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爾曼坦克為何被德軍嘲笑為「謝饅頭」,卻讓日軍吃盡苦頭?
德國之所以將其作為笑柄就是在這場戰爭中,該坦克首次大規模使用在北非戰場,謝爾曼坦克受到德軍的重重打擊,英國平均需要用4輛謝爾曼坦克才能擊毀德軍的一輛虎式坦克。,對於日本的打擊可謂之強,美國曾靠著小小的謝爾曼坦克殲滅了日本大量步兵,在硫磺島作戰時,該坦克還被稱為「洞穴掃蕩者」,這顯然跟德國人口中的「謝饅頭」截然不同。
-
謝爾曼坦克被美軍自己戲稱為「打火機」,但它為何還受軍方青睞?
二戰時期,美軍雖然以裝備精良著稱,但是其在坦克方面的發展的評價遠不及德國和蘇聯,事實上不僅是蘇德兩國看不起美國的坦克,連美國人自己有時候都嫌棄,由於其糟糕的裝甲防護能力,遇到德軍坦克基本一打就著,而且其使用的是燃點低的汽油而非柴油,所以很容易出現被擊中後起火的情況,甚至連燃燒瓶都能將其點燃,所以美軍士兵自己都將其稱為「打火機」
-
謝爾曼坦克:對日軍作戰讓我找到了當虎式的感覺
M4謝爾曼坦克是二戰期間美國裝甲兵的主力戰車,它在歐洲戰場與德軍坦克對陣時並沒有質量上的優勢,更多是依靠數量取勝,以至於贏得了「朗森打火機」、「薄皮大餡謝饅頭」等調侃式的外號。
-
二戰坦克M4參加美國國慶閱兵!總量達4萬輛僅次T34,反攻日軍利器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在7月1日時,這些重裝備就已經在華盛頓郊外集結,其中就包括有二戰著名的M4"謝爾曼"坦克和1980年代美國量產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M4"謝爾曼"中型坦克是二戰時期美國陸軍的主力坦克之一,該坦克是美國陸軍1940年研製1942年服役的一款較為先進的重型坦克,該坦克主要用於替換問題多多的M3"斯圖亞特"坦克。
-
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究竟能打多遠兩千米擊毀坦克是神話嗎
說到二戰時期火炮,可謂是五花八門論數量和輕便性日本二戰時期經典火炮也是有好幾種,著名的92式70毫米步兵炮只有半個人高1.22米,200多公斤重,卻能滿足步兵炮曲射和直射兩種優異的性能特點,打近點的目標可以直射可謂是攻堅戰一把出其不意的尖刀,最小射距離是100米,曲射時92式步兵炮能打2.7公裡完全可以當成一種輕型榴彈炮使用,但說到打坦克日軍92式步兵炮可能連蘇聯T26輕型坦克的正面裝甲都打不穿
-
盟軍這款火箭炮謝爾曼能炸得德軍懷疑人生
希特勒又為何會對猶太人如此仇恨?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戰爭中的啟示與實錄...... 說起在二戰時期,經歷過實戰的火箭發射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就是蘇軍的「喀秋莎」。而除了「史達林的管風琴」外,各國或多或少地都有在坦克上搭載過火箭彈,以應對敵軍集群目標,為突擊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記錄。
-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
二戰德軍主力反坦克炮:穿甲180毫米口徑不大,卻被士兵嫌棄說到二戰中德軍發坦克火炮,88毫米炮會映入多數人的腦海,最為二戰中最成功的火炮系統之一,88毫米高射炮在打坦克方面,也曾經大顯身手,不過這種身形巨大重量也有些「超標」的火炮,並不是德軍步兵單位反坦克的主力,二戰爆發初期,德軍使用的是一種小口徑的反坦克炮。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說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作戰,最開始是英國22特種空勤部隊,他們擁有一頂綠色或者紅色貝雷帽,從1940年開始在德國北非地區,挪威軍港,展開敵後偷襲行動,給德軍造成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對當時挪威地區的騷擾,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英軍的下一步攻擊解放的地點是在挪威,這導致從1941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的駐軍一直保持在
-
二戰美國M4「謝爾曼」和蘇聯T-34,哪個更強?m4略勝一籌
二戰期間,美國的m4謝爾曼,蘇聯的t34坦克,都是產量超過五萬輛的坦克,那麼兩者之間真的要一決勝負的話,到底是誰比較厲害呢?資料圖先來說說t34坦克,低矮的外形,傾斜的正面裝甲,毫無疑問是一款優秀的坦克,給德軍造成了不少的麻煩,特別是t34
-
蘇聯紅軍戰鬥在維也納:坦克和大炮在街頭與德軍「拼刺刀」
「維也納攻勢」勝利結束後,就形成蘇聯紅軍與盟軍對德國柏林形成包圍之勢,二戰基本上已走到了尾聲。本圖集,是1945年4月初拍攝的「維也納攻勢」中,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第1機械化軍戰鬥在維也納街頭的老照片,城市戰很不容易,武器就這樣在街頭與德軍「拼刺刀」。
-
