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知道巴甫洛夫的狗?其實心理學界還有桑代克的貓

2020-12-01 騰訊網

桑代克出生於1874年,雖然並不屬於心理學的後生晚輩,但他曾經是心理學界的憤青。他多次公開抨擊當時的研究動物行為的人,因為他們僅僅是把動物表現出驚人行為的幾個特殊事例當成了研究對象。桑代克對此進行了如下批判:

這個世界上有數百隻狗因為迷路而流落在街頭,沒有人關心這一現象。但是,如果迷失在布魯克林的一隻狗成功地找到了位於楊克斯的家,那麼,人們就會將目光完全關注到這隻狗身上。如果一隻貓偶然之間用腳觸到了把手,並因此學會了開門的方法,那麼,人們就會誤認為其他貓咪也擁有此種能力。但是,卻忽視了數千數萬隻貓想到屋外去,卻因為不懂開門的方法,只能憋悶在家裡。

桑代克認為,為了更好地研究動物的智能,需要更為嚴謹的實驗。1898年左右,他發揮了自己最高水準的動手能力,用木箱的木條製作了「桑代克迷籠」。迷籠上設置了一道門閂,根據門閂和繩子連接方式的差別,這個門閂可以設置成以踩踏板開啟籠門的裝置;也可以設置成轉動把手開啟籠門的裝置;還可以設置以鐵絲作為籠門的開啟裝置。桑代克按照如下步驟進行了這個實驗。

首先,在迷籠中放入一隻數日未曾進食的貓,然後在迷外放上食物。而這隻飢餓貓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從籠子中逃出來。

這個實驗利用的是貓踩到踏板之後,門被開啟的裝置。困在迷籠中的貓起初的時候在迷籠中來回打轉,用趾甲、牙齒、身體等各個部位試圖逃出迷籠。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貓在做這些「無用功」的間隙中,也開始觸碰到迷籠中的各個角落。在這些努力和嘗試中,它可能無意中踩到了踏板,結果門被打開了,多次實驗後,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後,只要一把它放入迷籠,它就會立即以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打開門。也就是說,貓把逃出迷籠之前自己所做的行為和逃出迷籠這個結果漸漸聯繫在了一起。

通過這個實驗,桑代克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首先,動物們沒有任何思想。他們只是順其自然地某件事情。如果貓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推理能力或是通過反麗經驗獲得洞察的能力,那麼,當貓在踩到踏板之後逃出了子時,應該立即領悟到,要想從籠子中出去,就要通過板來完成。也就是說,貓在進入迷籠之後,從迷籠中走出來時間,應從某一個瞬間開始頃刻減少。

但是,桑代克的實驗結果表明,事實卻與此相反。貓咪進入迷籠之後,從中逃出來的時間沒有明顯的變化,只是稍微變短了,並沒有在一瞬間縮短很多。換句話說,貓從迷籠中逃出來之後也不清楚自己是怎樣從迷籠中逃出來的,直到重複了數次之後,它才艱難地認清了踩踏板和逃出籠子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而且,動物們也沒有對其他動物的行為進行效仿的能力,就算是給一隻貓重複看再多次其他貓通過踩踏板逃籠子的場面,它也學不會踩踏板的方法。貓可以學會踩踏板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無數的失敗過程中,在偶然的情況下踩到踏板的行為。(這個結論不適用於猴子或是猩猩等靈長類動物的身上。甚至於,有些狗或是貓也具有模仿的能力)。

通過這個實驗,桑代克提出了「效果法則」這個概念。

此概念講的是動物為了達到自己預想中的目的,通常會循序浙進地嘗試各種方式和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之後,當它們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上一次取得成功的方法還會被繼續採納。久而久之,這種行為的出現概率也就會越來越高。

在這裡,重要的是「循序漸進」這個詞彙。桑代克用於實驗的動物們都沒有在瞬間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算是再怎麼重複地進行這個實驗,問題的解決方法出現的概率也只是漸進性地稍微得到提高。

桑代克還通過這個實驗,提出了「試誤學習」這個概念。動物學習新的問題解決方法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失敗,逐漸學習接近解決對策的方法。其實這個試誤學習方法也是我們特別熟悉的方法。「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的這句名言中,就包含著試誤學習法的核心。

當然,桑代克發現的這個試誤學習法不單可以適用於人類,對於動物來說,也只不過是學習問題解決法的其中一個方式。事實上,很多時候,現實世界連試誤學習的機會也不給我們。如果老鼠只能通過試誤學習,來掌握躲避貓的追捕,那麼,老鼠早就已經滅絕了。

