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蘇聯武器生產,民用船廠改造為軍工廠,一年造8000輛坦克
眾所周知,二戰是人類文明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戰爭。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成功抵禦德國的入侵,並在戰爭後期發起反攻,可以說離不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戰爭期間,大量的民用工廠轉為軍用,為蘇聯製造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有資料顯示,在整個蘇德戰爭中,原本的民用工廠轉為軍用以後,所生產的武器裝備並不比傳統軍工廠少,質量方面也沒有什麼差距。
-
屍山血海:揭秘蘇聯在二戰期間的「人海戰術」
在過去,二戰蘇軍常被描述成靠人海壓垮德軍防線的人肉壓路機,如今這一風向卻又完全轉了過來,無論是在一些流量很大的問答社區,還是在一些視頻網站上,關於蘇軍使用「人海戰術」的說法經常被斥責為西方資料中對蘇聯紅軍「戴有色眼鏡的污衊」並時常有人聲稱戰爭後期蘇軍戰術水平「遠超德軍」。確實到若干年前為止,受到引進的各色西方資料影響,確實存在總體低估蘇軍的情況。
-
二戰期間日本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殺了多少人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裡臺和吉林依蘭縣強佔民地修建機場時動用飛機轟炸依蘭縣,炸死中國民眾2萬餘人。1937年11月12日佔領上海的日軍在南市放火連燒9日。在此期間中國軍民死傷無數,損失超過8億元。
-
「萬人坑」、「煉人爐」:日本侵略者將勞工生命視如草芥
原標題:「萬人坑」、「煉人爐」:日本侵略者將勞工生命視如草芥 日本對東北勞工的掠奪,經歷了初期由用工部門自行招募,到通過各級偽政權「強制招募」、「行政供出」、「勤勞奉公」、「緊急募集」等攤派和抓捕勞工等逐步強化的過程。
-
解密老照片:二戰蘇聯令人震撼的軍工廠,就是靠它拖垮了強悍的德軍
蘇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能戰勝武器裝備佔世界領先水平的德國、日本,除了本身不屈不折的民族精神外,還跟蘇聯不俗的武器裝備密不可分。二戰時期的蘇軍裝備在各個方面的複雜程度是不可想像的1941,列寧格勒,衝鋒鎗製造車間。一切為了前線!
-
抗日戰地行:二戰終結地東方馬其諾「虎頭要塞」
中新社虎林六月十五日電 題:二戰終結地「虎頭要塞」 中新社記者孫宇挺 隱沒在黑龍江虎林縣一個山坡裡的虎頭要塞入口,周圍雜草叢生,只有延伸出來的一段白色的殘垣斷壁,洩漏出這片荒山下當年曾經埋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
-
二戰美英究竟向蘇聯提供了多少援助?
隨著近期二戰勝利日活動的舉行,在誰是擊敗納粹德國最大貢獻者這一問題上,美國與俄羅斯又開始了撕逼表演。大統領川普在疫情甩鍋之餘,不忘貶低蘇聯的貢獻,激起了俄羅斯官方和媒體的憤怒。在冷靜吃瓜之餘,不能忘記二戰中美蘇黃金蜜月期的合作,以及美英為首的西方盟國,對於蘇聯的大力援助。後世對於這些援助的評價,也折射出了其後幾十年間東西方關係的變遷。
-
蘇聯的拉7戰鬥機,是二戰經典戰鬥機之一
拉-7戰鬥機,是二戰是比較經典的一型戰鬥機,它憑藉著自己優良的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讓它在二戰結束後,被評為是二戰歐洲上空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在二戰初期,蘇聯的戰機都是一些比較老舊的型號,並且性能方面與當時其它國家飛機相比較都是落後的。
-
空中死神:蘇聯「飛行坦克」,二戰德國裝甲終結者!
二戰期間,不少武器裝備都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款戰機受到了極高的評價,它是蘇聯人口中的「飛行坦克」,也是德國人嘴裡的「黑色死神」。在蘇德戰爭期間,憑藉著極高的防禦力以及優秀的對地支援能力,被視為整個二戰裡綜合性能最好的對地攻擊機,它就是伊爾-2攻擊機。這款戰機可以說是在德軍心裡留下了深重的陰影,在它面前,坦克簡直不堪一擊,是空中死神,也是德軍裝甲的終結者!
-
不顧日外相的嚴詞警告,韓國還是邁出了這一步,清算日本二戰罪行
據韓國媒體報導,本周韓國法院針對二戰期間日本企業強徵韓國勞工索賠一案作出判決,決定扣押被告日企日鐵住金在韓國的所有資產作為對被強徵韓國勞工的賠償。根據韓國媒體的報導內容來看,韓國法院在作出判決後就已經向日鐵住金髮送了「扣押資產」判決書。
-
二戰時如果蘇聯和德國單挑,結果會如何?
