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小貓科動物,捕食成功率達60%,每年吃掉3000隻老鼠!

2020-11-29 八兩科學

如果你本身對可愛動物沒有抵抗力,又喜歡貓的話,那麼它絕對可以讓你嘴角上揚好一陣子。在BBC紀錄片《Big Cats》裡,將非洲最小貓科動物黑足貓形容為「非洲最致命(the deadliest」的貓,而且在《YouTube》分享的視頻裡將黑足貓稱為「殺傷力最強的貓」。

你要是說最萌、最可愛什麼之類的都可以,把什麼「最致命」、「殺傷力最強」的詞套在一個只有巴掌大小的貓科動物身上,是認真的嗎?而且看它那萌樣,也看不出它到底致命在哪裡呀。難道黑足貓真的有那麼兇?

非洲最小的貓科動物—又小又萌的黑足貓!

黑足貓(Felis nigripes),英文名:Black-footed cat,因足底為黑色得名,屬於貓亞科貓屬(Felis)動物,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小的貓科動物(最小的是印度、斯裡蘭卡的鏽斑豹貓),主要棲息在非洲乾旱和半乾旱沙漠地區、灌木叢和大草原,目前僅在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這三個國家發現有其蹤跡。ps:Felis是貓的拉丁語,nigripes的具體名稱來自nigri,意思是黑色或深色,而pes代表腳。

黑足貓的體型非常小,如小一號的虎斑貓。其高約20釐米,體長為35-45釐米(不含尾巴),其尾巴平均長度為15到20釐米,大約是身體長度的一半。雄性黑足貓體重在1.7-2.4公斤之間,雌性體重只有1-1.6公斤。回頭看了看自己家裡的大橘,黑足貓真的是小小一隻……

黑足貓「最致命」、「最有殺傷力」?

從黑足貓的體重數據來看,一隻普通的成年獅子就是其200倍左右。為什麼BBC要說它們是最致命的貓呢?是有什麼輝煌的戰績嗎?BBC給出的依據是黑足貓的捕食成功率

作為一種夜行性動物,黑足貓在狩獵成功率高達60%。相比之下,獅子、花豹的捕食成功率也只在20%到25%之間而已。每當夜幕降臨,黑足貓就變得非常活躍(介於日落和日出之間)。據數據顯示,它大約每30分鐘進行1次狩獵嘗試,一個晚上可以捕殺10—14隻齧齒動物或小鳥,平均每50分鐘殺死一次。僅一個晚上就比花豹6個月內捕獲的獵物要多。

另外在布須曼人(bushman,《上帝也瘋狂》的那個原住民族)的傳說裡,黑足貓可以跳起咬穿長頸鹿的頸動脈。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明顯極具誇大的故事。畢竟現實裡,一頭獅子都搞不定一頭長頸鹿。

如果以捕食成功率來定義「致命」的話,那麼海洋中的藍鯨、座頭鯨咋辦,它們個個吃一口就是上噸重的食物,那這致命和殺傷力也太大了吧。不過從保護動物宣傳的角度,「最致命」這個名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了解,保護從了解開始嘛。

至於殺傷力,其意思應該是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吧?根據最新研究,活動面積小於1平方公裡的家貓每年平均會殺死50至120隻獵物,對野生生物的影響是野生貓科動物的2-10倍左右。這才叫殺傷力吧?畢竟黑足貓的存在,是控制齧齒動物的數量,談何殺傷。

不過黑足貓確實很英勇,但其實是被「肚子餓」逼迫的。

根據研究顯示,在黑足貓的食譜裡,小鳥、小哺乳動物(如沙鼠、老鼠)和昆蟲是其主要食物;以重量衡量,所消耗獵物總重量的53%由重量小於30-40克的生物組成,像野兔這樣的大型獵物約佔總重量的32%,腐肉約佔15%。

