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滿則溢,愛滿則傷,這三個心理學效應都在告誡我們同一個道理

2020-11-22 騰訊網

在這個世界上,愛情是最美好的體驗,同時也可以是最痛苦的體驗。

「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們沒有辦法脫離紅塵,捨棄愛。但至少可以做到如何避免讓愛情傷自己傷得太深。

在這個愛情動蕩的時代,愛一個人,愛七分就好了,留三分去愛自己吧。

在心理學上,有三個關於人性的心理效應,都在告誡我們同一個道理:水滿則溢,愛滿則傷。

1、貝勃規律:別一開始就對對方太好

「貝勃規律」指就是人們一開始受到的刺激越強,對以後的刺激也就越遲鈍。即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簡單而言,就是一件事物存在著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出自A.科林·卡梅倫等著的《用Stata學微觀計量經濟學》。]

這個心理學效應放在借錢上非常好用,比如一開始你想問對方借1000塊錢,要是想讓對方順利借給你,你就開口問他借10萬,他說借不了那麼多,你再說借1000,他肯定毫不猶豫地借給你。因為一開始10萬的刺激太大,後面的1000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應用到愛情上,也是一樣的道理,結果卻會很悲劇。如果第一個情人節你就送了一車玫瑰還有天價項鍊,那麼後面的各種節日你送一支小玫瑰,或是一套化妝品,就會顯得微不足道,再也無法帶來驚喜了。愛得轟轟烈烈卻轉瞬即逝不如愛得細水長流。

再比如如果一開始就對對方太好,給他做最好吃的飯,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無微不至地照顧他,把自己最好的都給他……慢慢地他就會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有一天你下班回來也很累了,不給他捶背了,他也會覺得是你的錯。一句話,如果一開始就對對方太好,後來怎麼好都不算好了。

2、凡勃倫效應:廉價的愛不值得被珍視

什麼是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購買某些商品時,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這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經濟現象,即一件商品的價格越高,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奢侈品的價格遠高於其實際物品的價值,但大家還是會搶著去買,也是這個道理。

凡勃倫效應放到愛情上,也相當悲劇,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備胎的愛,是沒有征服欲的,無條件地對一個人太好,也會顯得廉價。而一旦顯得廉價就不會被珍視,哪怕備胎很優秀也不會被看見了。哪怕在對方失戀傷心痛苦的時候,備胎能上位,但對對方來說,那也不是真正的愛,只是感動罷了,最後還是不會珍惜的。

真正的愛情是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與其默默當備胎,不如提升自己的價值,或者至少讓自己看起來高價值,理直氣壯地成為愛情中的主角,而不是備胎。

3、得寸進尺效應:你越遷就,別人越得寸進尺

什麼是得寸進尺效應?人們想要塑造前後一致的形象,即便對方要求很過分,卻還是會願意繼續下去。

以下這個笑話就很形象地說明了什麼叫得寸進尺:一乞丐到一個男子家裡去乞討,男子給了他十塊錢。第二天乞丐又去,男子又給了十塊錢。就這樣,一直持續了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之後,當乞丐再一次去乞討時,男子只給了五塊錢。乞丐詫異地問道:「你以前一直都是給十塊的,怎麼現在變成五塊了?」

男子訕訕地笑:「因為我結婚了,最近手頭有些緊。」

乞丐頓時大怒,啪的一巴掌打過去,對男子呵斥道:「什麼?你竟然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得寸進尺效應在感情中也屢見不鮮,有些人總是仗著你對他的好,一次次挑戰你的底線,甚至拉著你一起跟他走向犯罪。還記得那個懷孕的妻子因為自己嫁給丈夫時不是處女,便誘拐了一名大學生,讓丈夫犯罪的故事嗎?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歸根到底,這也是得寸進尺效應長期影響的結果。你越是縱容,別人越是得寸進尺。

所以在愛情中,別愛得太滿,別愛得太卑微,愛對方七分便好了,留三分來愛自己。因為只有自己珍視自己,才會讓別人更珍視你。最後,這個世界除了愛情,還遼闊得很,跳出來,你才能看得見。

