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獵成功率遠超獅群,這種野犬將「人海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2020-12-06 獅虎豹三兄弟

說到「人海戰術」,許多人印象中就是一哄而上,但實際上高階的人海戰術會取得1+1大於2的成效,在動物世界中,許多捕食者所採取的捕食策略或許都能用「人海戰術」來形容,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狼群。

我們看到茫茫的雪原上,一群野牛被狼群追趕得四處亂竄,不一會兒,就有一頭因為行動較慢或者其他原因脫離了牛群,而此時,所有的狼就像約定好了似的,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頭牛身上,所有的狼一哄而上,很快這頭牛就被放倒了。

狼群狩獵場景

上面描繪的場景,我們在很多動物紀錄片裡面都能夠看到,這是典型的狼群狩獵場景,所採取的狩獵手段就是「人海戰術」。

但是在掠食者裡面,把「人海戰術」運用到極致的並不是狼群,也不是獅群,而是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一種中小型犬科動物,這種犬科動物有一個非常低調的名字,叫非洲野狗,也稱非洲野犬,它們的狩獵成功率高達85%,遠超狼群的14%,也比獅群的25%高出不少。

非洲野犬狩獵場景

短小精悍的非洲野犬

有些地方也把非洲野犬稱之為「三色豺」,顧名思義,非洲野犬渾身一共呈現出三種色系,分別是黃、白以及黑色,這些顏色搭配沒有規律可言,就像是隨意潑上去的顏料,所以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隻完全一樣的三色豺。

非洲野犬體型不大,成年之後大多數體重在17-36千克之間,只有少部分領頭的雄獸能夠達到40千克以上,所以放在整個犬科家族裡面,非洲野犬只能算是中小型的一類。

非洲野犬在外形上除了毛髮的顏色給人印象深刻之外,就數它的耳朵最拉風了,小小的腦袋上有一對大大的耳朵,看起來極不成比例。但根據亞種的不同,它們的耳朵形狀又可以分成蝙蝠耳和蝴蝶耳,蝙蝠耳又大又圓,蝴蝶耳又大又長。

從外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動物與它是相似的,加上目前所發掘出來的化石太少,所以人們對非洲野犬的進化歷程並不是很清楚,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2018年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的方法發現了非洲野犬與豺存在較近的親緣關係,它們身上都有著非常古老的遺傳混合物。

左:蝴蝶耳;右:蝙蝠耳

在我國,豺有兇狠之名,甚至大過於猛獸老虎,而非洲野犬給人的印象也是「短小精悍」,它愣是以十幾千克的身軀,在非洲大地上與斑鬣狗、獅子等猛獸周旋而不落敗,所以其必然有著一套獨有的生存智慧。

非洲野犬的咬合力大約300磅左右,在野生動物中並不是出色的存在,但是它的「後槽牙」構造卻異於常人,上下兩排裂齒能夠交叉彌補之間的縫隙,這使得非洲野犬有著強悍的「研磨」能力,可以輕而易舉地磨碎獵物骨頭,真正做到吃肉不吐骨頭。

非洲野犬與灰狼的頭骨對比

非洲野犬的社會組成結構

與大多數貓科動物獨居的屬性相反,大多數犬科動物都是群居的,而其中的典型代表還是狼,在講述非洲野犬的社會組成結構之前,先來說說狼是怎樣論資排輩以及社會等級的構成。

狼的社會組織十分複雜,其形成因素會受到多種因子的影響,包括且不限於親緣關係、環境、獵物豐度等等,甚至是季節都能夠影響狼群的形成。一般來說,當獵物豐富的時候,狼群的規模較小,甚至還會出現許多獨狼。

狼群

比如在白俄羅斯納利比基森林中,4-9月份氣溫比較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萬物復甦」的季節,獵物數量比較豐富,所以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景象,獨狼的數量甚至比群居的還要多。

當然,獵物數量只是控制狼群規模次要因素,主要因素還取決於社會組織層面。在狼的社會等級中,一共可以分成四級,分別是站在頂端的頭狼,地位次之的成年狼,邊緣化的成年狼,以及幼狼,幼狼的地位是最小的,只有成年之後才會進入前面的三個核心等級。

狼群的形成通常以親緣關係為主,比較大規模的狼群一般包含3-6個家庭,更多的小型狼群乾脆就是以家庭為單位形成的小團體(僅有兩隻成年狼)。

讓我們回歸到非洲野犬話題上,會發現它們的社會組織構成與狼相似,但是又與狼不同。首先狼群之中的個體與個體之間幾乎都有著親戚關係,而非洲野犬群裡面兩隻親如兄弟的個體間,是可以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但這並不影響它們的感情。