但是,試誤學習法仍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中的一種,通過這個方法得到的教訓也是非常深刻的。重要的是,不懼怕失敗,繼續嘗試。

能做好某件事情的人和不能做好某件事情的人的決定性差異是,有沒有敢於承受失敗的勇氣。例如,根據我的經驗,戀愛取得成功的人秘訣不是因為先天性的情商,而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臉皮厚。沒有一個人做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百分之百成功,只是因為他們不懼怕失敗,他們知道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總會迎來成功的一天。而且,嘗試得越多,技術也會變得越熟練,成功率自然也會隨之提高。

相關焦點

  • 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口訣記起來!
    "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娃娃。"分別指的是什麼呢?它們指的是四位大咖所做的實驗:桑代克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試誤說,巴甫洛夫通過狗進食的搖鈴實驗提出了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通過小白鼠的迷箱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論,而班杜拉通過波波玩偶實驗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桑代克的試誤說。
  • 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口訣記起來
    "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娃娃。"分別指的是什麼呢?它們指的是四位大咖所做的實驗:桑代克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試誤說,巴甫洛夫通過狗進食的搖鈴實驗提出了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通過小白鼠的迷箱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論,而班杜拉通過波波玩偶實驗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桑代克的試誤說。桑代克通過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學習的三個基本規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率。
  • 桑代克、斯金納、巴甫洛夫實驗對比
    桑代克、斯金納、巴甫洛夫實驗對比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主要觀點: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試誤)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又稱為試誤說。實驗:「餓貓開籠取食」實驗桑代克把一隻餓貓放到籠子裡,籠子裡有一個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貓踩到腳踏板,門籠就會開啟,貓即可逃出籠子,並能得到籠子外的獎賞——魚。實驗剛開始,餓貓進入籠子中時,只是漫無目的地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籠子,吃到了食物。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籠子中,餓貓依然是亂撞,偶然碰到腳踏板而打開籠子,吃到食物。
  •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中國EAP學院第二期心理諮詢師」雙成季」•李不言EAP嫡傳師資班擴展閱讀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 巴甫洛夫的狗
    巴甫洛夫發現並開闢了一條通往認知學的道路,讓研究人員研究動物如何學習時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所有這些都要歸功於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打開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的狗正在死亡
    ▲簡稱巴氏青年在解釋這個梗之前我們先來一起回憶一下在中學階段生物課的學習中我們都學習過的那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巴甫洛夫的狗所長特意去查證了一下這個梗的出處巴甫洛夫青年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某音鵬程哥3條即為巴甫洛夫青年
  • 「巴甫洛夫的狗」的啟示
    焦點小屋堅持分享第1156天「巴甫洛夫的狗
  • 巴甫洛夫與狗的30年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裝置圖心理學原理——經典條件作用: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在這一個學習過程中,一種能夠產生先天反射的刺激與另一種中性刺激聯繫在一起,後者便具有了引發相同反應的能力。狗十分自信地說到,看來它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它也很認可作為一條狗的習性。然後過了那麼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是多久來著?」 狗好像記不清了。然後是那個討人厭的聲音,「真煩人!總是在那裡鬧不停」,依稀記得一個音叉在那裡搖啊搖的,發出討人厭的聲音。「但是那個聲音當然對我造不成影響啦」,狗得意地想到。讓狗沒想到的是,接下來事情發生了轉折。
  • 【心理小貼士】巴甫洛夫的狗實驗
