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口訣記起來!

2021-01-10 一起考教師官方

在心理學中,很多同學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感到很頭大。其中涉及到四位大咖,每一位大咖都對應著一個實驗,而且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很多同學背著背著就混了。現在教給大家一個口訣,趕緊拿出小本本來記好了!

"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娃娃。"分別指的是什麼呢?它們指的是四位大咖所做的實驗:桑代克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試誤說,巴甫洛夫通過狗進食的搖鈴實驗提出了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通過小白鼠的迷箱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論,而班杜拉通過波波玩偶實驗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桑代克的試誤說。桑代克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學習的三個基本規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率。其中效果率最重要,如果能夠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那麼其學習效果會更佳。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巴甫洛夫通過狗進食的搖鈴實驗對反射進行了分類: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又分為第一信號系統條件反射和第二信號系統條件反射。另外,他提出了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兩條基本規律:1.獲得與消退。2.刺激泛化與分化。泛化是分不清兩種相似的刺激,比如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刺激分化是指分得清兩種相似的刺激,比如,小明能分得清"酒"和"灑"。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斯金納通過小白鼠的迷箱實驗提出了三個概念:強化、懲罰和消退。這裡重點區分的是前兩個。能讓操作對象感覺高興的是強化,而讓其感到不高興的是懲罰。強化和懲罰均有正負之分,給予一個刺激是正,而撤銷一個刺激為負。舉個例子,媽媽告訴小花:如果這次能考100分,那麼就帶她出去旅遊。這就是正強化。首先看小花,出去玩能夠讓她高興,所以是強化。而給予她這種刺激,所以是正強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又稱為觀察學習理論。他也對強化進行了分類,可以分成三種: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相關焦點