而所有貓科動物裡,因新陳代謝關係,不論是大貓還是小貓,它們通常會吃掉10-20%體重的食物來維持自己的能耗。以老虎為例的,老虎通常一次捕食會吃掉20%體重的食物,但在吃完一頓後,它可以連續幾天不吃東西。而黑足貓一個晚上可以捕獲10-14隻鳥和哺乳動物,獵物加起來約重0.25-0.3公斤,大概也是相當於黑足貓體重的20%左右。

由於白天太曬,只能晚上出來(齧齒動物一般也是晚上才出來)。所以黑足貓為了不餓肚子,每晚可走20英裡(32公裡)路尋找獵物;為了獵殺小型鳥類,身體進化到可以一躍2米遠、跳起1.4米高。

黑足貓的戰鬥力值如何?

黑足貓屬於貓屬,貓屬裡還包括了荒漠貓、叢林貓、沙漠貓、野貓/斑貓等,體型基本上略大於或小於家貓,其中體型最大的是叢林貓。受體型限制,它們基本上只能捕食齧齒動物、小型鳥類、蛙類和昆蟲,大多是體重在1千克以下的獵物。所以黑足貓乃至整個貓屬的戰鬥力都是渣渣級別的。

ps:貓科現有40種動物,分為豹亞科和貓亞科。其中豹亞科就是我們常說的老虎、獅子、美洲豹、豹、雪豹,它們的叫聲是嗷嗷的咆哮聲,都是食物鏈的頂端掠食者。而貓亞科的叫聲是「喵喵」的,諸如美洲獅、獵豹、猞猁等等,其中最強的是美洲獅。

結語:

不管怎麼說,黑足貓的英勇和萌氣質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統計表明,近年來黑足貓的數量逐漸下降,自2011年起就被列入易危,生存狀況令人堪憂。雖然黑足貓每年至少要吃掉大約3000隻齧齒動物,應該可以說是「農夫之友」了,但它們卻面臨許多人為威脅:當地過度放牧導致獵物減少、誤吃農民毒殺的動物、有毒的蝗蟲以及家犬挖洞無家可歸……目前已有些動保團體對黑足貓展開復育計劃,但相信這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