相關焦點

  • 催眠減壓,愛滿自溢
    老師叫大家第一時間說出自己愛的人的名字,很多人的答案是父母、小孩、先生、愛人、男朋友或者是女朋友。所以不難發現,我們愛他人的時候,卻唯獨忘了愛自己,其實我們更應該愛的人是自己,愛滿自溢,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更懂得愛他人。接下來,老師教我們如何愛自己。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
  • 老祖宗智慧: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什麼?中年人不妨留意
    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自滿則敗,至矜則愚」。人無完人,誰都有糊塗的時候,好在古人留下言語教導後人,道理就在那裡,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自己的事。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細剖古人智慧,方能知其真義,為人處事,中年人不妨一看。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語出《周易》「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昃,太陽西去。盈,滿也。
  • 你的懂事是不是「過」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這位女嘉賓要顏值有顏值,要學歷有學歷,然而在感情上卻一點不成熟,像個孩子一樣。只是因為一男生給她剝了一隻蝦,便將對方視為自己的真愛,不遠萬裡,從北京到上海,終於在門口堵住了對方。剝一隻蝦算什麼,也許是出於禮貌,也許只是舉手之勞。馬東老師就說:「萬一這個男的以前是火鍋店服務員出身呢,所以啊,剝蝦就說剝蝦,不要想多了。」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所以,在生活中,面對失去的,我們應該平靜如水,面對得到的,也應該保持一棵平常心。人生如戲,每一個人都是主宰自己生命唯一的導演。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人生不會太圓滿,擺正心態對苦甜。
  • 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越早讀懂這三個定律,越早讀懂人心!經濟學上面有個著名的效用——馬太效應,即:代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諸多領域。簡單理解馬太效應,就是:好之更好,壞的更好;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該理論是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在1968年首次提出來的!
  • 愛是記憶裡的棉花糖,過滿則虧
    今天帶來的美文是——愛是記憶裡的棉花糖,過滿則虧愛你、給你我生命所有的美好,然後退場,讓萬花筒燦爛你的眼瞳。錯過的年華在北漠開出斑斕的紫薇花,卻荒蕪了輪迴的春夏。以前養過兩條小金魚,一條紅一條白,像兩朵小花,在水裡開。
  • 往滿水的杯裡加入幾十枚鐵釘,水會溢出嗎?這實驗顛覆你的認知
    之前小安和大家分享過有關水的表面張力的實驗,相信關注的朋友對水的表面張力都有所了解。今天小安繼續和大家分享一個與水的表面張力有關的實驗,讓大家能更形象、具體地感知水的表面張力。一、實驗材料:水、杯子、鐵釘二、實驗步驟1.往杯子裡加滿水2.往滿水的杯子裡放入鐵釘,並觀察水會不會溢出來通過實驗,大家可以發現在滿水的杯子裡加入幾十枚的鐵釘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良姻情感:愛不能太過,過滿則虧
    我們都非常渴望一個默契和真的相愛的人去談個一輩子不分手的戀愛,所以在這個兩人相處的過程中,總有會有一些被追求和追求,追求一個心愛的人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利,也是個我們都曾有過的目標。我們如果能自己愛上一個追求自己的人,那麼對方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相對來說就不會白費。事實上很多人在追求上了之後不會再細心維護這段感情,沒追上之前各種小暖心,各種小貼心甚至各種奮不顧身。
  • 心理學:學會這三個效應,給你的第一印象加加分
    二、暈輪效應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會被某人身上具有的某種優秀特徵深深吸引,並由此判定這個人各個方面都是優秀的,這就是暈輪效應。在大風天氣的前夜,月亮周圍會出現大大的圓環,十分好看。但那個圓環其實只是月光的擴大,因為圓環是以好看的月亮由內向外擴散出來的,所以我們會不自覺地認為圓環也是好看的。人也一樣,可能一個人並不完美,但是你對他的第一印象特別好,你就會覺得他就是完美的。所以抓住暈輪效應這個點,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把自己最完美的樣子展現給別人看,讓別人受暈輪效應的影響,被你吸引,給你的第一印象分拉滿。
