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山血海:揭秘蘇聯在二戰期間的「人海戰術」

2020-12-01 網易新聞

作者|張大衛,網易歷史專欄作者,工業時代陸戰史研究者,曾著有《哈爾科夫1942》。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在過去,二戰蘇軍常被描述成靠人海壓垮德軍防線的人肉壓路機,如今這一風向卻又完全轉了過來,無論是在一些流量很大的問答社區,還是在一些視頻網站上,關於蘇軍使用「人海戰術」的說法經常被斥責為西方資料中對蘇聯紅軍「戴有色眼鏡的污衊」並時常有人聲稱戰爭後期蘇軍戰術水平「遠超德軍」。確實到若干年前為止,受到引進的各色西方資料影響,確實存在總體低估蘇軍的情況。但蘇軍又真的是一支高精尖軍隊,竟能反過來在戰爭後期全面「遠超德軍」嗎?


但這些新的言論不過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一派胡言。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例子吧:日後的蘇聯元帥,功勳卓著的蘇聯英雄索科洛夫斯基大將,帶領擁兵數十萬的西方面軍從1943年秋到第二年春天,追著白俄羅斯的德軍打了半年,付出了超過33萬人的損失卻一無所獲。要知道,德軍在史達林格勒遭受了近30萬損失,這一戰便被稱為二戰的轉折點。一戰的凡爾登之戰以絞肉機而臭名昭著,持續接近一年,德軍傷亡也只有33萬!而在這一系列失敗的進攻戰中西方面軍佔有十足的兵力優勢,以這一系列攻勢的最後一次為例,蘇聯紅軍投入了9個步兵師,在10個炮兵旅,六個炮兵團及五個坦克旅,四個自行火炮團的支援下進攻德軍兩個師的兵力卻損失四萬餘人鎩羽而歸,其他戰役的情況也與之半斤八兩。

西方面軍這一系列齷齪表現讓史達林實在忍無可忍,他派出了一個超重量級的調查團前來調查西方面軍是不是在豬帶領下打仗。這一調查團的頭頭便是馬林科夫(日後史達林內定的接班人)帶隊,蘇聯紅軍總參謀部作戰處處長什捷緬科,總政治部主任謝爾巴科夫也赫然在列。可以說是黨·政·軍的三巨頭齊聚會審。調查結果發現了不得了的事情——各個集團軍普遍採取人海戰術無腦衝鋒,方面軍「最好的司令員」看到前線大頭兵死傷殆盡還不過癮,乾脆把參謀部的軍官幹部都派去搞人海衝鋒!!而方面軍司令果真如同豬一樣在後方無所事事對作戰不聞不問,反倒對敢提出意見的下屬軍官肆意臭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份已經解密的報告說了些什麼吧!

泛濫成災的人海戰術

在馬林科夫委員會報告中指出「西方面軍參謀部根本沒有制定總體的戰役計劃,所有作戰計劃都是各個集團軍各自為政制定自己的作戰計劃,獲得方面軍指揮員的口頭批准。自然,下屬各個集團軍也無從領會方面軍的作戰意圖。」

西方面軍「無視之前積累的戰爭經驗,多次將主攻部隊投入過於狹窄的進攻地段。在1943年12月的維捷布斯克戰役中進攻正面只有6千米,1944年3月的奧爾沙進攻戰役中只有5千米」,更糟的是偵察工作嚴重不足,也沒壓制住德軍的火力配系。自然,這一不折不扣的人海戰術遭到了徹頭徹尾的失敗:「敵軍得以集中毀滅性的側射火力並以小部隊發起反擊,使得我軍步兵無從推進,損失慘重」


「在方面軍的大多數作戰行動中,下屬各個集團軍,尤其是第33集團軍以密集戰鬥隊形,在過高的人員密度下展開進攻。這一陣型使得每個師在第一線只能展開2-3個營,剩下的營擠在後方無法展開,反倒分散了兵力和火力。這一切都使得部隊即使在同敵軍展開交火前就因為暴露在敵軍炮火下損失慘重,以至於喪失了作戰能力」

