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非洲野犬:小個子有著大智慧

2020-12-03 騰訊網

相對於獅子、鬣狗來說,非洲野犬這種動物被人們提及的次數就要少很多,放在整個非洲大陸上,它們也確實算不上太出彩,但是這種只有30多千克的中小型食肉動物,卻有著別的種群沒有的生存智慧。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裡面,小小的非洲野犬憑藉著「大群」優勢,能夠獅子、鬣狗的地盤上搶食,成為非洲動物界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對於這種似狗非狗、似狼非狼的動物,人們一直以來都很感興趣,但是由於發掘出來關於非洲野犬的化石並不多,所以人們對這種動物也知之甚少,更多的是對於它們當今環境下生活模式的研究。非洲野犬是一種很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它們形成的群體非常牢固,因為每一個成員都知道,憑藉自己小小的身軀想要在非洲這片大陸生存下去,就只有「抱團取暖」這一條路。

在1820年的時候,荷蘭動物學家科恩拉德·雅各布·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首次科學地講述了這一物種,但是當時它們被稱之為「Hyaena picta」,從名字上看,是屬於鬣狗中的一種,但是這是錯誤的認知,實際上非洲野犬與鬣狗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物種,甚至大科都不一樣,非洲野犬屬於犬科非洲野犬屬裡面的物種,而鬣狗則屬於鬣狗科裡面的物種。這種錯誤認知直到1827年的時候才被修改過來,將它們分類到犬科動物裡面去了。

非洲野犬家族

人們在以色列的一個考古遺址上發現了非洲野犬的化石,這是人們發現關於這種動物最早的化石,大約可以追溯到20萬年前,那個時候非洲野犬就已經廣泛存在了。但是由於目前發掘的化石數量太少,所以人類對它們的進化過程知之甚少。但是在2018年的一項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中,發現非洲野犬與豺存在非常古老的遺傳混合物,表明這兩種動物的親緣關係非常近。

但是無論在外形還是在習性上面,它們又存在本質的區別,非洲野犬體重在17-36千克範圍內,較大的雄性首領能夠達到40千克以上,它們的毛色看上去較亂,有黑、白、黃三種顏色,遠遠看上去就如同班鐸的星辰一樣,不同的個體其毛色分布也不盡相同,不過在普通人的眼裡,它們都是相似的。非洲野犬給人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一對大耳朵,根據亞種的不同,其耳朵的形狀也可以分成是蝴蝶耳和蝙蝠耳,兩種耳朵共同的特點就是大,與小腦袋不成比例。

非洲野犬的前臼齒很大,兩排共有42顆牙齒,咬合力雖然在野生動物中不是頂尖的,大約300磅的樣子,但是這種力道足以撕碎絕大多數蹄類動物的皮毛,特別是它們的「後槽牙」上下兩排裂齒間的縫隙是相互彌補的,這樣的構造令它們能夠輕易磨碎動物骨頭,成為真正「吃肉不吐骨頭」的猛獸,一旦它們開始進食,上下兩排牙就如同絞肉機一樣開始工作,將肉和一些嫩骨一起咬碎。

按照傳統分類,非洲野犬可以分成5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東非亞種、西非亞種、中非亞種以及索馬利亞亞種;但是如果按最新的分類來看,僅分成兩個亞群,分別是北非亞群與西非亞群。它們曾經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只有在最乾旱的沙漠地帶等一些地方才沒有它們的蹤跡,但是這些年來,由於受到迫害、疾病、棲息地減少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非洲野犬也活成了瀕危動物。

非洲野犬的生存現狀

非洲野犬主要生活在非洲一些乾燥的草原以及半荒漠地帶,曾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但是後來它們在北非、西非多地大量滅絕,在中非、非洲東北部等地區的數量也大量減少,如今大多數的非洲野犬都分布於非洲南部、東南部,如果詳細到國家的話,那麼辛巴威、納米比亞、波札那等國家是數量最多的。目前非洲野犬的生存狀態並不樂觀,全世界也不過3000多頭,或許從下面的一些數據上就能夠看出,這種動物的生存狀態有多麼不樂觀。

貝寧,1988年被認為已經滅絕了,在199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也證實了非洲野犬在該國不大可能存在;

阿爾及利亞,最後一次目擊非洲野犬的事件是發生在1989年,此後再無發現;

