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處死巴甫洛夫大將,是因為巴浦洛夫太犯二了,他犯二的指揮直接葬送了整個蘇聯西方面軍。
巴甫洛夫在戰前可以說是史達林的愛將,他早年參軍,一戰時期就加入俄軍,十月革命後轉投了紅軍。他成名於西班牙內戰,回國後委以了重任,他是蘇聯最早組建的兩個坦克團的團長之一(另一位是朱可夫),後來又當上了裝甲坦克部部長。
▲巴甫洛夫大將
雖然擔任了坦克兵方面最為重要的官員,但他顯然對坦克戰沒有多少認識,甚至曾經建議取消坦克兵團,讓坦克給步兵當支援武器,在他的眼裡坦克在戰爭中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當然我們都知道二戰時期坦克成為了陸戰最為主要的武器,德國人的閃電戰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將坦克當成了主攻力量,組建了專門的坦克裝甲兵團,而步兵、炮兵、空軍等等兵種都作為坦克兵團的輔助兵種使用,從而獲得了不少重大勝利。不過還好他及時高升,到了白俄羅斯擔任西部軍區司令,不然蘇聯的戰術水平還真得退化到一戰時期了。
就性格來說,巴甫洛夫是個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文藝範將軍,他是個骨灰級的電影愛好者,經常給報刊寫些影評,如果放到今天他非常適合去做自媒體,其網紅程度絕對會超過我們的局座大人。不過或許寫影評在蘇聯領導人當中比較流行,後來勃列日涅夫也非常喜歡寫影評。
▲放到今天,巴甫洛夫的網紅程度肯定超過局座
1941年6月22日,就在德國發動進攻的時候,身為西方面軍司令的巴甫洛夫還在俱樂部裡有滋有味地看著電影。當總參謀部要他加強防範的通知送到他跟前的時候,他認為德國人不可能會向他發動進攻,當時他已經完全沉迷在電影的世界中了,不耐煩地回了通知電話後又回去接著看片去了。
兵力部署方面,巴甫洛夫可以說是犯了嚴重的錯誤,甚至是非常浪漫主義了。他領導的西方面軍下轄4個集團軍:第3、4、10和13集團軍,他把其中的3個集團軍部署在了邊界附近的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這塊地區是蘇聯與德國瓜分波蘭後,突入波蘭的一塊弧形區域,位於白俄羅斯的最西端,其南北寬度只有100公裡,如果德軍在這裡發動鉗形攻勢,那麼西方面軍四分之三的部隊就很容易會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就被德軍合圍。
巴甫洛夫將第3、4、10集團軍分別部署在了突出部的北、西、南三面,屬於兩肩挑一頭的陣型,如果是進攻的話,這樣的陣型問題不大。但如果是防守的話,這樣的陣型就等於是把脖子伸出去讓對方砍了。
▲巴甫洛夫危險的排兵布陣
巴甫洛夫如此的排兵布陣,其實早就有人提醒過他了,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早在德國進攻蘇聯前一年,作為蘇聯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在視察西方面軍的時候就跟巴甫洛夫說過這個問題,朱可夫認為巴甫洛夫的陣型會很容易讓對方「包了餃子」。可巴甫洛夫並不認同朱可夫的說法,把朱可夫給硬懟了回去。為了證明巴甫洛夫軍事訓練的成果,當時還在西部軍區進行了一次模擬攻防演習,巴甫洛夫率領紅軍防守,朱可夫率領藍軍進攻,演習的過程其實和後來德軍進攻巴甫洛夫西方面軍的情況一樣,巴甫洛夫部署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三個集團軍被朱可夫的機械化兵團毫無懸念地南北合圍了。但巴甫洛夫不以為然,沒有把這次演習當回事,可打死他都沒想到,這次演習就是之後德國人進攻的彩排。
