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古文化: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全世界生物元老」巴甫洛夫

2020-12-05 麗麗談歷史

1856年,在捷克的摩拉維亞省,一個偉大的生命降生了,他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1881年,弗洛伊德修完了醫科,獲得了醫師資格,成為一名醫生,但他對實際的醫療工作並不感興趣。從1882年開始,他來到維也納全科醫院,在神經病理科工作,通過接觸,他逐漸對歇斯底裡症和神經官能症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後的10年裡,弗洛伊德一直致力於心理學研究,將心理分析發展為臨床治療,他的興趣也從觀察神經過敏症狀發展轉移到檢驗人類一般心理活動和更深層次的文化問題上。

到了19世紀下半葉,解剖學和器官生理學得到很大發展,結果導致了一種醫學唯物主義的形成,大多數心理學家將肉體和靈魂截然分開,而弗洛伊德則認為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心理學研究不能單從治療肉體上的病症入手,有時還要從心理治療入手。於是,他於1900年出版了《夢的解析》一書,在心理學界引起了極大轟動。弗洛伊德發現了潛意識和「俄狄浦斯情結」,這些發現對理解人的心理結構和情慾起到很大的作用。

1885年到1886年,著名心理學家夏爾科在給歌斯底裡症患者治療時發現,病人在被催眠的狀態下,症狀就會消失,但是心理健康的人在催眠的狀態下,則會出現歇斯底裡的症狀,夏爾科進一步發現,引起病人行動或精神障礙的並不是器質性的病變。從此,弗洛伊德開始相信精神病是由深藏的記憶引起的,直到後來,他才認定歇斯底裡症狀是兒童時代受到精神震蕩引起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病人雖然忘掉了當初的精神刺激,但精神創傷並沒有因此而癒合,而是牢牢存在於潛意識之中;通過心理分析,這些受損的部位可以被準確地找出來,並得到有效的治療。

弗洛伊德認為,夢的解析是認識通向心靈裡潛意識的康莊大道。如果能夠解開夢的密碼,病症也就有望治癒。通過研究,弗洛伊德還發現,「性」在人的一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的意識,尤其是潛意識,大都是自「性」的刺激,其中童年受到的「性」刺激對日後產生的影響最大。性慾是人格的基礎,它意味著愛慕、慈愛、戀情和好色,這就是弗洛伊德所謂的「力必多」。弗洛伊德開創了潛意識和心理治療的新天地,為人類的醫學和心理學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由於太過偏激,他後來的研究走向了極端,從而逐漸迷失了研究方向。

巴甫洛夫(1849~1936)是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他一生中曾經2,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條件反射」實驗為此,巴甫做過很多次實驗洛夫在實驗室裡養了很多狗,並給它們起了好聽的名字,有叫茹其卡,這些不會說話的小東西都是巴甫洛夫的朋友,的,也有叫利斯卡的,見到巴甫洛夫不但不叫,反而表現得非常它們見到別人就放聲狂叫親暱。一天,巴甫洛夫用幾隻狗做實驗,在它們身上各打開一個創口,創口的位置在狗的胃上,並在胃上安裝上導管,那樣可以通過創口看到狗進食時的狀況。但是情況遠非他預料的那樣,沒過幾天,那些小狗就死了,不用說,實驗是失敗的,因為胃裡流出的胃液裡有一種酸性物質,對皮膚及周圍的組織造成了很大的腐蝕性。

巴甫洛夫絲毫沒有氣餒,他選擇了聰明伶俐的小狗茹其卡作為再一次的實驗對象。這一次,奇蹟出現了,茹其卡一連4天都活得很好,絲毫沒有要死去的跡象。第五天早晨,當巴甫洛夫走進實驗室時,發現茹其卡把牆壁上的石灰抓下不少,它就睡在石灰上面。巴甫洛夫趕緊走過去,仔細察看了茹其卡的創口,發現它一切正常。巴甫洛夫非常得意,但也為一個問題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茹其卡要抓牆壁上的石灰呢?難道石灰對它恢復創口有什麼幫助?他把全實驗室的人都召集過來,讓他們猜測有什麼奧妙在裡頭,大家都紛紛搖頭,表示看不出茹其卡有什麼異常。

