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棉」是啥意思?古人如此總結有何道理

2021-01-07 小於品詩說文

歡迎來到小於品詩論著!更多精彩文章更新期待您的關注,感謝支持!

俗語「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棉」是啥意思?古人如此總結有何道理

人活一世,追求的根本無非是「美好」二字,幼時想要美好的童年,求學想要美好的學府,投入社會想要找一份美好的工作,共度餘生則想要一段美好的婚姻和一個美好的伴侶!婚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擁有者不同的表述,但無論怎樣,婚姻的最終目的都是共同生活。既然涉及到了生活,那麼世人所追求的婚姻當是溫馨的、甜蜜的,這也是構建一個幸福家庭的基礎。

然而,世事無常,並不是每個人的婚姻都如同人們所願,有些人的婚姻能幸福美滿到終點,而有些人的則會因為種種因素的幹擾,無法走到盡頭。世人常說「七年之癢」,說的便是婚姻需要不斷的磨合,無論是感情還是瑣事都要經過長久的磨合才能使婚姻中的二人走到一個生活頻段之上!而那些始終無法磨合到一起的,最終也只能選擇分道揚鑣!

對於婚姻,古今的中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對於一點,卻是古今看法一致,那就是二婚的婚姻質量不如頭婚的好,換句話說,二婚的雙方感情和生活互相融入不如頭婚的容易,我們的老祖宗甚至還留下了「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棉」的俗語來總結這種看法!那麼,為什麼人們會對二婚和頭婚的看法差異如此之大呢?這句俗語又有什麼含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綿

很多朋友在初次看見這句俗語時會有所誤解,以為這句話說的是婚姻雙方的關係,以為說的是二婚雙方的關係好的如鐵般堅硬,頭婚的則如棉般柔軟,而且在我國東北方言中,關係好的人都是「老鐵,老鐵」的叫著,這句俗語看起來就真的有那麼一點意思似的。其實,老祖宗留下的這句俗語,針對的並不是關係,而是感情和生活的融入度,也就是磨合程度。

「二婚硬如鐵」,說的是二婚的雙方,雖在一起過日子,互相的感情和生活卻如同鋼鐵一般難以融入。其實按道理來講,一個人在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感情,一段失敗的婚姻之後,痛定思痛,應該更懂得珍奇,更懂得怎樣去維護好自己的家庭才對!那麼,老祖宗卻又為何要這樣說呢?

這其中的原因,想起來複雜,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二婚的兩個人所牽扯的事情太多,而這諸多主管的客觀的因素,往往就會成為兩人婚姻幸福的絆腳石!舉例說明一下,在主觀因素上,上一段失敗的婚姻多多少少都會在心裡留下創傷,失敗的原因必定會成為心理陰影。那麼再婚以後,二人的精神就會過於敏感,往往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能點燃某一人的情緒,致使矛盾越鬧越大,關係也會越來越僵,到時別說磨合、融合,再次離婚也是在所難免的!

再說客觀因素的例子,如果再婚的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的孩子,那麼生活在一起以後就更難磨合到一起,畢竟孩子對於另一方來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即使再通情達理,孩子也有犯錯之時,到時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放任不管還不是,但是自己處於兩難的境地,和另一方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久而久之,彼此之間各懷心計,各有各的主意,那日子又豈能磨合到一起!

還有一點,就是那些成為過去時的前任,他們不一定會主動對二婚婚姻造成威脅,但是他們的存在和出現就是一種威脅。這必定會使得再婚雙方互相猜忌、互相埋怨,久而久之,冷戰熱戰一起上,結局也就是不歡而散了!

「頭婚軟如棉」,對於頭婚,古人其實是很看重的,現今社會離婚率大大提高,讓人覺得婚姻太不牢固,其實這也是社會形態造成的,什麼閃婚之類的婚姻方式出現,彼此雙方根本就不怎麼了解對方就結婚了,那婚姻質量能高了就真的怪了!但是在古時,我們的老祖宗是非常看重婚姻的,在擇偶方面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從經濟到家庭,再到人品等等多方面因素都要考慮、考察周全才會成組成婚姻家庭!