甘比亞,最後一次目擊非洲野犬的事件是發生在1995年,此後再無發現;

奈及利亞,境內已無非洲野犬種群,可能會有一些鄰國的會過來覓食,在1978年最後一次目擊之後,直到1991年才在一個禁獵區發現了一個個體;

喀麥隆,1997年發現了4個非洲野犬種群,但是在2012年在北部的一項研究中,沒有發現任何的非洲野犬了;

剛果共和國,1970年後,已看不到任何非洲野犬了;

盧安達,曾經在阿卡蓋拉國家公園大量出現,可後來在1983-1984年間,疾病的爆發使得這一物種滅絕了;

安哥拉,20世紀70年代,非洲野犬數量大幅度減少,自1990年之後就沒有任何的目擊報告了;

納米比亞,雖然有分布,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但是除了東北部之外,其他地方已無分布;

尚比亞,雖然有分布,但是自從1990年之後,就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

就目前來說,非洲野犬的棲息地比較分散,已經沒有了超大型的種群,多數都是以十幾隻個體形成的小型群,隨著棲息地減少,其他食肉動物的衝擊,非洲野犬的生存狀態並不樂觀,即便是在辛巴威西部建立了非洲野犬保護區,但它們所受到的威脅依然存在。

非洲南部是非洲野犬們的聚集地,這裡擁有全非洲最多的野犬,主要集中在辛巴威西部、納米比亞東北部以及波札那北部;非洲北部及其罕見,甚至有人懷疑已經是區域性滅絕了;非洲東部方面;米庫米國家公園、塞盧斯禁獵區生活著很多非洲野犬,但是在肯亞、烏幹達等地區,已經區域性滅絕了;非洲中部數量就比較稀少了,很多地方都以滅絕,在喀麥隆、查德可能還存在;非洲西部的野犬也非常少,只是偶爾在幾內亞、塞內加爾等少數地區能夠看到一些野犬。

非洲野犬所面臨的威脅

非洲野犬之所以會瀕臨滅絕,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生態環境被破壞,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減少,以及與人類的衝突、疾病的傳染等等,都使得非洲野犬數量下降。其實地球上絕大多數物種的滅絕,都與人類有關,究其原因也無非就是那麼幾大因素。

棲息地減少,野生動物並不像人類這種智慧動物一樣,一旦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破壞之後,等待它們的,便是走向滅亡。隨著人口增長,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不斷地開墾荒地、建造道路等等,將野犬的生存區域分隔成數塊,其危害程度要遠遠大於其他因素。

與人類的衝突,儘管非洲野犬比較少襲擊人類的牲畜,但是人們對於這種食肉動物的印象並不怎麼好,所以常常會因為害怕野犬捕食牲畜,所以先主動出擊將其消滅;又或者是有些被其他猛獸咬死的牲畜,也被怪在了非洲野犬的身上,從而遭到報復性殺害。當然,也有確實已經捕食了牲畜的,比如在奧扎拉國家公園裡面,就有非洲野犬捕食牲畜而遭到群民捕殺;其中殺傷性最大的方式為毒害,人們將動物的屍體放上毒藥,一旦野犬吃了,那麼就是「連鍋端」,整個種群都會被消滅掉。

疾病傳染,相對於其他野生動物來說,非洲野犬很容易受到家畜疾病的傳染,加上它們是社會化很高的動物,一旦少量個體感染,很容易就在族群中蔓延,從而影響整個野犬家族。就拿阿卡蓋拉國家公園裡面的非洲野犬來說,就全部死於1983-1984年的疾病爆發中。

偷獵,偷獵也是讓非洲野犬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之一,在非洲大部分地區,偷獵和非法肉類貿易非常普遍。可能一些獵人的目標是羚羊之列的蹄類動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非洲野犬同樣也會「中招」,因為陷阱可不會識別物種。一旦一頭野犬被陷阱捕獲,其他成員回去尋它時,就有極大的概率觸發周圍的陷阱,從而導致更多的個體死傷。

其他因素,非洲野犬之所以會瀕臨滅絕,絕對不是某一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影響的。儘管非洲野犬沒有天敵,但是獅子的捕殺仍然是成年野犬與幼犬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納米比亞西北部的埃託沙國家公園曾引入了一群非洲野犬,但是卻遭到了獅群的無情捕殺。此外,一些其他的非自然死亡因素,也在威脅著非洲野犬。

