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無道理
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讓人覺得說的非常的有道理。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
關於父不言子德。小編覺得古人想表達的可能是,父親不應該隨意的在外面訴說自己兒子的德行。父子相處時,難免多有摩擦,畢竟每個人對每件事都有自己獨自的看法。有些父親可能會覺得你是我兒子,所以你就應該聽我的。這就導致了父子產生分歧。
父親可能會覺得心情鬱結,所以跟很親朋好友訴說,希望親朋好友幫忙勸勸。這種想法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做法確實是有點欠考慮的。畢竟家醜不可外揚。有什麼問題都自己一家人在家裡關了門溝通。
而且,孩子年輕,難免因為闖禍而走彎路。這時,有的父母可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聽話、懂事。做事又三天兩頭的不長久,幹一行換一行的。有的孩子甚至還過著在家啃老的頹廢日子。
父母親看著別人的孩子感覺踏實肯幹、能力出眾,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從而羨慕別人,在別人面前感嘆自己的孩子技不如人。
其實,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妥的。嘴上是痛快了,當著你的面時,別人會同你沆瀣一氣,背地裡卻會笑話你。而且孩子也已經長大了,有句話說得好,人大面大的,還是給孩子兜著點,保留點面子,對自己和孩子都好。
而關於子不言父過,相信也與父不言子德差不多。做子女的,不要在外面說父母犯的錯誤。父母始終是父母,就算他們千錯萬錯,也不能在外面說。當我們覺得父母確實做錯了時,可以私下裡與他們溝通。
而且老人用自己的行為習慣生活了一輩子,自有自己的一套處事法則。強求他們更改,他們也過得不開心。他們不開心了,做子女的也不會開心。
所以,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做子女的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比較好,這樣更能促進家庭的和諧。
有外人在場時,就算父母的言語行為有失,也不要當面指出來。父母年紀大了,腦子有時難免轉不過彎來。我們發現問題後,應該給父母兜著點,悄無聲息的給父母圓回來。這樣避免在外人面前鬧笑話。自己可能只是一時心直口快,可父母會覺得臉上臊得慌,好心情就此被敗光了。
小編覺得,這些古人的經驗之談說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對我們有著醍醐灌頂的作用。這句「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你是不是也覺得很有道理呢?還有沒有別的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