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所長
最近又有一個新梗悄然興起
而且名字挺長
叫做——
巴甫洛夫青年
▲簡稱巴氏青年
在解釋這個梗之前
我們先來一起回憶一下
在中學階段生物課的學習中
我們都學習過的那個非常著名的實驗——
巴甫洛夫的狗
簡單給大家複習一下:
有一個叫巴甫洛夫科學家,養了一條狗子。
他在每次給狗送食物之前,都會打開紅燈、同時搖起鈴聲。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狗子形成了一種反射。
只要一亮起紅燈,或者一響起鈴聲,狗子就開始流口水,等待食物的到來。
這就是梗的由來
科學家總結狗子的行為
認為狗子已經通過訓練
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解釋了很多人類行為背後的原因
比如: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某種食物?
為什麼廣告會起作用?
聽到手機響怎麼就化身成舔狗了?
看到澀圖為啥情不自禁地就想ghs?
以及說起沙雕
為什麼腦海裡第一反應是沙雕研究生?
將這個理論運用到職場
也非常的適用
如果在划水的時候聽到腳步聲
——那一定是老闆來了
如果臨近下班前聽到釘釘響起
——那一定是要開會或者加班
如果周末收到工作郵件
——那一定是領導讓你趕製PPT
於是
這種在社會和職場中
長期受到毒打和調教
在潛意識層面形成條件反射的思維定式
以至於在生活中
也會下意識進入工作狀態的人類
被稱為巴甫洛夫青年
所長特意去查證了一下這個梗的出處
巴甫洛夫青年
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某音鵬程哥的視頻中
然後郭仙人對這個梗進行了二次創作
於是最終流傳開來
其實巴氏青年的症狀
不止於此
👇 是症狀自測表
10條中滿足3條
即為巴甫洛夫青年
除了這些症狀之外
巴氏青年在日常生活中
還會下意識使用「同步」、「對齊」、「反饋」、「concall」等詞彙
(商務英語科普時間:concall=conference call=電話會議)
比如小張給他媽發微信
聊一下過年的準備
他會這麼說:
「媽,今晚咱們concall對齊一下今年的過年事宜。」
有人說
巴甫洛夫青年是職場對打工人PUA的結果
症狀嚴重的巴氏青年
一聽到微信QQ飛書釘釘響起
就會立刻出現口乾舌燥,渾身冒汗,焦慮暴躁等症狀
巴氏青年的工作繁忙,以至於根本沒有時間陪對象
而當對象忍無可忍告訴他:
「我們分手吧」的時候
巴氏青年收到消息
卻只會下意識地回復兩個字:
「收到」
所謂巴氏青年
其實跟打工人一樣
本質上是社畜換了種方式自嘲
其實在老闆眼裡
我們又何嘗不是那條巴甫洛夫的狗呢?
只不過把鈴鐺換成了工資和績效
唾液變成了日復一日的加班
巴甫洛夫的狗一直很忙
它的唾液就沒有停止分泌過
就像孫狗在《巴甫洛夫很忙》唱的那樣:
我站在狗的位置
就是它的樣子
▲來源:微博
說到這裡
所長想起了《大話西遊》的結尾
初看不知劇中意
關注點全在至尊寶和紫霞仙子打啵上
後來重複看了很多遍
才發現離開的那隻猴子才是重點
一聽到唐僧的召喚
他馬上離開
頭也不回
以至於引起了正在激吻的城牆上面的兩個人注意:
「他這個人很奇怪」
「是啊,好像一條狗」
那隻像狗的猴子為什麼要走啊?
原因很簡單啊!
因為老闆唐僧趕著叫他去上路啊!
/End.
由於公眾號的規則調整,您可能無法在訂閱號列表中,看到所長的更新。
建議您把沙雕研究生設置為星標,這樣更方便找到。路徑是:進入公眾號→右上角「...」→設為星標。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所有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