二戰期間,盟軍向蘇聯提供了許多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沃茲涅夫斯基曾表示,盟軍援助的武器裝備只佔蘇聯生產總量的4%。然而,俄羅斯媒體不久前披露的資料表明,美英兩國戰時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
二戰期間的美國高校
美國是是二戰中最重要的參戰國之一,貢獻極大,而比較為史學界稱道的就是美國作為戰爭機器的工業所具有的極大的生產潛力和動員能力。正如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所說:「沒有美國的生產,聯合國家決不能贏得這場戰爭。」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道:「不管敵對雙方的政治要求多麼低,不管使用的手段多麼少,也不管政治要求戰爭行為規定的目標多麼小,軍事行動會有片刻的停頓嗎?
-
如果二戰德軍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二戰盟國對德國、日本的戰略轟炸,就是它們最後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二戰德軍一直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很有可能會改變二戰的走向。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這是當時德軍已經做了,但一直沒做徹底並堅持下去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德國空軍「腿短」造成的。由於德軍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使他們想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的願望,始終無法得以實現。
-
不再使用「慰安婦」?日本歷史最悠久英語報紙被批洗白歷史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德媒稱,日本歷史最悠久的英語報紙《日本時報》宣布不再使用「慰安婦」(comfort woman)一詞,對二戰中被迫在悲慘條件下做工的人也不再使用「強制勞工」(forced labor)一詞。此舉引起強烈憤慨,被指企圖篡改歷史。
-
國民黨軍撤離東北時,瀋陽軍工廠裡200多架飛機,全被留給日軍
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小型島國,其自然資源十分匱乏,卻在二戰時期有著想要佔領中國全境的野心。是誰給了它這麼大膽?很多人認為這與當年東北地區的率先投降有關。而這件事則與張學良有關。當時,為了發展軍事戰備,張作霖在瀋陽建立了軍工廠,後交由張學良管轄。當時,瀋陽軍工廠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軍械加工中心。張作霖斥巨資從世界各國購買武器裝備,連車床都從德國購買,最終將瀋陽軍工廠建成為一個集煉鋼、機器、造槍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廠,在亞洲都可以說是名列前茅的。
-
萬州漁民一句話,二戰美軍飛機殘骸出世
很快,有網友根據殘骸上的英文及「431」字樣,推斷該殘骸就是二戰時期B-25轟炸機的垂直尾翼部分。還有網友用紅圈標出,殘骸外形和舵面的鉸鏈位置都和B-25轟炸機一樣。李應東說,二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支援了中國大量飛機。在萬州附近的梁山(現梁平)機場,曾駐守過B-25轟炸機隊。「可能是從梁山機場出發,飛往武漢、宜昌一帶時出了事。」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
-
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擬在日本建受害中國勞工紀念碑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圖為管委會委員、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代表魯堂鎖,在會上展示從一位受害中國勞工家中尋找到的當年在日本日本奴役勞動期間,面對隨時會遭遇不測的境況,手寫的一份同班次勞工真實姓名及親人情況名冊,希望倖存者保存並有機會帶回中國。
-
紅星鐵翼,二戰中的蘇聯戰鬥機
1942年後蘇軍的雙翼戰鬥機全部轉為二線使用。波利卡爾波夫伊-16。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收放起落架的單翼戰鬥機。蘇德戰爭初期,該機在梅塞施密特戰鬥機打擊下損失慘重。伊-16操縱困難,對新手很不友好。但在一些老飛行員手裡,憑藉爬升率和滾轉速度等單項優勢,該機仍能與德機一搏。蘇軍中的伊-16在一線至少使用到1943年。波利卡爾波夫伊-185。這是失勢的老設計師最後的掙扎。
-
為何二戰期間各國打到最後也沒人敢使用?
最近有朋友問我,問我為什麼德國二戰期間,認可最後戰敗戰死,也沒有用生化武器?其實總的來說並不是因為德國品行有多高。事實上生化武器和核武器很相近,殺傷力和破壞力非常之大,是令人窒息和恐怖的。德國之所以不敢使用,是因為歐美包括蘇聯都可以用化學武器反擊,德國認為最好後會得不償失。化學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被普遍使用。頭一次是1915年德國與英國和法國在比利時的一場戰鬥。德國使用了180噸氯氣,擴散超過15公裡,造成1萬多人中毒。此後,化學武器出現在戰場之上。有氯氣、光氣、二苯胂、氫氰酸、芥子氣等40多種,間接造成130萬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