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赴刑場卻僥倖生還,蘇聯的「希望之星」!朱可夫都曾望塵莫及

2020-12-01 騰訊網

蘇德戰爭期間,蘇軍中流傳著的一句話:「遇到困難的戰役時,史達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則是羅科索夫斯基。」事實也正是如此!羅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出生於大盧基市,全名: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朱可夫(中)和羅科索夫斯基(右)

二戰爆發前就是蘇軍「希望之星」,朱可夫都望塵莫及

羅科索夫斯基的晉升經歷和像其他很多蘇聯元帥一樣,他的軍事生涯也是從士兵開始。1914年羅科索夫斯基加入沙俄軍隊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在十月革命時輕而投奔赤衛軍,並於191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在蘇俄內戰期間,羅科索夫斯基在紅軍騎兵部隊先後擔任連長、營長、團長,因為作戰勇猛頑強,多次受到上司嘉獎。1930年羅科索夫斯基年僅35歲,卻已經是蘇軍第7騎兵師師長,在當旅長時還打過張學良東北軍,羅科索夫斯基當時可以說是蘇軍少壯派將領的「希望之星」,

蘇軍士兵

而鮮為人知的是,羅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也是軍校同學,並且他們都是「騎兵元帥」鐵木辛哥的老部下,甚至被鐵木辛哥欣賞的程度要高於朱可夫,當年在鐵木辛哥統率的騎兵軍中,羅科索夫斯基晉升騎兵第7師師長之時,朱可夫那時才只是個騎兵團長。

可惜的是,一場意外的災難(文章尾部有詳細內容)打斷了羅科索夫斯基的晉升之路,因此後來才被老同學朱可夫晉升反超。但在蘇德戰爭中,羅科索夫斯基卻一直是朱可夫所依仗的心腹大將,最難啃的骨頭只要交給羅科索夫斯基,都辦得妥妥的,他到底有著什麼制勝法寶呢?

反攻中的蘇聯紅軍

不拘泥於傳統思維,戰術創新且眼光長遠!

蘇德戰爭爆發後,羅科索夫斯基的第9機械化軍與德軍的第一次交戰是在盧茨克以南,當時羅科索夫斯基奉命組織強有力的進攻以抑制德軍的攻勢。但由於第9機械化軍正處於籌建階段,裝備奇缺,總共有200輛坦克,而且大多是舊式坦克,顯然進攻是不切實際的。

在德軍的強勁攻勢之下,羅科索夫斯基所部不久便和方面軍司令部失去了聯絡,並很快陷入被德軍包圍的境地。但緊急關頭,羅科索夫斯基臨危不亂,他對目前複雜的局勢迅速做出分析,最後果斷拋棄了進攻的命令,而將作戰計劃由進攻轉為防禦,坦克雖舊,但防禦還是可以的,並以此來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

戰場上的德軍車隊

羅科索夫斯基首先利用部分部隊去牽制德軍的主力,並在戰鬥中,一直伺機將所部主力調出包圍圈。而與此同時,羅科索夫斯基在盧茨克以南防禦牽制行動,也為蘇軍組織基輔防禦戰贏得了駐足時間,最終他並沒有因為違抗軍令而受處罰,反而讓上司大加讚賞,並獲得紅旗勳章。

作為一個善於在戰場上大膽嘗試和創造的將軍,在隨後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中,羅科索夫斯基屢屢用新構思戰術全殲被圍之敵,最著名的莫過於圍殲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當時從蘇軍的布局看,保盧斯被困兵團已經沒有突圍希望,但羅科索夫斯基並沒感到這場仗並不輕鬆,因為他的眼光更長遠。

高歌猛進的蘇軍

原本蘇軍完全有能力將第6集團軍一擊致命,但羅科索夫斯基卻始終沒有那麼做,他是屢屢派軍官前往被圍德軍指揮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先後「三勸」保盧斯投降。有人認為,羅科索夫斯基這麼做,是在耽誤時間,按當時戰場環境,蘇軍全線發起一次衝鋒就能解決戰鬥,但事實並非那麼簡單。

一方面,蘇軍並不掌握被圍德軍的戰鬥力情況,邊打邊熟悉對手,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而實際上,被圍德軍也確實還有戰鬥力,保盧斯投降後,北部德軍仍然頑強戰鬥了兩天,直到2月2日才最終放棄抵抗!羅科索夫斯基就這樣一步步把保盧斯成功勸降。

被俘後的保盧斯

這場戰役讓羅科索夫斯基收穫頗豐,能夠全殲德國第6集團軍已經讓蘇軍高層大感意外,再加上保盧斯投降並歸化蘇軍,對蘇軍來說其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勝利,而保盧斯投降以後也確實在戰場上在幫蘇軍做事!

