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名叫巴甫洛夫的高級將領,他曾經跟朱可夫同為大將,但是其結果卻非常悽慘,他沒有死在戰場上,反而卻被史達林下令槍決,這是為什麼呢?巴甫洛夫的下場看起來悽慘,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算是罪有應得,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
巴甫洛夫早年曾去過伏龍芝軍事學院,後來又去過軍事技術學院速成班。進入部隊之後,擔任過騎兵團長和機械化團長等職務。他在1936年的時候,參與西班牙戰爭,曾經在戰場上任職坦克旅長。1937年返回蘇聯,被任命為裝甲坦克部的部長。除此之外,巴甫洛夫還參加過蘇芬戰爭。
從這些經歷不難看出,巴甫洛夫並不是毫無戰爭經驗的新手,他有一定的戰鬥經驗,但是他跟那些老將比起來,還是有一些稚嫩,沒有太過紮實的基礎和能力。然而他卻因為幾次勝利,被蘇聯高層快速提拔,成了一個高級將領。古人常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巴甫洛夫便是如此。
他當上大將跟朱可夫有了平起平坐的地位後,沒有虛心學習,反而認為自己特別強大,可以輕輕鬆鬆打贏所有戰爭,結果事實卻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巴甫洛夫被高層領導任命為西方面軍司令。這支軍隊特別強大,史達林曾以為巴甫洛夫能給德國一個狠狠的教訓,結果卻恰恰相反。
雙方交戰之後,僅僅過了一個星期,巴甫洛夫就讓敵人徹底打敗,還損失了無數精銳士兵。這樣一個強大軍隊的敗亡,令史達林等領導非常憤怒。緊接著,集團軍司令巴甫洛夫,就被人移送到了軍事法庭,然後以叛國的罪名,判處了死刑。不過這個罪名只是一種藉口,史達林等人只是為了懲罰巴甫洛夫,故意捏造了一個無法原諒的大罪。
有不少人認為,巴甫洛夫之所以落得如此悽慘下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他自己錯誤的接受了西班牙戰爭經驗,沒有進行正確的戰爭部署。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因為德國太過強大,即使是設計了一個正確的戰爭方案,也很難抵擋德國人的進攻。如果巴甫洛夫沒有晉升那麼快,在中層磨練一些年,他或許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將領,而不是淪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