巴甫洛夫的對手是德軍的主攻部隊中央集團軍群。在戰前的時候,蘇聯方面認為德國人的主攻方向會是西南的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是蘇聯的大糧倉,並且有大量的煤炭資源,同時從西南的烏克蘭方面還可以進攻高加索地區,獲取哪裡的油田。站在資源的角度來說,德國人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南方,當然希特勒一開始其實也是這樣想的。但德軍閃電戰從來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對方的首都為目標,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出於種種原因最終向德軍參謀部妥協了,將德軍的主攻方向放在了莫斯科,也就是中央集團軍群的方向上。
開戰的時候,德軍在中央集團軍群部署了51個師,並將4個裝甲集團軍中的2個分配給了中央集團軍群,其裝甲部隊的數量佔了東線德軍的一半,而中央集團軍群兩個裝甲集團軍的指揮官是霍特和大名鼎鼎的古德裡安,可以說中央集團軍群集結了德國最為主要的進攻力量。蘇聯出於戰前的判斷,將主要兵力都部署在了南方,尤其是西南方面軍,擁有58個師,其中有16個坦克師和8個摩託化師,而西方面軍則只有44個師,裝備方面也遠遠不如西南方面軍。
巴甫洛夫的這種部署直接把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博克元帥給樂抽了,戰爭一開始他就命令古德裡安和霍特率領他們的裝甲集團軍從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南北兩翼發動突襲,直接往明斯克方向殺去,在佔領了明斯克後就直接把西方面軍團團包圍了起來。其實在實戰中古德裡安和霍特的進攻就跟一年前演習中朱可夫的進攻一模一樣,巴甫洛夫之前在演習中吃了一次虧,在實戰中還是因為同樣的問題又吃了大虧。
就在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幾乎全部被包圍的時候,巴甫洛夫在哪兒呢?巴甫洛夫竟然失蹤了,方面軍司令部找不到他人。這可就急壞了遠在莫斯科的蘇軍總參謀部,此時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的蘇軍三個集團軍已經被完全包圍,如果不立即組織突圍這幾十萬人馬就全軍覆沒了。就在這樣的時刻,巴甫洛夫竟然在13集團軍司令部,此時的巴甫洛夫已經完全慌了神,喪失了判斷戰局決策的能力。而且作為一個方面軍的司令,待在一個集團軍司令部裡用一個集團軍的資源為一個方面軍做決策,這當然就是亂來了。在13集團軍裡他基本只能得到13集團軍的情況,而他下轄其他集團軍的情況根本就無法在第一時間送到他這裡,當情報送到方面軍司令部的時候,送情報的人員還要再跑到13集團軍司令部,這個中間所費的周折就可想而知了。而且當情報人員把情報送到方面軍司令部的時候,也並不一定知道巴甫洛夫其實在13集團軍司令部。
▲德國人的進攻直接把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包了餃子
這個時候如果巴甫洛夫坐鎮方面軍司令部,立即組織前方軍隊有序撤退,都集結到明斯克附近,說不定他的西方面軍還有一線生機。但自願委身於集團軍司令部的巴甫洛夫自然是沒這個機會了,很多重要的情報一直擱置在了方面軍司令部裡,他走的時候也沒說自己去哪兒了,所以上級找不到他,下級也找不到他,西方面軍一時間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
在這樣一種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巴甫洛夫還頭腦發熱,命令部隊組織反擊。巴甫洛夫心裡想的是,自己手上有大幾十萬人,還是很闊綽的,這幾十萬人就是跟德國人去耗,也能耗死德國人。當然他下令反擊也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部隊有著迷之自信,他認為自己的4個集團軍齊裝滿員,而德國人只是靠著坦克打衝鋒,沒有步兵配合坦克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德國人不可能能把他圍殲。於是蘇軍華麗的反擊在巴甫洛夫的指揮下開始了,駐守在明斯克附近的13集團軍以及所有的預備隊都被巴甫洛夫調了上來,加上突出部的3個集團軍全部都拿出去打起了反擊。這樣一來駐守在明斯克的部隊就只剩下了2個師,他的這一調動就等於是把自己的後方讓給了德軍。
