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小白成長為職場老司機的心裡路程人各有異,談何總結歸納?
若是有人能教會你察言觀色、把握尺度、處理矛盾、保護自己,你學不學?
用一篇文章揭露成功人士,政界精英,上司領導,風雲人物的成功之謎,你看不看?
五大職場心理學為你呈現:
一、投射效應
「他是不是可以跟我過不去?」
「他是不是刻意針對我。」
「其他人都不說,偏偏指我?」
「老娘不幹了,愛誰幹誰幹!」
……
很多時候,身在職場的我們會有一種錯覺,覺得人家在針對我們,其實不然,只是你的心裡投射。試著消除自己心中的偏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人。
二、喜好效應
我曾經問過我的上司為什麼這麼看重我,我一無資歷,二無關係的。
我上司告訴我說,因為看到我,就像看到曾經努力奮鬥的自己。
這就是所謂的喜好效應。人們喜歡排斥異己,喜歡跟自己保持某種相似事物喜好的人事物。
三、互惠效應
「X姐,為什麼你對別人愛答不理,卻對我照顧有加,有問題總是第一時間幫我解決?」
「因為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你也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呀。」
你幫助我,我也幫助你,這條無形的紐帶,就是互惠效應產生的。
四、登門檻效應
「小張,幫我把這個PPT做了唄。」
「誒,我不是才幫你倒了杯開水嗎?」
登門檻效應,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得寸進尺」。你出於好心,幫助了別人一個小忙,誰知別人立馬將一個大忙拋給你。
在職場上遇到這種情況,要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被套路了。看文這篇文章後,你要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職場小白了,是女神男神般的存在,所以要學會拒絕,張口說「不」。
五、破窗效應
一個小鎮上每家每戶都有著漂亮的玻璃窗,但有一天,一個熊孩子用石頭砸碎了其中一扇。但是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事後竟然沒人管。
於是,幾天後,鎮上所有的玻璃窗都碎了。
在職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看大家都加班,你也會想著加班。別人都去報什麼課了,你也跟著去報課。
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當你做出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自己想做的,還是跟著大部隊從眾做的。
這五個職場心理學效應,你都掌握了嗎?
或者說,你有更好的補充?歡迎留言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