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2020-12-04 旭日達達

中華歷史源源不絕五千年,其中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一代一代歷盡滄桑的老人家的智慧。

而這些智慧,大多通過現在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傳世,這些俗語易於傳播,我們每個人大都會念那麼兩句。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智囊》裡記錄了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形容的是古代男性的體貌特徵。在古代判斷一個好男人的標準,不僅要從道德品質和家庭入手,還要看一下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好男有毛」其實說的是,一個身體健壯的男性一定會有胸毛。而這種男人的精力會比較旺盛,在幹農活的時候也是一把好手。

事實上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因為男性的荷爾蒙分泌多寡,直接決定了這個男性的體貌特徵。在古代社會由於經常從事農業勞動,如果擁有一個健壯的好身體,對於事業和家庭都非常有幫助。

「別有三」實際上就是說,男人不要過30歲的生日。如果不聽勸告大擺宴席,那麼就很可能會對未來的生活產生不好的影響。

這種說法其實指的就是30歲的男性,此時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如果不知道節儉的話,經常鋪張浪費,那麼就很容易導致錢財損失。

下半句「好女有膘別有四」,更為經典

「好女有膘別有四」這句俗語,其實所表達的含義非常淺顯。簡單說就是在古代社會,評判一個女人的標準,首先就是這個女人的身材一定要肥胖。

所謂「有膘」就是身體不能太瘦弱,因為在古代社會,「有膘」的女性,說明自己的家庭比較富有。

因為在當時社會能夠,吃飽飯的人並不多,尤其是一些生活比較貧困的人。由於平時經常吃不飽飯,或者說吃的食物比較簡單,在這種前提下,就根本不可能長胖。

而且古代身材比較瘦弱的女性,在生孩子的時候很容易遇到危險。反之心寬體胖的女人,還是古代人眼中生兒子的料。就認為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古代「好女」的重要標準,就應該是身體肥胖看著富態。

「別有四」其實說的是女人,不要隨便過40歲的生日。因為從古至今,每個女人對自己的年齡都特別敏感。當他們想到自己已經40歲的時候,她們的內心中肯定會非常不開心。

這些俗語看似通俗易懂,但實則十分複雜。一句普通的俗語,可能就蘊含著古時候的人民的大智慧。有時候這簡單的幾個字所表達的意思,可能是我們一生都琢磨不透的人生。

《智囊》裡,不僅有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觀相識人術,還記載了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智慧。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將它稱為「國之利器」,在治國安邦中充分利用其中智慧,倍加珍愛,只準內部傳閱;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晚清重臣曾國藩自己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不止前人將它捧讀,現代人更是將他奉為常讀書單。

比如萬達總裁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還曾推薦給萬達高層,讓他們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並加強個人修養。

正如王健林所說,它不僅適用於過去政權紛爭,更適用於現實職場和生活:

它如提升智慧和情商的鑰匙,上至治國安邦的經國大略、治軍作戰的用兵良策,下至治家處世的生活錦囊……

《智囊》又稱《智囊全集》,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編集的一部關於智慧的書,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裡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1200多個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故事雖多,但是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

沉浸於裡面有趣的,神奇的官場故事,還有民間故事中,有時候哈哈大笑,有時候驚嘆餘生,合上書籍,細細回味,原來這等智謀和智慧對於我自己是如此有用!

而且每當給你講完一個故事時,馮夢龍還會對故事進行評論,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其意,也體現出了馮夢龍自己的政治觀點或人生態度。

難怪也有人說這套書,「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也想要吸取書中智慧的朋友,建議選擇有全部馮夢龍評價的白話文版本,文言文版本比較晦澀難懂,解釋起來也是比較的耗費時間,還是白話文版本的比較通俗易懂。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一邊欣賞有趣的官場、民間故事,合上書籍後,還能驚嘆於古人的智慧,還有那驚人的謀略。

