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為什麼死磕史達林格勒?

2021-01-13 騰訊網

為什麼蘇德要在史達林格勒死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史達林格勒會戰有多慘烈,死磕是什麼概念?那就是只要磕不死,就往死裡嗑!

史達林格勒的戰役意義與慘烈程度

史達林格勒會戰號稱二戰歷史上最慘烈的大會戰,直接導致法西斯德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

史達林格勒會戰是二戰蘇德東線戰場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整個戰役歷時半年之久,蘇聯和德國都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從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在近200日的時間裡,戰鬥在不分晝夜的進行,蘇聯軍隊傷亡113萬人,法西斯軸心國傷亡84萬人,城市平民傷亡約75萬人,軸心國最後還有11萬人被俘虜,最後只活下來5000人,雙方總共傷亡在280萬人左右。由於戰爭太過慘烈,很多傷亡無法統計,實際數據可能還要更多。

280萬人是什麼概念?

按照我國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的標準,城區人口達到100萬-500萬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想像一下,平均每天有1.4萬人死傷,連續200天,相當於我國一個特大城市城區的人口全部死亡或者重傷,沒有一個健康的人,真可算作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史達林格勒會戰中著名的馬馬耶夫崗高地爭奪,是史達林格勒最慘烈城市巷戰的最好的縮影

上圖為現在矗立在馬馬耶夫崗上的"祖國母親在召喚"大型雕像,右手執利劍,左手指向柏林。雕塑的底座寫滿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犧牲的蘇聯官兵的名字,現在成了蘇聯衛國精神的象徵。

1942年9月12日,已經失去信心的蘇軍62集團軍司令洛帕京被新上任的崔可夫接替,這位新上任的指揮官在面對慘烈而又岌岌可危的戰局時表示,「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採取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麼就守住城市,要麼就戰死在那裡。」

而作為防守史達林格勒的關鍵,馬馬耶夫崗位置十分重要,雖然只有102米高,但卻是史達林格勒城區的制高點,誰佔據了馬馬耶夫崗,誰就能控制附近很大一片重要區域,包括被稱為史達林格勒生命線的伏爾加河運輸線。

1942年9月15日,崔可夫命令近衛13師開始爭奪馬馬耶夫崗高地,到了19日,在反覆而慘烈的爭奪中,13師人員從1萬人銳減到2700人。

而德軍作為佔優勢的一方,也在短短的3天裡面死亡2000多人。

直到1943年史達林格勒會戰結束,蘇德雙方都沒有完全佔領馬馬耶夫崗。

任何一方被擊潰後,另一方隨即組織兵力去反攻,然後又馬上就開始頑強的防守。成千上萬噸的炮彈、炸藥,時刻不停地落在高地上,把整個高地的地面都翻了一遍,隨便抓一把泥土,都能從裡面發現彈片。

而在高地上的刺刀白刃戰,也無時不刻的在進行。

死在這片土地的軍人和平民至今無法準確統計。

直到今天,人們依然能不小心挖到當時戰死的士兵的殘骸。

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德軍必須拿下,蘇聯必須保住

史達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西岸地區,是橫貫歐亞兩洲的咽喉要道,更是蘇聯重要的軍事工業製造中心和糧食中心。

1941 年,烏克蘭被德軍佔領之後,這裡就成為了蘇聯核心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和高加索油田的的惟一通道,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前夕,由於德軍在蘇德戰場進展不順利,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希特勒認為德國要想取勝,必須佔領史達林格勒,只有如此,才能儘快擊敗蘇聯,奪取蘇聯巨大的戰略資源,從而實現德國獨霸全球的夢想。

而只要是德國需要的,就一定是蘇聯要反對的,蘇聯也有足夠的理由必須守住它,這是一個死結,必須用戰鬥來決定勝利的歸屬,別無他法。

結語

史達林格勒殘酷的會戰再次告訴我們人類,毀滅我們的,很有可能是我們自己,希望我們放下所有的成見,遠離戰爭,永享和平!

