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15分,沿著蘇德邊境線展開的德軍開始按照計劃對蘇聯境內目標進行壓制。7000餘門各型火炮和1000餘架各型轟炸機的強大火力,瞬間就籠罩了蘇聯腹地的機場、各級指揮部和交通樞紐。對於大多數蘇聯人而言,這意味著漫長的衛國戰爭的開始。而對於守衛白俄羅斯的西方面軍而言,則是覆滅的開始,且他們距離覆滅只有一周了。
一、西方面軍的防禦
西方面軍的處境無疑是糟糕的,在戰爭爆發前他們還叫做西部特別軍區,戰爭爆發後沒多久才改名為西方面軍。番號的改變對於現狀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坐鎮指揮的德米特裡·格利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大將沒有做出過任何準備,哪怕是在此前已經收到了有關於德國可能進攻的警報,也沒有做出任何防範準備。甚至於他還有大批的裝備囤積在倉庫裡,因為長時間沒有進行有效的保養,所以現在這些裝備已經成為了廢鐵。
但真正要命的在於他的部署方式,巴甫洛夫似乎對於白俄羅斯的防禦部署有極大的偏差。任何一個軍校生在學習軍事指揮課程時,都應該被自己的教官告誡過,突出部從來都不是適合防禦的位置,在突出部進行防禦的部隊必然被敵方重創,甚至是被敵人從兩翼合圍殲滅。可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得到的情報卻是,巴甫洛夫將第3、4、10集團軍送到突出部一線,而且這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突出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
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位於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以西,是突入波蘭境內的一塊弧形區域,南北寬度約在100公裡左右。按照蘇軍的既定計劃,他們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有諸多防禦據點,用來阻攔德軍可能的進攻。而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後面,還有兩道野戰防線用來進一步遲滯德軍的進攻(建國初期的舊防線),最後一道是明斯克地區的舊築壘地帶,也就是所謂的"史達林防線"。如果按照計劃,那麼這些防線將能起到遲滯德軍進攻的目的,並最後擋住德軍的進攻。
然而和巴甫洛夫對線的德國陸軍元帥 馮·博克元帥卻通過東線外軍處的戰前偵察得知,巴甫洛夫將自己的三個集團軍送進了位於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第一道防線裡,後續三道防線則兵力十分空虛。馮·博克完全無法巴甫洛夫的想法,因為這在軍事上是自絕生路,他實在搞不清楚巴甫洛夫究竟想要做些什麼。馮·博克思考後還是決定是放棄理解巴甫洛夫的思維,因為他意識到巴甫洛夫已經將勝利送到了他的手中。
二、雙方的策略
馮·博克元帥肯定不知道巴甫洛夫怎麼想的,但是現在天大的機會就擺在眼前——蘇聯在白俄羅斯的是蘇聯陸軍最精銳和驍勇善戰的67萬餘人,也是整個蘇聯陸軍的精華所在。如果能夠一舉吃下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蘇軍,那麼基本上白俄羅斯就註定要落入德軍手中。現在就是個天賜良機,有鑑於之前的空襲和炮擊,他對面的蘇軍已經損失慘重,空中力量幾乎消耗殆盡。而蘇軍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兩翼已經是門戶大開,德軍可以放心大膽的發動攻勢了。