在大型狼群裡面,雖然在狩獵等活動時會非常團結在一起行動,但更多的時候是分小家庭生活,而非洲野犬則不一樣,雖然它們群體之間也會分成小家庭,但基本上都是集體在一起生活的。

整個大群裡面,由雌雄兩隻野犬領導,基本上整個群的狩獵、遷移、防禦等大大小小的事物,都需要它們來決斷,這是它們領導力的表現,畢竟作為領頭的兩隻非洲野犬,有責任帶領其他成員如何生存下去。

非洲野犬的生存智慧

在充滿野性的非洲大陸上,它們的主要對手是獅子,而在與獅子對抗的過程中,「人海戰術」有時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016年,攝影師奧卡萬戈在野生動物園中就拍到了非洲野犬與獅子對抗的場面,當時一頭雌獅正在攻擊一隻非洲野犬,當時其他的野犬成員見狀立馬跑過來幫忙,糾纏之下最後獅子放棄了攻擊。

無論從體型還是從攻擊力上看,非洲野犬都不是雌獅的對手,但這無疑「人海戰術」的勝利,只是可惜的是後來那隻被獅子攻擊過的非洲野犬,還是因為傷勢過重而死亡了。

非洲野犬對抗獅子

非洲野犬十分團結是真的,當群體中的成員遭受攻擊時,其他的成員會馬上過來幫忙;當領地遭受入侵時,所有的成員都會在首領的帶領下奮力抵抗。事實上非洲野犬擊退獅子的事情並不罕見,麥克納特·約翰也曾觀察到這一現象。

當時一頭雄獅正在攻擊一隻非洲野犬,好在同伴將其救下,而被救的那隻非洲野犬看到同伴仍在與獅子對抗,自己也顧不上傷勢隨後一起加入戰鬥,最終將雄獅擊退。

非洲野犬最大的生存智慧就是團結,這一點還表現在捕獵上面。一般來說,能夠捕食大型哺乳動物的捕食者,要麼比獵物體型更大,要麼就是團隊作戰,而非洲野犬無疑就是後者裡面的佼佼者。

東非的非洲野犬最常捕食的是瞪羚,南非的非洲野犬最常捕食的是跳羚,從非洲野犬的捕食數據來看,它們的獵物體型主要集中在15-100千克之間,但是卻偶爾能夠看到它們捕食大型獵物,比如說角馬等。

非洲野犬捕食角馬

在14項關於狼的研究中,發現它們的狩獵成功率只有14%,獅子的也不高,在對塞倫蓋蒂的獅子進行研究後,發現3-5隻獅子群體狩獵的成功率為25%,單個獅子的捕獵成功率為17-19%,但獅子是群居動物,其成功率受群體規模影響很大,研究者們推測,一旦獅子成群捕獵的話,這個成功率會增加30%。