相關焦點

  • 踢館:二戰蘇德戰場,蘇聯飛機和人都不行,為何能拿到制空權?
    圖:43年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前,德軍在蘇德戰場飛機達到2980架,其中2050架集結於庫爾斯克,同期蘇軍集結了3000架,首次佔據兵力優勢。 問:堂主我想問一下,中國現在有必要一款國產版的蘇-35這樣的空優戰機嗎,感覺殲-20踹完門,敵軍應該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戰機,並且殲-20無法狗帶,求解答 這個問題,英國人就回答過了。二戰前他們覺得戰鬥機是可以高低搭配的,噴火工藝又比較複雜,所以搞出來颶風來搭配噴火使用。
  • 瑞典二戰態度曖昧,芬蘭逆境中卻嚴守中立,捍衛國家尊嚴
    二戰歷史上北歐四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作為德國首要目標,個人認為只有芬蘭才是為了真正中立而夾縫中求生存,並沒有助紂為虐幫助德國。首先,丹麥是北歐四國中最弱小的國家,再加上國土與德國接壤。在開戰僅4個小時後以後就宣布投降。之後成為二戰中的德國最大的奶製品和肉製品提供者。
  • 二戰十大名將:第一名堪稱二戰的救世主,四大著名戰役的締造者
    第10名:鐵木辛哥,二戰蘇聯元帥,曾指揮北高加索戰役,而一戰成名。後來還在解放烏克蘭和柏林戰役屢建奇功!第九名:巴頓,二戰美國最著名的軍事統帥,巴頓以作戰勇猛,快速進攻聞名,曾在北非戰場和法國盟軍西線戰場上獲得過對德軍的重大勝利。
  • 《獵殺T34》超前觀影 | 年度硬核戰爭巨製 二戰真實事件改編
    《獵殺T34》根據二戰真實事件改編,該片海外戰績頗豐,不僅勇奪俄羅斯影史戰爭片票房冠軍,還再次樹立了一部俄式戰爭片的經典。    影片由《絕殺慕尼黑》原班製作公司和《狂怒》軍事顧問傾力打造,採用二戰使用過的坦克實拍,加上全新的電影前後期技術,還原了許多二戰中真實的坦克對戰細節,甚至可以讓觀眾一探坦克內部運轉場景。
  • 蘇德合作最高潮:1939年兩國共同瓜分波蘭
    二戰前,蘇德兩軍官兵親切交流。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蘇德戰場
    蘇德戰爭在軍事史上以殘酷而聞名,在二戰期間是交戰國之間死傷最為慘烈的一場衝突。看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納粹德國3950344人陣亡,蘇聯5097552人陣亡。在我國戰場上的數字當然也很大。據戰後統計,我國在戰爭中共計傷亡35000000,其中半數犧牲。各抗日部隊共計擊斃日軍1330000,俘虜一百二十八萬。不過要說一句,我國那個巨大傷亡裡面還有很多的平民百姓,而且這是八年的數字。
  • 二戰,三巨頭合影,為何總是羅斯福坐在中間?
    與此相同,二戰時期產生的三巨頭,也是代表著反法西斯同盟中,實力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分別是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羅斯福去世後,由杜魯門頂替。自從1943年史達林格勒會戰結束後,二戰的戰爭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從此之後,戰爭形勢開始朝著對反法西斯同盟國有利的方向轉變,而軸心國的失敗基本可以說已成定局。
  • 二戰美英究竟向蘇聯提供了多少援助?
    隨著近期二戰勝利日活動的舉行,在誰是擊敗納粹德國最大貢獻者這一問題上,美國與俄羅斯又開始了撕逼表演。大統領川普在疫情甩鍋之餘,不忘貶低蘇聯的貢獻,激起了俄羅斯官方和媒體的憤怒。在冷靜吃瓜之餘,不能忘記二戰中美蘇黃金蜜月期的合作,以及美英為首的西方盟國,對於蘇聯的大力援助。後世對於這些援助的評價,也折射出了其後幾十年間東西方關係的變遷。
  • 蘇芬戰爭因果概述,它對當時歐洲乃至二戰局勢的影響深遠!
    1939年8月末蘇德籤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此條約中秘密對東歐的國家進行分割,芬蘭在條約中被劃給蘇聯,同年9月初蘇德合圍波蘭並進行了分割。 與此同時蘇芬之間再次交涉,蘇聯在談判中提出的條件被芬蘭當場拒絕,蘇聯當時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但芬蘭人拒絕了蘇聯的提議。
  • 二戰各國坦克造價,一輛虎式買不了10輛M4,最貴的型號一炮雙響
    二戰幾個工業大國先後設計了上百種坦克,得到大量生產的也有好幾十種,這些坦克各有千秋,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坦克風格;與此同時,這些坦克也和其他工業產品一樣,生產價格各不相同,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二戰部分主流坦克的生產價格。
  • 蘇聯大清洗過後,紅軍五大元帥死了三位,德日這才敢舉兵犯境
    這次運動直到今天,依然對俄羅斯人民是一股揮之不去的陰霾,並且在蘇德戰爭一開始蘇軍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也離不開這次清洗所造成的惡果。而為什麼說這次大清洗使蘇聯在二戰中呈現潰敗的狀態,甚至日本關東軍都敢主動冒犯呢?這與被清洗掉的人有著密切深刻的關係。
  • 二戰後的烏克蘭,明明是歐洲糧倉,為什麼會發生饑荒
