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傳統文化中最接地氣的一種文化形式。俗語不同於詩詞歌賦、諸子百家等等其他的傳統文化,它作為一種語言文化,在千百年的傳承中,通過人們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至今。
俗語文化不僅源遠流長,還擁有著博大精深的特點。有些俗語乍一看是字面意思,但若是仔細深究,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傳統文化的精髓。
就比如說俗語中有「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的說法,這句話雖然說是人們識人的小技巧,但卻是老祖宗在他們那個時代的審美;還有一句便是「五樹不進宅,一家樂開懷」雖然說的是古人對家裡種樹的要求,但背後卻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忌諱」文化!
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還總結出了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有些地方還將之稱為是「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等等。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背後,又有著怎樣深刻的文化內涵呢?
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
「男無性如鐵」的意思是說,男人沒有剛強性格,就不會有所成就。我們常說「恨鐵不成鋼」,這句俗語中的鐵與「男無性如鐵」是一個意思,都是不成器的意思。
就像我們現在常說的「鋼鐵直男」,在老祖宗的眼中,這樣的男人,才稱得上是好男人。就拿項羽和劉邦舉例子,項羽是典型的鋼鐵直男,寧折不彎,所以就連千百年後的美女詞人李清照都對項羽讚不絕口,稱之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從小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能屈能伸的劉邦,卻被人看作是泥腿子出生的「小人」。可見,古人對於個性剛強之人,有著獨特的偏好。
「女無性如麻」的意思也是說女人要有一定的性格,如果沒有性格,就會像麻糖一樣粘在男人身邊,會讓人生厭。古代能夠流芳百世的名人,特別是名女人,相比較於男人來說非常少。而流傳下來的,無一不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才能夠從萬千女子中脫穎而出,流芳百世。比如說是諸葛亮的妻子,雖然貌醜,但確能夠輔佐自己的丈夫成就大業;再說四大美女的王昭君,出嫁邊塞,為中原換來安寧;還有那些站在朝堂之上的女人們,在風波詭譎之中,她們是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句俗語背後深藏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俗語中的「男無性如鐵」蘊含了古代老祖宗們對於男性的審美要求。古人要求男人要剛毅,如此才能成為家庭的支柱。反之,如果性格過於懦弱就會被人所欺凌。
《水滸傳》中王婆對西門慶說「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驢的大貨;第三件,要似鄧通有錢;第四件,小,就要綿裡針忍耐;第五件,要閒工夫。此五件,喚做『潘、驢、鄧、小、閒』。五件俱全,此事便獲。」
這句話道出了從古至今人們對於男性的審美要求,第一便是帥氣,第二便是「身體好」,第三便是腰包鼓鼓,第四便是性格隨和,第五便是有大把的時間。這其實和我們現在的審美也是一樣的。
俗語中的「女無性如麻」中蘊含了古代老祖宗對女子的要求。古代的女子地位不是很高,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道家卻與之不同,老子對女子的態度是平等,老子對女性是持崇拜的態度。認為以女子為代表的柔弱,是可以戰勝以男子為代表的剛強。
俗語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從俗語中可以反映出老祖宗們當時對於生活的態度。從這句「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我們就可以看出古代老祖對於生活的態度。
你覺得「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