    巴甫洛夫的狗實驗解釋和說明許多人類行為,包括恐怖症從何而來,你為何不喜歡某種食物,什麼是你情緒的來源,廣告是如何發生作用的,為何在面試或考試前你會感到焦慮,是什麼引起你的性慾……而由實驗得出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也被應用於生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通過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技術解決了在牧場中狼捕殺羊的問題。
  • 巴甫洛夫:靠「虐狗」虐出了諾貝爾獎,這個「虐狗狂人」不一般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巴甫洛夫雖是虐狗狂人,但是他並不是一個殘暴虐待動物的人,他只是在狗身上進行實驗。我們在中學時代的課本上都看過巴甫洛夫和狗的故事:每次給狗餵食之前,都先搖動一個鈴鐺。久而久之,狗學會了把鈴鐺當作進食的前奏。後來,只要鈴鐺一響,狗就會開始流口水,不管接下來有沒有食物。
  • 「虐狗狂人」巴甫洛夫曾用親弟弟做實驗,為科學付出了血的犧牲
    科學史上有一貓一狗名氣很大、也很倒黴,它們的主人分別是「虐貓狂人薛丁格」和「虐狗至尊巴甫洛夫」。不過有一說一,薛丁格的貓是想像出來的,但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卻真的為了科學貢獻了數隻狗的生命,甚至還用他的親弟弟做實驗,為科學作出了血的犧牲。
  • 開學返校在即 你的人生是巴甫洛夫還是狗?
    著名巴甫洛夫與狗的實驗相信大家都知道。每次給狗送食物前都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只要鈴聲一響,無論是否有食物,狗都開始分泌唾液。因為狗已經建立起了條件反射,也就是響鈴等於食物。即使後來不再提供食物,狗聽到鈴聲依然會分泌唾液。
  • 中國世界古文化: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全世界生物元老」巴甫洛夫
    於是,他於1900年出版了《夢的解析》一書,在心理學界引起了極大轟動。弗洛伊德發現了潛意識和「俄狄浦斯情結」,這些發現對理解人的心理結構和情慾起到很大的作用。巴甫洛夫(1849~1936)是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他一生中曾經2,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條件反射」實驗為此,巴甫做過很多次實驗洛夫在實驗室裡養了很多狗,並給它們起了好聽的名字,有叫茹其卡,這些不會說話的小東西都是巴甫洛夫的朋友,的,也有叫利斯卡的,見到巴甫洛夫不但不叫,反而表現得非常它們見到別人就放聲狂叫親暱。
  • 關於狗狗智力正式的研究,最早的桑代克實驗:迷宮中的狗
    關於狗狗智力正式的研究,最早的桑代克實驗:迷宮中的狗一些人將他們的狗視為如人類一樣聰明,而其他人卻認為它們就像缺心眼的小孩。其實兩者都不是!狗的智力就是它們應當具有的那個水平,這意味著它們的智力並不像我們的一樣。
  • 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物學的絕唱
    為了研究胃液分泌的條件,巴甫洛夫開創了著名的假飼實驗。他首先把狗的食管經過手術切斷,然後讓狗餓上一段時間。一天以後,巴甫洛夫在這隻飢餓的狗面前放一盤鮮肉。狗一見鮮肉,便貪婪地吞了起來。可是,過了不一會兒,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盤裡。這是因為狗的食管已被切斷,肉不能進入胃裡。狗依然貪婪地吃了四五分鐘後,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橡皮管裡流出了大量的胃液。
  • 巴甫洛夫,我不是心理學家
    在其研究中,巴甫洛夫始終如一地尋求生理系統——心臟、消化和大腦皮層——運作的「窗口」。精確的活體解剖方法有其可取性,但可惜,這些方法經常破壞了身體的固有機能,阻撓了巴甫洛夫觀察活的系統的目標。他模仿人的外科手術,設計了嚴格的外科手術方法;他的狗在做手術前要經過四個外科手術準備室。在那個還沒有抗生素的年代,他的實驗室裡從未發生過一例敗血症。
  • 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物學的絕唱
    然而,誰能想到,這些發現僅僅是巴甫洛夫開創性工作的前奏?在對消化生理的研究中,巴甫洛夫發現實驗動物往往在看到、聞到食物的時候消化液就開始增加分泌了。從20世紀初,巴甫洛夫又開始研究神經的高級活動,第一次發現大腦皮質功能的活動規律。這一次,他在狗的腮部開了個小孔,用一根細細的導管安在它的一個唾液腺上。
  • 生理學之父——巴甫洛夫
    中學時代,巴甫洛夫閱讀了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赫爾夢等人的著作,對這些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和唯物主義者皮薩列夫,以及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的著作,決定了巴甫洛夫一生的道路。1870年,21歲的巴甫洛夫離開神學院,依靠口袋裡的一張貧困證明書」免費進入了彼得堡大學,攻讀生理學專業。
  •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其實,當我們梳理這些科學家的成長足跡,便會發現,他們嚴謹認真的面孔下,都有一顆有趣的靈魂。這些靈魂給予我們的,除了感動、崇敬,還有驚訝、讚嘆、會心一笑等等豐富而美好的感情。視覺中國供圖「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
  • 教育心理學中重要人物之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作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他研究的是有機體的應答性行為。他通過狗搖鈴實驗提出了他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對於巴甫洛夫我們需要掌握三個知識點:四個事項、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系統、兩大規律。(一)巴甫洛夫實驗的四個事項巴甫洛夫在給狗做實驗時,餵狗饅頭,狗吃饅頭時分泌唾液,這是狗的本能,我們把它稱之為無條件反射,對應的刺激(饅頭)稱之為無條件刺激。巴甫洛夫在餵狗饅頭時口袋有隻鈴鐺,每次餵饅頭時鈴鐺都會響,久而久之狗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是狗後天學習獲得的,我們把它稱之為條件反射,與之對應的刺激(鈴聲)稱之為條件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