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2020-11-26 無風卻起念

自古以來,中國不僅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也是一個文化悠久的國家,中國的人口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人多的好處就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所以在各個行業都會出現前僕後繼的人才,不過我們周圍的人經常教導我們「做人不能忘本」,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還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商人一直都是一個捉摸不清的職位,有很多人可以在商業中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有些人註定不是從事商業的材料,老祖宗會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後人留下什麼箴言,從而教會後人如何為人處事,因為留下的這些話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含義,所以後人稱這些話為俗語,一直被借鑑。

中國在古代雖然閉關鎖國,但是和外國人的交易也有很多,也有很多通商港口,老祖宗經常和外國人做生意,其實也只是為了在那些洋人手中多賺一些錢,畢竟沒有人會和錢財過不去,而且老祖宗也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時間長了之後,老祖宗在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也總結出了一些道理。

老祖宗的生意經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從字面意思上看,老祖宗的意思是一年當中如果有兩個立春,那麼帶毛皮的東西就會像金子一樣貴重。當然,按照自然情況,一年當中幾乎不可能會有兩個立春,所以,毛皮做的物品也不會像金子一樣貴重,即使如此,仔細琢磨老祖宗的俗語,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時間位於每年的正月初一前後,立春是冬天與春天的過渡,立春前天氣寒冷,過了立春之後雖然氣溫漸漸回暖,但是還是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夠脫掉棉服,換上輕便的衣服,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自然象徵著生機勃勃的希望,所以老祖宗在俗語中提到兩個春,也意味著希望的到來。

俗語的第一句是「一年兩個春」,雖然正常情況下一年只有一個立春,但是,在有些年間的有的農曆上,一年會出現兩個立春,農曆也就是陰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採用的紀年方法是幹支紀年法,所以和陽曆有一些區別,按照農曆的計算方法,過年之前的臘月會出現一個立春,過年之後的正月也會出現一個立春,這樣就真的算是兩個立春了。

