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清洗運動」是前蘇聯史達林時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在這場大清洗中,出席聯共(布)第十七大的1966名代表有1108人因反革命罪被逮捕,十七大選出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共139人,其中80%的被逮捕,並且全都被處死,列寧在世時的最後一屆政治局委員7人當中,列寧已逝世,除史達林外,其他5人:加米涅夫、託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李可夫、託姆斯基全都被處決,1919—1935年選出的31名政治局委員中有20人遇害,列寧主持的第一屆人民委員會15人中有9人被鎮壓,託洛茨基在國外被暗殺,4人在1933年以前逝世,最終活過這場災難的只有史達林一人,1935年進入人民委員會的26名委員中有20人被處死,活下來的只有莫洛託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米高揚、安德烈耶夫和李維諾夫6人,1936年10月到1937年3月底,大約有2000名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被逮捕,國防部、重工業部、外交部,以及國家計劃委員會均遭到毀滅性打擊。
同時,軍隊也遭到可怕的清洗,上世紀30年代,前蘇聯早期共有5名元帥,有3名遭到鎮壓,被槍殺的高級將領有:16名集團軍司令、副司令中的15人,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全部4名空軍高級將領,全部6名海軍上將,15名海軍中將中的9人,全部17名集團軍政委和副政委,29名軍政委中的25人,8萬名軍官中有3.5萬人遭到清除出軍隊、判刑、處死,這些僅僅是在高層清洗中有據可查的數字,此外,「大清洗」究竟抓捕了多少人,殺了多少人,關押了多少人,流放了多少人,沒有準確的記載和答案。1991年6月,前蘇聯解體前夕,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公布了一個數字:1920年到1953年,蘇聯約有420萬人遭到鎮壓,其中200多萬人是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受到鎮壓,曾在蘇聯和葉爾欽時代主持過平反工作的雅科夫列夫得出的數據則要大得多,他在2000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清洗中鎮壓的犧牲者達2000萬人,也許還要多,他認為,韋爾納茨基院士在1939年1月寫的日記中,提到被流放和監禁的總人數為1400-1700萬,「不會有什麼誇大之處」。
事件的起因:源於1934年的基洛夫被害案,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慕尼黑協定籤訂,前蘇聯處於嚴重的戰爭威脅之後,大清洗才不得不加以控制和收縮。
基洛夫是前蘇聯時期最有水平的領導人之一,與史達林的獨斷專製作風不同,他知人善任、作風民主,在他的領導下,列寧格勒成了全蘇最活躍和最有影響力的地方,在1934年蘇共十七大召開之前,基洛夫實際上已經成為蘇聯國內僅次於史達林的第二號人物了,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基洛夫在黨內的地位,十七大上,按規定對總書記史達林的鼓掌可達十分鐘,其他政治局委員則控制在兩分鐘之內,可在基洛夫講話結束時,臺下自發爆發了長時間的掌聲,也長達十分鐘,現有資料表明,在十七大召開期間,大會的許多代表,尤其是知道列寧遺囑的高級幹部曾在政治局委員奧爾忠尼啟則家裡舉行秘密集會,參加者有舍博爾達耶夫、基洛夫、埃赫、米高揚、柯秀爾、彼德羅夫斯基等人,會議商議由基洛夫代替史達林,但被基洛夫拒絕了,這件事後來被史達林知道了,在十七大選舉中央委員的等額選舉中,基洛夫得票最多,只差3票就滿票,而史達林得票最少,缺了270票,選舉委員會主席扎通斯基將情況告訴了卡岡諾維奇,後者說,必須讓史達林比基洛夫多得一票,還有一種說法是,史達林在得知情況後命令將反對他的選票全都銷毀,最後,扎通斯基向大會宣布投票的結果為:未投史達林的有3票,未投基洛夫的有4票。