如同瘋子的集團軍司令員

報告進一步寫到「第33集團軍在西方面軍的一系列戰役中都扮演了中心角色,並得到了大量增援部隊。方面軍司令員對集團軍寄予厚望,並認為司令員戈爾多夫是手下最好的集團軍司令員」

然而,這位「最好的集團軍司令員」表現的卻令人大跌眼鏡,其過於離譜的作戰表現得到了委員會調查報告的「重點關照」:

「很難把戰鬥組織的如同戈爾多夫的集團軍這樣爛了,戈爾多夫既沒有仔細制定作戰計劃,也沒有正確使用炮兵,而是決定用人海戰術蠻幹粉碎敵軍防線。集團軍損失就說明了一切——第33集團軍的損失佔整個西方面軍的損失的一半。

儘管大本營明令禁止將技術兵種作為步兵投入戰鬥,戈爾多夫經常將偵察兵,防化兵,工兵填進散兵線。戈爾多夫最為嚴重的罪行是:他居然把手下整個軍整個師的軍官幹部也統統踢到前線去餵德國人的機槍子彈!」


在1943年9月4日給步兵第173師下達的命令中他要求「將全師的軍官幹部填進散兵線,跟在先遣分隊後面衝過森林,把對面的自動槍手從他們的巢穴中趕出來!今天對於我們來說不成功便成仁!」同一天他向步兵第70軍參謀長伊科尼科夫少將下令「在步兵軍指揮部中只留下作戰處處長,其他所有指揮幹部統統填進散兵線!」

戈爾多夫的這些失心瘋一般的措施使得戰鬥很快失去了指揮和組織,並使得軍官幹部損失驚人。在過去的六個月裡,第33集團軍傷亡了四名師長,8名副師長和師參謀長,38名正副團長,174名營長和副營長

戈爾多夫違背了大本營禁止不經調查槍斃軍官的命令,在3月6日,根據戈爾多夫的命令,特洛菲莫夫少校便因為「避戰」被槍斃,實際上根據事後調查,特洛菲莫夫少校是無辜的。


33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

戈爾多夫指揮軍事行動的方式只剩下了侮辱和謾罵,經常威脅槍斃下屬指揮員,步兵第277師師長和步兵第45軍軍長便被這樣威脅過。根據曾與他共事的指揮員所述,戈爾多夫對屬下不通人性的粗魯對待和經常的歇斯底裡使得下屬無法正常指揮部隊」

「知人善任」的方面軍高層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西方面軍高層「無視了戈爾多夫做出如此多丟人現眼的表現,也不去幫他克服這些問題,繼續把他視為方面軍裡面最好的集團軍司令員。」而被認為是「出色的偵察高手」,負責方面軍情報工作的伊爾寧斯基上校則把方面軍情報工作搞成了「廢墟狀態」,方面軍炮兵司令,索科洛夫斯基等人眼中的炮兵專家卡梅拉炮兵上將也把方面軍炮兵工作組織的一塌糊塗。


自然,如此「知人善任」的西方面軍高層其他工作也做得一塌糊塗,在馬林科夫委員會的報告中便指出「在這四個月間,方面軍參謀長及所帶領的方面軍參謀部距離方面軍司令員(索科洛夫斯基)一直隔著100千米的距離,方面軍司令員和方面軍參謀長兩人在這一期間只互相見過3-4次,一名上校實際上扮演起了副官的職能,陪著索科洛夫斯基一直待在輔助指揮部,而方面軍司令員索科洛夫斯基同志卻對這一明顯不正常的行為習以為常。

不僅僅方面軍司令員成了這樣,方面軍參謀長波克羅夫斯基也不敢在哪怕小事上獨立作出決定,他根本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帶領方面軍參謀部一起來補救不正常的事態,而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地辦事,作戰處長齊爾科夫少將工作也毫無主動性,不適合帶領方面軍作戰處」

上梁不正下梁歪,在這麼一群人的領導下西方面軍會表現成什麼樣子也就可想而知了。「儘管方面軍在戰役執行期間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便是炮兵部隊的運用,但這一缺陷一直沒有得到彌補,並且被不斷重複。在西方面軍組織執行的所有戰役中,炮兵都沒能完成壓制敵軍火力,掩護步兵的任務。方面軍司令知道炮兵部隊的糟糕表現導致大量己方傷亡,也知道消耗了大量的炮彈,就是不去採取任何行動來改善炮兵部隊表現」。