巴甫洛夫出昏招,可古德裡安和霍特卻根本就不含糊,分別帶著自己的裝甲集團軍在6月26日(開戰後4天)衝到了明斯克城下。明斯克城內2個師的守軍面對2個裝甲集團軍的進攻,雖然也做出了英勇的抵抗,但無奈德軍太多太兇猛,1天時間下來明斯克就被古德裡安和霍特給拿下了,至此西方面軍被完全包圍。
▲德軍在古德裡安的帶領下一路狂飆突進
根據古德裡安的回憶,當他佔領明斯克後,他看到的蘇軍都在無序地潰逃,此時的蘇軍西方面軍已經完全陷入了混亂,各種指揮如同一團漿糊。而巴甫洛夫此時還在玩兒失蹤,一天到晚神龍見首不見尾,總是處在失聯與半失聯的狀態。無論是下屬還是上面的總參謀部都聯繫不上他。此時的巴甫洛夫還待在他所鍾愛的13集團軍司令部裡,看著地圖夢遊般地指揮著一支支早已不知道去哪的部隊。而他的部隊去哪兒了呢?其實早在6月24日(開戰後2天)蘇軍最高統帥部就命令他在突出部的第3、第4、第10集團軍後撤,但巴甫洛夫竟然把這份命令扣留了一天,至於為什麼被他扣留了一天至今還是個謎。到了25日晚間的時候,古德裡安和霍特還沒有完全形成合圍,巴甫洛夫便想乘著這個機會趕緊組織撤退了。
▲古德裡安成為了巴甫洛夫的噩夢
在發布撤退命令的時候,巴甫洛夫的通告也充滿了藝術氣息,或許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文筆,他的通告是這樣說的:我親愛的第3、第4、第10、第13集團軍的司令員們,今天也就是6月25日夜間,各部隊可以在晚上9點組織撤退,大家要做好準備,保持秩序。我建議大家撤退的方式是讓坦克打先鋒,這樣就有衝擊力。然後讓我們英勇無敵的騎兵和威力驚人的反坦克部隊殿後,這樣可以有力地阻擊敵人的追兵。大家一定要跑快點,因為德軍每天都會前進六七十公裡,你要跟他們賽跑...(中間省略一萬字),最後還貼心地提醒,運力不足的可以徵集附近的馬車、板車、小推車等。就這樣的命令讀起來其難度也趕上高中的語文閱讀了,發報員發出去,接收員接收後還要破譯,而俄語一個單詞往往有幾十個字母,這樣的命令下達下去還要層層傳遞,從集團軍到軍、師、旅、團級等單位,還經常要遭遇通訊不暢的問題,這種命令造成的混亂也就可想而知了。
撤退命令一下達,他就失去了整個西方面軍的指揮了,一時間各部隊便各顧各地撒腿撤退,本來就沒有鬥志的前方將士一聽到撤退的命令便都帶著自己的家眷開始跑,部隊的建制一下子全沒了,幾十萬人帶著家眷直接就成了逃難。蘇軍要撤退,德軍是不會讓他們跑的,瘋狂地圍堵蘇軍,由於缺口附近的德軍兵力單薄,又沒有裝甲兵的支援,這個時候的蘇軍也是拼了,為了活命不顧傷亡地展開了猛衝, 在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後,才有一部分蘇軍衝出了德軍的包圍圈。
就在西方面軍被德軍包圍的時候,遠在莫斯科的史達林對西方面軍的情況卻基本一無所知,完全懵逼。諷刺的是當時的蘇聯還是在6月29日通過德國電臺明斯克大捷的廣播才知道了西方面軍的情況。到了這個時候蘇聯最高統帥部才知道明斯克丟了,西方面軍被包圍了。
開戰的前幾天對於史達林來說也確實是地獄般的經歷了,在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後,史達林宅在他孔策沃的別墅裡唉聲嘆氣了幾天後,才強打了精神重新出山。作為蘇聯重兵集團的西方面軍,在開戰僅幾天就灰飛煙滅,這對於蘇軍來說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軍隊損失如此慘重,也總要有人為此負責。而這個責任要麼是巴甫洛夫承擔要麼是史達林承擔,作為最高統帥的史達林自然是不會承擔這個責任,於是責任就落到了巴甫洛夫身上了。
回到莫斯科後,巴甫洛夫直接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史達林拒絕與他相見。史達林給法庭下達的命令是不許上訴,直接槍決。於是巴甫洛夫最終被槍決了。
總的來說,巴甫洛夫並不是一位將才。作為蘇軍最早的兩位坦克團團長之一,他與朱可夫同時被史達林看中,總的來說史達林更喜歡巴甫洛夫一些,這也是緣於巴甫洛夫情商極高,相對來說朱可夫軍事能力很強但情商就很低了。高情商使得巴甫洛夫的人緣極好,史達林也非常喜歡他,甚至對他的喜歡超過了朱可夫。可是在強敵當前的情況下,在開戰僅不到一個星期就喪失了整個西方面軍的重大失敗下,巴甫洛夫最終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