十七大閉幕後,1934年12月1日下午,基洛夫來到斯莫爾尼宮,上到三層後,平時緊緊跟隨他的貼身警衛鮑裡索夫卻沒有緊跟在身後,而是在20步以外,基洛夫作為政治局委員,共有23名警衛,這時原本應在三層樓道值勤的警衛也不知為什麼不在,基洛夫獨自一人走向辦公室,這時,隱藏在樓道裡的兇手從背後向基洛夫頭部開槍,當內務部列寧格勒地方局局長梅德韋季急忙趕到時,竟然被不認識他的警衛給擋在門口,這些警衛是從莫斯科調來的,在沒有得到梅德韋季指令的情況下就替換了原有的警衛,醫生來後,確認基洛夫已去世,兇手尼古拉耶夫當場被捕,然而不知為什麼很快就被釋放了,甚至沒有收繳他的手槍,他是怎樣鑽進斯莫爾尼宮的,又是怎樣接近基洛夫的,目前都不清楚,基洛夫被刺後,史達林親自領導了案件的偵訊工作,在簡單審問了尼古拉耶夫之後,又準備審問鮑裡索夫,可押解鮑裡索夫的卡車在半路發生了車禍,鮑裡索夫當場死亡,醫療鑑定認為鮑裡索夫死於車禍,而1959年,倖免於難的幾位醫生證明,鮑裡索夫是被金屬擊打致死。
隨後所有的知情者全部被處死,所以有關基洛夫案件的真相仍是個迷,但這個案件無疑也為史達林開展大規模的鎮壓提供了藉口,很快,內務部就擬定了一份名單,並照單抓人,其後,史達林及其內務部的幫兇雅戈達、葉若夫等人又將事態進一步擴大化,炮製出所謂的「託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陰謀集團」,內務部是史達林時代的主要秘密警察機構,也是上世紀30年代蘇聯大清洗的主要執行機關,類似民國時期的軍統,他們製造了大清洗中的一樁樁冤案,內務部的雅戈達對找到的所謂託洛茨基在蘇國內反黨集團的聯絡人許諾:只要他們聽話,他將保證他們性命無憂,而且承認這些指控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果然,這招很管用,在審判格裡茨曼、皮達可夫和羅姆時,他們三人為了保全性命,非常配合,分別在法庭上對其餘被告做出了託派分子的指控,隨後這三人被秘密處決。
為了讓被告招供,內務部還「因人而異,對症下藥」,賴因霍爾德因為與加米涅夫等人有私交,因而要他承認參與後者組織的陰謀活動很不容易,審訊他的莫爾恰諾夫於是便偽造了一份蓋有內務部鮮紅大印的特別會議決定,上面寫著鑑於賴氏的罪行,決定將其槍斃,家屬流放西伯利亞,然後莫爾恰諾夫以老朋友的身份勸他向葉若夫寫一份赦免申請,以免家屬受牽連,賴氏信以為真,便寫了一份申請交了上去,他很快得到回覆,葉若夫同意赦免他及他的家屬,不過前提條件是他必須幫助國家揭露「託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集團」的罪行,賴氏為保險起見,提出要有一位中央代表當面向他宣布,並認為他沒有犯任何罪行,只是因為國家的利益需要他做這樣的招供,不久,葉若夫便來到獄中,以黨中央書記的身份向他保證,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證明對黨的無限忠誠,有了這個保證,賴氏便一反常態,對揭露託—季集團變得空前熱心,他不但供認了自己是託季聯盟的一分子,而且還供出了從加米涅夫到列寧逝世後曾擔任過蘇聯政府首腦的李可夫、原政治局委員布哈林以及託姆斯基等一大串大人物,他說這些人都是託季反黨聯盟的成員,其供詞經史達林審閱後,稍做增刪就發回內務部,隨即便成為大審判和進一步抓捕的重要證詞。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都是老布爾什維克和列寧的忠實追隨者,是蘇聯的締造者和有著共產主義信仰的革命家,要讓他們低頭認罪並非易事,但史達林深信,只要找準對手的弱點,就不怕他不屈服,1935年,前蘇聯政府頒布了一部世界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法律條文,其中規定:12歲以上少年對於所犯各種罪行,應負與成年人相同的責任,直至被判處死刑。看來,史達林已找到了對付加米涅夫的「死穴」,加米涅夫的「缺陷」就是舐犢情深,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在空軍服役,另一個正在讀中學,都已年滿12歲,負責與加米涅夫談話的內務部人員奉史達林之命告訴加米涅夫說,如果他拒不認罪,就把他的兒子也扯進「託—季恐怖中心」去,並告訴加米涅夫,賴因霍爾德已供認,加米涅夫的兒子曾和他的兒子在某公路上追蹤過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和史達林的汽車,並準備殺害他們,當加米涅夫看到賴氏的供詞後,竟然氣的渾身發抖。