以體型來看,非洲野犬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但依靠「人海戰術」卻彌補了這項短板,靠著「人多勢眾」的優勢,非洲野犬的狩獵成功率躋身到野生動物中的「頂流」,高達85%。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科學、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體型不大的鬣狗、野犬能夠捕獵體型龐大的斑馬、角馬?
    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非洲野犬分別是「非洲二哥」和「三哥」,生態位僅次於「草原之王」獅子,所以,它們能夠捕殺斑馬、角馬這種食草動物並不意外。不過,相比較體型而言,斑馬、角馬的體型確實遠大於野犬和鬣狗,那麼,在鬣狗和野犬捕獵角馬、斑馬時,它們是採取什麼策略呢?是斑馬、角馬跑得不夠快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非洲野犬的生存信念:少年強,則種群強
    在非洲草原上,獅群的狩獵成功率大概在30左右,而非洲野犬群的狩獵成功率則在80%-85%,遠超非洲其他食肉動物群體。,能追溯到20多萬年前,這已經是目前人們發現的關於這種動物最古老的化石了,表明在20萬年前,非洲野犬就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
  • 花豹和獵豹至少能單挑幾隻非洲野犬?為什麼?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一群兇猛小巧的犬科動物,它們敢圍攻獅子、「掏肛」鬣狗、「搶劫」花豹,並且它們有著高達90%的捕獵成功率,許多網友們戲稱它們為「非洲三哥」,它們就是非洲野犬屬下唯一的物種-非洲野犬。花豹和獵豹與大多數的貓科動物一樣,都是獨居動物,而非洲野犬則與其他的犬科動物一樣是高度群居的動物。即使在一個小的族群中,非洲野犬的數量平均也有10隻以上,甚至科學家曾經在非洲大草原上觀測到過成員超過100隻的大型非洲野犬群。正所謂「好虎架不過群狼」,作為「獨行俠」的花豹和獵豹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一群超過10隻成員的非洲野犬群的對手的。
  • 屍山血海:揭秘蘇聯在二戰期間的「人海戰術」
    在過去,二戰蘇軍常被描述成靠人海壓垮德軍防線的人肉壓路機,如今這一風向卻又完全轉了過來,無論是在一些流量很大的問答社區,還是在一些視頻網站上,關於蘇軍使用「人海戰術」的說法經常被斥責為西方資料中對蘇聯紅軍「戴有色眼鏡的污衊」並時常有人聲稱戰爭後期蘇軍戰術水平「遠超德軍」。確實到若干年前為止,受到引進的各色西方資料影響,確實存在總體低估蘇軍的情況。
  • 自然界中的「捕獵高手」,獅子依靠「團隊合作」,虎鯨依靠聲音
    獅子在捕獵的時候很講究「團隊合作」,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提高捕獵的成功率。草原上除了獅子以外還有大量的動物,很多動物的奔跑速度非常快,甚至超過了獅子本身。所以獅子想要依靠速度取勝,幾乎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獅子在捕獵的時候,都是通過圍獵的方式來捕食獵物。 再者,獅子雖然身軀龐大,但是心臟卻非常小,所以不適合長時間的奔跑。
  • 為什麼非洲人沒有將非洲野犬馴化為家犬?
    而「三哥」之所以能落到非洲野犬的頭上,有三個原因。第一,非洲野犬也是群居的食肉動物,而且一個野犬群成員數量比鬣狗群都要多第二,非洲野犬雖然體型比鬣狗小,但是它的牙齒更加的尖利,更適合撕裂獵物,並且它與鬣狗一樣都有「掏肛」絕技第三,速度和外觀。
  • 文豪野犬:如何評價果戈裡這個角色?極致的自由主義者
    《文豪野犬》中的角色眾多,各種組織也不少,作為一部群像劇,很多戲份少的角色就很容易被忽略。但是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特質,會吸引到一些小夥伴的目光。今天我就來說說,「天人五衰」的成員之一的果戈裡。(本文由銀空動漫原創,禁抄襲、搬運。)「天人五衰」這個組織,在動畫中幾乎沒有出場,但是其一個成員我們都認識,就是陀思。作為陀思同僚的果戈裡,身上又發生著什麼故事呢?
  • 非洲南部有一種小貓,捕獵成功率是獅子的3倍多,堪稱殺戮機器
    說到大自然中的殺手,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老虎,畢竟在所有野生動物裡面,老虎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以絕大多數動物為食,基本上我們能夠想得到的中大型森林動物,都是老虎的「盤中餐」,即便是生活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帶的棕熊,有時候也會成為東北虎的捕食對象。但是你知道嗎?如果換算成捕獵成功率或者狩獵次數來看的話,非洲南部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可比老虎厲害多了。
  • 獅子真的不吃非洲野犬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非洲野犬非洲野犬因為名字的緣故,經常被人叫成野狗,與我們常見的狗混為一談。其實,非洲野犬與我們常見的狗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是犬科非洲野犬屬動物,而狗都是犬科犬屬動物,從屬的劃分開始,它們就已經分道揚鑣了。