巴甫洛夫吩咐手下將茹其卡放到另一個牆角,同時讓大家注意,第二天茹其卡會有什麼反應第二天,那條叫茹其卡的小狗又將牆壁上的石灰抓下很多,並且將石灰鋪墊在肚子底下,它的創口也基本上癒合了巴甫洛夫明白了,小狗是有意為之的,困擾他的謎團也因此被解開了。巴甫洛夫指著茹其卡的腹部興奮地告訴大家:「你們看,它的腹部在石灰的作用下基本上全好了,它之所以抓牆壁上的石灰,是為了防止胃液對皮膚的腐蝕,那樣的話,從胃裡流出的胃液就會被石灰吸收,從而不會對皮膚造成多少腐蝕,茹其卡用石灰為自己做了一條褥子,這真是條聰明的小狗!」解決了胃液對皮膚的腐蝕問題,人們就可以藉助插在狗胃上的導管進行跟蹤觀察,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了,狗在進食時,將胃液和食物混合在一起,流進導管裡的成分也複雜了,這樣就給進一步研究狗的消化作用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

巴甫洛夫下決心找出一個解決辦法,他打算將狗的胃分成一大一小,大胃繼續擔任消化食物的功能,小胃不再進入食物,只讓它分泌胃液,而安插在小胃上的導管就可以進行實驗了。這個主意雖好,但是真正去做卻是很困難的,狗胃上的神經星羅棋布,如果一不小心割斷一條,就會導致實驗失敗。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巴甫洛夫終於成功將狗胃分成了一大一小,這個被成功地分離出來的小胃被稱為「巴甫洛夫小胃」。巴甫洛夫在此基礎上經過不斷探索,終於發現了「條件反射」原理。1901年10月,巴甫洛夫獲得了諾貝爾獎,並且以86歲高齡主持了第十五屆生物學大會,榮獲了「全世界生物元老」的稱號。