  • 心理學中的醞釀效應
    我們在解決困難的問題中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景,苦苦思索不得其解,但我們將問題暫時擱置後,在擱置後的這段時間,「靈感」似乎在此時蹦了出來,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這種現象中發生的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醞釀效應。在心理學上,對於醞釀效應的解釋是當學習者盡力去解決一個複雜的或者需要創造性思考的問題時,無論多麼努力,但還是未能解決,這個時候,暫時停止對問題的積極探索,可能會對問題的解決起到關鍵作用,這種暫停就是醞釀效應。關於醞釀效應是來源於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古希臘,國王讓工匠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可是他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了銀子。
  • 過滿則虧!秦可卿、賈探春深諳其道,王熙鳳卻不聽勸告
    今天是小滿,作為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的名字有著「物致於此小得盈滿」的含義。在古人的哲學觀裡,圓滿雖然讓人嚮往,但他們往往不會刻意追求圓滿,而認為「小滿」是很值得欣喜的狀態。這讓我想起《紅樓夢》中,秦可卿託夢給王熙鳳,就笑她明明比男人還要聰明能幹,卻看不出「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賈府如今榮極一時,但顯赫了將近百年,看似輝煌,內裡卻是空架子,有朝一日必定會散,應該早做打算。比如在祖墳附近買些房產田產,種的糧食用於祭祀,各房輪流管制,家塾也設在這裡。這樣一來,要是有一天賈府倒了,子孫們還有一個安身之所。
  • 職場老司機心知不宣的5個心理學效應,趕緊收藏,看他個十遍!
    五大職場心理學為你呈現:一、投射效應「他是不是可以跟我過不去?」「他是不是刻意針對我。」「其他人都不說,偏偏指我?」「老娘不幹了,愛誰幹誰幹!」這就是所謂的喜好效應。人們喜歡排斥異己,喜歡跟自己保持某種相似事物喜好的人事物。三、互惠效應「X姐,為什麼你對別人愛答不理,卻對我照顧有加,有問題總是第一時間幫我解決?」「因為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你也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呀。」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原創高品質科普文|「心理學簡報」每天更新心理學專業知識無論是在職場、學校還是其他的社交場合,我們總是會發現一些人很討人喜歡,但如果要問為什麼會喜歡他們,我們可能很難準確地說出理由。人人都想在集體中獲得好人緣和認同感,但為什麼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廣泛的喜愛呢?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登門檻效應,想要就能得到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篇,我將隆重介紹登門檻效應。前幾天有讀者留言說她常常感到很沮喪,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結果,突然想放棄了怎麼辦?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違背了登門檻效應,一開始設立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在屢次遭到挫折後,又看到別人賺得盆滿缽滿時,從而產生消極怠世想放棄的心理。
  • 《一起來捉妖》滿資質妖靈匯總 滿資質妖靈有哪些
    導 讀 一起來捉妖滿資質妖靈圖鑑 滿資質妖靈匯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起來捉妖滿資質妖靈圖鑑,滿資質妖靈匯總
  • 抖音聽你呼吸裡的傷是什麼歌 歌名《聽》完整歌詞試聽地址
    抖音上有一首歌手,歌詞是「聽你呼吸裡的傷,聽你心跳裡的狂」是什麼歌,不少很好奇,想知道這首歌歌名與完整歌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抖音聽你呼吸裡的傷是什麼歌?這首歌的名字叫做《聽》。
  • 世界創造萬種個性的人類,每人都獨一無二,表達愛的方式也不相同
    美國人寫社會科學的東西,怎末都能鼓搗出個模型來,無論是否合理。本書也不例外,假設了人由於童年的經歷不同,表達愛和接受愛的方式也不同,人表達愛,需要和配偶的方式配合,分別是讚賞、共同活動、禮物、幫對方做事、身體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