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需要了解的2個心理學效應

2021-01-10 寶寶知道

在之前的節目裡有聽眾反饋能不能出一期家庭心理學,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辦?

要知道,人的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神奇的心理奧秘。學習心理知識,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所以,在這期節目裡,將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用的2個心理效應,同時告訴你如何把這2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在教育孩子上。

-1- 超限效應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

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2- 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說他們再也不會為老人玩了。

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現在總結一下: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德西效應則是認為適度的獎勵有利於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有可能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

適當學會運用這些心理效應,能幫你解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喲~

圖文轉自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博士寶貝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5篇——責任分散效應。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媒體報導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受害者被一大群路人圍成一圈「看熱鬧」。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當你願意為自己多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
  • 你不知道的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有很多,但有些心理學的效應卻不一定會被人們所熟知,有些效應可以幫助你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也有些會讓你明白自己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活動,了解心理學的一些效應可以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些心理學的效應吧。
  • 5個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理特點,能幫我們更好地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有趣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吧。 到第三天孩子們來的時候,老人抱歉地對孩子們說:「自己年紀大了,沒有工作並沒有什麼錢,今天只能給2美分了。」 孩子們一聽生氣極了,並大聲說道:「我們為你玩了一整天才2美分,你知道我們有多辛苦!」於是孩子們發誓再也不會為老人玩了,氣呼呼地走了。
  • 感情裡,男人女人,不可不知的三種戀愛心理學效應
    兩個人既然選擇在一起,就要好好去愛彼此,然而,在愛情裡面,其實會有很多劇情的,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明白的是,戀愛中,其實會有這幾種戀愛心理學效應,只有弄清楚這幾種戀愛心理學,兩個人的感情才會越來越順利。生活中,之所以有那麼多的人分手,所謂的父母不同意,其實是自己不能堅定自己的立場而已,作為父母的,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幸福,一旦你確定了自己的選擇,父母是拗不過子女的,在戀愛心理學中,越是被父母幹預的情感,相反的是,兩個人的感情,愈發的好,因為父母不同意,兩個人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機會,所以男人,女人需要明白的是,無論你們兩個人感情中,遇到什麼艱難險阻?
  • 七大心理學,你了解嗎?
    那麼,你們真的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嗎? 今天,攝影樹洞萌萌就來具體給大家講解下這七個心理學效應,了解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做個智慧的人。 1、飛輪效應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登門檻效應,想要就能得到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篇,我將隆重介紹登門檻效應。③請求幫助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很難解決的棘手問題時,先搭建門檻,請對方幫個小忙,比如幫你訂個餐或倒杯水;再徵求他有沒有好的想法和構思,哪裡有問題需要改正等;最後問他能否和你一同完成這項任務,並表達出非常需要他幫助的強烈渴望,對方為了給你樂於助人前後一致的印象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如果覺得這就是對自己的描述,恭喜,你並不了解你自己。這是心理學家經常使用的材料,基本套上每個人身上都能適用。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更偏向於相信一種概括性、籠統性的性格特徵描述,簡單的說,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 「好玩的心理學」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
    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音樂可以調動情緒,也可以改變心情。不同的旋律、節奏、音調的音樂,會對人造成不同的影響。音樂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在聽音樂或演奏音樂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人認知聲音的原理等。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破窗效應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睡覺前,心裡想:好睏呀,不過還是再玩幾分鐘手機吧。結果一個小時之後,你仍然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再比如,在酒席上朋友勸酒,你說,我不會喝酒,我只能喝一杯。
  • 你不知道的4個戀愛心理學效應,快來Get下吧!
    原標題:你不知道的4個戀愛心理學效應,快來Get下吧!文丨情哥男生和女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奇妙的。彼此都有複雜並且有趣的心理。兩個人相互摩擦肯定能產生火花。兩個人能夠在一起真的是非常的難得的。其實你們相處的過程當中是會產生很多戀愛心理學效應的。
  •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
    心理學中的「瓦拉赫效應」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奧託·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媽媽總是不準孩子吃零食,可能造成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這在心理學上叫醞釀效應。我拍著娃的小腦袋瓜說:想吃零食沒問題呀,媽媽也沒有完全拒絕你吃零食啊。我小時候也愛吃零食,吃零食後也讓我覺得很快樂,只不過我們的零食一定要選健康的。02.總是不準孩子吃零食,可能造成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奇葩說有一期,傅首爾回憶自己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泡泡糖,她就和同學商量說,你吃完的泡泡糖別扔,給我嚼幾下,我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來,後來,她的大姨聽說了此事,特別難過,給她買了一大條泡泡糖。這件事之所以在傅首爾腦海中印象這麼深,是因為她被「饞」得太狠了,可是又知道家裡窮,不好意思向父母要,就想出了那麼個法子來。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如果父母完全不在意孩子的面子,並且把孩子劈頭蓋臉一頓臭罵的話,那麼孩子肯定會覺得心靈受到創傷。為了使心靈不再受到創傷,孩子就不太希望父母來批評自己,所以他們才會變得非常亢奮,甚至是想要跟父母吵架。2、性格原因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性格原因,性格的使然使得他們不願意被父母批評。他們覺得被人批評自己會特別不自在,又或者是他們覺得被批評是極為丟臉的事情。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究其原因是成人容易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孩子,對於孩子的心理並不了解。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一、印刻效應印刻效應是指剛獲得生命不久的小動物追逐它們最初看到的能活動的生物,並對其產生依戀之情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