而針對另一位老革命家季諾維也夫,瓦解他心裡防線的則是黨的最高利益,莫洛託夫曾勸告他:「您向黨撒過多少次謊?您的謊言給黨造成了多少次傷害?現在,為了黨的利益,建議您誹謗自己,目前,在託洛茨基分裂工人運動和德國人準備進攻我們的時候,您的謊言無疑能夠幫助黨,這一點不容拒絕,要討論什麼呢?如果黨的利益要求這樣做時,我們不僅應該獻出我們微不足道的名譽,還應該獻出生命。」這樣,不堪肉體和心理折磨的季諾維也夫終於提出與加米涅夫作一次單獨的會面,之後兩人決定同意出庭,但條件是史達林必須親自證實葉若夫是以他的名義許下的諾言,他們這樣做完全是因為黨的利益需要。
會面時,史達林友情提醒他們:第一,法庭審判不是針對你們的,而是針對我們黨的死敵託洛茨基的;第二,既然你們反黨最猖狂的時候,我們沒槍斃你們,那麼在你們肯幫助國家與託洛茨基做鬥爭之後,我們為什麼還要槍斃你們呢?第三,兩位同志忘記了,我們布爾什維克都是列寧的學生和後繼者,我們不想讓老黨員流血,不管他們對國家有多大的罪過。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也被史達林的「真誠」所打動,以他們兩人的名義聲明,如果不槍斃所有的布爾什維克,不迫害他們的親人,並且今後也不再因為這些人加入過反對派而判他們死刑,那他們兩人就將出庭,史達林都滿口答應下來。
8月22日上午,即開庭的第4天,被告們都做了「最後陳述」,他們懷著能使自己的家庭和同志免遭迫害的希望,在法庭上進行著自我詆毀,唯恐讓史達林不滿意而成為其撕毀許諾的理由。8月24日凌晨2點30分,經過7個小時的庭審後,被告們面容呆板地聽著審判長烏爾裡希宣讀判決書,雖然他們清楚地聽到烏爾裡希在一一數落了他們的罪行後宣布將他們全部判處死刑,但是直到此刻,他們還不相信自己真的會被處決,還在幻想史達林會兌現他的許諾,生病的季諾維也夫是被抬到刑場的,就在臨處決前的一瞬間,季諾維也夫還在苦苦發出哀求:「同志們,看在上帝的面上,請給史達林打個電話吧!」而加米涅夫在被處決後,他的妻子、兩個兒子以及兄弟和弟媳也先後被處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被邀請參加審判的旁聽者,親眼目睹了審判經過,他們一致認為審判是公正的,一位英國律師甚至寫道:「我們又一次堅定地認識到控告是正確的、承認是正確的,判決是公正的。」
史達林在莫斯科共舉行了三次舉世矚目的大審判:除了這一次外;第二次是在1937年1月,受審判的「陰謀集團」是所謂的「反革命組織平行總部」,拉狄克、皮達可夫等人被處死;第三次是在1938年3月,受審判的「陰謀集團」是所謂「右派託洛茨基集團」,布哈林、李可夫等21人被槍決。這三次大審判,史達林把當年的老戰友都分別冠以「間諜」、「殺人犯」、「破壞分子」、「孟什維克」、「託派分子」等罪名予以槍決,託洛茨基由於在1929年時已被驅逐出境,因此缺席審判,但史達林也沒有放過他,後來派刺客前往墨西哥,將託洛茨基暗殺於住處。
當史達林正準備對軍隊下手時,納粹間諜乘機炮製「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準備投奔德國避難」的事件,內務部對情報不加分析,便於1937年6月抓捕了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其他七位高級將領,僅僅五天之後,軍事法庭就對他們進行了秘密審判,審判的時間很短,當晚九點鐘,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其他七名高級將領就被處決,9天後,又逮捕了980名軍隊各級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指控他們參與了軍事陰謀,8月,又逮捕了142名軍事領導幹部,而參與審判圖哈切夫斯基案件的布柳赫爾、卡希林等高級將領後來也被指控參與同一陰謀而被逮捕,根據偽造的材料被判處槍決。