  • 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口訣記起來
    "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娃娃。"分別指的是什麼呢?它們指的是四位大咖所做的實驗:桑代克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試誤說,巴甫洛夫通過狗進食的搖鈴實驗提出了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通過小白鼠的迷箱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論,而班杜拉通過波波玩偶實驗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桑代克的試誤說。桑代克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學習的三個基本規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率。
  • 桑代克、斯金納、巴甫洛夫實驗對比
    桑代克、斯金納、巴甫洛夫實驗對比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主要觀點: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試誤)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又稱為試誤說。實驗:「餓貓開籠取食」實驗桑代克把一隻餓貓放到籠子裡,籠子裡有一個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貓踩到腳踏板,門籠就會開啟,貓即可逃出籠子,並能得到籠子外的獎賞——魚。實驗剛開始,餓貓進入籠子中時,只是漫無目的地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籠子,吃到了食物。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籠子中,餓貓依然是亂撞,偶然碰到腳踏板而打開籠子,吃到食物。
  • 教育心理學備考指導之——巴甫洛夫「應答性行為」與斯金納「操作...
    今天中公教育任慧琴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行為主義的兩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與斯金納,並對他們的理論加以梳理與辨析。巴甫洛夫的理論名稱為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斯金納的理論名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兩者都是條件反射理論,可是如何對它們進行區分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可以從斯金納對行為的分類中得到解答。
  •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中國EAP學院第二期心理諮詢師」雙成季」•李不言EAP嫡傳師資班擴展閱讀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 巴甫洛夫與斯金納的對比
    巴甫洛夫與斯金納是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理論章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流派的重要考查人物,考查時多以客觀題形式進行。二者雖同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流派,但是理論內容卻截然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巴普洛夫與斯金納的對比分析。1.理論名稱不同:巴甫洛夫的理論為「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的理論為「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 巴甫洛夫的狗
    巴甫洛夫發現並開闢了一條通往認知學的道路,讓研究人員研究動物如何學習時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所有這些都要歸功於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打開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斯金納的小老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話說貓和老鼠素來就是天敵,在此之前給大家分享了桑代克是如何「擼」貓的,即迷籠實驗。其中,桑代克所提出的「效果律」給斯金納帶來極大的啟發,在一定程度上說,斯金納所提出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其實就是桑代克的「效果律」的翻版。
  • 巴甫洛夫與斯金納學習理論之比較
    其中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由於其相似性,是備考過程中無法繞過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本文擬結合考情和考生的實際困難,將兩者理論進行比較。巴甫洛夫與斯金納實為師徒,因此二者的理論存在相似之處就不足為奇了。同時,斯金納作為「高徒」,在學習老師理論的同時,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繼承並發展,因此載入史冊。
  • 【心理小貼士】巴甫洛夫的狗實驗
    巴甫洛夫的狗實驗解釋和說明許多人類行為,包括恐怖症從何而來,你為何不喜歡某種食物,什麼是你情緒的來源,廣告是如何發生作用的,為何在面試或考試前你會感到焦慮,是什麼引起你的性慾……而由實驗得出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也被應用於生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通過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技術解決了在牧場中狼捕殺羊的問題。
  • 光知道巴甫洛夫的狗?其實心理學界還有桑代克的貓
    桑代克出生於1874年,雖然並不屬於心理學的後生晚輩,但他曾經是心理學界的憤青。他多次公開抨擊當時的研究動物行為的人,因為他們僅僅是把動物表現出驚人行為的幾個特殊事例當成了研究對象。桑代克對此進行了如下批判: 這個世界上有數百隻狗因為迷路而流落在街頭,沒有人關心這一現象。
  • 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答|百度派 @杜麗麗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異同點:不同點: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是將某些刺激同無條件反射聯結,通過多次的重複動作而形成條件反射;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是在基本反應的基礎上施於強化刺激,從而使這些反應出現更快或者基本不出現。
  •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的狗正在死亡
    ▲簡稱巴氏青年在解釋這個梗之前我們先來一起回憶一下在中學階段生物課的學習中我們都學習過的那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巴甫洛夫的狗所長特意去查證了一下這個梗的出處巴甫洛夫青年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某音鵬程哥有人說巴甫洛夫青年是職場對打工人PUA的結果症狀嚴重的巴氏青年
  • 巴甫洛夫與狗的30年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裝置圖心理學原理——經典條件作用: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在這一個學習過程中,一種能夠產生先天反射的刺激與另一種中性刺激聯繫在一起,後者便具有了引發相同反應的能力。隨著那個特別的聲音響起來,狗的口水又從嘴角邊留下來了。該死,狗心裡想到,我怎麼這麼不爭氣,明明說好了這次堅決不流口水的。但是架不住嘴邊的口水就像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樣,掉到了地上,而地下,分明沒有飯盆。狗開始回憶自己之前都幹了什麼,好像最開始是對吃的感興趣,一見到肉和骨頭,自己就開始流口水。「這當然說得過去了,畢竟我是一隻狗!」
  • 「巴甫洛夫的狗」的啟示
    焦點小屋堅持分享第1156天「巴甫洛夫的狗
  • 虐狗虐出諾貝爾獎——作為心理學家的巴甫洛夫和他的條件反射學說
    前文我們講到,巴甫洛夫是第一個贏得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也許有人會感到驚奇,巴甫洛夫榮獲的不是生理學/醫學獎嗎?跟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嚴肅地講,關係可大了,巴甫洛夫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1904年,巴甫洛夫憑藉消化生理學方面的成果,摘得諾獎桂冠。然而,早在1901年老爺子就已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條件反射。是的,就是你中學課本上學過的那個耳熟能詳的,虐狗的故事。條件反射怎麼來的呢?在消化腺的研究中,唾液是個重要指標。
  • 巴甫洛夫,我不是心理學家
    到最後,巴甫洛夫在做這個「巴甫洛夫囊袋」時如此嫻熟,以至於在旁觀者意識到手術已經開始之前,手術通常已經結束。隨著一小部分胃的外現,巴甫洛夫擁有了一個消化系統上的窗口。他研究了狗吃不同食物時,以及被切斷食道以使食物不能到達胃中時的胃液成分。在這些假飼條件下,狗吃的是巴甫洛夫所謂的「虛擬食物」,但是在進食後一段時間胃液開始流出。
  • 生理學之父——巴甫洛夫
    中學時代,巴甫洛夫閱讀了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赫爾夢等人的著作,對這些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和唯物主義者皮薩列夫,以及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的著作,決定了巴甫洛夫一生的道路。1870年,21歲的巴甫洛夫離開神學院,依靠口袋裡的一張貧困證明書」免費進入了彼得堡大學,攻讀生理學專業。
  • 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物學的絕唱
    為了研究胃液分泌的條件,巴甫洛夫開創了著名的假飼實驗。他首先把狗的食管經過手術切斷,然後讓狗餓上一段時間。一天以後,巴甫洛夫在這隻飢餓的狗面前放一盤鮮肉。狗一見鮮肉,便貪婪地吞了起來。可是,過了不一會兒,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盤裡。這是因為狗的食管已被切斷,肉不能進入胃裡。狗依然貪婪地吃了四五分鐘後,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橡皮管裡流出了大量的胃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