因此,古時的離婚率很低,那會的人們思想中也會覺得離婚是一件丟人的事,不論怎樣也是自己親自挑選的另一半,如果捨棄,豈不讓人看笑話,而時間一久,雙方感情磨合好了,家庭、生活也就變好了,就更不用離婚了!因此,在我們老祖宗的眼中,頭婚雙方的感情和生活如同棉花一樣,而且性格也都是比較合得來才會走到一起的,所以頭婚的雙方早晚是會磨合到一起的!

老祖宗總結的俗語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信口開河而來,那都是經過長期的生活而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語。這句俗語,只有短短十個字,卻把頭婚和二婚的婚姻狀態總結的非常到位,非常真實,實在是古人大智慧的體現!對於這句俗語,不知大家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由「小於品詩論著」撰寫整理!更多好文,每日更新,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動動手指點擊關注、讚賞!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說的是什麼意思,看完茅塞頓開!
    而在這些民間文化裡,俗語文化更是鶴立雞群,可圈可點。因為這些俗語文化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箴言,雖然表面讀起來樸實無華,但是背後隱藏的含義卻是惹人深思。俗語文化流傳這麼多年,如今有好多俗語老話都是人盡皆知,但是也有一些俗語我們第一次聽說。俗語中有很多道理我們要仔細品讀,才會發現其中真正的含義。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啥意思?袒露了二婚男女的不易
    人若是被現實所打敗,便會不再存有一絲幻想,人生就此變得無趣。許多年輕對待婚姻很隨便,憑一句「我覺得他對我好」便準備與對方結婚,完全不考慮雙方之間的差距。筆者身邊有一朋友,名校畢業的高材生,擁有一份穩定且待遇豐厚的工作,但是他的男朋友卻是高中未畢業就出來打工的男孩。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農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地,很多古代先人一代代流傳出了很多智慧語句,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俗語了。話糙理不糙,雖然些許可能帶點老思想,可是多數還是作用巨大的,這些農村俗語也是老一輩的人生經驗總結,包含著先人們一生的經驗,各個方面的經驗都有。比如在婚假方面,就有這麼一句先人對於後人的告誡,「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事實真是這樣嗎?半路夫妻的意思就是指代一些離過婚的夫妻了,他們可以說是人生路上重新組建的家庭了,以往的婚姻情況可能不順,離婚之後,雙方才走到了一起。
  • 鄉下人說「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是什麼意思?
    鄉下人說「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這是什麼意思?文化中既無華麗的詞藻,也無文字記載,但它在農村廣為流傳,久久為人所知,被稱為農村俗語,或稱農村俗語,從這些俗語中可以看出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卻深刻,發人深思,如這句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究竟是什麼意思?
  • 俗語男憐後妻軟如棉,女望前夫硬如鐵,前任都是「大豬蹄子」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農村的這句俗語,是說家庭婚姻的事,涉及的就是前任丈夫和後任妻子的問題,是不是前任妻子和前任丈夫就會有問題呢?一、男憐後妻軟如棉的意思。男人都會非常憐愛後任的妻子,是因為男人的前任妻子,肯定有其他種種原因比如性格不合,家庭矛盾多迫不得已離婚,離婚以後,男人有一段單身的生活,這個時候,可能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撫養,就會感到生活的艱辛和不容易,也會總結前次婚姻失敗的原因。如果再找到合適的人結婚以後,對後任的妻子會非常的憐愛,珍惜第2次婚姻的來之不易,想到這些問題以後,會對後任妻子像棉花一樣柔軟的對待。
  • 俗語:「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無道理
    俗語:「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無道理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讓人覺得說的非常的有道理。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關於父不言子德。
  • 古人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看著一頭霧水,實則有大智慧
    就比如說俗語中有「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的說法,這句話雖然說是人們識人的小技巧,但卻是老祖宗在他們那個時代的審美;還有一句便是「五樹不進宅,一家樂開懷」雖然說的是古人對家裡種樹的要求,但背後卻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忌諱」文化!
  •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商人一直都是一個捉摸不清的職位,有很多人可以在商業中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有些人註定不是從事商業的材料,老祖宗會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後人留下什麼箴言,從而教會後人如何為人處事,因為留下的這些話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含義,所以後人稱這些話為俗語,一直被借鑑。