這本書的6冊價格才79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自己讀還是送朋友都是不錯的選擇。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漢·劉向《說苑·善說》社會是個大集體,生活於此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交往。隨著社交經驗的豐富,經歷的事情多了,看的人看多了,我們會慢慢琢磨、總結出一些看人、識人的門道。甚至有人還這樣解釋過,因為「兩腮無肉」的樣子很像狐狸臉,而狐狸一般都是被人所嫌棄的,所以長了狐狸臉的人自然也會被認為不是什麼好人。可見,依照面相來識人,實在是很難立得住腳。當然,照這樣的說法來看,那滿臉堆肥的人就是好人了嗎?是不是「兩腮肉厚可深交」?殊不知,還有句老話等著「回敬」呢!
  • 古人云:女人顴骨高,什麼不用刀?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字字有道理
    話雖如此,但是古人卻很相信"觀人"術,喜歡通過觀察人來預測一個人今後的行為。《易經大全》中就有一些觀人方法,被稱作"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早年研究《易經》,並結合書中內容加以應用。縱觀古往今來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獨到識人之處。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古時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才是經典所在,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上歷史進程中,炎黃子孫通過智慧和生活,總結出了很多生存經驗,這些經驗隨著不斷傳承,已經成了我國寶貴的文化財產,像我們平時閱讀的唐詩宋詞,農村人民口口相傳的俗語等等。除此之外,古人的思想也是一種文化。有些人受儒家學派的影響,信奉儒家思想,有的人受道家學派的影響,信奉道家思想。不管什麼思想,都是不可替代的,給後世的影響都頗為深遠。
  •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三條原則,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意思就是說:僅通過外貌去識人,就如同從一根小管子裡看豹子,是看不到全貌的。不將形體分開,不拘泥於方法,從「無形」中去觀察,從「無聲」中去辨識,這才是真正的會看人!因此,我們要多從「無形無聲」中去看人,透過表象看本質,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三條原則,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 古人云:「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老祖宗的觀人術,不可小覷
    但就算是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但每個人身上那些珍貴的特質都是大致相同的。就好比老祖宗所說的:「男無性不鋼,女無性無秧」這句話中所提到的「性」。可能大多數朋友看到這個「性」,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會是我們生理上的那個「性」。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說的是「人至察則無徒」。整句話出自於《漢書》。如果單單從表面意思理解,咱們可以解讀為:水如果太清澈,根本不會有魚生存,人太過於精明,根本不會有朋友。所以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古人對於修身,尤其是領導做事做人的一個重要警示。貪得無厭會失敗,對人過於苛刻也會失敗。只要保持住做事情的底線,對手下人,身邊人寬容一點,你的人生道路,事業之路也會越來越寬。如果你真能夠理解這句話,你就能掌握為人處世的道理。
  • 古人云:「男怕三行,女怕三狼」指什麼?老祖宗的智慧,字字珠璣
    其實就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的智慧道理,其中有生活經驗的總結、為人處世的想法、天文地理的學說等等。比如這句"男怕三行,女怕三狼",提到這句俗語,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另一句俗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與此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這句俗語的"三行"和"三狼"到底指的是什麼?
  • 老話「男怕柿子女怕梨」,為什麼要這樣說,其實下半句更加經典!
    俗語老話,都是言簡意賅的,又都是教人向善學好,走人間正道的民間諺語。俗語背後所折射出的智慧,也有著深刻的含義,即便時過境遷,有很多俗語放在當下依舊適用。因為這些老祖宗總結出的寶貴生活經驗和為人處世的法則,是人生的智慧和寶典,人心不會變,道理自然也就不會改變。我國的俗語老話成百上千,有的大家耳熟能詳,家喻戶曉,有的我們卻從來沒有聽聞。
  • 老祖宗教你識人
    可若是你深入了解俗語,你就會發現,俗語雖然聽起來簡單,卻也包含著勞動人民深厚的人生智慧。比如,俗語:「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就是民間包含著「嫁娶、識人」智慧的經典俗語之一。一、「娶妻不娶顴骨高」,有何深意?
  • 「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是什麼?比烏龜還玄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成語典故,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底蘊很深,總是能夠出現很多非常經典的成語典故,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個成語,那就是千年王八萬年龜,可是很多人只知道這個上半句,卻不知道下半句。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有沒有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貪財,有的人嗜酒,還有的人好色。這些人往往都沒有把握一個度,從而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識人口訣,學會「以心鑑人」,個個看得準!
    原創國學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識人口訣,學會「以心鑑人」,個個看得準!人生充滿的複雜性,也許幼年時期的憨厚小孩,經過社會的千錘百鍊,就會變成一個市儈的商人,畢竟,不忘初心的人還是在少數的。也許,我們古人早就看透這個道理,說出了「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古人云:太歲頭上動土,大運壓三年,何謂太歲?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古人云:太歲頭上動土,大運壓三年,何謂太歲?看完佩服古人智慧不知道各位小時候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句話:「竟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你不要命了啊!」。沒錯,這句話通常是家長教訓不聽話的小孩子的時候會說的話。但是各位知道嗎?
  • 老祖宗識人術:龜背、蛇腰、瞟眼看人的人不可交,有道理嗎?
    識人術是古代先賢對識人用人的一種經驗,時間久遠的有鬼谷子,近的有王陽明、曾國藩,他們都將識人術運用的可謂是爐火純青。在生活當中,古人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這句話其實也是一句關於識人的經驗之談。
  • 老祖宗智慧: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什麼?中年人不妨留意
    事事總無絕對,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正是因為這些偶然亦或者說必然,造就了許多美妙的錯誤和風景。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自滿則敗,至矜則愚」。人無完人,誰都有糊塗的時候,好在古人留下言語教導後人,道理就在那裡,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自己的事。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細剖古人智慧,方能知其真義,為人處事,中年人不妨一看。
  • 學習古人的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前言:通過識人術,我們可以更好地識別不同性情的人,以便更好地共事、交往、合作等等。帝王會識人用人,可以成就一代霸業;企業家會識人用人,可以使企業蒸蒸日上;普通人會識人用人,可以近君子遠小人,避禍就福。一、人群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古人有云:「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意思就是在打戰攻略城池的時候,要和烈火一樣勇猛;而防守駐地的時候,要和大山一樣儼然不動。同理,一個人「靜若處子,動如脫兔」,也是非常厲害的,沒有行動的時候像未出嫁的女子一樣沉靜、穩重;一旦行動就猶如飛馳的兔子一樣敏捷迅速。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是勸世良言,可惜很多人未必能做到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老祖宗憑藉著他們在生活當中的經驗,總結出了許多的勸世良言以及具有指導意義的生活準則。他們通過彼此之間的口口相傳,以及記錄成冊,而到了後世就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了。時至今日,這些勸世良言以及具有指導意義的生活準則。給了我們的生活很多指點和引導的作用,他能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可是說,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挺高明的。
  • 《智囊全集》老人常說:「不色者腎絕」,下半句才經典!
    它們同樣是古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但是卻是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智慧表達,看似粗俗,但是卻蘊含的豐富的人生智慧。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我們說一說俗語"不色者腎絕",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則更經典。
  • 老祖宗識人術,相由心生,心又生相
    有些人在交友的時候只注重利益的重合,無論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只要是對自己有幫助的,他們就願意去結交;有的人則全憑自己的喜好,他們不注重朋友的條件。這兩種擇友觀都是偏面的。交友只注重利益,這交的怎麼會是真正的朋友,而只顧著自己喜歡與否,不去了解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就叫朋友,也是難以長久的。正是交友的不容易,古人就在交友上,產生了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