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在二戰中,德國的空軍和陸軍都以戰鬥力強大而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
-
戰法仿生創新的「魔力」
蜜蜂集群而出,狼群結伴而行,鯊魚成群遊弋……大自然中豐富的生命體運動形態也常常體現為特殊的、原始的「作戰規律」,而這些正是戰法仿生創新的起點之一。 仿生創新是最根本最能體現智慧的創新。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各種軍事科學技術原理及重大軍事理論發現的活水源頭。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觀察自然界野獸爭鬥的基礎上,發明了「圍獵」之術。
-
二戰多國都有潛艇,為何德軍的U型潛艇讓人生畏?
U型潛艇是德國在兩次大戰裡的海上作戰利器,一戰期間雖然潛艇性能還不太滿意,仍然取得了優秀的戰果,到了二戰時,德軍發起的潛艇戰甚至一度讓英國物資供給維持在危險水平上。當時歐洲幾個大國都有各自的潛艇部隊,為什麼德軍的U艇能取得如此成績,讓盟軍感到害怕呢?
-
捕獵「喀秋莎」火箭炮:回顧二戰德軍炮兵的反火力準備戰術
二戰中的東線戰場,蘇軍非常重視炮兵力量的集中使用,經常在進攻地域密集的部署炮兵力量,意圖形成絕對的火力壓制。面對蘇軍的「大炮兵主義」,數量有限的德軍炮兵力量只能是儘可能的提高其射擊的精準度,對蘇軍炮兵實施反壓制,這就需要專業的炮兵觀測車輛來提供目標指引,精準打擊蘇軍炮兵陣地,尤其是打了就跑的蘇軍「喀秋莎」火箭炮部隊。
-
如果二戰德軍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二戰盟國對德國、日本的戰略轟炸,就是它們最後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二戰德軍一直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很有可能會改變二戰的走向。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這是當時德軍已經做了,但一直沒做徹底並堅持下去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德國空軍「腿短」造成的。由於德軍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使他們想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的願望,始終無法得以實現。
-
二戰期間德軍消失的潛艇到底去了哪裡?真得去南極了嗎?
二戰以後,關於戰敗德軍的去向問題,一直有各種傳說,尤其是德國在南極建立軍事基地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俄羅斯《軍事史》雜誌在2016年8月刊登了一篇名為《消失的德國潛艇》的文章。文章引用作者在俄國檔案機構查明的內務人民委員會1945年的檔案稱,1945年4月28日,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的先頭部隊衝到了德國北部港口羅斯託克附近,勢如破竹的俄國士兵迅速突破了德軍的抵抗,坦克衝到了碼頭。但詭異的是,情報顯示停泊在港口的20餘艘21型潛艇全部沒了蹤影。它們如同鬼魅一般地消失了。
-
二戰德軍潛艇保養嶄新如初 內部閥門多到密集恐懼症爆發
在二戰期間,德國海軍裝備了大量的潛艇,這些潛艇使用著名的「狼群戰術」,給大西洋上盟軍的海上交通線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損失。戰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道:「戰爭中最使我心驚膽戰的是德國潛艇的威脅」。圖為VIIC/41型 U-995艇。
-
重現二戰德軍狼群戰術?臺灣要自產大量微型潛艇?
臺灣媒體又提出了微型潛艇群狼戰術理論,鼓吹這是對付解放軍登陸艦隊的絕招!聽薩沙說一說吧。現在似乎沒什麼大陸軍事專家,寫臺灣軍事方面的事情,薩沙卻比較不以為然。所謂知己知彼,這才是自信的來源。不是說非要像幾十年前一樣,兩岸互相封鎖消息,都說對方是紙老虎。現在解放軍綜合軍力顯然是大大超過臺軍的,那還有什麼隱瞞的必要呢?
-
二戰風雲:德國U型潛艇,大西洋上的惡狼!