當時支持史達林清洗的理論是:「社會主義建設越深入,階級敵人會更多地冒出來,對於不斷冒出來的階級敵人,當然就不能心慈手軟,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人民的犯罪。」大清洗中,那些眾多被無辜指控的革命志士和革命領袖居然被騙在法庭上公開承認自己一直在進行叛黨叛國的活動,這不禁讓人想起赫魯雪夫在二十大秘密報告中曾提到的著名笑話:史達林的菸斗丟了,貝利亞第二天就抓了10個小偷,他們全都招供偷了菸斗,而後來史達林則在自己的沙發下找到了那個菸斗。難怪有人說,在搞迫害方面,史達林的確是個天才,正是他親自導演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多幕騙局,而內務部更是羅織罪名的高手,貝利亞曾有一句「名言」:「給我帶來一個人,我就能給你找出他的罪證。」內務部也在「鬥爭」中摸索出一套獲取犯人「配合」的經驗,並取得了驚人的效果,通過這些冤案,史達林不僅處死了自己的對手,還讓他們備受難言的痛苦——為了「革命事業」,當眾自我詆毀,公開承認自己犯下了駭人聽聞的罪行,讓他們蒙受巨大羞辱——遭受全黨全國人民的聲討。
內務部是在當時各部委中最有權力的部門,他們不但擁有人數眾多的秘密警察,甚至還擁有一支自己的軍隊,他們比任何人都熟悉各部門和各個重要領導人的情況,雅戈達是史達林在清洗運動中的最大幫兇,掌握著許多別人聞所未聞的秘密,對於這樣一個「定時炸彈」,史達林當然不會讓他長期存在,在1938年的第三次審判中,他也登上了史達林的被告席,根據法庭證詞,雅戈達的主要罪行是直接策劃了對基洛夫的謀殺,在法庭上,他還最後一次恪盡職守地為領袖盡忠,檢舉揭發了包括史達林私人衛隊隊長保克爾在內的大量「同黨」,在他對別人執行過無數次死刑的內務部地下室,雅戈達也被以同樣的方式開槍打死,1940年2月4日,葉若夫也以鑽入內務部的間諜特務分子的罪名被處死。
大清洗時期的蘇聯無疑是一個恐怖的時代,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作家愛倫堡在其所著作《人,歲月,生活》一書中就描述了這個恐怖時期人人自危、風聲鶴唳的場景:「在我的熟人中間,沒有一個人相信還有明天,許多人都準備了一隻裝著兩套內衣的小皮箱,隨時準備一去不返。」由於濫捕無辜的行動大都在深夜進行,所以書中也多次提到人們夜裡對電梯、電鈴聲極為恐懼,「在1938年3月間,我常驚恐不安地傾聽電梯的聲音,當時我想活下去,同別的許多人一樣,我準備好了一個裝著兩套換洗衣服的小皮箱」。二戰時曾任駐美大使、後任外交部副部長的著名蘇聯外交家季維諾夫是愛倫堡的好友,從1937年起直到1952年病故前,他「經常把左輪手槍放在床邊的小桌上,如果深夜聽到鈴響,他就不再等待以後的事了……」
不僅在政治、軍事領域,就是科技工作者也未能逃脫厄運,世界聞名的育種學家、農業科學研究院第一任院長瓦維洛夫、植物學家米歇耶夫、著名外科醫生科赫、坦克設計師扎斯拉夫斯基、無後坐力炮發明者庫爾切夫斯基等等均被處死,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第一批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者、火箭科學研究所所長克列伊梅諾夫、「喀秋莎」火箭炮的發明者朗格馬克、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實用礦物學創始人費多羅夫斯基也都被逮捕,差點被槍決。
有一個實例充分說明了大清洗給科學家帶來的恐懼程度:一天夜裡,九點鐘,蘇聯國家天文館接到一個來自史達林辦公室的電話,要求迅速查明一個星座的名稱,可是當天的值班員裡亞奇卻不懂天文,他只不過是一個鐵路工人,被臨時抽調到天文館工作的,裡亞奇趕緊給館長馬洛夫打電話,馬洛夫也不懂天文,他是內務部的一名軍官,一個月前,原館長和幾名天文學家被「清洗」了,他剛調到天文館任館長,他趕忙親自驅車去找一個尚未被「清洗」的天文學家,他的好友和同事沃倫斯基,沃倫斯基被驚醒的時候,已是深夜十一點了,他聽到汽車馬達聲,接著是急促的門鈴聲響起,沃倫斯基一下突發心臟病死了,馬洛夫無奈,只得急忙去找另一位天文學家,車到目的地時,已是子夜一點多了,馬洛夫這次很小心,他提前熄火滅燈,上樓也是儘量放輕腳步,誰知剛上樓,就聽見「啪」的一聲,一個黑影縱身跳向窗外,從五樓重重摔到樓下……幾經周折後,馬洛夫終於打聽清楚了星座的名稱,期間他足足用了五個小時,害死了兩個人,馬洛夫自知罪責難逃,也做好了自盡的準備,當他接通電話時,史達林已經休息了,事後工作人員告訴他事情的經過:昨晚莫洛託夫和卡岡諾維奇在陪史達林夜宴時,為天上一個星座的名稱小有爭議,史達林說,這事容易,打電話問天文館就好了,史達林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使兩位頂尖天文學家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