比狼更團結

非洲野犬最吸引我關注的地方,便是它們的生存模式,一般來說,我們現在提到「團結」基本上都會想到狼群,而非洲野犬比狼還要團結。狼雖然是群居動物,但大多數都是成雙成對,由「父母帶小孩」組成的小家庭模式生活,只有在冬季食物匱乏、捕食大型動物的時候,才會臨時組建大家庭,如果從長期生活在一起方面上看,非洲野犬成員與成員之間的聯繫才更緊密。

雖然它們之間,也有家庭小群,但是更多的是集體生活在一起,所以同一個群裡面,可能兩頭野犬絲毫沒有血緣關係,但彼此之間卻跟親兄弟一樣。一個大群裡面,由雌雄兩頭野犬作為首領,在動物學裡面,將它們稱之為α雄性和α雌性(α:阿爾法,希臘的第一個字母),整個族群裡面大大小小的活動、狩獵,可以說都是又這兩頭野犬決定的。如同其他群居的動物一樣,首領的位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靠爭奪而來。當α雄性逐漸衰老的時候,它就會受到更年輕力壯的雄性挑戰,一旦戰敗,首領之位就易主了。

非洲野犬最主要的對手是獅子,而它們的團結在這方面上體現地淋漓盡致。當群體中某一成員被獅子攻擊的時候,其他成員會立馬趕來幫忙,一起對付獅子,這種例子在發自然中屢見不鮮。比如在2016年的時候,奧卡萬戈在野生動物園拍到了一組照片,照片顯示一頭雌獅在攻擊一頭成年非洲野犬,本來以為其他野犬見狀會馬上逃走,但是沒想到其他成員馬上衝過來攻擊獅子,最終在「人多勢眾」的情況下逼退了雌獅,只是可惜的是那頭最先被攻擊的野犬最終還是死亡了;無獨有偶,麥克納特·約翰也觀察到了一群非洲野犬在雄獅的口中解救同伴,最終成功了,那名被解救的同伴隨後也加入一起擊退雄獅的戰鬥當中。這種不離不棄的精神,令多少人汗顏啊!也或許是因為這樣,每個成員都能在集體中感受到溫暖,所以才會更加團結的吧!

非洲野犬的團結性還表現在捕食上面,一般來說,這種動物只有幾十千克的重量,如果單打獨鬥是完全沒有辦法捕食角馬、羚羊等中大型食草動物的,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之類的蹄類動物,卻是野犬們的重要食物來源。在東非,非洲野犬最常捕食瞪羚,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其主要食物則是黑斑羚、跳羚等。通常來說,非洲野犬的捕食對象都是體重在15-100千克左右的蹄類動物,但是偶爾也能夠看見它們捕殺大型獵物,它們之所以有這個能力,主要就是集體的力量,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緊密團結,讓每一次狩獵更容易成功。

按非洲野犬的體型,在非洲大草原這片土地上是不佔任何優勢的,但是它們卻靠著自己的生存智慧,在獅子、豹子、鬣狗等「圍剿」下拼得了一席之地,如果不是人類的幹預,相信它們能夠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一直生活下去。