  • 說好了一起捕獵,有的食肉動物卻做了清道夫
    與清道夫相對應的是自己捕獵的食肉動物,生態學上叫做捕食者,又叫掠食者。那麼,哪些食肉動物是清道夫呢?事實上,所有食肉動物都或多或少有食腐傾向。貓科通常被認為是最純正的捕食者,然而它們也不會拒絕到嘴的免費美味,就連獵豹都有食腐的記錄,人們曾在納米比亞看到三隻獵豹吃一具長頸鹿屍體。
  • 為什麼非洲二哥鬣狗在非洲三哥野犬面前無能為力,還容易被反殺?
    非洲草原上的幾種頂級獵食者:獅子、花豹、獵豹、鬣狗、尼羅鱷、野犬(野狗)。野犬反殺斑鬣狗的原因要說名氣,「萬年小受」獵豹的名氣也比野犬要響亮得多。在這些頂級獵食之中,最沒存在感的就是非洲野犬!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非洲野犬是「吊車尾」的存在。
  • 灌籃高手:不是「雞湯型」教練,卻將「打雞血」戰術運用到最合理
    一旦戰局實在不利,從戰術上解決不了困難之時,他就讓隊員自己發揮,安西教練這種「打雞血」戰術到底合不合理?當湘北隊劣勢越來越大,安西教練看見差不多可以的時候,只是把四個主力換上,他也沒做出任何戰術指示。 到了三浦臺使出絕招內藤的時候,是流川楓抓住了內藤的弱點讓他失效,跟安西教練關係不大。到與翔陽的比賽時候,最開始湘北四個主力全部身體發緊,安西教練沒有做出任何指示,又是流川楓用言語刺激其他四個主力開始爆發。
  • 關於澳洲野犬的身份認定問題,極有可能影響其未來發展
    但是有一種動物雖然知名度較低,但是爭議性卻很大,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澳洲普通人群中,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種動物就是澳洲野犬,也被稱為澳大利亞野狗。澳洲野犬發展史澳洲野犬其實是一種外來物種,澳大利亞原本是沒有狗的,它們在5000多年前被人們帶入澳洲,從此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來。相對於袋鼠、鴨嘴獸等在澳洲已經生活、進化時間超過1.5億年的本土物種來說,澳洲野犬還很「新」,新到許多人還沒有辦法將其視為一種本土動物。
  • 澳洲野犬:東亞人沒做到的徵服澳洲,東亞的狗做到了
    考慮到現今所有的狗都是1.6萬年前馴化於華南地區的一群狼,那麼澳洲野犬的遷徙路線就大致勾勒出來了:華南東南亞馬來群島紐幾內亞澳大利亞。 那麼,澳洲野犬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到達澳洲的呢?以往學術界最為流行的是觀點是「南島人說」。
  • 淺談非洲野犬:小個子有著大智慧
    這種錯誤認知直到1827年的時候才被修改過來,將它們分類到犬科動物裡面去了。這是人們發現關於這種動物最早的化石,大約可以追溯到20萬年前,那個時候非洲野犬就已經廣泛存在了。隨著人口增長,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不斷地開墾荒地、建造道路等等,將野犬的生存區域分隔成數塊,其危害程度要遠遠大於其他因素。
  • 世界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綽號「蟻虎」,捕獵成功率不輸獅子
    黑足貓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儘管在現實中我們很難見到它,但通過網絡,這種小身板、大眼睛、圓耳朵的「小花貓」還是俘虜了一大批粉絲。關於黑足貓,你都知道多少呢?它們到底有多小?它們的腳真的是黑色的嗎?它們真的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 澳洲野犬真瘋狂 將男童從旅遊露營車拖出咬傷
    澳洲一家人駕駛露營車旅行,夜裡有「澳洲野犬」,將一名男童拖出車外咬傷。遭到「澳洲野犬」咬傷的14個月大的男童,由母親抱著乘坐直升飛機,送往布裡斯班的兒童醫院。男童的頭和頸受傷,情況嚴重。事發在昆士蘭州費沙島,男童一家駕駛露營車旅行,周五凌晨幾隻「澳洲野犬」將男童由車上拖走,父母被喊聲驚醒,父親立刻衝出車外,趕走野犬救回男童。救援隊機師貝爾託利表示:「他(男童)明顯地頸背附近被咬住拖走,如果不是他父母反應快,趕走野犬,他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今次已經是費沙島今年第三宗「澳洲野犬」襲擊人類事件。
  • 捕獵「喀秋莎」火箭炮:回顧二戰德軍炮兵的反火力準備戰術
    Sdkfz 251/13型炮擊錄音裝甲車則用於錄製敵軍野戰炮發射的產生的炮聲,通過專門的炮聲分解過濾設備收集炮聲,然後將相關數據發送給炮擊聲測小組。Sdkfz 251/14型炮擊測聲裝甲車則負責對Sdkfz 251/13型炮擊 錄音裝甲車收集的炮聲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計算出敵軍炮兵陣地的坐標位置、型號和數量。
  • 部分野生動物狩獵成功率排行榜:老虎第五,獅子第七
    但是如果具體到細節上面來的話,有些地區的更低,比如美國蘇必利爾湖上的灰狼捕獵麋鹿時成功率只有可憐的6%,明尼蘇達州的灰狼捕獵白尾鹿時也只有20%。25%,不過獅子是唯一群居性的貓科動物,所以它們的捕獵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群成員數量決定的,單只獅子的狩獵成功率在17%-19%之間,可一旦成群捕獵的話,成功率會增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