在戰鬥打響後,「方面軍司令部無視下屬部隊需要,一些發起進攻的師,尤其是第33集團軍各師,每挺衝鋒鎗只分到一個彈鼓,重機槍只有一條彈帶。這使得戰鬥在白熱化時機槍手無法支援步兵,大量時間浪費在了重新裝填彈鼓和彈帶上。在一系列戰役中,炮兵部隊由於缺乏牽引車而落在後面無法支援步兵部隊,但在方面軍級別卻有足夠的牽引車來完成這一任務。前線部隊因為缺乏電臺導致步兵-炮兵間的協同工作很差,方面軍後方卻有著大量的空閒電臺······」

「虛心納言」的蘇聯英雄

更糟的是,索科洛夫斯基不僅自己表現很糟,還完全聽不進去下屬的意見。報告中便舉出了索科洛夫斯基斯基對一名參謀軍官送上來的,關於對第31集團軍作戰改進意見的批示並稱其為典型案例,索科洛夫斯基是這樣在上面批示的。

「這份文件完全沒用處,就像扔到菜市場都沒人撿的爛白菜

顯然,涅卡索夫中校完全不想想自己寫的都是啥,這人整天就知道嘰嘰喳喳的胡扯

胡說八道!

擺明了胡扯!

謊言!

作者完全理解錯了如何楔入防禦陣地!

除去廢話都是廢話」


索科洛夫斯基

索科洛夫斯基這樣屢次做出「重要批示」,方面上上下下自然不敢多說什麼。一些兵種指揮官試圖指出一些自己負責的兵種所存在的問題並打算下發一些命令,但索科洛夫斯基拒絕了這些兵種指揮官的建議。索科洛夫斯基本人則頂多口頭上和那些瀆職的下屬指揮員說上幾句,下屬也不需要做出什麼改正。調查委員會指出索科洛夫斯基曾經向他們保證自己已經向戈爾多夫指出了其瀆職行為,但戈爾多夫仍舊安之若素,絲毫不去改進的事例。

更令調查委員會不滿的是西方面軍司令部「欺君犯上」,沒有向大本營報告一系列進攻失利的原因和方面軍存在的種種不足,直到聽說大本營即將派來調查組,才七拼八湊地交上來一份總結湊數,這一總結在調查委員會的報告中被譏為「不過是欺騙大本營的東西」

富有蘇聯特色的事件結局

被揭出如此多問題的西方面軍上上下下自然沒能躲得過史達林的制裁。只是由於朱可夫及時求情,要求將索科洛夫斯基派來給自己當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才得以比較體面地找了個臺階下,方面軍政委布爾加寧也被一併撤職。

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在二戰結束後,「勝利元帥」朱可夫卻幾經起落,屢次受到蘇聯領導者的打壓,而布爾加寧卻當上了國防部部長,索科洛夫斯基當上了總參謀長。當年那些被解職的瀆職者反而得了勢。索科洛夫斯基還恩將仇報地好好「報答」了當年的恩人朱可夫:在1957年赫魯雪夫那次將朱可夫最終解職的會議上,索科洛夫斯基領頭污衊朱可夫要「把軍隊據為己有,通過軍隊向黨施加影響,以便讓黨的領導完全按照朱可夫的意願行事」。

參考文獻:

David M. Glantz  The Battle for Belorussia: The Red Army's Forgotten Campaign of October 1943 - April 1944

(俄)加列耶夫著,陳學惠, 李大軍譯. 《軍事歷史戰線的鬥爭》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5.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吳京昴_NN9381

