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高科技部隊」覆滅記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85-明朝「高科技部隊」

作者:昆布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明神宗萬曆十九年(1591年)底,明廷截獲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將在次年入侵朝鮮、進而「假道伐明」的情報。

兩廣總督劉繼文上疏,提議動員澳門的葡萄牙人為天朝效力,令其直搗倭寇巢穴,擒斬豐臣秀吉,永絕後患。

葡萄牙人在東南沿海跟明軍交過手,閩粵官員素知其船堅炮利、蠻勇狡詐。但讓「澳夷」去跟倭寇火併,大明坐享其成,這腦洞開的太大,朝廷上下無人當真,最後不了了之。

但明末天下大亂,北方烽火遍地,客居南海一隅的「佛郎機黑番」終究還是沒能置身事外。

薩爾滸之痛

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整整二十年,後金起兵徵明,一時間攻無不克,薩爾滸一戰更是在旦夕間全殲大明舉天下之力拼湊的野戰精銳。

本以為就是長白山一東北豪酋

沒想到大明薊遼邊防已是如此千瘡百孔不堪一擊▼

遼東明軍雖普遍裝備火器。然金軍臨陣,每以楯車掩護重甲步兵突擊。明軍火器庫裡的老三樣——佛郎機銃、鳥銃和三眼銃受限於射程、射速和火力密度,殺傷力還不如八旗兵的弓箭。火銃擊發一次的時間,弓箭手可以射出五到六箭。銃炮手來不及二次填裝就被楯車後的強弓射得七零八落。

《車銃圖》中記載的佛郎機炮車▼

這種武器也並非大明所獨有,日本也有建造技術

同理,後金也可通過擄走的漢人仿造

(圖片:wikipedia)▼

明軍這邊縱使有火器,一旦火力不濟,在外圍窺伺的八旗鐵騎旋即發起衝鋒,電光火石間已殺到跟前。何況明軍往往久疏戰陣,後勤漏洞眾多,火器的有效比例頗為堪憂。這種落差和尷尬,就成了明軍升級裝備、改良戰術的最大動機。

況且無論明軍準不準備,升不升級

女真人都已經瞅準了瀋陽遼陽,就等著西進了

(底圖:NASA)▼

朝廷中傾心西方科技的徐光啟此時在京城練兵,對明軍的弊病知根知底。他尖銳地指出,以明軍眼下的裝備和戰鬥力,以火器憑城據守,尚可支撐;但與金軍列陣對攻、糊塗浪戰,無異於自殺。

科學家講究一個實事求是

武器和戰爭都是非常客觀的東西

不行就是不行,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圖片:wikipedia@Kircher, Athanasius, 1602-1680)▼

他開出的藥方也是簡單直接——引進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紅夷大炮,依附西洋稜堡式的敵臺,城堡之間互為犄角,「建奴」來犯,只管「大炮開兮」便是。八旗兵再能打,橫不能飛上城來。

只管大炮開兮轟他娘就可以了

(圖片:wikipedia)▼

紅夷大炮是對當時從歐洲傳入的重型前裝滑膛炮的統稱。萬曆中葉,東南沿海居民在荷蘭戰船上見識到這種巨炮「動裂石城、聲震十裡」的恐怖威力,而明代稱荷蘭為「紅夷」或「紅毛夷」,故將同類型制的西洋大炮統稱為「紅夷炮」。

16世紀航行於日本長崎海域的葡萄牙卡拉克帆船▼

薩爾滸戰後次年,受徐光啟委託,同為西學信徒的李之藻派遣門生張燾、孫學詩以私人身份赴澳門採買大炮。

為向明朝官方示好,在澳門教會的運作下,葡萄牙商人集資購買了4門大炮,算是對大明皇帝的贊助。張燾還聘請了葡籍炮手4人、侍從及翻譯6人,許以豐厚報酬,準備一道解運大炮回京。

如果順利赴京,被徐光啟正式任命為炮營教習,這些葡兵就將成為大明王朝二百年來首支歐洲僱傭軍。

1598的澳門,由於與明朝政府的相對友好關係

葡萄牙人在中國的貿易地位持久且穩固

在政府關係方面的投入自然不遺餘力

(圖片來自:wikipedia@Theodor de Bry )▼

然而天朝恩威難測。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一行人從澳門抵達廣州。由於沒有正式官方手續,廣州當局禁止外籍炮師入城。這支躊躇滿志的小部隊連第一個月工資都沒領到,就被遣返回村。