    不過,在二戰後,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發生了大饑荒。那麼,為什麼會在戰爭時期,烏克蘭會出現大面積饑荒呢? 首先是戰後的後遺症問題。
  • 如果二戰德軍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改變二戰的走向?
    二戰盟國對德國、日本的戰略轟炸,就是它們最後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二戰德軍一直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很有可能會改變二戰的走向。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這是當時德軍已經做了,但一直沒做徹底並堅持下去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德國空軍「腿短」造成的。由於德軍缺乏遠程重型轟炸機,使他們想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的願望,始終無法得以實現。
  • 真正的野獸蘇-25對地攻擊機,A-10的蘇聯表親
    不過,大家可千萬不要以為它的蘇聯表親就是什麼省油的燈,蘇-25可是一隻可怕的野獸。(IL-2)二戰期間,蘇聯就率先開發出具有強大對地攻擊能力的戰術飛機,比如IL-2,這類飛機大量承擔蘇聯空軍近距離對地支援任務。蘇聯研製的螺旋槳飛機IL-2作為一款裝有重裝甲的「飛行坦克」,利用它身上安裝的機炮、火箭彈、炸彈在戰場上肆意蹂躪著德軍的裝甲部隊和炮兵。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那麼,在眾多捲入二戰中的國家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呢?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對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戰略決策。它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入二戰,無疑加速了日本的覆滅。但以日本方面的角度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絕非愚蠢的決定,而是日本國內諸多的軍事、政治、外交人才,經過長時間反覆討論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確決策。
  • 二戰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源源不斷的坦克讓德軍絕望
    希特勒不明白,已經失去西部工業基地的蘇聯,為什麼會越戰越強。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產量,仍達到2萬架以上,比德軍幾乎超出一倍,蘇聯巨大的工業能力壓倒了納粹德國,成為制勝的利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駕駛著剛剛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場,迎戰德軍。"
  • 二戰裝備哪家強 戰爭雷霆五系空軍陸軍大閱兵
    此次測試當中,日系空軍正式回歸,英、美、蘇、德、日五系空軍,以及蘇、德兩系陸軍將在國服中首度齊聚,並將帶來全面的陸空聯動戰場體驗。而對於初次接觸《戰爭雷霆》的新手來說,在空戰和陸戰當中究竟又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陣營?
  • 二戰時的英國有多厲害?和德意日三大強國同時交手
    由於英國在二戰中沒有太出彩的表現,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大英帝國衰落了,二戰中的英國是打醬油的角色。實際上,二戰中的英國可不是跑龍套的小角色,是和德意日三大強國同時交手的世界一流強國,比美蘇並不遜色多少。作為世界老牌殖民霸主,儘管二戰前英國已經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仍然是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殖民地面積高達300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4億,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南非、印度、馬來西亞等地都是英國的土地。
  • 二戰期間,希特勒對中國和日本的真實態度,你絕對想不到!
    因為二戰期間,希特勒罵所有國家都是劣等民族,唯有稱讚中華民族是優秀民族。  在對日本和中國的立場上,希特勒也曾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對日本極為鄙視,而對中國卻極為尊重。這裡面,既有國家歷史背景因素,也有希特勒個人因素。  希特勒早年在維也納闖蕩時,生活窮困潦倒,沒有人願意幫他,而一個中國家庭卻無私地幫助他,這讓他終身難忘。這個中國家庭沒指望有什麼回報,但希特勒內心卻深深地感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