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將朱可夫元帥。 |
在70多年中,共有43人獲得「蘇聯元帥」(其中3人是「蘇聯海軍元帥」)。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身經百戰的精英。本期將以這最後的三位元帥為主人公,帶您回顧沉甸甸的歷史步履中,蘇聯元帥們的那些滄桑故事……
前蘇聯軍銜體系
「蘇聯大元帥」為第一級(僅史達林一人),其後便是「蘇聯元帥」(包括「蘇聯海軍元帥」),第三級是「軍兵種主帥」,第四級是「軍兵種元帥」。
元帥之最
最長壽的蘇聯元帥:1978年授銜的索科洛夫(1911-2012),享年101歲。
最短命的蘇聯元帥:1935年授銜的圖哈切夫斯基(1893-1937),年僅44歲,同時也是最早去世的一位蘇聯元帥。
最悲催的蘇聯元帥:1945年授銜的貝利亞,本是秘密警察頭目,史達林的心腹,二戰後被史達林授予元帥軍銜,成為蘇聯的「二當家」。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貝利亞被赫魯雪夫等人逮捕處決。
最無聊的蘇聯元帥:1976年授銜的勃列日涅夫。按理說他曾擔任軍隊幹部多年,二戰末為集團軍少將政治部主任,資歷不差。問題是他在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期間給自己授銜。此事被認為是這位勳章狂人的又一出鬧劇。
最後三元帥·第一章
年輕小夥當紅軍
二戰前 史達林大清洗處決功勳元帥
1935年,蘇聯首次授予了5位元帥。這5人不但在之前的內戰中建功無數,而且對於蘇軍的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遺憾的是,就在授銜後不久,史達林發動了自斷手足的大清洗運動,蘇聯元帥也在劫難逃。
首先遇害的是坦克專家圖哈切夫斯基,他曾力主實現蘇軍現代化、摩託化作戰,卻成為史達林的眼中釘。隨後,布柳赫爾(就是中國北伐軍顧問加侖將軍,曾獲得蘇軍第一枚勳章,擔任遠東地區總指揮)和葉戈羅夫(主張建立強大坦克兵和國土防空部隊)也先後被處決。
倖存的兩人中,騎兵將領布瓊尼軍事思想較為落後;伏羅希洛夫更是反過來成為史達林整肅的打手,將很多舊日同僚和部下送上黃泉路。到1939年,5位元帥被害3位,使得蘇軍現代化建設一落千丈。1940年,又對鐵木辛哥等3人授予蘇聯元帥軍銜,補足了5名元帥。但這不能彌補之前3人遇害帶來的重大損失。數年之後,德軍坦克和空軍向蘇聯發動「閃擊戰」,蘇軍遭到慘重損失。這時,三位被害元帥的英明才得以體現。
就在3位前輩元帥慘遭整肅時,最後的3位元帥則剛剛開始他們的軍事生涯。22歲的「老大」彼得羅夫、17歲的「老二」庫裡科夫都是在1939年參加紅軍,並進入軍事類院校實習深造。15歲的「老三」亞佐夫則還在農場幹活。這時候的他們三人,大概都深信整肅後的蘇聯紅軍依然舉世無敵。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未來將經歷多少酸甜苦辣,收穫多少榮譽和憂傷。
最後三元帥·第二章
開始徵途初立功
蘇德大戰 危急關頭忘生死 朱可夫最閃的星
1941年6月,德軍全線閃擊前蘇聯。初期,被整肅嚴重削弱的前蘇軍一敗塗地。危急關頭,蘇軍捨生忘死,越戰越強,終於挫敗德軍。在這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陸戰中,湧現了多位蘇軍名將。其中在二戰中晉升蘇聯元帥的有8人,他們是千萬大軍中的佼佼者。
這裡面最拔尖的無疑是朱可夫元帥。戰爭初期他建議放棄基輔後撤以保存實力,卻被史達林降職。蘇軍隨即在基輔被殲滅66萬人。血的教訓讓史達林意識到朱可夫的價值,開始對其重用。列寧格勒危急時,朱可夫受命奔去,接替無能的老元帥伏羅希洛夫,守住了這座孤城。此時德軍重兵直撲莫斯科,朱可夫再度臨危南下指揮,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1943年初,朱可夫指揮蘇軍全殲進犯史達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一系列彪炳戰績,使他在1943年實至名歸地晉升元帥,其後又指揮了庫爾斯克等一系列會戰,並最終揮師攻克柏林。也因此,朱可夫被稱為二戰中最優秀的統帥之一。