個人對史達林的絕對忠誠,是福也是禍!

1937年8月,正是羅科索夫斯基在紅軍中大受重用之時,卻突然遭遇噩運:有人指控他與波蘭和日本的諜報機關有瓜葛而被逮捕,並被迅速判處死刑。可是當羅科索夫斯基被執行死刑時,卻是另一番情景,當時他和其他兩人一同被押赴刑場,槍聲同時響起,身邊的兩個死刑犯倒下了,唯獨羅科索夫斯基卻還站著,原來他只是被打了一顆空包彈。

槍決犯人現場

「大難不死」的羅科索夫斯基當時被嚇了個半死,最終自己卻只是被拉來「陪斬」,但為什麼打他用的卻是空包彈呢?這還是多虧他的老上級鐵木辛哥出手相救,直接找到史達林,才最終保住了他的性命,這件事後,羅科索夫斯基對鐵木辛哥和史達林那是感激涕零。

戰爭結束後,史達林曾經在黑海的度假地索契親自接見羅科索夫斯基。剛一見面,史達林就對羅科索夫斯基說:「在裡面挨打了吧?」羅科索夫斯基剛開始一愣,隨後當他只能很堅定地說:「是的!但是我在監獄裡面見到了很多真正的布爾什維克。」

參加三巨頭會議的史達林(中)

史達林聽完後,隨手將身邊的一束野生玫瑰花抓了起來,親手送給羅科索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看見鮮血從史達林的手掌中流下,直到袖孔裡。一件不經意的小事對這位名將的觸動是極大的,此後他更是死心踏地追隨史達林。

但在史達林死後,1956年蘇共二十大赫魯雪夫掀起批判史達林的浪潮,有一次赫魯雪夫對羅科索夫斯基說:「你在37年時受了那麼多的苦,現在應該代表軍方帶頭批判史達林。」可是羅科索夫斯基卻對赫魯雪夫說:「不,史達林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羅科索夫斯基(右)身高一米八多

這句話卻害了他,羅科索夫斯基第二天來到辦公室工作時,卻發現坐在他位子上的是莫斯卡連科,他就這樣被免去了蘇聯國防部副部長的職務。羅科索夫斯基一生曾獲7枚列寧勳章,1枚「勝利」最高軍功勳章和其他各類勳章多枚。並著有《軍人的天職》一書,1968年8月3日,羅科索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享年72歲!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焦點

