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說到大自然中的殺手,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老虎,畢竟在所有野生動物裡面,老虎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以絕大多數動物為食,基本上我們能夠想得到的中大型森林動物,都是老虎的「盤中餐」,即便是生活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帶的棕熊,有時候也會成為東北虎的捕食對象。
但是你知道嗎?如果換算成捕獵成功率或者狩獵次數來看的話,非洲南部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可比老虎厲害多了。
這種小型貓科動物就是黑足貓,可能在國內來說,黑足貓的知名度遠沒有老虎獅子那麼大,但是在波札那,它們卻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當地布須曼人認為黑足貓實力相當強勁,甚至能夠獵殺長頸鹿。
不過從數據上判斷,黑足貓的主要食物是各種小微型動物,比如老鼠、昆蟲等,要想對付長頸鹿,還是相當牽強的。不過這個故事也間接說明了黑足貓的兇悍,實際上它的捕獵技巧十分高超,狩獵成功率甚至是獅子的3倍有餘。
渾身斑點,腳戴黑環,外表與家貓相似
黑足貓的外表跟家貓十分相似,如果對野生動物知識不是很熟悉的話,極有可能將其認為是一種小型的野貓,但是實際上它們是不同的物種。
從現代貓科動物系統發育樹上可以看出,黑足貓屬於貓科貓屬裡面的一種,與叢林貓、沙丘貓等的親緣關係較近,渾身有黑色的斑點,腳上及尾巴有黑色環裝的斑紋,身上主要的毛色呈肉桂色到茶白,因為腳底呈黑色,所以得名黑足貓。
一般來說,除細腰貓等極少數動物之外,大多數貓科動物的體型都比較勻稱,但是黑足貓的頭身比例較大,所以看上去顯得頭特別大,不太符合比例,不過這個特徵了賦予了黑足貓更多的萌感,這也是眾多網友想要飼養一隻黑足貓的原因。
不過普通人是不能飼養黑足貓的,且不說它們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單單是兇殘的習性,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夠駕馭的,即便是自己只有兩三斤的體重,也能捕殺小型跳羚、山羊等。
黑足貓的生活習性
黑足貓主要生活在非洲南部一些人跡罕見的地區,是神秘而典型的夜行性貓科動物,由於當地常年光照強度高,所以當白天太陽強烈時,它主要躲在土豚、豪豬等動物廢棄的洞穴裡面休息,等到黃昏時才出來狩獵。
上面提到的黑足貓腳底呈黑色,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黑足貓的腳底也是長有黑色毛髮的,有兩個好處,一方面是能夠將腳底肉墊與白天熾熱的沙土隔開,防止燙傷;另外一方面就是能讓黑足貓的行動更叫悄無聲息。
大多數貓科動物都是爬樹高手,但是從形態學上看,黑足貓並不具備高超的爬樹本領,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它那短短的尾巴和矮胖的身軀顯然不是為了爬樹而存在的。黑足貓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地面上行動的,包括玩耍、覓食等絕大多數活動。
成年的雄性黑足貓的領地大約是22平方千米,雌性約為雄性的一半,由於黑足貓對食物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它們整晚都在捕食,一晚上逛遍自己的領地也是常有的事情。
黑足貓性情兇悍,領地意識很強,一隻雄性黑足貓的領地往往會與1-4隻雌性的領地存在重疊,一旦發現入侵者,它們會全力抵抗,大有不死不休的氣勢,所以作為一隻領主的黑足貓,往往能夠將入侵者擊退。
為何黑足貓的領地意識看起來要比其他貓科動物強許多?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前面說過它們對食物的需求量很大,而領地的大小、地理位置往往能夠決定獵物的豐富度,所以這也是黑足貓在對待入侵者時態度會這麼強硬的原因。
黑足貓的主要食物是一些小型的嚙齒類動物,比如老鼠等,這些獵物佔據了它全部食物來源的65%左右,除此之外蜘蛛等昆蟲也佔據了黑足貓食物來源的重要比例。對於黑足貓來說,有蹄類動物的體型實在是太大了,不是它能夠完全駕馭得了的,所以即便是黑足貓能夠捕殺一些小型的山羊、跳羚幼崽、開普野兔等,但是這類獵物所佔據的比例也不大。
黑足貓與其他貓科動物不太一樣的地方還有它對環境水源的要求不高,它似乎不太需要喝水,靠取食獵物的血肉就能夠補充每日所需的水分,但是即便如此,黑足貓仍無法在極端乾旱的地區生存,比如非洲的沙漠深處。
小身材,大本事
黑足貓因為長得跟家貓實在是太像了,外表可愛有漂亮,所以網上有不少人發出感慨:想要做它的鏟屎官,但是實際上黑足貓是萬萬不能當成寵物來飼養的,因為在大自然中,它的致命程度遠比雄獅、老虎、獵豹等動物還要高,堪稱是「殺戮機器」,不少人將黑足貓稱為地球上最致命的貓。
簡單用一組數據說明:
印度坎哈國家公園的孟加拉虎成功率為5%,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北虎狩獵成功率為38%,捕殺野豬時能夠達到54%;獨立狩獵的獅子成功率為17%-19%,而根據對塞倫蓋蒂草原上的獅子觀察研究發現,三兩隻獅子聯合狩獵的成功率則能夠達到25%。
但是你知道嗎?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其狩獵成功率都遠不如黑足貓,畢竟它能夠達到驚人的60%。
黑足貓的平均體重只有1.6千克左右,但是卻需要大量進食,因為研究發現它的新陳代謝比其他動物要快許多,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大量進食,以便維持自身能量供給。按照體型換算,一隻成年黑足貓每晚進食的食物重量為250克,約佔其體重的16.7%。
大自然仿佛冥冥之中已經註定好了的,黑足貓對食物的需求量大,而每晚能夠捕食的時間有限,所以它們必須優化自己的狩獵技巧,以提高捕獵成功率,進而獲得更多的食物。
其實新陳代謝快,也讓黑足貓的反應比其他動物更加敏捷。大多數獨居的貓科動物都喜歡用伏擊的方式捕獲獵物,但黑足貓卻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捕獵方式,那就是跟蹤突襲,畢竟對於它來說,根本沒有「耐心」守株待兔等著獵物。
黑足貓會利用夜色和身邊的遮蔽物,慢慢接近獵物,等獵物察覺時已經晚了。黑足貓有著超強的彈跳能力,一躍能達1.4米,長2米多,這對於只有1.6千克的「小貓」來說足夠令人震驚了。
黑足貓的生存現狀
黑足貓僅在非洲南端有分布,從大範圍上看,黑足貓的棲息地比較完整、聚集,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它們主要生活在一些半荒漠地帶、乾旱但有少量樹木的地區,所以從微生境上看,黑足貓的棲息地也是成零碎狀分布的。
另外,受非法捕殺、棲息地喪失等因素影響,黑足貓的生存狀態已經令人十分擔憂了,比如在非洲南部的卡魯和卡拉哈裡等一些地區,黑足貓成了十分罕見的動物。
目前黑足貓的瀕危等級是易危,據統計,黑足貓的成年個體約有11797隻,整個物種約為16853隻,沒有任何一個亞群的成熟個體超過了1000隻,這就意味著如果不加以保護,任由目前的態勢發展下去的話,黑足貓的生存狀態極有可能會變得更加「危險」。
好在人們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波札那、南非等國家,已經全面禁止狩獵黑足貓了,但在不少地區,黑足貓依舊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喪失性命。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科學、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