日軍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為何在紐幾內亞島輸的一敗塗地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軍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支戰鬥力非常強的部隊,特別是單兵素質,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絲毫不遜色於德軍和美軍。如果不考慮火力和裝備因素,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可能世界第一。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在叢林和海島地形發揮的淋漓盡致,二戰中的日軍尤其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連火力強大的美軍都非常頭疼。不過雖然日軍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但在紐幾內亞島卻被美英聯軍打的抱頭鼠竄。那麼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的日軍為何在紐幾內亞島輸的一敗塗地?第一,日本雖然擅長海島和叢林作戰,但紐幾內亞島的氣候讓日軍非常不適應。
-
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從戰爭中看到了火炮的威力,求購於法國。
-
二戰時,猶太人差點被德國滅族,為何還有15萬的猶太人會加入德軍
二戰時,猶太人差點被德國滅族,為何還有15萬的猶太人會加入德軍 眾所周知,當初希特勒上臺之後,就逐漸把德國改造成一個法西斯國家,在他的授意之下,德國人開始大規模的迫害猶太人,不僅搶奪了他們的財產,而且還將他們無情的抹殺。尤其是在二戰爆發之後,德國更是展開了大規模、有組織的猶太人清洗運動。
-
二戰日軍鋼盔為何裝一層網狀物,不光是為了美觀,有著大作用
先從日軍鋼盔說起,日本在1920年就開始給士兵配備鋼盔了,當時的日本從法國引進了亞德裡安鋼盔,這款鋼盔是法國在一戰時期設計出的,可以算是現代軍用鋼盔的鼻祖,但是亞德裡安鋼盔的尺寸較大,不太適合日本人。日本認識到90式鋼盔的缺點後,又設計出了98式鋼盔,這款鋼盔大多出現在太平洋戰場,國內戰場裝備數量非常少。我軍繳獲的90式鋼盔,此圖可以看出反光比較嚴重90式鋼盔的外漆在日光下反光也比較嚴重,當時在我國的日軍子因為這一問題,也被我抗日軍民大量殺傷,有些有經驗的日軍,在戰鬥前用泥塗滿鋼盔避免反光,但是大家都知道泥幹自掉,塗泥也無法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
二戰德蘇美兵器上的「圈圈塊塊」是幹啥的?
德式「畫圈的煩惱」對於依靠坦克而出名的二戰德軍而言,他們對「擊殺標識」也是無疑是積極的。當時,德軍坦克和反坦克火炮採用的大多是我們熟悉的「擊殺環」:在炮管上畫1圈白色的圓環代表一個擊殺數。這輛「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採用的就是在炮管兩側畫白色豎條當然,即便是這樣,有些德軍還是有煩惱。由於擊殺數量太多,他們的炮管上還會出現「地方不夠」的尷尬。這種情況在德軍「虎」式坦克王牌——米歇爾·魏特曼身上尤為明顯。
-
從二戰德軍的「狼群戰術」看仿生學與戰法創新
德軍潛艇艦隊司令鄧尼茲,想方設法要對付英軍裝備有超聲波測位器的艦船。一天,當鄧尼茲看到成群野狼襲擊獵物的景象後受到啟發,提出了「狼群戰術」,即一旦發現敵艦船,立即發出信號,其他潛艇收到信號後迅速趕來進行集群攻擊,得手後迅速分散撤離。德軍運用這一戰術,到1943年5月,就讓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直到盟軍以航母為核心建立起立體護航與反潛網,才粉碎了德軍的「狼群戰術」。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
帝國陸軍的沒落:簡析二戰日本陸軍裝甲戰術思想落後的根本原因
引言縱觀整個二戰時期,不論是德軍的閃擊戰戰術,還是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都創下了軍事史上輝煌的一頁,標誌著現代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到來。二戰全面爆發後,當德軍的裝甲集群為希特勒立下赫赫戰功時,日本總算是被坦克集中使用帶來的威力震撼到了,日軍也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戰車部隊,並在1942年9月發布了《戰車部隊應用通告》,坦克的作戰教義的改變就是想從思想上根本扭轉人們對坦克應用的認識。但是,從之後的對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中仍然可以看到,日軍還是違背了其作戰教義,直到戰爭結束,日軍始終沒有將舊的思想轉變過來。
-
二戰傳奇步槍,常能把機槍打到啞火,但為何在戰後被中國軍隊嫌棄?
二戰時期,美軍曾研發出一款極具劃時代意義的步槍之王,它便是眾所周知的M1加蘭德步槍。時至今日,它的經典性能已是毋庸置疑,畢竟它自誕生伊始,參加了諸如二戰、黎巴嫩登陸、柏林危機和古巴飛彈危機等極具轉折意義的戰事。
-
二戰疑雲,德軍是否真的建立南極基地,為何盟軍特種部隊一去不還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幾十年,但對於二戰的探索揭秘卻從未結束,現在還有不少影視劇喜歡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一些光怪陸離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還出奇一致的都跟二戰納粹德國有一些關聯。事實上二戰確實存在很多謎團,比如德國的南極基站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