相關焦點

  • 如果二戰德軍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二戰盟國對德國、日本的戰略轟炸,就是它們最後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二戰德軍一直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很有可能會改變二戰的走向。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這是當時德軍已經做了,但一直沒做徹底並堅持下去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德國空軍「腿短」造成的。由於德軍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使他們想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的願望,始終無法得以實現。
  • 二戰期間蘇聯使用強制勞工的修建軍工廠
    二戰期間蘇聯使用強制勞工的修建軍工廠
  • 帝國陸軍的沒落:簡析二戰日本陸軍裝甲戰術思想落後的根本原因
    引言縱觀整個二戰時期,不論是德軍的閃擊戰戰術,還是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都創下了軍事史上輝煌的一頁,標誌著現代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到來。而曾經打敗了強大的俄國陸軍,自詡東亞最強陸軍的日本陸軍,卻在整個二戰戰爭期間很少看到其大規模集中使用坦克作戰的戰例。即便在日本和德國成為軍事同盟的有利情況下,日本陸軍也沒有向擅長裝甲戰的德國陸軍做深入的研究好學習。其實,日軍始終將坦克作為步兵支援武器的戰術思想是因其一定的限制條件而決定的,其中既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主觀上的理由。
  • 捕獵成功率遠超獅群,這種野犬將「人海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說到「人海戰術」,許多人印象中就是一哄而上,但實際上高階的人海戰術會取得1+1大於2的成效,在動物世界中,許多捕食者所採取的捕食策略或許都能用「人海戰術」來形容,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狼群。狼群狩獵場景上面描繪的場景,我們在很多動物紀錄片裡面都能夠看到,這是典型的狼群狩獵場景,所採取的狩獵手段就是「人海戰術
  • 二戰美英究竟向蘇聯提供了多少援助?
    隨著近期二戰勝利日活動的舉行,在誰是擊敗納粹德國最大貢獻者這一問題上,美國與俄羅斯又開始了撕逼表演。大統領川普在疫情甩鍋之餘,不忘貶低蘇聯的貢獻,激起了俄羅斯官方和媒體的憤怒。在冷靜吃瓜之餘,不能忘記二戰中美蘇黃金蜜月期的合作,以及美英為首的西方盟國,對於蘇聯的大力援助。後世對於這些援助的評價,也折射出了其後幾十年間東西方關係的變遷。
  • 蘇聯的拉7戰鬥機,是二戰經典戰鬥機之一
    拉-7戰鬥機,是二戰是比較經典的一型戰鬥機,它憑藉著自己優良的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讓它在二戰結束後,被評為是二戰歐洲上空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在二戰初期,蘇聯的戰機都是一些比較老舊的型號,並且性能方面與當時其它國家飛機相比較都是落後的。
  • 二戰最初幾日涉及蘇聯紅軍的一段秘密檔案公開
    #二戰風雲錄#俄羅斯國防部在官網上開闢專欄並公布了二戰初期涉及蘇聯紅軍前線一段秘密檔案材料,6月22日是個永恆的日子在史達林等蘇共領導下最終贏得了勝利二戰英勇犧牲的戰士永垂不朽積極組織開展諸如如何部隊指揮作戰,紅軍地面部隊與空軍協同作戰,有效組織後勤保障,通訊,偵查,加強部隊官兵組織紀律,更好地發揮坦克,火炮威力,探索和研究敵人的作戰戰術和行動規律,敵人的優勢和劣勢比較等課題的討論。
  • 二戰時如果蘇聯和德國單挑,結果會如何?
    二戰期間,盟軍向蘇聯提供了許多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沃茲涅夫斯基曾表示,盟軍援助的武器裝備只佔蘇聯生產總量的4%。然而,俄羅斯媒體不久前披露的資料表明,美英兩國戰時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 蘇聯「飛行坦克」,被稱為「黑死神」,還是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有這樣一款攻擊機,提起這款攻擊機來,可以說是能夠令法西斯聞風喪膽,而且被德軍稱為「黑死神」。這款對地攻擊機就是伊爾-2強擊機。為什麼被稱為「黑死神」呢?因為攻擊機本身是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和其直接用於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摧毀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防禦工事、坦克、軍用車輛、前線機場、交通樞紐、碼頭或艦艇等軍事目標的特性,這種戰機在戰爭中也就成為了「陸地之王」揮之不去的可怕夢魘。而且伊爾-2強擊機對敵方地面目標特別是坦克具有強大的突擊力,在戰鬥中取得了非凡的戰績。