俗語的第二句是「帶毛貴如金」,正常情況下的毛皮不可能和金子一樣貴重,動物身上由於是一層毛皮,所以並不畏懼冬天的寒冷,人沒有這層保護罩,所以,面對冬日的寒冷,聰明的人類想出了用毛皮做成衣服和配飾,這樣就可以抵禦寒冷。如果一年之中有兩個立春,寒冷的天氣就會持續很長時間,用毛皮做出的服裝和配飾會比之前貴重很多,所以說,古人的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經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句子,表達出至深的道理,實在了不起!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文化概覽》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是什麼意思?有何依據?
    不過雖然人們都用上了高科技,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會遵循著傳統的節氣來選擇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穫時間,尤其是對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人們往往看的是更加的重要,所以古往今來就流傳下來很多關於立春的俗語,其中有一個俗語就是:「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把它分開來理解。
  •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兩個春指的是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是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意思是一整年的計劃應該安排在春天這個最早的季節。對於廣大農民來說,春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季節,也是給農業和種植業打基礎的季節。關於春天的俗語還有一句:「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又是什麼意思呢?「帶毛的」指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 農村老人說今年有著「一年兩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啥意思呢
    ,那麼對於農村的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呢?有啥道理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農村俗語的事。他們是通過一些年份發生的事,然後到了新的一年去對照往年的事情總結出來的一些事,然後就形成了俗語,就拿這句「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話來說吧,就是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
  • 老話說: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是啥意思?明年年景如何?
    在農耕社會,人們主要靠天吃飯,所以老百姓最期待的就是一年能夠風調雨順。雖說天有不測風雲,但古人也喜歡用以往的經驗來預測年景,畢竟只有好的年景,人們才能豐衣足食。因此也有不少關於天氣的諺語流傳至今,比如「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這句話就是古人預測年景的一句俗語。
  • 俗語「小手抓金,大手抓柴」,啥意思?古人的話言之有理!
    二是因為農村確實流傳著「小手抓金,大手抓柴」這一俗語。大家都知道,俗語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可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小手抓金,大手抓柴」這句俗語怎麼看都是封建迷信。實則不然,古人得出這個結論是有一定依據的。在古代,大多數人都以種田為生。為了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連四、五歲的孩子都得扛著比他們人還高的農具,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面,一起下地幹活。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文丨蟈蟈說事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觀看一些新聞信息,我們會發現農村有很多老話都是關於節氣的,這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天氣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成。
  • 2021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啥意思?
    導讀:2021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啥意思?今天是2020年最後一天,過了今天我們就迎來了2021年,經過了一年的奮鬥,筆者本打算在明年把家裡的老房子進行翻蓋,因為這個房子是98年那年建起來的,經過了22年的洗禮,現在也確實破舊不堪了,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和家裡人商量明年要蓋房的時候,家裡人都一致的反對,一是浪費錢不說,第二個就是因為明年是「寡婦年」「無春年」,在農村一直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關於這個俗語
  • 俗語「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棉」是啥意思?古人如此總結有何道理
    俗語「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棉」是啥意思?古人如此總結有何道理人活一世,追求的根本無非是「美好」二字,幼時想要美好的童年,求學想要美好的學府,投入社會想要找一份美好的工作,共度餘生則想要一段美好的婚姻和一個美好的伴侶!婚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擁有者不同的表述,但無論怎樣,婚姻的最終目的都是共同生活。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今天是3月19日,明日就是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分是一個特殊的節氣,這一天全世界晝夜等長,智慧的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現象,總結出了「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俗語。春分意味著春天已經完全到來,這個時候和風送暖、桃紅柳綠、鶯歌燕舞。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時間:2021-01-14 23: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唐代詩人元稹有詩: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 今年二個「立春」,俗語: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今年春節冷嗎
    一般老人們聊天的內容主要還是快過年了圍繞著過年的天氣來展開話匣子,這是人們百談不厭的,因為畢竟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那時候沒有天氣預報農民是靠天吃飯,所以村裡的長者根據俗語都可以對未來的天氣和來年的收成推知個大概。其中老人們在聊天的時候就談到俗語: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到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咱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剛才說到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所以五九尾是指冬至後的第45天。
  • 古代春節裡的「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是什麼意思?
    雙春年在古時民間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美好的寓意」,例如「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三閏兩不閏,一年打兩春」等眾多俗語,只是這些都有什麼含義呢?一年有兩個立春,因曆法不同,而出現兩種說法與曆法,如陽曆、農曆古代春節裡一直有種說法,那就是「雙閏年」,閏月在漢歷之時,指的是每隔兩三年就會出現的一年中多出來一個月的情況,而每一次閏月的情況又並不似同,也就是說每次閏月的月份不一定在同一個月。
  •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文/玄逸歷史解說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所積累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通常這些語言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這些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俗語對於後來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很多俗語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特別是在農村,更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出門在外,不可能所有日常用的小物件都帶齊,不要因為這些小東西而捨不得花錢,讓自己陷入窘境。農村類似的俗語還有一句這樣的話:「千裡黃金夜不收」。這句話的意思與「出門千裡不拿針」意思既相反,又說的是同一個問題,即前句說的是在家裡,後句說的是出門在外。意思是,一些重要的東西,到晚上了,該休息就得休息。如正值莊稼收割季節,夜幕降臨了,有的人還在地裡拼命搶收,老人就會說:「你們不要命了,沒有明天了,老話說得好,千裡黃金夜不收呀。」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其實,男性的最佳年齡在四十歲之前,到了之後的時間就要注意夫妻生活的節制,不適合沉迷美色,過度的房事智慧讓自己的腎精虧虛,此時需要注意補腎養陽,才能夠養好自己的身體,從而延緩自己的壽命。
  • 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農村小毛,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的三農諮詢,更有俗語,習俗等知識,喜歡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好了言歸正傳,進入咱們今天的話題,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堪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是數千年來,勞動人們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朗朗上口的俗語背後,不僅富含哲理,還蘊含著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和習俗,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實乃文化精髓!
  •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到底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不知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俗語文化更是眾多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俗語最早來源於民間,老祖宗在日常的生活經驗中感悟出很多道理,並且歸納和總結,就成為了俗語文化。俗語看似粗糙簡陋,但背後所蘊含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給人很多智慧的啟迪。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養生健康、為人處世、天文地理等等,有很多俗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落伍和過時了,但是也有一些俗語不管時代如何發展變化都不會過時,而這些俗語講的就是人性。
  • 俗語「寧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啥意思?古人這話言之有理
    俗語是老祖宗生活經驗的產物,也是其智慧的結晶。俗語所涵蓋的內容廣泛,天文、地理、農事、人情世故皆包含在內。關於擇偶這件事,農村中流傳的俗語不勝枚舉 ,「寧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便是其中一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這話言之有理嗎?在古代,女孩們的婚姻大事一切皆有父母做主。等到她們到了及笄的年紀,父母便會開始委託媒婆四處打聽,以此來為女兒尋找一個合適的人家。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如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 「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不喝卯時酒,不打酉時妻」「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