有鑑於此,馮·博克元帥立刻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部隊從兩翼發動攻擊,北面由德軍第九集團軍和第三裝甲集群組成,從德國的蘇蘇伐烏基地區切入蘇軍戰線。而南面則是德軍第四集團軍和第二裝甲集群,從布列斯特出發,沿著普裡皮亞特沼澤北部邊緣推進。這兩支部隊的任務明確,是打算一舉突破蘇軍兩翼,然後以步兵為主力開始形成包圍圈,而兩個裝甲集群則向明斯克推進,一舉攻克白俄羅斯的重鎮明斯克,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將67萬蘇軍一舉吃掉。
馮·博克的計劃起初較為成功,蘇軍根本沒有做出什麼有效的防禦就被突破了國境線,德軍部隊高速切入了蘇聯領土。事實上,巴甫洛夫這個時候其實還有機會阻止馮·博克的進攻。因為馮·博克得到的情報有嚴重錯誤,巴甫洛夫的三個集團軍實際是拆散的,沒有全部集中在幾個孤立的點上,而是分布在明斯克以西的各處防線和防禦要點上。如果按照蘇軍既定的防禦計劃,那麼德軍應該是在穿透了蘇軍的防線後,在明斯克防線上失去進攻能力。
然而我們的巴甫洛夫大將腦袋比較軸,在他的幻想之中,正面應該有德軍強大的裝甲部隊,正計劃從正面發動攻勢。他認為自己應該組織部隊實施"豬突戰術",將德軍的裝甲部隊死死扼住。於是巴甫洛夫在6月22日凌晨4點左右,直接下達了進攻命令,要求第3、4、10集團軍集結於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準備和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決一死戰。可他不知道是,他的正面其實根本沒有那許多的德軍裝甲部隊,反倒是他這一道命令,把蘇軍從防禦陣地裡帶了出去,一頭扎進了德國人精心炮製的包圍圈裡。
三、不利的戰局
巴甫洛夫很可能是在研究了法國戰役之後,才有了這麼一個錯誤認識,因為法國戰役其實就是德軍兩翼鉗制英法聯軍,然後從中央進行了突破。再加上巴甫洛夫認為,未來戰爭是不會在局部戰場上出現旅級以上的戰鬥。但可惜的是,此次德軍不僅是沒從兩翼發動進攻,而德軍的兩名裝甲指揮官海因茨·古德裡安和赫爾曼·霍特都是那種,你給他一公裡的縫隙,他們能塞進去整個裝甲集群的人。也就是說,巴甫洛夫不僅沒有等來和德軍裝甲部隊決一死戰的機會,反而把自己的後路給斷送了。
更要命的是,現在巴甫洛夫自己也不在位於明斯克的方面軍司令部裡,他在6月22日下達完命令之後就人間蒸發了,司令部的留守人員根本聯繫不上巴甫洛夫。實際上巴甫洛夫此時已經到了第13集團軍的司令部裡,這是因為在德軍的破壞之下,巴甫洛夫無法和部隊進行有效的通訊,所以他就選擇自己到各部隊去下達作戰命令。可這位粗心大意的巴甫洛夫大將忘了留下自己的電臺通訊頻道,以至於司令部根本無法聯繫上他。等於說,現在如果前線出現任何變故,巴甫洛夫和方面軍司令部都無法做出任何反應了。
而蘇聯西方面軍發動的倉促反擊也沒有任何效果,部隊在6月22日和6月23日的反擊不僅沒有效果,還被迫放棄了大片的陣地,以至於自己和西北方面軍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同時巴甫洛夫的部隊本就缺少裝備,甚至於是連彈藥都不夠,整個西方面軍的裝備缺編率達災難性的70%,彈藥和油料更是嚴重不足,很多師的物資只能維持三天的作戰,就這點物資還是戰爭爆發前緊急下發的。等於說,現在這道不合時宜的進攻命令,葬送了西方面軍僅存的防禦能力,而這道命令遠遠要早於蘇軍總參謀部下達的"第三號命令"。
現在的情況已經惡劣到了極點,相當一部分的蘇軍部隊已經慘遭失敗,並且被德軍分割包圍,沒有被包圍的部隊也處在岌岌可危的狀態之中。而且隨著蘇軍在前兩日的失敗,原本應該起到作用的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遲滯防線也徹底失去了作用,各部隊或是被消滅在曠野裡,或是被壓縮到據點裡。現在整個防禦計劃已經宣告破產不說,西方面軍還在按照巴甫洛夫的命令趕往這裡,等於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和明斯克之間已經沒有什麼部隊保護了。恰恰也是此時,德軍出現在蘇軍領土兩百公裡處,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被德軍變成了合圍圈。