相關焦點

  • 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物學的絕唱
    一百年前,俄國生命科學達到了其頂峰,出現了世界級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免疫學家梅契尼可夫等。而後,特別是在李森科偽科學以政治壓倒科學後,俄國還出產過其他偽科學,但從此生命科學前沿最重要工作基本絕跡,而因為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推動了全世界的生命科學後,俄國迄今都是生命科學基本絲毫無足輕重的國家。今天的俄國生命科學遠遠落後於中國。這樣的歷程更令人緬懷消化生理學和神經生理學大家巴甫洛夫。
  • 巴甫洛夫的狗
    巴甫洛夫發現並開闢了一條通往認知學的道路,讓研究人員研究動物如何學習時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所有這些都要歸功於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打開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 巴甫洛夫,我不是心理學家
    在巴甫洛夫之前,許多實驗者都曾試圖開發這樣一個囊袋。在德國時,巴甫洛夫曾在布雷斯勞學習過海登海因的手術方法,但是海登海因的嘗試並未成功。巴甫洛夫最初也遭遇到許多困難。他的前十九次手術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在第二十隻動物身上,他成功地將一個微型胃分離進一個囊袋中。
  • 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物學的絕唱
    然而,誰能想到,這些發現僅僅是巴甫洛夫開創性工作的前奏?在對消化生理的研究中,巴甫洛夫發現實驗動物往往在看到、聞到食物的時候消化液就開始增加分泌了。從20世紀初,巴甫洛夫又開始研究神經的高級活動,第一次發現大腦皮質功能的活動規律。這一次,他在狗的腮部開了個小孔,用一根細細的導管安在它的一個唾液腺上。
  • 「巴甫洛夫的狗」的啟示
    焦點小屋堅持分享第1156天「巴甫洛夫的狗
  •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巴甫洛夫的狗和斯金納的鼠        在巴甫洛夫長期用狗做實驗對動物消化系統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狗在實際吃到食物以前,只要一看見食物,就已經分泌唾液了,他把這種現象叫做「心因性分泌」。
  • 虐狗虐出諾貝爾獎——作為心理學家的巴甫洛夫和他的條件反射學說
    前文我們講到,巴甫洛夫是第一個贏得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也許有人會感到驚奇,巴甫洛夫榮獲的不是生理學/醫學獎嗎?跟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嚴肅地講,關係可大了,巴甫洛夫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1904年,巴甫洛夫憑藉消化生理學方面的成果,摘得諾獎桂冠。然而,早在1901年老爺子就已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條件反射。是的,就是你中學課本上學過的那個耳熟能詳的,虐狗的故事。條件反射怎麼來的呢?在消化腺的研究中,唾液是個重要指標。
  •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視覺中國供圖「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統生理學方面取得的開拓性成就而榮膺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是俄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巴甫洛夫從事科學研究60多年,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物學的絕唱|賽先生
    然而,誰能想到,這些發現僅僅是巴甫洛夫開創性工作的前奏?在對消化生理的研究中,巴甫洛夫發現實驗動物往往在看到、聞到食物的時候消化液就開始增加分泌了。從20世紀初,巴甫洛夫又開始研究神經的高級活動,第一次發現大腦皮質功能的活動規律。這一次,他在狗的腮部開了個小孔,用一根細細的導管安在它的一個唾液腺上。當狗吃東西流唾液的時候,一部分唾液就通過導管流到外面。
  • 考點總結—巴甫洛夫思想
    巴甫洛夫的思想作為教師考試的必考考點,且內容較多,能否準確把握該知識點關係到考生最後考試的得分情況。那麼怎麼準確的把巴甫洛夫的思想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一、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1.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經典條件反射實驗(狗進食搖鈴實驗)。
  • IEEE論文:中國研究人員用「巴甫洛夫的狗」調教人工智慧有了新方法
    IEEE論文:中國研究人員用「巴甫洛夫的狗」調教人工智慧有了新方法  黃琨 • 2019-12-11 14:02:39
  • 【心理小貼士】巴甫洛夫的狗實驗
    巴甫洛夫的狗實驗解釋和說明許多人類行為,包括恐怖症從何而來,你為何不喜歡某種食物,什麼是你情緒的來源,廣告是如何發生作用的,為何在面試或考試前你會感到焦慮,是什麼引起你的性慾……而由實驗得出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也被應用於生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通過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技術解決了在牧場中狼捕殺羊的問題。
  •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的狗正在死亡
    ▲簡稱巴氏青年在解釋這個梗之前我們先來一起回憶一下在中學階段生物課的學習中我們都學習過的那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巴甫洛夫的狗長期受到毒打和調教在潛意識層面形成條件反射的思維定式以至於在生活中也會下意識進入工作狀態的人類被稱為巴甫洛夫青年
  • 教育心理學備考指導之——巴甫洛夫「應答性行為」與斯金納「操作...
    大部分考生在複習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時,經常會覺得學習理論涉及的理論多、人物也多,尤其是行為主義流派的幾位心理學家,有實驗、有理論、經常讓人感到很吃力。今天中公教育任慧琴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行為主義的兩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與斯金納,並對他們的理論加以梳理與辨析。巴甫洛夫的理論名稱為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斯金納的理論名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 生理學之父——巴甫洛夫
    中學時代,巴甫洛夫閱讀了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赫爾夢等人的著作,對這些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和唯物主義者皮薩列夫,以及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的著作,決定了巴甫洛夫一生的道路。1870年,21歲的巴甫洛夫離開神學院,依靠口袋裡的一張貧困證明書」免費進入了彼得堡大學,攻讀生理學專業。
  • 行為主義之巴甫洛夫
    行為主義之巴甫洛夫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27 09:10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巴甫洛夫:靠「虐狗」虐出了諾貝爾獎,這個「虐狗狂人」不一般
    在梁贊教會神學院期間,巴甫洛夫從皮薩列夫的文章《動植物世界的進步》中,他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並受到當時蘇俄著名生理學家謝切諾夫1863年出版《腦的反射》一書影響,對自然科學發生興趣,逐漸放棄神學。1870年,21歲的巴甫洛夫考入聖彼得堡大學,他先入法律系,後轉到物理數學系自然科學專業。
  • 那個讓巴甫洛夫追悔莫及的科學家
    還記得那篇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物學的絕唱中,巴甫洛夫深表遺憾地說:「自然,人家是對的。那個讓巴甫洛夫追悔莫及的科學家便是斯塔林。斯塔林開闢了內分泌研究的新紀元,一生曾四次「陪跑」諾獎,遺憾的是,因為缺乏英國同行生理學家的支持,他並未摘得一塊諾貝爾獎。
  • 巴甫洛夫與狗的30年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裝置圖心理學原理——經典條件作用: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在這一個學習過程中,一種能夠產生先天反射的刺激與另一種中性刺激聯繫在一起,後者便具有了引發相同反應的能力。有一天,巴甫洛夫進來了,一邊搖著音叉,發出討厭的聲音,但一邊又把狗食端進來房間,看到美食,狗忍不住了,留下了口水。然後這麼做了許久以後,每次發出這種聲音的時候,狗就能夠享受當天的美食。後來,有一天,聲音照例響起來,狗的口水也照例留下來,可是左等又等,都不見吃的過來。「那再等等吧」,狗這麼安慰自己。然後還是沒有實物,狗望眼欲穿,可是沒有東西吃。但是口水還是一直留。
  • 戰鬥民族的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這是他留給世界的臨終遺言,平和,沒有一絲一毫的焦躁不安,仿佛死亡不過是一件,司空見慣的日常瑣事,在死神即將降臨的那一刻,他也在密切關注著生命流逝之時,身體的每一個細微變化,在不斷地向助手,口授生命衰變的感覺,死亡的體驗只有一次,他要為一生摯愛的科學,留下作為生理學家最崇高的貢獻,對於巴甫洛夫而言,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所以87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