炮。
  • 明朝火器有多牛?先進程度曾驚豔世界,清朝卻一件都造不出來
    人類進入熱武器時代,歷史不過兩三百年,但中國發明火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火藥本身可以用來製造煙花,自然也能在戰爭中運用。早在宋元時期,火藥就開始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到了明代,中國火器的發展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火炮對抗的大水戰。
  • 欲用紅夷大炮續命卻加速帝國滅亡,明朝火器為何會落後於清軍
    為了克制精於騎射、善於野戰的後金騎兵,明朝將希望寄託於西洋最新型的紅夷大炮。然而誰也沒料到,明朝花費巨資買回來的火炮竟成了帝國的埋葬者。自朱元璋起兵之始,明軍就大量裝備火器。明朝建立後,與北元的長期作戰又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火器的大發展。明朝在槍炮技術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卻已經落後於資本主義加速發展的西方。
  • 擁有先進火炮的明朝,為什麼最終會輸給清朝?一個原因最關鍵
    事實上,早在明朝時期,我國的火炮製造技術就已經相當成熟了。甚至,明朝晚期,我國曾出現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火炮製造技術。許多人或許會對我的說法嗤之以鼻,大家或許都有這樣一個疑惑,那就是:如果明朝真像我所說的那麼厲害,那麼,它怎麼會輕易被清朝滅呢?其實,大家提出這樣的疑問,也在情理之中。
  • 康熙以後,中國不再仿造西方火炮,火器衰落
    在這個時期,爆炸性火器從紙殼發展到鐵殼,出現了鐵殼爆炸彈;管型火器,從紙管、竹管發展到金屬管,從噴射火焰發展到發射子彈,出現了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這是後世槍炮的鼻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發展,就是出現了反推式的火箭。到了明朝永樂時期,開始於北宋的中國早期火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這時,金屬管型射擊火器——銅火銃代表了火器技術的最高水平。
  • 明朝「高科技部隊」覆滅記
    明軍這邊縱使有火器,一旦火力不濟,在外圍窺伺的八旗鐵騎旋即發起衝鋒,電光火石間已殺到跟前。何況明軍往往久疏戰陣,後勤漏洞眾多,火器的有效比例頗為堪憂。這種落差和尷尬,就成了明軍升級裝備、改良戰術的最大動機。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
    明代的火藥品種已非常豐富,軍用火藥品種達90多種。相比宋元時期,明代火藥成分的配置更加合理,火藥質量進一步提高,燃燒性能或爆炸威力等也達到較高水平。明代火藥理論研究是我國古典兵學的一筆寶貴遺產。從明代的兵書和史籍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火藥研究專家對火藥配方的認識和配製技術達到很高水平。《武備志·制火器法》中詳細記載了爆炸、噴射火藥等品種的配方情況。
  • 明朝大炮比較著名的都有哪些?
    明朝比較著名的炮有三種:佛朗機,虎蹲炮,紅夷大炮前面兩種我沒查到資料,但是紅夷大炮射程可以達到2公裡,多的4公裡那麼前兩者應該在1000m以內。炮彈是實心彈,可以殺傷步兵,擊穿城牆。長五六尺,大者重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長頸,腹有修孔。以子銃五枚,貯藥置腹中,發及百餘丈,最利水戰。駕以蜈蚣船,所擊輒糜碎。二十五年,總督軍務翁萬達奏所造火器。兵部試之,言:「三出連珠、百出先鋒、鐵捧雷飛,俱便用。母子火獸、布地雷炮,止可夜劫營。」御史張鐸亦進十眼銅炮,大彈發及七百步,小彈百步;四眼鐵槍,彈四百步。詔工部造虎蹲炮:戚家軍裝備的火炮。
  • 並非荷蘭葡萄牙,原來是明朝人弄個烏龍
    由文獻可知這是一種威力驚人的重型火炮,是明朝後期向西方學習火器技術的典型代表。紅夷大炮有三種引入途徑: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一是荷蘭殖民者在進犯我國東南沿海時,被明軍所剿獲的火炮實物;二是通過來華傳教士的介紹;三是明政府在徐光啟等人的積極推動下向澳門葡方購買紅夷大炮,並進行仿製。
  • 明朝打的贏拿火槍的日軍,為何卻在薩爾滸敗給了拿冷兵器的後金?
    雖然明朝在萬曆朝後期再次走上了下坡路,但明朝在萬曆的帶領下,還是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抗倭援朝。公元1592年,剛剛完成統一的日本,在豐臣秀吉的帶領下,發起了對朝鮮的戰爭。在裝備精良火器的日軍面前,朝軍不堪一擊,國都淪陷,萬曆皇帝一聲令下,明軍抗倭援朝戰役打響。
  • 明朝發明清朝失傳——開花炮彈的悲哀
    明朝的「地雷」?根據《武經總要》記載,當時的地雷是先在敵人的必經之道上挖一大坑,埋入火藥,上面覆以碎石,以盤香引爆。這些所謂「地雷」根本就是開花彈!「在出土地雷的附近還出土了十幾公斤鐵彈丸,這是當時明軍使用大炮發射的彈丸」就是證據,他們挖到的是一個火炮的彈藥庫!
  • 明朝火器比清朝先進?明朝大臣說清軍大炮轟擊,銅牆鐵壁也擋不住
    有網友問:明清兩軍松錦大戰,明朝手握13萬大軍,為什麼還敗給了清軍? 1641年4月,明朝出動,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擊遼東。這已經是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野戰軍團。
  • 印度媒體:新型火炮或將很快交付給印軍
    」(ATAGS)的測試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印軍或許很快就會開始裝備這種火炮。     「先進牽引火炮系統」(ATAGS)是印度陸軍在「印度製造」框架下研發的一款155毫米口徑先進牽引火炮,其零部件國產化達到90%。
  • 火炮發射第一顆炮彈時,為何炮手需要拉繩擊發?老兵告訴你答案
    拉繩式擊發正是屬於擊針擊發的一種,也是現代火炮發射最為常見的擊發方式。此前美軍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炮兵在使用M777榴彈炮發射時,違反規定沒有採用拉繩式擊發方式,導致火炮炸膛10人受傷。同美軍一樣,我軍也發生過相似的事故。在老山戰役中,我軍炮兵在使用54式152火炮執行炮擊任務時,炮手裝填炮彈後直接就近發射,不料火炮因制退器問題突然炸膛,導致炮手受到嚴重的傷害。
  • 成年人手掌大小的中世紀火炮!學者:它就是後世眾多火炮的祖先
    照片上的這個物體雖然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它卻是一門火炮!更為確切的說,它其實是一門中世紀晚期鑄鐵炮。 ps:雖然這門火炮體型很小,但它確實是門火炮,因為其口徑超過了2釐米!這門火炮材質為鋼鐵,全長11釐米,尾部直徑為8釐米,口部直徑為5釐米,總重1.69千克,發現於義大利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