也幸虧他們跑得快,要不然可能就被德軍全殲了。二戰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此時的德軍在陸地戰場上雖然所向披靡,但是對隔海相望的英國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想打卻打不著。U型潛艇攻擊商船鄧尼茨還對U型潛艇制定了一套戰術,就是後來著名的『狼群戰術』,這種戰術和U型潛艇搭配在一起,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
德軍殘部將美軍擋在小城外70多天,他們的戰鬥意志令人欽佩
如果刨除法西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質,二戰中德軍士兵戰鬥素養高,確實是令人讚嘆。1944年6月,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盟軍終于于法國諾曼第登陸成功,開闢了二戰歐洲的「第二戰場」。德軍在此經營長達半個世紀,儘管一戰後曾短暫回歸法國,但很快又在二戰中被德軍佔領,並升級成一座堅固的軍事要塞。麥茨城內有德軍士兵1.4萬人,不過大多數都是整合的由諾曼第戰場上潰退的部隊。雖然士氣比較低落,但他們對美軍的戰法和戰術都比較了解。
-
不懼任何惡劣地形的突擊利器,半履帶車為何如此受到德軍的青睞
提到二戰中德軍的武裝載具,除了大名鼎鼎的「虎」「豹」重型坦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德軍的半履帶車了。任何一部反映歐洲戰場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德軍步兵一出場,搭載他們的載具當中一定少不了半履帶車的身影。 在各類履帶車當中,出鏡率最高的就是SdKfz251半履帶車。
-
屍山血海:揭秘蘇聯在二戰期間的「人海戰術」
在過去,二戰蘇軍常被描述成靠人海壓垮德軍防線的人肉壓路機,如今這一風向卻又完全轉了過來,無論是在一些流量很大的問答社區,還是在一些視頻網站上,關於蘇軍使用「人海戰術」的說法經常被斥責為西方資料中對蘇聯紅軍「戴有色眼鏡的污衊」並時常有人聲稱戰爭後期蘇軍戰術水平「遠超德軍」。確實到若干年前為止,受到引進的各色西方資料影響,確實存在總體低估蘇軍的情況。
-
「二戰風雲」籠中莽獸下的裝甲英豪—盤點諾曼第地區的德軍裝甲部隊
「帝國」裝甲師第2裝甲團團長克裡斯坦·蒂克森(Christan Tychsen)在戰前提出了以下戰術原則:首先消滅敵方炮兵部隊,擲彈兵要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敵方炮兵,因為敵軍在失去炮火支援的情況下防線十分容易鬆動。而我軍必須趁此盡力向前穿插,不需顧及側翼安全。而進攻過程中也不應拘泥於實現既定目標,而是審時度勢及時擴大戰果。
-
二戰德軍新型驅逐艦,一次海戰被「團殺」到僅剩1艘
【話說軍世】說到二戰德國海軍的水面戰艦,戰機比較好的且有名的就是俾斯麥號戰列艦,以及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等大型戰艦,不過由於缺少與盟軍在戰艦上對抗的實力,這些大型戰艦大多早早沉沒了,還有一些中小型艦艇,比如說驅逐艦,也沒能逃脫沉沒的命運。
-
二戰德國航母被「壓箱底」:中途「夭折」的齊柏林伯爵號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麼個現象,一提及二戰德國軍備,基本都是一系列的老虎、熊、象、豹子、黃鼠狼、山貓、野狗、還有各種昆蟲、各種牛.....因而,後人又把當年的德軍「戲稱」為了「動物園」。只是,再細想想,用來命名的動物們還挺有講究——基本都屬於陸地動物和少量昆蟲、鮮有水裡的和兩棲類動物。
-
謝爾曼掃平二戰日軍,卻被德軍嘲諷為打火機和謝饅頭,這是為何?
坦克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陸上武器,坦克誕生於戰火之中,在一戰的時候首次出現在戰場上,不過那時候的坦克不管是性能還是質量都比較差,後來是在二戰的時候,坦克才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美軍在二戰的時候研發出了一種中型坦克,命名為M4中型坦克,謝爾曼坦克這個名字其實是英軍取的,在二戰中美軍建造了接近五萬輛。
-
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永久關閉」「一切順利」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先是橫掃歐洲大陸,然後閃擊蘇聯,造成了一場數千萬人傷亡的浩劫,最終隨著德國的投降,歐洲才逐漸恢復了平靜,在第75個歐洲勝利日時,英國公布了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
-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二戰初期使英國海軍損失嚴重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使得盟國在北大西洋的戰爭形勢急轉直下。考慮到英國海軍的傳統優勢,德方參考一戰期間北大西洋水面作戰的經驗,避實就虛,利用潛水艇神出鬼沒地襲擊英國船隊,德國潛艇司令卡爾·鄧尼茨發明的所謂「狼群戰術」開闢了德國海軍自二戰爆發以來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