就在前輩元帥們揮灑才華的同時,最後的三位元帥也開始了自己的徵途。戰爭爆發前,20歲的「老二」庫利科夫官銜最大,他是邊境駐軍的偵察連中尉副連長。戰爭中,庫利科夫歷任摩託連長、坦克營參謀長,1943年起擔任坦克旅參謀長,參加多次戰鬥。24歲的「老大」彼得羅夫以少尉排長身份參加衛國戰爭,歷任連長、營長、師作戰科長等。戰爭結束時,他倆都是少校。而17歲的老三亞佐夫,則是以普通士兵的身份投身蘇德戰爭。但這並不妨礙他英勇作戰,多次立功與受傷。
最後三元帥·第三章
邁向龍門到巔峰
冷戰間 用核彈平西歐 老帥成眼中釘
二戰後,蘇美展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爭霸。在這數十年間,又有20多人先後晉級元帥。其中大部分人都曾在二戰中浴血奮戰,戰功累累。尤其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授銜的12名元帥,個個都是蘇德戰場上顯赫的人物。當然,也有少數戰功平平,憑資歷或政治職權上位的。
在漫長的對峙中,我們的三位主人公依靠自身努力和機遇,也在平穩上升,邁向「龍門」。三人中最先摘取桂冠的,是「老二」庫利科夫。他在1969年官拜駐東德蘇軍總司令,1971年更是成為蘇共中央委員。1977年,56歲的庫利科夫成為蘇聯元帥,並擔任華沙條約組織的總司令。當時蘇軍實力趕超美國,勃列日涅夫試圖「積極進攻」,庫利科夫則是軍事計劃的制定者。他規劃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其中不乏用核彈炸平西歐等駭人內容。
「老大」彼得羅夫則長期擔任遠東軍區的領導。上世紀70年代末非洲的歐加登戰爭中,彼得羅夫以顧問身份指揮衣索比亞軍隊,僅用7天即全線擊潰索馬利亞軍隊,在東非扶持了親蘇勢力。1983年,66歲的彼得羅夫成為蘇聯元帥。
儘管「老二」庫利科夫和「老大」彼得羅夫先後達到個人巔峰,然而蘇聯的國勢卻由盛轉衰。強大的軍事實力無法消除國內矛盾和盟友間的矛盾。內憂外患下,以戈巴契夫為代表的「改革派」走上舞臺。戈巴契夫奉行裁軍、與美緩和關係等政策,立場強硬的庫利科夫等「老派」將帥成為他的眼中釘。1989年,戈巴契夫撤銷了庫利科夫的華約總司令職務,代之以自己的親信。兩年後,華約解散。
作為戈巴契夫的支持者,「老三」亞佐夫在1990年被任命為最後一位蘇聯元帥,時年66歲。雖然當上了元帥,亞佐夫日子並不好過。他在應邀參觀美82空降師演習後,對美軍戰鬥力非常蔑視,但得知美軍工資時,無奈地說:「要是我能拿到美軍士兵的工資就好了。」
最後三元帥·第四章
發動政變不放槍
冷戰後 逝去的蘇聯和正逝去的元帥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政局動蕩,戈巴契夫卻把責任全推到軍隊頭上。再加上戈巴契夫「改革」帶來的巨大衝擊,軍隊與蘇聯總統矛盾激化,葉爾欽在暗中拉攏軍隊勢力,「老三」亞佐夫元帥的部下紛紛要求採取行動。
1991年8月,當戈巴契夫準備籤署解體蘇聯的文件時,「老三」亞佐夫和同謀者們發動了「八一九」政變。軍隊開進了莫斯科,企圖拯救蘇聯。但同時亞佐夫下令,絕對禁止開槍,第一線士兵連子彈都沒發。當葉爾欽帶著支持他的軍隊和民眾反攻過來時,很多部下要求軍隊採取行動。然而亞佐夫還是堅持絕不能讓同胞流血。於是,蘇聯的歷史不流血的結束了。亞佐夫和他的同伴被勝利者葉爾欽作為「陰謀家」投入監獄。諷刺的是,兩年後,當葉爾欽面臨類似情況時,他直接動用坦克攻打克裡姆林宮,造成了800多人傷亡。
1991年「八一九」時,43位蘇聯元帥尚有6人在世。3天後,阿赫羅梅耶夫元帥留下遺書後自殺殉國。奧加爾科夫元帥在1994年去世,索科洛夫元帥則在2012年去世。再加上今年庫利科夫的去世,43位蘇聯元帥僅剩兩人。
俄羅斯媒體稱,在蘇聯時期,「元帥」已遠遠超出「榮譽」的最高值。雖然「我們並不是很清楚地記得他們的經歷或成就」,但一提到「蘇聯元帥」,民眾仍然充滿無限的尊重與敬畏。蘇聯元帥是國家強盛時期的一個標誌,現在這個標誌即將全部消失。此外在1997年,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被授予俄羅斯元帥軍銜,他2006年去世後,沒有人再獲得元帥軍銜。
<IMG src="http://mil.sohu.com/s2012/junshijingbian/" frameborder="0" Width="630" margin Width="0" scrolling="no" 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