當時的澳門還沒有人為造陸

比現在要小得多,完全就是個村(貿易站)

(底圖:shutterstock@Aquatic Images)▼

但由於京內人事變動,徐光啟因病去職,這幾門大炮運到北京有可能面對無人接收的局面。這時張孫二人剛剛押運大炮走到江西廣信府(上饒),一時進退失據,只好把大炮先寄存在廣信。

就在張孫二人耽擱廣信彷徨無計的時候,努爾哈赤的兵鋒已經逼近瀋陽城下。

紅夷大將軍

天啟元年(1620年)三月,後金連破瀋陽、遼陽,遼河以東全部淪喪。流落廣信的四門大炮直到當年12月才輾轉運抵北京,其中一門隨即被發往山海關。

後金的實力如今已經很明顯了

絕非一般的蠻夷酋寇,至少在山海關前是不會止步的

(底圖:NASA)▼

見到紅夷大炮真容後,在天啟皇帝的幹預下,「購西銃、募炮師」進程得以加快。同時,朝廷終於想起來,廣東地方官員上一年從海康縣、陽江縣近海的歐洲沉船上打撈起了數十門英國產紅夷大炮,稍事修整即可使用如常。

於是,張、孫再度奉命南下,將這批大炮接回,同時招募葡籍炮師。

17世紀英格蘭海軍對於東亞文明來說

仍然在可以模仿學習的範圍內

等再過一兩百年,差距越來越大,就直接碾壓了

(畫家:Willem van de Velde the Younger 1633–1707)▼

澳門此時正在應對荷蘭人的威脅,如果能解大明的燃眉之急,也有助於說服廣東當局放寬對澳門擴充軍備的限制,將來也可以籍此為葡商在澳門爭取更多權利。這是一個雙贏的機會。

因此,儘管兵力捉襟見肘,葡萄牙人仍然抽調了軍官、炮師以及隨從共24人供明庭驅馳(當然,明庭給出的報酬也足夠誘人)。

天啟三年4月,24名葡兵和26門大炮一併抵京。兵部在京營內挑選健卒,向葡兵學習炮術,學成之後被分派至邊關各據點,分別組建炮營。

且不說野戰,至少讓遼西走廊的城池普遍配備炮兵

後金又沒有義大利炮,很難硬啃下炮兵堅城

(圖片:PaolaV1 / Shutterstock)▼

但葡萄牙人的運氣依然欠佳。

八月,葡籍炮師組織炮營進行了三次演習,展示教學成果。在第三次試炮時不幸發生炸膛,一名教官和一名京營士兵當場身亡。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炸膛本是常見事故。但這給了朝中反對外籍軍人進京的保守人士以口實,一時間謗議四起。最終朝廷以北方氣候乾燥、葡人水土不服為由,下令將葡兵全部「賜歸」澳門。

教官團解散了,炮營學員提前畢業,按原計劃分駐北方各邊關。其中有十門大炮被發往剛剛築成的寧遠城,加上率先出關的那一門,寧遠城總共配備了十一門紅夷大炮,輔以其他數以千計的大小火器,負責遼西守備的寧前道袁崇煥有了「憑堅城、用大炮」的資本。

後金雖然也在持續攻略蒙古方面

但通向京師的關鍵通道仍然是遼西走廊

寧遠失則山海關不保,山海關失則京師不保▼

在天啟六年正月的寧遠之戰中,在紅夷大炮的晝夜轟擊之下,後金的楯車重甲被無情碾壓。努爾哈赤連攻三天不克,鎩羽而歸。寧遠之戰卻終結了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戰無不勝的神話,在後世的著述中,甚至努爾哈赤之死也被附會為在此戰中被炮擊致傷,鬱鬱而終。

大明這邊更是舉國歡喜,對於有功之臣,朝廷自然也不吝封賞,連殺敵最多的那門紅夷大炮,也被封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一時風頭無兩。

然而後金如同天命加身

厲害就厲害在雄主一個接一個的出

大明的袁崇煥則是殺一個少一個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

登州驚變

一年後,明軍在寧錦之戰中憑堅城大炮再度大破金軍。袁崇煥打造的寧錦防線牢不可破,後金再不敢正面纓其鋒。

受兩次大捷鼓舞,崇禎皇帝繼位後延續了向澳門購炮募兵的做法。

崇禎元年(1628年)10月,澳門軍官公沙·的西勞率領32人攜帶大炮10門以及其他火銃若干啟程赴京。隨隊的還有年屆七旬的葡籍傳教士陸若漢。不過,這支隊伍中滿打滿算只有7名葡萄牙人,其他人則來自印度、非洲的葡萄牙殖民領地。