(常看我,了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

相關焦點

  • 動物世界-非洲野犬
    非洲野犬 是生活在非洲草原、灌木叢以及稀疏林地的一種犬科動物,是非洲野犬屬下唯一一種。
  • 獅子真的不吃非洲野犬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非洲野犬非洲野犬因為名字的緣故,經常被人叫成野狗,與我們常見的狗混為一談。其實,非洲野犬與我們常見的狗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是犬科非洲野犬屬動物,而狗都是犬科犬屬動物,從屬的劃分開始,它們就已經分道揚鑣了。
  • 為什麼非洲人沒有將非洲野犬馴化為家犬?
    「非洲三哥」非洲野犬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裡有著數之不盡的野生動物,不同食性的野生動物形成了完整了生態鏈。而生態鏈的頂端是一群動物主宰著,它們包括獅子、花豹、鬣狗、野犬、尼羅鱷等等。那麼,為什麼非洲野犬能夠拿到「三哥」的頭銜呢?
  • 非洲野犬的生存信念:少年強,則種群強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動物,叫非洲野犬,是一種平均體型僅有30千克左右的中小型食肉動物,有時會出現在斑鬣狗,或者獅群的旁邊,但它無論是體型,還是個體實力,都遠不如獅子、鬣狗,但即便如此,非洲野犬依然是草原上最強大的食肉群體,它能依靠卓越的團隊優勢,做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搶奪獅子鬣狗的食物,捕食大型食草動物等等。
  • 花豹和獵豹至少能單挑幾隻非洲野犬?為什麼?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一群兇猛小巧的犬科動物,它們敢圍攻獅子、「掏肛」鬣狗、「搶劫」花豹,並且它們有著高達90%的捕獵成功率,許多網友們戲稱它們為「非洲三哥」,它們就是非洲野犬屬下唯一的物種-非洲野犬。從體型上看,非洲野犬並不大,體長僅有1米左右,體重平均在27公斤左右,與大多數的犬科動物不同是,非洲野犬有四條修長的腿,這使得非洲野犬的平均肩高達到了75公分左右(灰狼的平均肩高在70公分左右,但是在體長和體重上,灰狼比非洲野犬要大很多)。
  • 科普:非洲野犬通過打噴嚏「投票」
    新華社雪梨9月6日電(李倩影)許多社會性動物都有做集體決定的時候,對於非洲野犬來說,科研人員發現它們通過打噴嚏的方式來「投票」,並且其「投票」機制還比較複雜。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美國布朗大學和英國斯旺西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新一期上報告說,他們在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跟蹤觀察了5個非洲野犬群體,發現它們在休息過後,會通過打噴嚏決定何時出發繼續打獵。  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尼爾·喬丹說:「我注意到野犬在準備出發前會打噴嚏。打噴嚏的野犬越多,整個犬群出發去獵食的可能性越高。
  • 「小個子繼電器」淺談T73繼電器原理圖
    「小個子繼電器」淺談T73繼電器原理圖群鷹T73繼電器群鷹T73繼電器小個子繼電器是一家專業從事繼電器研發和銷售的公司8路串口擴展模塊-QYT73繼電器T73繼電器T73繼電器原理圖,本文由 東莞市小個子繼電器廠家提供
  • 為什麼非洲二哥鬣狗在非洲三哥野犬面前無能為力,還容易被反殺?
    非洲草原上的幾種頂級獵食者:獅子、花豹、獵豹、鬣狗、尼羅鱷、野犬(野狗)。野犬反殺斑鬣狗的原因要說名氣,「萬年小受」獵豹的名氣也比野犬要響亮得多。在這些頂級獵食之中,最沒存在感的就是非洲野犬!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非洲野犬是「吊車尾」的存在。
  • 非洲野犬通過打噴嚏投票
    非洲野犬通過打噴嚏投票) 非洲野犬通過打噴嚏投票當地時間6日,澳大利亞學者在波札那觀察發現,非洲野犬會通過打噴嚏的方法投票,來決定犬群是否出發獵食。 報導員:胡涇辰、何嘉悅、威爾克勞瑞斯 編輯:母萌 (原標題:動物也民主!
  • 比熊貓瀕危卻鮮為人知,非洲野犬:怪我不夠萌咯?
    實際上,比熊貓更珍稀的物種還有很多,卻鮮為人知,比如非洲野犬。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45年前,研究非洲野犬的權威專家Hugo van Lawick在自己出版的書籍中提到,野犬幾乎遍布整個非洲。現如今,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非洲野犬的瀕危程度比熊貓還高一個等級。
  • 野犬圍殺鬣狗,「非洲二哥」果然名不虛傳
    野犬圍殺鬣狗,「非洲二哥」果然名不虛傳 2020-09-10 18:02