  •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它是古人從生活中,一點點的積累而成的經驗,或者說是人生智慧。在科學文化不發達的年代,世代口耳相傳,指導著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不得不說,古人對小孩的出生時間是很在意的,甚至形成了「生辰八字」這樣的一套理論。在以前,人們嫁娶前是要請算命先生看生辰,算八字的。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提倡人丁興旺,家裡人口越多就意味著家族越興旺。古代的時候,眾多的家庭組成一個個家族,家族內部也比較的團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家族中有新生兒誕生,對於家族來說都是喜事。但是古人比較迷信,覺得男孩以及女孩的命運在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
  • 俗話:「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是什麼意思,看後漲知識了
    由此可見俗語的歷史之悠久,使用範圍之廣。既為俗語,那麼就是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的語句,俗語之多,每個人總是會那麼一兩句的,流傳最為廣泛的俗語當屬描寫天氣的了,我們在小學的課本中也曾學過,比如:「燕子低分蛇過道,不久大雨到」、「立夏無雷動,包穀皆成空」、「風頭一個帆,雨後變晴天」等等。雖說都是俗語,現在看來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有何深意?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這句話有道理嗎?古人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俗語:「烈女怕纏郎」這句話有道理嗎?後面一句更經典,道出人性參考資料《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俗語》《老話說得好》文章題目: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浩瀚五千年,在歲月的探索和求知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瑰寶,浩繁如煙的儒家盛典,多如繁星的古代銅器,嘆為觀止的陶瓷,不過對於農村人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俗語,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明大國,昔日流傳于田間地頭的民諺對大家幫助最大。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傳統文化當中,除了那些有大德大能救世醫師、編篡歷朝歷代歷史的文官、有傳統手工藝的藝人等外,還有一種人自古至今都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普通民眾,儘管在有些人的眼中,農村人說話太俗、文化水平低、思想上太過保守,但實際上有些話語脫口而出之時,總會讓人產生思考,儘管乍聽之下一頭霧水,當你回頭慢慢品味就會發現其中所蘊涵道理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古人用來預知天氣、表徵物候的重要手段,古人把二十四節氣的這些重要作用,用一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來進行概括,讓其更方便流傳於後世,很多至今依然很有道理。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這一天是全年中,氣候溫差變化最大的一天,也是又暖轉涼的一個節點。
  •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所以在古代俗語中總有類似於此的動物,就連當下的「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這樣鐵骨錚錚的詩句也是涉及老虎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句語言都有它精妙之處,就像「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也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和外延。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經時間的洗刷慢慢的被人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一直流傳至今。那麼農村俗語也是農村傳統文化的一種,而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也蘊含了深厚的中國文化。
  • 古人講「男怕咳,女怕拉;生妻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類不斷的探索讓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在探索的過程中,廣大的勞動人民也總結出了很多社會經驗,這種社會經驗用最直白的話說出來,就成了現在農村地區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老輩說俗語,今天我也要和大家說句俗語——「男怕咳,女怕拉;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最開始我也不明白,直到後來聽完老輩講,我才知道其中的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前兩天冬至剛剛過去,這就意味著位於北半球的中國要正式進入了冬季,很多北方人有在這天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表達對冬季的敬畏。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冬天也是很美的一個季節,因為會下雪,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面前就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