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什麼?中年人不妨留意

2021-01-11 葉三說

聚散、沉浮、榮辱、否泰,字字相對,卻在對立的範疇內可以轉化,具有相反相成性。

事事總無絕對,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正是因為這些偶然亦或者說必然,造就了許多美妙的錯誤和風景。

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自滿則敗,至矜則愚」。人無完人,誰都有糊塗的時候,好在古人留下言語教導後人,道理就在那裡,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自己的事。

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細剖古人智慧,方能知其真義,為人處事,中年人不妨一看。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語出《周易》「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昃,太陽西去。盈,滿也。太陽到了日中,便會漸漸西去,月亮滿月後,便開始出現殘缺。沒有什麼長盛不衰,最多只是盛極一時。

《易經》云:「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謙,謙卑也;「卑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人要學會謙卑,唯謙卑,才能受益,才能有始有終。不知謙卑,驕傲自大,如滿水之容器,過滿則溢。

山中一寺院,小和尚下山挑水。小和尚心想:挑一來回一次不容易,一定要多挑一些。於是兩桶皆灌滿,挑裝滿水的大桶走在上山路時一不小心踩進小坑中,桶中之水灑了大半。

老和尚見後安慰小和尚說:你再去挑一次水,只裝一半便可,但要在回來的途中,多看看周圍的人和事,欣賞一下山下的風景。

小和尚依命行事,這一次他只裝了半桶水,走在路上,看看周遭的風景,有人、有山、有水,欣欣向榮。不知覺間,小和尚忘記了肩膀的酸痛,恍惚中便回到了寺廟中,結果水一滴未灑。

不知滿,不僅會「溢、虧」,還會忽略掉世間的諸多風景。人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貪婪的內心一直蠢蠢欲動。

但凡有個機會,不去狠狠賺到賺上一筆,怎麼說都對不住自己,在這一過程中,就會忽略很多人和景色,如對家人的陪伴、朋友間的交情等。

子曰:「知足常樂,不知足常怨」。很多時候,當我們貪婪進取時,往往並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全部,此時便不知足,想著還要更多,就會怨天尤人。

知足,是一種心態、一種觀念、一種人生的態度,活得知足,才能活得輕鬆。事事不放下,事事全貪戀,殊不知世間之事大多遵循「守恆定律」,有得到,就必然有失去。福禍無門,惟人自招。

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語出《景行錄》「自滿者敗,自矜者愚,自賊者忍」,意思是:人太過自滿就會失敗;放不下架子,總是端著,是愚蠢的;內心邪惡殘暴的人,表面上往往極會隱忍。

人不該自滿,目中無人便違背了「人外有人」的樸素真理,沒有誰可以屹立於終點,大多數都是只在路上,駐足不前,自言自說,只會徒增笑話。

曾國藩深知「謙卑」之道,其當官期間升遷極快,十年便連升十級,到達正三品大員。照此速度,封侯拜相,理所當然。

但是從曾國藩的家書、以及他的為人可以看出,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小心謹慎中度過的。

三品大員後,轎子要由藍色換為綠色,轎夫可增加兩人,可曾國藩除了增加兩名護衛,仍乘坐藍轎。後來曾國藩又升官了,轎夫需增加四名,但曾國藩依然拒絕,一切照舊。

曾國藩,是清朝時期的儒家代表人,深知明哲保身之道。水滿則溢,人滿則忌,對於可擺可不擺的架勢,可坐可不坐的大轎,一律拒絕。

世人一直在學習曾國藩的為官之道,甚至說他的行為符合厚黑學,又舉出大量論證,其實,為人處世,在於一個「謙」字。

曾國藩在曾在家書中寫道:「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自滿、自矜」,自以為風光無限好,孰不知「只是近黃昏」罷了。

結語

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者敗,自矜者愚」就介紹到這裡,還是那句古話:道理全在書上,做人卻在書外。

人生路上免不了順境、逆境,逆境時莫慌,曾國藩曾說:「不問收穫,但問耕耘」,認真做好當下事,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