  • 77年前的今天,蘇聯在莫斯科反攻,朱可夫一戰成「神」
    而蘇聯方面也毫不示弱,派遣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約15個集團軍和1個戰役集群共125萬人組建莫斯科防禦集團。9月30日,在德國將軍古德裡安的第2坦克集團軍的快速突擊下,德國正式打響了莫斯科戰役。而初次交鋒的結果對於蘇聯人來說可謂是災難性的。
  • 蘇聯元帥的滄桑鐵血路:史達林清洗處決功勳元帥
    在70多年中,共有43人獲得「蘇聯元帥」(其中3人是「蘇聯海軍元帥」)。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身經百戰的精英。  元帥之最  最長壽的蘇聯元帥:1978年授銜的索科洛夫(1911-2012),享年101歲。  最短命的蘇聯元帥:1935年授銜的圖哈切夫斯基(1893-1937),年僅44歲,同時也是最早去世的一位蘇聯元帥。
  • 二戰時美英給蘇聯的援助到底有多重要,就連朱可夫都說多虧了美國
    深度摘要:二戰時,美英向同為同盟國陣營的蘇聯提供了不少援助,這些援助到底有多少?對蘇聯戰勝德國到底有多大作用?就連蘇聯二戰中戰功最為顯赫的「戰神」朱可夫元帥就曾表示,多虧了美國。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當晚,英國首相邱吉爾就發表聲明,表示任何和納粹德國作戰的個人和國家都是我們的盟友,都將得到我們的援助。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聯名將巴甫洛夫,為何被史達林下令處決?
    縱觀整部二戰史,蘇聯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優異,如果不是他們他們用滿腔愛國熱血和保衛祖國的決心阻擋了納粹的鐵蹄的話,那麼二戰的最終走向,將很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不得不說,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 21歲刑場救夫,一直恩愛13年,34歲陪著丈夫再赴刑場,槍決後暴屍三天
    電視劇裡總是那麼巧合,每次到了上刑場問斬時,總是會有人關鍵時刻來一句,刀下留人,然後這個人就會安然的活著下來,可這也僅僅只是出現在電視劇裡面, 現實中稀少的很,然而在民國時期,有這麼一位女子居然來了這麼一出 1911年,郭松齡參加了張榕領導的武裝起義,起義尚未開始,張榕就被殺害,而東三省的總督也下令不停的逮捕革命黨人
  • 巴甫洛夫與朱可夫同為大將,卻被史達林槍決,這是為什麼呢?
    在蘇聯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名叫巴甫洛夫的高級將領,他曾經跟朱可夫同為大將,但是其結果卻非常悽慘,他沒有死在戰場上,反而卻被史達林下令槍決,這是為什麼呢?巴甫洛夫的下場看起來悽慘,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算是罪有應得,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
  • 蘇聯將軍在戰爭開始時被處決,巴甫洛夫的功過,法庭上的最後一刻
    巴甫洛夫的西班牙作戰報告也影響了蘇聯的坦克設計,他參與了T-34坦克樣機和KV-1坦克樣機的測試,並親自駕駛T-34坦克完成了最困難也是最後一次越障試驗,這是許多王牌坦克駕駛員都未能通過的。此外,他還為兩款坦克的研製提出了一些頗有見地的建議,幫助設計師優化了坦克的設計,最終因功成為裝甲兵總指揮。
  • 「大地之星」離世:曾確定我國「大地原點」,開設「最奢侈的基礎課」
    3月15日,巨星隕落,被譽為「大地之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逝世。又一位院士離我們而去。國家測繪局重力隊長杜權和蘇聯專家菲德洛夫1958年5月赴浙江麗水看望在進行重力加密測量的寧津生和學生(前排左一為寧津生)在翻譯的過程中,寧津生對地球重力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布洛瓦爾回國時,將資料和書籍都留給了寧津生,希望他能在這個領域繼續堅持下去。
  • 「大地之星」離世:曾確定我國「大地原點」,開設「最奢侈的基礎課」
    3月15日,巨星隕落,被譽為「大地之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逝世。又一位院士離我們而去。國家測繪局重力隊長杜權和蘇聯專家菲德洛夫1958年5月赴浙江麗水看望在進行重力加密測量的寧津生和學生(前在翻譯的過程中
  • 「大地之星」離世:曾確定我國「大地原點」
    3月15日,巨星隕落,被譽為「大地之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逝世。又一位院士離我們而去。布洛瓦爾回國時,將資料和書籍都留給了寧津生,希望他能在這個領域繼續堅持下去。就這樣,寧津生走上了地球重力場的教學和研究之路。
  • 「話人物」蘇聯槍斃的最高將領巴甫洛夫真的是叛國嗎?
    巴甫洛夫,蘇聯大將,蘇聯紅軍西方面軍指揮員,曾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先後任騎兵團長、機械化團長和旅長,參加過參加過一戰、蘇俄國內戰爭、西班牙內戰、蘇芬戰爭,曾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在蘇德戰爭前夕,巴甫洛夫誤判了局勢,認為德軍的不會主攻目標不在西方面軍,因而未作較全面的準備。
  • 屍山血海:揭秘蘇聯在二戰期間的「人海戰術」
    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例子吧:日後的蘇聯元帥,功勳卓著的蘇聯英雄索科洛夫斯基大將,帶領擁兵數十萬的西方面軍從1943年秋到第二年春天,追著白俄羅斯的德軍打了半年,付出了超過33萬人的損失卻一無所獲。要知道,德軍在史達林格勒遭受了近30萬損失,這一戰便被稱為二戰的轉折點。一戰的凡爾登之戰以絞肉機而臭名昭著,持續接近一年,德軍傷亡也只有33萬!