四、西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的覆滅
事實上,在6月23日,蘇軍總參謀部就通過各種方式搜集來的零散情報和一些偶爾會傳來的前線部隊的匯報,判斷出了西方面軍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並且派出了格裡戈裡·伊萬諾維奇·庫利克元帥乘坐飛機去警告巴甫洛夫,希望挽回西方面軍的敗局。但庫利克元帥也不知道前線已經惡化的比想像中還危險,他本欲讓飛機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上空轉一圈,以便於他了解戰場情況,卻不料遭遇到了德國戰鬥機的攻擊。好在飛行員技藝高超,愣是在不利情況下將飛機迫降到了地面,這才讓庫利克撿回了一條命。
但很不幸的是庫利克現在自己也掉進了包圍圈裡,而且電臺還在迫降時摔壞了,根本聯繫不上西方面軍司令部,只能派遣參謀去尋找援軍。等到第10集團軍的搜救部隊找到庫利克的時候,庫利克正坐在一輛T-34中型坦克上,揮舞著手槍指揮不知道從哪聚攏的部隊,與德軍殊死交戰之中。而這一切是巴甫洛夫不知道的,巴甫洛夫此時還在第13集團軍的司令部裡,給他的部隊下達不切實際的進攻和堅守命令。即便是德軍已經將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蘇軍合圍了,他做出的對策也是將西方面軍所有的預備隊前調,希望以此解除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之圍。
這一舉動正中德軍下壞,因為巴甫洛夫已經把明斯克築壘地帶最後的守軍前出了,等於明斯克已經沒有任何部隊在防禦了,而位於明斯克的方面軍司令部根本就不知道這道命令是怎麼來的。現在整個明斯克已經算是徹底完蛋了,因為德軍的第二裝甲集群和第三裝甲集群根本就沒有停下腳步,他們的目標根本不是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蘇軍,主力仍舊在向明斯克挺進。德軍的意圖十分明顯,希望在明斯克形成一個更大的包圍圈,將整個西方面軍的部隊一口吃下。而巴甫洛夫雖然在6月25日接到了蘇軍總參謀部的電報認識到了錯誤,並在6月26日要求各部隊向明斯克方向突圍,卻也已經是為時已晚了。
戰況發展到這一步,白俄羅斯已經徹底完蛋了,沒有任何挽救的機會。在6月26日抵達明斯克的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大將看到的也是一個超級爛攤子,整個明斯克已經是無兵可守,甚至於在明斯克郊區已經發現了德軍的小股裝甲部隊在遊蕩。這一切都證明,明斯克或者說整個白俄羅斯已經徹底失去了價值,註定要被德軍的兩個裝甲集群攻陷。朱可夫向蘇軍總參謀部發報,建議調集部隊在明斯克後面廣袤的平原上布置梯次防線,遲滯德軍對莫斯科的進攻。這在實質上就等於默認了明斯克的丟失,乃至於是做好了整個白俄羅斯丟失的準備。
結語
從6月22日到6月26日不過才五天,西方面軍已經徹底敗北,明斯克也不得不在28日放棄,西方面軍各部隊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試圖從德軍的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明斯克包圍圈裡突圍出來。至於巴甫洛夫這個敗軍之將則在28日下達了突圍命令下達之後,就立刻丟棄了西方面軍的部隊,獨自坐上飛機逃跑了。至此,整個西方面軍主力大部被圍,包括庫利克元帥臨時接手指揮的第10集團軍在內,僅有不足二十萬人突出升天,其餘部隊均在包圍圈中被德軍消滅。從戰爭爆發開始算,剛剛好是一周的時間,西方面軍和白俄羅斯就不復存在了。
參考文獻:《被處決的蘇軍英雄:巴甫洛夫大將》
《蘇德戰爭前十天的悲劇》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