  • 空中死神:蘇聯「飛行坦克」,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二戰期間,不少武器裝備都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款戰機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它是蘇聯人口中的「飛行坦克」,也是德國人嘴裡的「黑色死神」。在蘇德戰爭期間,憑藉著極高的防禦力以及優秀的對地支援能力,被視為整個二戰裡綜合性能最好的對地攻擊機,它就是伊爾-2攻擊機。這款戰機可以說是在德軍心裡留下了深重的陰影,在它面前,坦克簡直不堪一擊,是空中死神,也是德軍裝甲的終結者!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
  • 《戰機世界》二戰期間的明星艦載戰鬥機
    零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主力戰鬥機型,它從中國戰場一直活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整個太平洋地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為日本獨霸空中優勢立下了不朽的戰功。美國海軍的標準艦載戰鬥機——格普曼F4F「野貓」F4F「野貓」艦載戰鬥機,是由格魯曼飛機廠研製的美國海軍第一代全金屬單翼飛機,它是美國海軍在第一年戰爭中的主力機型。
  •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在二戰中,德國的空軍和陸軍都以戰鬥力強大而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
  • 二戰蘇聯武器生產,民用船廠改造為軍工廠,一年造8000輛坦克
    眾所周知,二戰是人類文明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戰爭。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成功抵禦德國的入侵,並在戰爭後期發起反攻,可以說離不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戰爭期間,大量的民用工廠轉為軍用,為蘇聯製造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有資料顯示,在整個蘇德戰爭中,原本的民用工廠轉為軍用以後,所生產的武器裝備並不比傳統軍工廠少,質量方面也沒有什麼差距。
  • 萬能博士,二戰期間德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之一,容克斯Ju88轟炸機
    其實轟炸機進入黃金時期時是在二戰爆發期間,戰爭的需求問世了一大批先進的轟炸機出現在了戰場當中。 Ju-88轟炸機 二戰期間,一大批轟炸機參加了戰爭,其中有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B-24轟炸機、英國的「蘭凱斯特」轟炸機、「蚊」式轟炸機、蘇聯的圖-2轟炸機、Pe-2轟炸機等
  • 從二戰德軍的「狼群戰術」看仿生學與戰法創新
    一天,當鄧尼茲看到成群野狼襲擊獵物的景象後受到啟發,提出了「狼群戰術」,即一旦發現敵艦船,立即發出信號,其他潛艇收到信號後迅速趕來進行集群攻擊,得手後迅速分散撤離。德軍運用這一戰術,到1943年5月,就讓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直到盟軍以航母為核心建立起立體護航與反潛網,才粉碎了德軍的「狼群戰術」。
  • 二戰期間的美國高校
    整個二戰期間,共有27000名哈佛大學的學生、教職工參軍,其中697人戰死。▲二戰時期的哈佛大學而史丹福大學也為美軍提供了將近12000人的兵源,主要從事技術工種。在戰爭最膠著的1943-1944學年,軍事學員人數為3726人,遠遠高於平民學生的2412人。
  • 二戰時德軍一件棉衣都沒有,在莫斯科成片凍死,為什麼不搶蘇聯人
    二戰期間的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的重要成員,也是法西斯的同盟的重要力量,,並且當時的德軍幾乎是全世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隊,而德軍在二戰的戰場上也被看成是戰無不勝的神話般的存在。
  • 鮮為人知的二戰蘇聯潛艇,戰績非常出色,曾屢次重創德國艦隊
    二戰時期,在「德國潛艇之父」鄧尼茨元帥的領導下,德國海軍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無限制潛艇戰」,在「狼群戰術」的瘋狂攻擊下,僅1942年上半年,被擊沉的美國艦船數量就超過了一戰時的總和,當時,德國潛艇每個月都可擊沉超過50萬噸排水量的商船和軍艦。此舉差一點扼制住了英國的「喉嚨」。當然,德國人也很快嘗到了苦頭。
  • 二戰十大名將:第一名堪稱二戰的救世主,四大著名戰役的締造者
    第10名:鐵木辛哥,二戰蘇聯元帥,曾指揮北高加索戰役,而一戰成名。後來還在解放烏克蘭和柏林戰役屢建奇功!第九名:巴頓,二戰美國最著名的軍事統帥,巴頓以作戰勇猛,快速進攻聞名,曾在北非戰場和法國盟軍西線戰場上獲得過對德軍的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