順境時莫傲,須知「水過滿則溢」,把握尺度,才能善始善終。

相關焦點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中華歷史源源不絕五千年,其中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一代一代歷盡滄桑的老人家的智慧。而這些智慧,大多通過現在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傳世,這些俗語易於傳播,我們每個人大都會念那麼兩句。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正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是勸世良言,可惜很多人未必能做到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老祖宗憑藉著他們在生活當中的經驗,總結出了許多的勸世良言以及具有指導意義的生活準則。他們通過彼此之間的口口相傳,以及記錄成冊,而到了後世就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了。時至今日,這些勸世良言以及具有指導意義的生活準則。給了我們的生活很多指點和引導的作用,他能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可是說,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挺高明的。
  • 「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是什麼?比烏龜還玄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成語典故,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底蘊很深,總是能夠出現很多非常經典的成語典故,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個成語,那就是千年王八萬年龜,可是很多人只知道這個上半句,卻不知道下半句。
  • 男同胞不妨留意
    男同胞不妨留意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人們會將很多準則作為約束自己的條款,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律。古時候的人們對於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會在恰當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這其實是很多現代人很難學到的東西。恰好這種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技能,因為這樣不僅僅對我們自身有好處,也有益於我們身邊的人。
  • 老祖宗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折射出哲理道
    有的孩子看見父母捨不得消費,就對父母說「風涼話」:你們什麼也捨不得買,也沒看到家裡發財,圖什麼呢?古人說錢是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有錢捨不得花,存著攢著,也不能富到哪裡去。這裡不是講讓人們有錢亂花,在財富不能自由支配的時候,花錢不能大手大腳,但也不能只入不出。
  • 催眠減壓,愛滿自溢
    所以不難發現,我們愛他人的時候,卻唯獨忘了愛自己,其實我們更應該愛的人是自己,愛滿自溢,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更懂得愛他人。接下來,老師教我們如何愛自己。早上起來大腦的腦電波沒消極,也沒積極,處於平波的狀態。每天早上第一時間去照鏡子,然後對著鏡子的自己說,「帥哥或者美女,早上好,我愛你!」然後給鏡子裡的自己一個親吻。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所以肥瘦和人的好壞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這樣的判斷真的科學嗎?難道是有大數據做過統計?我國的俗語民諺都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本《中國俗語》,想了解更多諺語俗語的朋友們可以直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04
  • 你的懂事是不是「過」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剝一隻蝦算什麼,也許是出於禮貌,也許只是舉手之勞。馬東老師就說:「萬一這個男的以前是火鍋店服務員出身呢,所以啊,剝蝦就說剝蝦,不要想多了。」我忍不住在想,只是因為一隻蝦,這個女孩這樣大費周章真的值得嗎?但我知道,這並不是個例,在我們身邊這樣的女孩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所以,在生活中,面對失去的,我們應該平靜如水,面對得到的,也應該保持一棵平常心。人生如戲,每一個人都是主宰自己生命唯一的導演。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人生不會太圓滿,擺正心態對苦甜。
  • 古人云:女人顴骨高,什麼不用刀?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字字有道理
    滿臉橫肉為兇相而「兩腮無肉不可交」的下半句才是經典,那就是「滿臉橫肉為兇相」,教你學會怎麼「識人」。臉上長著橫肉的人,就是那種兇狠的角色,古人覺得長著橫肉會給人一種不好相處的感覺。縱觀古今歷史,許多例子充分的證明了老祖宗留下的識人智慧是非常的正確的,今天我們再說一下「女人顴骨高」這句話。顴骨就是臉部眼眶下方的骨頭,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如果妻子的顴骨過高,丈夫就沒好日子過了。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今天筆者和大家說這麼一句俗語——「水至清則無魚」。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蘊含的道理很深刻。如果你能弄懂這句話,並且靈活運用,你會獲得非常通透。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說的是「人至察則無徒」。整句話出自於《漢書》。如果單單從表面意思理解,咱們可以解讀為:水如果太清澈,根本不會有魚生存,人太過於精明,根本不會有朋友。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老實人懂了才不會吃虧
    很多人都不把老祖宗留下的名言警句放在心上,等到自己真的吃虧的時候才開始後悔,這正應了那句老話: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關於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了解,特別是不要只聽一半,很多人就是有這個毛病,聽話只聽半句,就拿"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來說吧,很多人對這句話裡面的"娼"字印象深刻,以至於把後半句話給選擇性的忽視了,其實這後半句話才是精華。
  • 老話「男怕柿子女怕梨」,為什麼要這樣說,其實下半句更加經典!
    俗語背後所折射出的智慧,也有著深刻的含義,即便時過境遷,有很多俗語放在當下依舊適用。因為這些老祖宗總結出的寶貴生活經驗和為人處世的法則,是人生的智慧和寶典,人心不會變,道理自然也就不會改變。我國的俗語老話成百上千,有的大家耳熟能詳,家喻戶曉,有的我們卻從來沒有聽聞。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就比較的冷門,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更加的有深意。
  • 俗語「萬惡淫為首」,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道出人性的真諦
    就以《增廣賢文》裡的「萬惡淫為首」為例,你知道這裡的「淫」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嗎?如果單純按照現代社會常用的字意來解釋,恐怕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個「淫」就是指不入流的、低俗惡趣味的邪穢之意,是與情色事物相關聯的,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指汙穢不堪的思想是極大的罪惡。
  • 古人云:「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老祖宗的觀人術,不可小覷
    《紅樓夢》中賈寶玉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賈寶玉素來喜愛美麗的女子,同時也喜歡那些長相清秀的男孩子。在他看來,男女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確實,堅毅剛強是男子的代名詞,而陰柔軟弱則是大多數女性朋友的標籤。這兩者之間,生理特徵和性格差異都十分明顯。
  • 水滿則溢,愛滿則傷,這三個心理學效應都在告誡我們同一個道理
    在心理學上,有三個關於人性的心理效應,都在告誡我們同一個道理:水滿則溢,愛滿則傷。 2、凡勃倫效應:廉價的愛不值得被珍視 什麼是凡勃倫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