  • 朱可夫元帥愛喝「肥宅快樂水」:獨霸一卡車可樂,一天6瓶才過癮
    在歡笑之餘,美國人飽嘗了一頓俄國「兇猛」的伏特加、粗糙的列巴麵包和香濃的紅菜湯。而俄國人則品嘗了「快樂水」的無盡歡樂。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蘇軍名將,與艾森豪、布萊德利、蒙哥馬利等盟軍名將終於面對面地握手。其中,艾森豪將軍與朱可夫元帥建立了相當好的私人友誼。艾森豪將軍向在東線浴血奮戰的蘇軍將士表示敬意,朱可夫也向美軍的物資幫助和在西歐戰場的奮戰表示感謝。雙方互相贈送了許多禮物。朱可夫送了艾森豪幾匹俄國馬,以及傳統的斯拉夫工藝品。艾森豪同樣回贈了許多美國特產,以及美國文學作品。
  • 蘇聯衛國戰爭的天空之翼:拉式系列戰鬥機,戰功赫赫!
    拉式系列戰鬥機總設計師拉沃奇金拉氏家族中,第一位走上戰場的成員是誕生於1940年的拉-3,是二戰初期蘇聯最好的戰鬥機。由於當時蘇聯缺少鋁材,拉-3為全木質結構,外形修長流暢,輕巧美觀大方。自重僅有2.65噸,最大時速558千米,航程647千米,配有1門20毫米機炮、1挺12.7毫米機槍、2挺7.62毫米機槍。
  • 自古名人多風流,這名蘇聯元帥到底有多少情人,史達林還曾庇護他
    在蘇聯眾多的元帥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數朱可夫、科涅夫和羅科索夫斯基,這三位被譽為蘇聯陸軍二戰時期的「三架馬車」。與其他兩位元帥相比,羅科索夫斯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與跌宕。他曾數次逃過被槍決的命運,還曾以蘇聯元帥的身份擔任過波蘭的國防部長,同時他還是一位花邊新聞不斷的「多情軍官」。
  • 導致蘇聯解體的罪人是葉爾欽?事實並非如此,他才是拆家小能手
    導致蘇聯解體的罪人是葉爾欽?事實並非如此,他才是「拆家小能手」說起蘇聯,想必跳入大家腦海的可能是輝煌的它最終難逃解體,為什麼之前的超級大國會在一九九一年宣布解體呢?自從蘇聯成立以來,四面就狠狠的被包圍著,蘇聯同周圍的國家和白俄羅斯進行長期的爭鬥,這讓那些在前線的指揮官地位非常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政委對於部隊的統治才是最高的。再者,在那個時候,保護戰鬥秩序的是糾察隊。由此可見,直到蘇聯解體之後,蘇聯的紅軍始終都是在政府之外的,對於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誰才是真正的罪人呢?
  • 勃列日涅夫為何被稱為「勳章之王」,一成就曾獲金氏世界紀錄!
    上世紀70年代,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蘇聯進入了全勝時期,在軍事上對美國形成了全面的壓制。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勃列日涅夫也自然受到了無數的讚美,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每當獲得一項新的榮譽,勃列日涅夫也會獲得一個新的勳章,由於一生中獲得了太多的勳章,勃列日涅夫也有了一個雅號——勳章之王!
  • 擊落六十二架德軍的戰機,蘇聯絕對的主力戰機拉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都被蘇聯那及其強悍的陸軍力量所折服,但是殊不知,當時蘇聯的空軍力量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二戰中後期蘇聯空軍的主力戰機拉5戰鬥機,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幾款戰鬥機之一。拉5戰鬥機是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就開始設計研製的一款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的機身長度為8.71米,其翼展為9.68米,機身高度為2.9米,空重為26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為3400公斤,所使用的發動機是氣缸噴射式氣冷發動機,能夠提供一千八百五十馬力的動力,最大飛行速度為六百五十公裡每小時,最大航程為九百九十公裡。
  • 22歲空姐萬米高空墜落,奇蹟生還卻自責半生,發生了什麼?
    引言我們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快且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飛機。雖然我們聽過不少飛機事故,但其發生的概率遠比其他交通工具要低。但由於是在高空中,飛機在發生交通事故的時,遇難的概率卻是最高的。不過,今天救生圈就反其道行之,講述一位空姐遭遇空難還奇蹟生還的事件。
  • 近60萬關東軍噩夢,在西伯利亞受虐,朱可夫:就該打得服服帖帖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正式宣戰,150萬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和蒙古軍從中蒙邊境、蘇朝邊境長達數千公裡的邊境線上發起進攻,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垮盤踞在東北的近70萬關東軍。這時的關東軍已是強弩之末,根本就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就被擊潰了,近60萬日本關東軍士兵成為了蘇軍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