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戰爭範圍很廣,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作戰區域面積高達2200萬平方千米。被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地區有61個、人口20億以上,傷亡人數高達9000餘萬人,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在二戰期間,日本在亞洲地區犯下了滔天罪行。特別是在侵華戰爭中,給中國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戰爭期間,日本對待各國戰俘的手段非常殘忍。面對日軍惡劣的行徑,各國也不再手軟。日本戰敗後,部署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近400萬日軍,大部分放下了武器,被盟軍俘虜,其中一些俘虜的下場可以說是非常悽慘。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正式宣戰,150萬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和蒙古軍從中蒙邊境、蘇朝邊境長達數千公裡的邊境線上發起進攻,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垮盤踞在東北的近70萬關東軍。這時的關東軍已是強弩之末,根本就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就被擊潰了,近60萬日本關東軍士兵成為了蘇軍的俘虜。
根據史達林下達的《關於接收安置日軍戰俘參加勞動的第9898號決議》,被蘇軍俘虜的近60萬關東軍戰俘和包括溥儀在內的部分偽滿國俘虜,都需要到蘇聯境內勞動,把他們安置到國家的各個生產部門當中,採取適當措施安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也就是說這些日軍戰俘要在蘇聯幹苦力。為了加強對戰俘的管理,蘇聯為此修建了267個戰俘營,2112個戰俘管理所。
在日本投降後,曾經要求把這些日軍戰俘引渡回國,只是蘇聯方面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壓根就沒有商量的餘地。最終這些日本戰俘還是被押送到了西伯利亞和哈薩克等邊遠地區的勞改營裡強制勞役,昔日不可一世的「皇軍」成了蘇聯的苦力,然而他們悽慘的命運才剛剛開始。
這些日本戰俘被押送到西伯利亞時並不是坐車,而是徒步行進。當時的西伯利亞人煙稀少,全是茫茫林海,到了冬季,極端嚴寒可能接近零下70度,都能和南極大陸相比了。而且這裡還是沙俄時期流放犯人的地方,自古以來流放犯人能在這裡活過一年的都很少。
這些穿著單衣的日本戰俘在蘇軍的驅趕下,慢慢地前往西伯利亞。他們以為到了西伯利亞離回家就近了一步,殊不知前方等待他們的將是恐怖的地獄。剛來第一年,由於戰俘營沒有房子,因此凍死了很多犯人,由於挖不動凍土,屍體只能拋到荒野。戰俘營的房屋在第二年才建起來,從這之後死亡率才開始降低。
這些戰俘的主要工作是伐木,工作的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由於沒有現代化的伐木工具,就只能用大斧長鋸這樣原始的工具,體力消耗得非常厲害。但是每天的口糧卻只有350克黑麵包,20克糖以及少得可憐的油鹽,吃都吃不飽,更不要說有充足的營養了。另外西伯利亞的冬季真的令人恐懼,很多人因為體力不支,營養不良,疾病和嚴寒等原因死亡。
據統計,僅在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一個冬天的時間,日本戰俘的死亡人數高達5萬,其中因為嚴寒天氣和營養不良問題導致死亡的佔48%。直到1956年,蘇聯才答應歸還日本戰俘,這時曾經不可一世的「日軍精銳」只剩下了不到30萬人。
對此蘇聯名將朱可夫表示,對於日本這樣的民族,只有讓他們在肉體上感到痛苦,打得服服帖帖,才能防止他們繼續發動戰爭。而對於這些日本戰俘來說,蘇聯就是地獄,是他們一生都不願回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