一行人跋山涉水走了一年方才走到山東濟寧,正好趕上皇太極率軍取道科爾沁蒙古,破喜峰口而入關,包圍京師。公沙部隊聞詢後晝夜疾驅,差點在京師西南的良鄉縣一頭撞上金軍。

由於後金可以繞道蒙古南下,長城開始被多次突破

除京城外的整個河北地區慘遭蹂躪

以至京城周邊經濟凋敝,更加徹底依賴南方補給

(底圖:NASA)▼

雙方一時均不明虛實,葡兵後撤至涿州,在城頭上開炮震懾金軍。聽到紅夷大炮熟悉的「炸裂」聲,金軍不敢戀戰,向北退走。公沙部隊困守涿州一個多月,直到京城解圍之後才抵京赴命。

這次嚇退金軍也成了葡兵炫耀的資本,陸若漢甚至打算完成一個更龐大的計劃:招募數百葡兵自成一軍,作為先鋒出關收復遼土。

這個計劃有點瘋狂。明末朝政積弊如山,不是幾百個人幾十門炮可以解決的。但既然葡人有心報效,成本也尚能接受,崇禎帝也樂見其成。

和前兩次一樣,募兵過程異常順利。崇禎三年九月,一支四百餘人的大兵團就已經登船從澳門出發。

但是,明廷內部如跗骨之蛆的黨爭讓這個規模空前的海外募兵計劃中途夭折。

陸若漢率隊到達南昌時,朝廷翻然變計,下旨停召葡兵來京,隊伍就地解散,已經發下去的工資……不要了。

從徐光啟第一次購炮募兵開始,反對葡兵進京的聲音就從來沒有中斷過。除了「夷心叵測」之類的陳詞濫調外,還夾雜著廣東地方官員的利益糾葛。澳門事務向由廣東全權處理,葡人與北京建立直接聯繫,廣東當局就有可能失去這一壟斷地位,自然也少了侵漁中飽的機會。因此,廣東籍京官攻擊徐光啟猶為賣力。

崇禎帝剛愎而多疑,議論交織之下,半途而廢成了常態。

陸若漢返京後,與公沙部隊駐防登州(蓬萊)。期間,公沙隨明軍水師參加了皮島海戰,大勝而歸。

明廷雖將葡兵作為技術人才引進,但葡兵日常工作主要是操演炮術、訓練炮手,幾乎不曾投入戰陣,而他們唯一一次奮力死戰,對手卻是自己一手調教出的明軍。

崇禎四年九月,登萊巡撫孫元化麾下的遼人將領孔有德在吳橋發動叛亂,肆虐魯西北後回師進攻登州。登州城內外的遼兵紛紛倒戈,公沙率部力戰不退,戰死12人,重傷15人。陸老神父在生死關頭率領殘餘葡兵跳城牆逃脫,才讓這支部隊不至於全軍覆沒。

明軍用了十八個月才勉強擊敗孔有德叛軍。孔有德走投無路,渡海投降後金,帶走二十多門紅夷大炮和一隊接受過葡式訓練的炮兵,讓後金在火器裝備上意外實現彎道超車。而明軍則喪失了對後金僅有的一點優勢,「遼事」至此糜爛不可為。

半年以後,徐光啟含恨病逝。海外募兵一事,從此人亡政息。

參考文獻:

1.(明)徐光啟撰. 徐光啟集 上. 北京:中華書局, 1963.12.

2.(清)計六奇. 明季北略 上. 北京:中華書局, 2006.07.

3.孫文良,李治亭著. 明清戰爭史略.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10.

4.張小青.明清之際西洋火炮的輸入及其影響.清史研究集第4輯.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06.

5.董少新,黃一農.崇禎年間招募葡兵新考[J].歷史研究,2009,(第5期).

6.黃一農.歐洲沉船與明末傳華的西洋大炮[J].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4,(第3期).

7.黃一農.明末薩爾滸之役的潰敗與西洋大炮的引進[J].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8,(第3期).

8.歐陽琛,方志遠.明末購募西炮葡兵始末考[J].文史,2006,(第4期).