  • 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犬數量正在減少,令人擔憂
    非洲野犬正面對這殘酷的現實。野犬是高度社會化動物,具有群居性,以家族為單位,通常一個家族有十幾隻組成,其中有一個首領。一般地,它們一同出去狩獵前,都要舉行一個儀式,通過嗅覺,聲音,動作,加強彼此之間的配合或了解,只是我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就好像在說,「你負責正面追擊,你負責側面追擊,你負責擾亂敵人的視線」等。總之,它們是很團結的。
  • 曾經高達百萬的非洲野犬,如今僅剩數千隻的規模!
    非洲野犬,它們的耳朵又大又圓,尾巴上有白色的毛,會發出各種聲音,有時像貓咪,有時像小鳥。它們身材細長,善於協作,長於狩獵,號稱「超級獵手」,奔跑速度在非洲大草原上僅次於獵豹。比較特別的是,敬老愛幼的非洲野犬會照顧生病或受傷的同伴,健康的成員會給那些病弱者反芻半消化的肉吃,或者捕捉特別的食物給它們。由於非洲野犬的領域面積較大,隨著棲息地的減少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的競爭,其數量不斷下降,目前它們處於瀕危狀態,僅剩數千隻。要知道,就在一百多年前,它們可是上百隻的規模!非常稀有的它們,現在已經在19 個國家滅絕。
  • 淺談:獵豹「極速」又悲劇的一生
    下面我們就淺談一下獵豹的一生。獵豹獵豹是貓科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原因就是它有著陸地上「舉世無雙」的速度。許多小夥伴喜歡把獵豹與豹混為一談,其實,這是錯誤的哈。從分布上看,獵豹最早在非洲、亞洲以及北美洲都有分布,在北美洲生活的獵豹叫驚豹,意思就是「令人驚奇的獵豹」,根據獵豹的化石看,早在距今500萬年前,驚豹的一個分支就從北美進入了亞洲和非洲,因此才有了之後的印度獵豹和獵豹(非洲獵豹)。
  • 為什麼體型不大的鬣狗、野犬能夠捕獵體型龐大的斑馬、角馬?
    其次是非洲野犬,非洲野犬雖然是犬科動物,但是狗是犬科犬屬灰狼種下的一個亞種,而非洲野犬是犬科非洲野犬屬下的物種,二者的親緣關係也非常的遠,並且與狗、狼存在著明顯的生殖隔離。鬣狗科下一共有四種動物,不過我們常說的鬣狗是指身上帶有黑色斑點的鬣狗,也就是鬣狗科下體型最大、數量最多的存在-斑鬣狗。
  • 捕獵成功率遠超獅群,這種野犬將「人海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從外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動物與它是相似的,加上目前所發掘出來的化石太少,所以人們對非洲野犬的進化歷程並不是很清楚,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2018年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的方法發現了非洲野犬與豺存在較近的親緣關係,它們身上都有著非常古老的遺傳混合物。
  • 獅、豹進食時為什麼能容忍胡狼、野犬在旁邊不斷騷擾?
    那毫無疑問就是非洲大草原,這裡有著世界上最多的野生動物,也有著最兇險的捕食者,其中站在所有食肉動物頂端的則為獅子、鬣狗、花豹等。獅子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與老虎體型差不多,有「草原之王」的稱號,在很多紀錄片裡面,我們都能夠看到獅子的雄姿,在草原食物鏈裡面,絕大多數的動物都是獅子的捕食對象。
  • 「非洲一哥」是獅子,「二哥」是鬣狗,那「三哥」是誰?
    非洲野犬廣泛地分布於非洲東、南部的草原上,因此它同樣與獅子、斑鬣狗、花豹等大型食肉動物在分布上有著高度的重合。既然同是食肉動物,分布又重合,那麼敵對關係是一定得了,最起碼的它們之間存在很大的競爭關係。從體型上看,非洲野犬的平均體重僅有25公斤左右,比花豹要小很多,如果單挑的話,再大的非洲野犬也不會是成年花豹的對手。但是,非洲野犬與斑鬣狗一樣都是高度群居的動物,而且在一個非洲野犬群中至少有10隻成員,甚至一些大的族群,成員多達上百。
  • 流浪藏獒如果出現在非洲草原,是如王者降臨,還是會被獅子捕殺?
    參考非洲野犬,流浪藏獒有明顯優勢如果說澳洲野犬在澳大利亞上能夠「成功」,是因為澳洲本土環境特殊,自古以來就缺乏大型捕食者,其他的植食性動物行動緩慢,缺乏攻擊力,加上人類的活動,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才有了後來的成勢,而流浪藏獒一旦出現在非洲,非洲大陸上那些超強的捕食者會把它們撕碎了。
  • 澳洲野犬:東亞人沒做到的徵服澳洲,東亞的狗做到了
    當看到澳洲野犬的圖片,很多讀者不由得驚呼:這不是鄰家阿黃嗎?澳洲野犬和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田園犬長相的確很像,以至於很多網友說,中華田園犬就是澳洲野犬的祖先,一部分中華田園犬被帶到了澳洲重新野化,成為今天的澳洲霸主——澳洲野犬。怎麼樣,聽了這種說法是不是感到自信心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