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德要在史達林格勒死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史達林格勒會戰有多慘烈,死磕是什麼概念?那就是只要磕不死,就往死裡嗑!
史達林格勒的戰役意義與慘烈程度
史達林格勒會戰號稱二戰歷史上最慘烈的大會戰,直接導致法西斯德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
史達林格勒會戰是二戰蘇德東線戰場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整個戰役歷時半年之久,蘇聯和德國都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從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在近200日的時間裡,戰鬥在不分晝夜的進行,蘇聯軍隊傷亡113萬人,法西斯軸心國傷亡84萬人,城市平民傷亡約75萬人,軸心國最後還有11萬人被俘虜,最後只活下來5000人,雙方總共傷亡在280萬人左右。由於戰爭太過慘烈,很多傷亡無法統計,實際數據可能還要更多。
280萬人是什麼概念?
按照我國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的標準,城區人口達到100萬-500萬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想像一下,平均每天有1.4萬人死傷,連續200天,相當於我國一個特大城市城區的人口全部死亡或者重傷,沒有一個健康的人,真可算作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史達林格勒會戰中著名的馬馬耶夫崗高地爭奪,是史達林格勒最慘烈城市巷戰的最好的縮影
上圖為現在矗立在馬馬耶夫崗上的"祖國母親在召喚"大型雕像,右手執利劍,左手指向柏林。雕塑的底座寫滿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犧牲的蘇聯官兵的名字,現在成了蘇聯衛國精神的象徵。
1942年9月12日,已經失去信心的蘇軍62集團軍司令洛帕京被新上任的崔可夫接替,這位新上任的指揮官在面對慘烈而又岌岌可危的戰局時表示,「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採取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麼就守住城市,要麼就戰死在那裡。」
而作為防守史達林格勒的關鍵,馬馬耶夫崗位置十分重要,雖然只有102米高,但卻是史達林格勒城區的制高點,誰佔據了馬馬耶夫崗,誰就能控制附近很大一片重要區域,包括被稱為史達林格勒生命線的伏爾加河運輸線。
1942年9月15日,崔可夫命令近衛13師開始爭奪馬馬耶夫崗高地,到了19日,在反覆而慘烈的爭奪中,13師人員從1萬人銳減到2700人。
而德軍作為佔優勢的一方,也在短短的3天裡面死亡2000多人。
直到1943年史達林格勒會戰結束,蘇德雙方都沒有完全佔領馬馬耶夫崗。
任何一方被擊潰後,另一方隨即組織兵力去反攻,然後又馬上就開始頑強的防守。成千上萬噸的炮彈、炸藥,時刻不停地落在高地上,把整個高地的地面都翻了一遍,隨便抓一把泥土,都能從裡面發現彈片。
而在高地上的刺刀白刃戰,也無時不刻的在進行。
死在這片土地的軍人和平民至今無法準確統計。
直到今天,人們依然能不小心挖到當時戰死的士兵的殘骸。
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德軍必須拿下,蘇聯必須保住
史達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西岸地區,是橫貫歐亞兩洲的咽喉要道,更是蘇聯重要的軍事工業製造中心和糧食中心。
1941 年,烏克蘭被德軍佔領之後,這裡就成為了蘇聯核心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和高加索油田的的惟一通道,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前夕,由於德軍在蘇德戰場進展不順利,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希特勒認為德國要想取勝,必須佔領史達林格勒,只有如此,才能儘快擊敗蘇聯,奪取蘇聯巨大的戰略資源,從而實現德國獨霸全球的夢想。
而只要是德國需要的,就一定是蘇聯要反對的,蘇聯也有足夠的理由必須守住它,這是一個死結,必須用戰鬥來決定勝利的歸屬,別無他法。
結語
史達林格勒殘酷的會戰再次告訴我們人類,毀滅我們的,很有可能是我們自己,希望我們放下所有的成見,遠離戰爭,永享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