9.劉鴻亮.明清之際紅夷大炮的威力概述[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第1期).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Michel Stevelmans / Shutterstock

相關焦點

  • 西方面軍的覆滅之役,巴甫洛夫如何在一周就丟光部隊和白俄羅斯?
    而對於守衛白俄羅斯的西方面軍而言,則是覆滅的開始,且他們距離覆滅只有一周了。一、西方面軍的防禦西方面軍的處境無疑是糟糕的,在戰爭爆發前他們還叫做西部特別軍區,戰爭爆發後沒多久才改名為西方面軍。然而我們的巴甫洛夫大將腦袋比較軸,在他的幻想之中,正面應該有德軍強大的裝甲部隊,正計劃從正面發動攻勢。他認為自己應該組織部隊實施"豬突戰術",將德軍的裝甲部隊死死扼住。
  • 明朝最精銳的三支部隊,第一支裝備世界一流,第二支吊打蒙古騎兵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明朝是通過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所以有強大的軍隊作為保證。當然,這些軍隊不僅建立了明朝,也保護了明朝幾百年的時間。和其他王朝一樣,明朝的部隊種類也非常多,戰鬥力也不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下明朝最競對的三支部隊,可以說戰鬥力都爆表。
  • 明朝覆滅、康乾盛世的基礎不是什麼帝王將相,而是那不起眼的番薯
    讀過不少關於明朝的書,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無論是哪本書一講到明朝滅亡,都會大義凜然說:「明之亡,罪在政治黑暗與制度腐敗。」其實也不然,如果明朝真的那麼黑暗又何以享國276年,且其政治與制度屬於「帝國行政史」,以此來論,大而無當。眾所周知,明朝是由李自成與張獻忠兩股農民軍所滅。這些農民軍從哪來的?陝北延安。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他們都是陝北人,他們所帶領的農民起義軍骨幹也以陝北饑民為主。
  • 明朝神機營,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比歐洲使用火槍還要早100年
    可以說,明朝的神機營是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類似於現在的特種部隊。神機營位於三大營之首(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當然古時候的營和我們現在的營級單位並不一樣,神機營的營本身就是指軍隊的意思而不是指軍隊的規模編制,實際上當時獨立的軍隊一般都叫營,比如神機營下屬部隊5000下營,其實就是5000戰馬組成的騎兵部隊。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這個要求在明朝那個大廈將傾的時期,是一個非常有利於明朝統治者的機遇,也是明朝最後的機會,但崇禎皇帝這時候卻是血性起來了,他高呼:「祖宗土地一寸不可分割。」於是徹底惹毛了李自成,而當時的明廷精銳部隊都在遼東,已經沒有多少可戰軍隊,最後還是調來名將賀人龍去作戰。
  • 日本帝國覆滅記——決定瓜島命運的海戰開打,美日打得有來有回
    當美日雙方為保護他們各自在瓜島上的部隊,繼續實施十分危險的供應運輸行動時,日本方面決定進行最後一搏,力圖奪取索羅門群島戰役的勝利。山本和日本最高統帥部決定傾其聯合艦隊的全部力量,掩護整編第38師團分乘11艘運輸船在瓜島登陸。
  • 「平安創建共參與 橫山公安在行動」「曹毛牛」黑社會組織覆滅記(上)
    請繼續關注《「曹毛牛」黑社會組織覆滅記(下)》。來源:榆林電視臺陝西法制網編輯
  • 民變蜂起、敵進我退、心理攻勢,明朝末期李自成靠什麼戰勝明軍?
    不過畢竟是散兵遊勇,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是四處搶掠,面對明朝的正規軍他們還是顯得有些不堪一擊。在轉移到河南的過程中,就有數十萬農民軍喪生。他們長期在山西、陝西與河南之間周旋,儘可能的避免與明朝精銳交鋒。
  • 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天災,該不該給明朝的滅亡背鍋呢?
    每次說起明朝滅亡的真實原因的時候,總有一個非常讓人同情的觀點冒出來,那就是明朝在滅亡的時候,整個地球正處於小冰河時期,當時各地的天災不斷,所以也就有了明朝的滅亡是因為天災的藉口。但是這並不是明朝滅亡的藉口,而這場天災也並不應該給明朝的滅亡背鍋。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也是歷史上的盛世年代,雖然比不上唐朝時期,可明太祖開闢的大明也讓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每一個朝代開闢的帝王都是英雄能辦事的,但是毀滅王朝的偏偏就是他們的後人自己作的。歷史上奪權的事情多,可是造成朝代的覆滅的大部分不是起義之人他們的野心,就是這些帝王暴政之下產生的必然結果。
