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如何能以自己的「戰績」鼓舞士氣、震懾敵膽,順道再自己炫耀一下呢?狙擊手每完成一次狙殺,就會在槍託上刻下一條豎痕;飛行員每擊落一架敵機,會在座艙旁邊塗個敵方旗幟(標誌);理察·伊拉邦:打鬼子,我也是專業的。
坦克兵自然也不例外,在鋼鐵互搏的戰場上,那些塗有大量擊殺標記的坦克裝甲車輛的出現,往往成為了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也許更拉仇恨)。
由於各國軍隊對於「擊殺標識」一般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在在遺留下來的戰場照片上往往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擊殺標誌。
德式「畫圈的煩惱」
對於依靠坦克而出名的二戰德軍而言,他們對「擊殺標識」也是無疑是積極的。當時,德軍坦克和反坦克火炮採用的大多是我們熟悉的「擊殺環」:在炮管上畫1圈白色的圓環代表一個擊殺數。
德軍三土子王牌沃爾特·奧博洛斯坎普(Walther Oberloskamp),憑藉他的車組超過40個坦克擊殺的戰果,1943年5月10日被追授「十字騎士」勳章
那些能將整個炮管都畫滿白色擊殺環的,也就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坦克擊殺王牌車組了。從老照片中看,「擊殺環」較多的一般是專職獵殺敵軍裝甲車輛的坦克殲擊車單位。不過,一圈一圈又一圈的「白環」畫起來有些繁瑣,於是他們索性只在炮管兩側各畫上一道白色豎條,前方畫上一個坦克形狀表示對坦克的擊殺戰果。
這輛「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採用的就是在炮管兩側畫白色豎條
當然,即便是這樣,有些德軍還是有煩惱。由於擊殺數量太多,他們的炮管上還會出現「地方不夠」的尷尬。這種情況在德軍「虎」式坦克王牌——米歇爾·魏特曼身上尤為明顯。這位擊殺了138輛坦克的大佬,還曾經因座駕的88炮管地方不夠而苦惱過一段時間,後來在車組的提議下,他將每10個擊殺戰果畫成一條短粗白色圓環,前方寫上數字10,這才給後來的戰果騰出了地方。
黨衛軍「派普」裝甲戰鬥群的指揮官約阿希姆·派普接見魏特曼的虎式坦克車組,可見他們身後畫了88個擊殺戰果的88毫米炮管
坦克擊殺了坦克或者其他的裝甲車輛,在炮管上畫一圈圓環就完事了。那麼,如果坦克擊沉了敵方艦艇呢?下邊這張照片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解答。一輛德軍的四號坦克在炮塔後方畫上了一個特殊的戰果:1940年5月23日,擊沉一艘英軍小型運輸艦。
蘇維埃「分類記錄」
德軍戰績斐然,與之抗衡並一路推到柏林的蘇軍裝甲部隊也毫不遜色。戰爭中,蘇軍坦克兵們也為自己的坦克繪製過各式各樣的坦克擊殺標誌。通常,我們見到的往往是一顆「紅星」表示的擊殺戰果。但是面對諸如裝甲車、汽車和反坦克炮等雜七雜八的目標時,蘇軍車組們採取了「分類記錄」:紅星代表坦克、圓圈代表裝甲車、三角形代表卡車。
比如說上圖,就是隸屬蘇軍莫斯科第一步兵師第12坦克團的王牌——綽號「無情」的KV-1重型坦克車組的戰績。展示了12個坦克擊殺、7個裝甲車擊殺和9個卡車擊殺戰果。
一名蘇軍ISU-122坦克殲擊車的車長與自己愛車的合影,可以看到炮管上塗著的10個紅星,代表10輛德軍坦克擊殺戰果
美利堅不想「拉仇恨」
在太平洋戰場上,儘管美日之間以海戰為主,但美軍坦克也不乏戰績。每當取得戰績,他們也會畫上擊殺標誌。例如擊毀一輛日軍坦克、一門反坦克炮或者一個威脅巨大的防禦工事時,美軍的坦克兵們就會在「謝爾曼」坦克的炮塔一側畫上一面旭日旗代表一個擊殺戰果(歐陸上會選擇納粹萬字符)。下圖即是在南太平洋作戰的美軍「黑蘭花」號坦克車組,「謝爾曼」坦克炮塔上畫著5個日軍碉堡擊殺和1個反坦克炮擊殺戰果。
當然,人們也可能更喜歡下邊的「塗裝」
雖然在坦克上畫上擊殺敵方坦克和其他軍事目標的標誌,對於鼓舞己方官兵的士氣有著一定的作用,但英美盟軍繪製「擊殺標識」的情況,要比蘇德軍隊少許多。理由也很簡單:害怕「拉仇恨」。試想如果在戰場上突然出現了一輛畫有大量擊殺標誌的坦克,簡直就是在告訴德軍「來打我呀」...同時,由於盟軍坦克的空中優勢,許多敵方坦克擊殺記錄被分散到航空兵頭上,那種一個坦克單位取得大量擊殺戰果的情況在美英軍隊中自然也變得十分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