—END—

相關焦點

  • 非洲最致命貓科動物:狩獵成功率是獅子的三倍多,卻難逃人類威脅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貓科動物,它們的長相軟萌可愛,成年後的平均體重也只有1.6公斤。但是,它們卻是了不起的「天生獵手」,捕獵成功率高達60%,是獅子的三倍有餘。 既然如此,黑足貓又何來非洲最致命的貓科動物一說呢? 這個「最致命」是相對於它捕殺獵物的成功率而言,千萬不要以為是對所有的動物都最致命。
  • 貓科動物的優秀獵手:黑足貓,體型最小殺傷力最大
    看什麼看,我超兇但是可別小看這麼一隻小貓咪,它可是貓科動物裡最優秀的殺手之一。黑足貓的捕獵成功率在60%,而獅子這樣的非洲草原之王捕獵成功率最高才只有25%。圖片來自網絡既然是貓科動物,都是吃肉的,黑足貓也不例外。
  •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被稱為「殺戮機器」,致命程度不亞於老虎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被稱為「殺戮機器」,致命程度不亞於老虎如果說世界上哪種貓科動物最致命,相信有不少人會說是獅子、老虎、豹子等大型貓科動物。然而,在動物學家眼裡,貓科動物的致命程度和體型無關,而和這種貓科動物的捕獵數量、捕獵成功率等有很大關係。
  • 自然界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卻因家貓帶來的「基因汙染」瀕臨滅絕
    自然界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卻因家貓帶來的「基因汙染」瀕臨滅絕如果問哪種貓科動物最致命,恐怕回答是獅子、老虎或豹子的人居多。然而,很多科普網站沒有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的頭銜給獅子、老虎等任何一種大型貓科動物,而是給了這種貓科動物中的小不點——黑足貓。黑足貓和鏽斑豹貓並列為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它們的體重不過1.6公斤左右,還不及半歲的家貓大。黑足貓生活在非洲,身體小,頭大,臉蛋圓,眼睛大,足底為黑色,身上有豹斑,辨識度很高。
  • 非洲野狗是捕食成功率最高的動物之一,它們是如何進行捕食的?
    很多人知道鬣狗,卻沒有聽過非洲野狗。雖然名稱裡有個「狗」字,但他們實際上是狼,由於非洲野狗現在屬於瀕危動物,所以有人建議將它的名字改為Painted Wolf,以此來提高這種動物的知名度,加強人們對它的保護意識。
  • 世界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綽號「蟻虎」,捕獵成功率不輸獅子
    黑足貓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儘管在現實中我們很難見到它,但通過網絡,這種小身板、大眼睛、圓耳朵的「小花貓」還是俘虜了一大批粉絲。關於黑足貓,你都知道多少呢?它們到底有多小?它們的腳真的是黑色的嗎?它們真的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 貓不只有可愛:體型只有獅子的1/200,捕食成功率是獅子的3倍
    它就是非洲黑足貓。小小的身體,蘊含巨大能量黑足貓生活在非洲西南部令人難以置信的乾旱地區,用短小精悍來形容黑足貓,是非常貼切的描述了。黑足貓體型很小,一般只有40cm左右,體重1.6公斤,只有獅子的1/200,是野生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種類之一。然而它小小的身體並沒有影響到它的致命性。
  • 黑足貓緣何能成為貓科動物裡的「殺手之王」?
    黑足貓狩獵成功率高達60%,問鼎貓科之最在貓科動物裡,實力最強的兩種動物獅子和老虎,是大自然裡優秀的獵手,但實際上它們的狩獵成功率並不高,由於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加上其所棲息的環境多為開闊地帶,所以它們的狩獵成功率很大程度是由群成員的多寡決定的
  • 非洲南部有一種小貓,捕獵成功率是獅子的3倍多,堪稱殺戮機器
    說到大自然中的殺手,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老虎,畢竟在所有野生動物裡面,老虎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以絕大多數動物為食,基本上我們能夠想得到的中大型森林動物,都是老虎的「盤中餐」,即便是生活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帶的棕熊,有時候也會成為東北虎的捕食對象。但是你知道嗎?如果換算成捕獵成功率或者狩獵次數來看的話,非洲南部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可比老虎厲害多了。
  • 非洲「迷你老虎」,體重不到3斤,據說能幹掉一隻長頸鹿!