  • 崇禎帝死後,明朝本還有一絲復國的希望,結果還是被自己人玩死了
    >舉報   1644年多爾袞和吳三桂達成合作,清軍正式進入中原,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這時候歷時276年的大明朝宣告覆滅
  • 這個華人在海外「發跡」成為國王,明朝數萬民眾渡海投奔
    1397年(明洪武三十年),位於東南亞爪哇島上的滿者伯夷國派出海軍攻打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王國,使該國的舊王朝覆滅。混亂之中,旅居三佛齊的華人將來自廣東南海的梁道明擁立為新的三佛齊國王。聽聞梁道明稱王,數萬明朝的民眾從廣東渡海,爭相到三佛齊投奔梁道明國王。
  • 明朝的神機營比歐洲的火槍隊都早100年,竟然抵擋不了滿清的進攻
    在明朝的時候,朱棣就建立了一支用火藥作為武器的軍隊,叫做神機營,這個部隊甚至比歐洲的火槍兵都要早快100年。可以想像,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聰明,了解了火藥的威力之後,能夠把它作為武器。這支部隊也成了明朝當時最直接管理指揮的機動部隊,沒有戰爭的時候,就保衛都城,成了明朝禁衛軍之一,可想而知,有著很至高的地位。有戰爭的時候,就可以對外打仗,完全壓住對對手的進攻。
  • 明朝有個武器,不輸現在的武器,靠此曾多次擊敗西方一列強
    明朝時期的火器部隊非常完善與強大,曾經多次擊敗了荷蘭來犯之敵,除了有火銃可以進行遠程攻擊之外,明朝甚至還研發出了火箭炮。不過當時的火箭炮是比較落後,並且只具雛形的,明朝軍方的目光也是比較長遠的,他們意識到了火器對戰爭的重要性,並且還創建了火器營以及軍器居,這些奇淫巧匠都是用來研發火器的,後來就有人研發出了神火烏鴉。
  • 明朝和後金的寧遠之戰,紅夷大炮力挽狂瀾
    在明朝和後金的寧遠之戰中,紅夷大炮對明朝此戰的勝利,幾乎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1.孫承宗被閹黨排擠,袁崇煥孤守寧遠。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先後攻陷了大明的遼東重鎮遼陽和瀋陽,此時明朝在遼東的勢力急劇壓縮,在經略遼東的東林黨幹將孫承宗的支持下,袁崇煥不斷加固寧遠城。
  • 美國太空部隊:即將發射載人火箭,組建太空人部隊
    美國最新的軍事——美國太空部隊,在2019年12月成立,主要任務是保護美國的太空資產和太空利益,目前美國太空部隊主要進行火箭發射任務和測試,任務主要集中在地面進行。然而美國太空作戰部隊的司令部負責人近期表示,美國太空部隊將挑選時間,將太空人送到太空,組成「太空人部隊」。
  • 坐寇理論的失效:明朝拒絕向利益集團徵稅
    明朝的財政困境 到了明朝末年,明政府的財政已經瀕臨崩潰,面對關外女真人和中原農民軍的雙重危機,明朝的軍費連年攀升,到了1620年,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000多萬兩。
  • 最早的火槍隊出現在明朝,于謙率領5000「神機營」,大敗蒙古鐵騎
    明朝經過和蒙古的土木堡之戰後,損失慘重,徹底改變了明朝對蒙古的上百年的軍事優勢。土木堡之戰蒙古鐵騎已經直接攻打到了北京城外,明朝的將士們都無心迎戰,紛紛想要逃跑。神機營話說「神機營」是一個怎樣的部隊呢?
  • 十八軍的覆滅:淮海戰前胡璉離職,劉伯承說拼光中野也要打掉它
    作為軍長的胡璉此時成了國民黨的「救火隊長」,針對胡璉所部戰鬥力極強的特點,毛澤東提出了「拖死胡璉」的戰法,即不與之作面對面的硬拼,他在一份下發給部隊的文件中批示「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待機取勝。」胡璉的十八軍已然被盯上,難逃覆滅的命運。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明白,清朝統治者愚昧到了什麼地步
    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詳盡地闡述了清朝滅亡的原因,統治者的無知無疑佔據了首要地位,空口無憑,我們僅需要看看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就會明白當時清朝統治者愚昧到了何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