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族自古以來就在非洲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大草原過著傳統遊牧生活。東非牧民趕著大量牛群,他們逐水草而遷徙,與大自然唇齒相依。然而,大自然也不是一直很友善。世界上50%的獅子居住在東非,而這些獅子最擅長的就是獵食牲畜。過去,馬賽族人會「組團」捕殺咬傷牲畜的獅子。對馬賽族人來說,殺死獅子是力量的象徵。同時,這也是馬賽族年輕人成為真正勇士的必經之路。馬賽族年輕人帶著長矛,在捕獵獅子的過程中成長起來。如果他們成功捕獵歸來,將贏得族人的尊重。
1959年以來,坦尚尼亞塔蘭吉雷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裡因人煙稀少而獅群密度較高,允許捕殺「草原霸王」。非洲部落每年都能在這個區域發現約10頭獅子。不過隨著馬賽族人口增長,捕獵行為過於頻繁,坦尚尼亞獅子數量銳減,已成為當地瀕危物種。
現在馬賽族的年輕人放棄捕獵,轉而加入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成為「野生動物衛士」。雖然坦尚尼亞政府自1970年代開始禁止因舉辦宗教儀式而獵殺動物,但殺戮行為還是被默許。而現在馬賽族的年輕人與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合作,用他們的狩獵技巧追蹤到獅子或其他瀕危動物,並保護起來。
在乾旱、崎嶇不平的草原上,獅子的足跡很難追蹤。如果在柵欄區(馬賽部落放牧區)內發現獅子的足跡,牧民可能會直接殺死獅子,這種情況更需要「野生動物衛士」採取行動。「衛士」Lucas Lengoje說:「近年來,馬賽部落的人均擁有牲畜數量銳減,所以很多牧民會報復性地殺害獅子洩憤。」
有些東非牧民的報復變得很極端,他們會在被獅子獵殺的牲畜屍體上放毒,以毒死之後來覓食的食肉動物。為了避免這種極端情況,「衛士」們會記錄食肉動物行蹤及它們攻擊牲畜的位置,藉助GPS在保護組織資料庫的地圖上標示出來。基於定位,他們會提前警告牧民附近可能有獅子出沒,看管好自家的牲畜。
現在,在馬賽族年輕人的引導下,很多牧民開始知道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不再一味敵視獅子。據悉,這項保護計劃已經讓當地的獅子數量增加了很多。從2007年到2016年,當地的獅子數量增加了4倍,已達到150多隻。
另外,坦尚尼亞牧民已經開始使用「生命牆」(用鐵絲網圍住樹木形成天然屏障),來隔離放牧區與大型野生動物,作為預防牛群數量減少的長期解決辦法。目前看來,這種屏障比原有用灌木樹枝搭成的柵欄防護效果更好。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志願者表示,「生命牆」可以在夜晚保護99%的牲畜。據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