    BBC最新紀錄片《Big Cats》裡介紹了一種世界上最兇殘的貓,雖然它和我們家養的貓咪一樣,走起路來躡手躡腳的,其實它在非洲南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王牌狩獵者——黑足貓。黑足貓,體長半米不到,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第二小),體重不到3斤,因為它的腳掌是黑色的,所以當時發現它的人很隨意的取了名字為黑足貓。為什麼說黑足貓兇殘呢?這麼點的體型能和在野貓、藪貓、獰貓、豹和獅子在同個地盤混,而且一隻雄性黑足貓的領地可以達到20平方千米,算是一個非洲「迷你老虎」了。黑足貓白天在洞裡睡覺,直到夜間才出沒在草叢中搜尋獵物。
  • 這種貓科動物被體重不到自己一半的動物捕食,成為「貓科之恥」
    貓科動物一直被視為自然界最強大、最優雅的食肉動物群體,擁有大批粉絲,尤其是幾種大型貓科動物,更是自然界猛獸的象徵。在陸地食肉目當中,貓科被視為「單挑無敵」的存在,但有些人更加支持另一個群體,那就是以靈活好鬥著稱的鼬科。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非洲動物百科:那些「似貓非貓」的貓科動物
    非洲堪稱動物天堂,整個非洲大陸就好比一個巨大的野生動物園,耳熟能詳的有 非洲五霸 以及 角馬 長頸鹿 斑馬 等等各種野生動物,但還有很多不太為人所熟知的動物們,比如非洲那些「似貓非貓」的貓科動物。在義大利,藪貓是託馬西家族的象徵動物。同多數貓科動物一樣,藪貓也基本在晨昏或夜間活動。如果在雨季或哺育後代的時候,它們也會白天出來捕食,另外,部分地區的藪貓也會根據獵物的活動情況適當調整自己的作息習慣選擇白天捕食。它們平常基本只捕捉小動物,例如各種鼠類、兔類、鳥、蛇、青蛙、蜥蜴、昆蟲。運氣好的話它們也能抓點小羚羊之類個頭比較大動物好好飽餐一頓。
  • 一年吃掉3000隻老鼠,這種看似普通的小貓,真的能搏殺長頸鹿嗎?
    黑足貓,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平均體重1.6公斤左右,因其腳掌覆蓋著黑色皮毛而得名。黑足貓的外貌與我們平時見到的家貓相似,但它性格卻十分兇猛,還能攻擊大它們四倍的小羊,殺傷力巨大。黑足貓主要生活在較為乾旱的草原及灌木半荒漠地帶,只能在非洲南部看到,主要分布在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等國家。由於這些地方天氣炎熱,因此它們白天通常都待在其他動物遺棄的巢穴中,等到晚上溫度降下來,它們才開始進行捕獵行動。
  • 藪貓:一種被稱為「小獵豹」的動物,卻不幹猛獸該幹的事兒
    相對於老虎、獅子等大型貓科動物來說,小型貓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更為繁複,所以對於一些不是很常見的小型貓科動物,人們並不是很了解,比如今天我們我們要講的藪貓,甚至不少人還不能正確讀出它的名字,藪(sou)貓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貓科動物,多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樹草原地區,撒哈拉以北雖有生存,但分布範圍極少,僅在東北沿海一帶出現。
  • 史上最強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最厲害的是誰!
    說到陸地上最兇猛,最強大的食肉動物就不得不提貓科動物了,而大型貓科動物戰鬥力更是強悍,雖然它們分布地域不同,但都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鋒利的利爪、銳利的牙齒、強健的肌肉足以代表它的地位,那麼你知道最厲害的貓科動物是誰嗎!
  • 荒漠出現世上最小的貓,一年消滅2500隻鼠,還敢攻擊大10倍的瞪羚
    在遙遠的非洲南端,大地上一片荒涼,沙漠性的氣候下,酷熱和嚴寒交替,環境惡劣。一種體型嬌小,外表呆萌,脾氣火爆的小野貓生活在這裡,那就是黑足貓!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納米比亞、波札那及辛巴威、安哥拉等國。南非荒漠裡人跡罕至,加上黑足貓行蹤隱蔽,所以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正因為體型小,黑足貓可以利用非洲沙地上低矮的灌木叢,掩藏身形,躲避天敵,在捕獵的時候也有優勢。
  • 為什麼說流浪貓才是"最兇殘"的貓科動物?看完它吃鳥就明白了…
    近日,一段微博提到了兔猻每年吃3億隻鳥在網上傳播,其實確定能夠這麼大規模吃鳥的小型貓科動物是——貓。
  • 貓科動物實力排名,戰鬥力最強的十大貓科動物,第一名毫無爭議!
    貓科動物都有哪些?哪種貓科動物戰鬥力最強,其實在所有貓科動物中,虎、獅、豹可以說是貓科動物中的代表,它們體型更加巨大,戰鬥力更強,而且經常捕食比自身體型大很多的獵物,在動物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要細分,哪種動物實力更強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 非洲五大獸指的是哪五種動物?
    非洲五大獸指的是哪五種動物?,甚至包括長頸鹿、小河馬、幼年獵豹,偶爾還會捕食野兔、田鼠、鳥類、蝗蟲等昆蟲,同時也是腐食性動物,孕期為100—113天。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休息,捕食餵養幼師均由母獅完成,雄獅只起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